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积极响应节约能源、防止污染政策要求,满足北海、沾化工业园区货物运输的需要,采用"铁路+管带"的方式取代原公路运输煤炭方式,依托在建滨港铁路,在东风港站新建卸煤场,开展卸煤场平面布置方案的研究。在阐述东风港站卸煤场概况的基础上,结合东风港站卸煤场的运量预测,对卸煤机械设备进行选型,通过管带运输方式与装卸机械有机结合,提出东风港站卸煤场翻车机尽端式布置方案、翻车机环线布置方案2个平面布置方案。最后,从运输组织及作业效率、集约土地、装卸机械、工程投资等方面进行优缺点分析比选,采用翻车机尽端式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2.
铁路重载运输作为一种高效率和高效益的货物运输组织方式,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铁路发展货物运输的重点方向。本文通过简要介绍我国铁路重载铁路的运输发展概况,总结了重载运输领域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客运专线成网后客货分线情况下既有线重载发展运输的关键,研究了重载列车的组合方案并给出结论。最后从列车轴重、运输通道、运输组织、集疏运一体化四个方面分析了如何提高我国铁路重载运输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已有运输通道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货物运输通道的合理规模进行研究,分为通道规模计算,通道中运输方式选择及合理通道规模模型的建立3部分,得出的货物运输通道规模能满足预测规划年的货流需求并留有一定的后备系数,对区域综合运输通道的建设规模研究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从建设交通强国、发挥铁路在中长距离大宗货物运输中的骨干作用、保障粮食能源安全、降低货物运输成本、提升铁路经济效益等角度,论述我国发展重载铁路运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结合我国铁路发展实际,提出我国当前重载铁路发展的短板和不足。从适宜发展重载运输的货物运输通道需求出发,分析煤炭、金属矿石等运量大适宜重载运输的通道货运需求量以及发展重载的可能性,从而确定我国重载铁路通道网络规模;结合对移动装备发展条件和线路基础设施适应性、经济合理性等分析,提出我国铁路发展应科学有序拓展重载网络,逐步发展重载通道。  相似文献   

5.
铁路大宗货物运输物流化发展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阐述铁路大宗货物运输物流化发展的意义,分析铁路大宗货物运输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铁路大宗货物运输组织方式,优化运力资源配置,建设运输新通道等大宗货物物流化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现代有轨电车在我国逐渐由新鲜事物变为受大众广泛欢迎的新型公共交通方式,其高效、环保的形象深入人心。将有轨电车作为一种货物运输工具的模式虽然在国内尚未实现,但在国外已有先例可循。从有轨电车货运服务的特点出发,结合德国、瑞士及奥地利货运有轨电车对外运输的实例,说明利用有轨电车进行货物运输的可行性及其经济、环保的特点,最后对城市货运有轨电车实施条件以及对国内有轨电车建设的启示进行归纳总结,为今后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沪杭运输通道内旅客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沪杭客运专线的建成,沪杭运输通道内原有运输格局被打破,各交通运输方式的结构将发生变化。本文通过对沪杭运输通道旅客进行SP和RP调查,分析沪杭运输通道客流的构成和旅客的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特征,运用非集计的多项Logit模型建立旅客出行方式选择模型,分别标定不同月收入旅客群体的出行效用函数。利用该模型,计算沪杭客运专线开通后,基于多种客运专线服务水平方案下的通道内各种运输方式分担情况和客运专线的客流结构。从各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及有序竞争的角度,得出客运专线在沪杭通道内的合理定位,并提出票价和开行间隔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货物运输通道方式竞争力评估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影响货物运输通道内运输方式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改进的Logit的货运通道内运输方式竞争力模型,并以我国西部某地煤炭运输通道中公路和铁路的竞争力分析进行案例研究,根据估计得到的参数对模型进行弹性分析和运输方式的服务特性分析,并根据竞争力模型探讨未来该地区新增煤炭运输专线后通道内各种运输方式的竞争力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9.
广西沿海铁路南宁—钦州—北海段由南防线南宁南—钦州段、钦北线钦州东—合浦段、邕北线合浦—北海段组成,在对线路进行扩能后,通道内的旅客运输由邕北线承担,货物运输由广西沿海铁路承担,形成南宁—钦州—北海段客货运分离的格局。在此基础上,从客货分线角度出发,结合沿线近远期运量及既有线运营状况,对既有线扩能从运输组织、工程实施难易程度、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多方案分析比选,为项目提出最优的经济技术方案,使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达到最大化,同时为其他客货分线格局下的既有线扩能方案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赵路 《铁道建筑技术》2013,(Z1):153-155
结合地区铁路总图布置,从工程、运输等角度,通过引入既有铁路通道和新建通道方案比较分析,研究连镇铁路引入淮安地区方案,选择既有通道、淮安南站接轨方案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东南沿海港口和临港工业的发展及港口铁路支线建设对铁路货物运输的迫切需求,结合《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中沿海铁路通道规划格局,分析沿海铁路通道客货运需求及不同区段客货运量特点、通道货流构成及流向特征、沿海港口铁路支线后方集疏运通道径路及特点。根据既有沿海铁路建设标准、货运设施分布、能力适应性和运输模式,分析目前制约货物运输的主要因素;结合沿海铁路功能定位和运输能力,提出阶段性解决通道货物运输的建议意见。  相似文献   

