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顶管施工是继盾构施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地下顶管施工方法,顶管顶进施工会对周围的土体造成扰动并对临近管线产生影响,施工时应控制穿越过程中的地面隆起与顶管顶进的路线与变形,避免危及行车安全及周围建筑物。文章建立顶管-平行管线-土体情况下的 ABAQUS 模型,对平行管线水平与竖向位移大小进行研究,探讨顶管顶进过程中对地下管线的影响;同时对控制变形的措施进行探讨,以保证顶管顶进施工过程中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上海青草沙严桥支线顶管工程QYZ-C8标属长距离顶管,管道穿越地下公用管线构筑物等,地质条件复杂,经顶管设备比选,采用φ3600土压平衡顶管机进行顶管施工。介绍了顶管施工工艺原理、施工布置及管道顶进技术。  相似文献   

3.
对于下穿道路或管线等构筑物的地铁出入口通道,选择何种经济合理的施工工法以满足通道上方的沉降要求、减小施工风险一直是个工程难题。结合哈尔滨市轨道交通一号线电表厂站5号出入口下穿通道工程,介绍一种钢管节顶进后浇筑钢筋混凝土内衬的顶管施工方案,对该方案的比选、施工工艺及钢管节的设计进行论述。该方案可有效降低施工风险、缩减工期、减小对城市交通及管线工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近年来上海轨道交通线穿越京沪、沪昆铁路地基加固及盾构顶进施工监护过程的实践,着重介绍安全监护工作必须掌握的技术标准;施工监护的前期准备、施工过程中的三个过程控制;施工监护要求、盾构过轨后六个线路沉降观测检查整修以及安全措施(包括应急处置)的各项要求和预防措施,为今后城市轨道交通线穿越主要干线线路地基加固及盾构顶进施工监护工作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5.
大直径输水管道群顶管下穿既有铁路软土地基必然会引起铁路路基沉降和轨道变形,影响铁路行车安全。以顶管下穿既有京沪铁路工程为研究对象,对顶管下穿铁路引起的路基沉降和轨道变形规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提出软土地基沉降变形控制标准及加固方案、施工工艺参数及施工控制措施。通过现场监测成果,验证地基加固效果及其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输水管道群顶进施工引起铁路路基的最终变形沿铁路中心线呈"U"形分布,最大沉降量约为12.5 mm,大于最大路基面沉降和水平位移不应超过10 mm的要求。采用旋喷桩与袖阀管注浆相结合的地基加固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地基强度,减小了顶管施工对既有铁路的影响。整个顶管施工过程中,绝大多数监测点路基沉降值在3~10 mm之间,水平位移在2~6 mm之间,路基变形满足规定要求。该研究成果对新建构筑物下穿既有铁路工程的设计、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南京地铁3号线新庄站3号出入口通道采用大断面矩形顶管施工技术,在复杂地质及环境条件下施工难度大。顶管施工区段主要处于淤泥质黏土、粉土及冲积-洪积粉细砂地层,地下水丰富且承压水头高,在掘进中易产生排土不畅或造成砂层固结以及顶管进出洞施工风险较高等问题,对周边建(构)筑物及管线保护要求高,交通疏解难度大且管线迁改工期长。通过周密的现场调查研究,在顶管机选型、顶进参数与姿态控制、渣土改良、环境监测等方面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关键技术措施,逐一攻克各个工程技术难点,确保工程的如期贯通。  相似文献   

7.
明挖空顶法以施工便梁临时架空铁路线路为基础,采用明挖法开挖铁路路基,然后顶进预制框架结构下穿既有线。在特定条件下,与其他施工工艺相比,具有施工工期短、安全性好、造价低等特点,属于比较新的施工工艺。结合昆明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工程区间隧道采用明挖空顶法成功下穿沪昆铁路的工程实例,对明挖空顶法的方案确定、施工图设计、施工组织等作详细叙述,为国内同类施工条件下的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泥水加压平衡式顶管技术在城市污水管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顶管是城市地下管线非开挖施工的发展趋势,对减少城市交通干扰、缩短工期和降低工程造价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芜湖市弋江路改建工程污水顶管施工,介绍泥水加压平衡式顶管施工技术,重点阐述顶管的工作原理、工作坑的设计、机型和管材的选择、顶力计算、轴线测量、导轨和止水圈安装、管节顶进和纠偏、泥浆减阻、接收等技术。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采用定向钻进管线穿越铁路工法得到广泛应用,结合工程实例,介绍定向钻进管线穿越电气化铁路的施工工艺、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及解决措施;并结合铁路相关规定,重点介绍定向钻进管线施工中,需要办理的有关手续,应该落实的主要安全措施,以及线路监测的方法和技术标准等。  相似文献   

10.
结合泥水平衡式顶管施工在铁路工程的应用,针对引起路基沉降的因素分析,提出沉降量的估算方法,并在具体工程中采取沉降监测、确保注浆质量、合理掌握顶进速度、控制顶进轴线偏差,以及顶进后对触变泥浆及时进行置换等措施,有效控制了路基沉降值,保证了施工中及施工后阶段的铁路行车安全,可为此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周兰 《铁道建设》2010,(1):37-39
文章结合清溪东路排水工程,对顶管施工方法进行了总结,介绍了顶管工程的机头切土顶进施工方法,详细阐述了施工工艺,并指出了施工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在管幕法顶管施工中,顶力计算的准确性对后续配套设备的选择至关重要,但现有的计算公式均未考虑锁扣对顶管顶力的影响.依托上海轨道交通14号线桂桥路站管幕段工程实例,对管幕顶管锁扣设计进行了介绍,并研究了锁扣对顶管顶力影响的机理.锁扣会阻碍泥浆套形成的完整性,增加顶进的摩阻力.锁扣挤压通过加固区时,会造成加固土体塑性破坏,对锁扣产生穿越加固区阻力.对分仓管、基准管、承插管和闭合管等4类顶管的实测顶力分别进行分析,提出带锁扣顶管顶力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实测顶力较为吻合,可应用于类似工程的顶力计算.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大量的大口径圆管要穿越铁路既有干线。在穿越的区间和站场中,当遇到长距离顶进圆管时,采取什么措施,以确保铁路安全,克服顶进中的摩阻力,确保顶管到位的质量。本文对最大顶力和后背墙如何验算等技术问题也进行了探讨,可供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4.
顶管施工减少了大量前期工作,包括建筑物拆迁及围护、公用管线搬迁等问题.特别是可以在不中断行车的情况下穿越铁路施工,是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的施工方法.通过以钢筋砼套管顶管工程为例,介绍顶管施工的主要工作流程方案,并简要分析顶管施工过程中的偏差原因和常用的纠偏措施,以期对类似顶管工程施工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超大直径顶管群曲线顶进穿过京沪铁路路基,不可避免对管道周围土体产生扰动,通过仿真计算研究不同顶进次序对铁路路基及轨道的变形影响,以及对该变形的影响进行评估,并结合地质资料提出袖阀管注浆加固路基方案,以指导顶管群安全穿过运营铁路。研究结论:(1)考虑不同顶管顶进次序的相互影响,顶进所引起的铁路路基最终变形呈沉降槽形式,变形区域边界线水平倾角近45。;(2)不同顶进次序引起的路基变形差别主要体现在不同位置发生的时间不同,最终变形差异并不大;(3)顶管作业对铁路的影响主要从路基沉降量和轨道短弦矢度值进行评估,仿真计算表明轨道短弦最大矢度值未超过要求;(4)沉降槽曲线表明路基面最大沉降量已超过10 mm,可通过袖阀管注浆加固以满足既有路基技术要求;(5)该研究成果对于采用非明挖方式下穿铁路结构的安全评估及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既有铁路扩能改造施工中,下穿既有铁路的顶进施工是公铁交叉道口,平交改立交的重要手段,传统的顶进施工工序繁琐,工艺粗犷,施工工期长,安全隐患大。针对顶进施工的诸多问题,结合锦承线扩能改造工程中某多孔大跨度框构桥的顶进施工实例,积极采用"模块化"施工的创新理念,进一步优化了传统复杂的施工工艺,达到了提高施工质量,简化工序,加快进度,确保安全的目的,对同类型的施工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铁路既有线下采用顶进法施工已司空见惯,而在既有站场大尺寸矩形框架长距离顶进施工并不多见,笔者根据铁路工程桥涵顶进的施工技术,成功地采用中继间顶进法,完成了跨越站场七股道顶进施工。对既有铁路运行无丝毫影响,并取得了良好的顶进效果,受到建设单位的高度评价;对站场长距离框架顶进施工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现就其施工工艺理论依据进行简要阐述与总结。  相似文献   

18.
上海软土地层地下通道矩形顶管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上海轨道交通六号线浦电路车站3号出入口及地下通道工程矩形顶管推进施工实例进行分析研究,介绍软土地层顶管法顶管出洞、正常顶进、顶管进洞等阶段施工技术,可为类似软土地层顶管法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五环路下穿铁路101线立交桥工程,采用一次顶入法施工。本桥公路与铁路夹角小(32.66°),单体顶力大、顶程长,顶进自转扭矩大。就该工程铁路框架桥小角度斜交顶进施工中如何克服桥体自重大、顶力大、顶进中偏转扭矩大及顶力分配变化大等施工技术难点进行计算分析,并在实际施工应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穿刺式”顶管法施工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长余高速公路通信人井排水管施工为例 ,介绍一种小口径顶管的特殊施工方法———“穿刺式”顶管法。工程实践表明 ,这种施工方法不但具有造价低、施工工艺简单、快速方便等优点 ,而且施工过程不破坏已建成的路基 ,也不影响其他施工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