12.
重载运输是现代货运发展的方向,卸车站作为重载铁路运输通道上的关键节点,对通道运输能力具有重要影响.从货物运输组织模式、站内主要技术作业内容和卸车站能力3个方面阐述重载组合式列车卸车站平面布置方案的影响因素,提出重载组合式列车车场布置形式,以及卸车站基本平面布置可以采用尽头式和环形式2种布置图型.结合实例,在调机、本务机...  相似文献   

13.
德国铁路货物运输公司从 2003年1月1日起开始采用新的直达货物运输系统,为市场提供3类运输服务。新策略根据用户的不同运输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案和相应的价格,实现比较灵活的运输组织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为全面、准确地测量铁路超限货物运输尺寸,规范铁路超限超重货物运输工作,确保运输安全,从编制装载加固方案和编制装后电报尺寸实际工作角度出发,结合现场测量经验,设计了"编制装载加固方案需要测量的货物尺寸记录表"和"编制装后电报尺寸需要测量的货物尺寸记录表",并结合实例验证了"编制装载加固方案需要测量的货物尺寸记录表"的实践价值,对铁路超限货物运输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青岛港董家口港作为青岛港重点发展的新港区,疏港大宗物资上亿吨,青连铁路是董家口港疏港铁路通道,其运输能力不足导致董家口港难以完既定的"公转铁"目标任务。为满足疏港货物运输需求,对青岛港现状货物吞吐量、各港区发展规划和定位、青连铁路及后方通路客货运量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既有铁路(青连)难以适应港口货物增长,青连铁路技术标准较低,地方发展建设高标准铁路需求强烈。故提出沿青连通道扩能方案和不沿青连通道直接修建货线方案,经比选,最终推荐初期利用青连铁路满足"公转铁"运输,远期沿青连通道建设客运专线方案。  相似文献   

16.
白阿线白城至乌兰浩特段线路全长85.8 km,是内蒙古东部地区重要运输干线和沟通内蒙古与东北地区经济联系的重要通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既有铁路的运能已不能满足需求,需进行扩能改造。从技术、经济、规划、地质、环保等角度,对该段增建二线选线方案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铁路运输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危险货物的主要运输方式。近年来,铁路危险货物运输量增长迅速,对危险货物运输、仓储等环节的安全风险识别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分析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发展现状,从系统性、行业性、专项性角度阐述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风险。基于"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原则,从安全防范体系、责任落实体系、三防保障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对外协作体系等方面,提出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风险对策,不断提高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综合运输系统基础设施不断更新,各种运输方式呈现协同发展的态势,而与公路货运相比,铁路货运占比偏低。为优化综合运输结构,从运输费用、时间、环保、安全、可靠、便捷6个维度出发建立运输方式合理分工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综合效用函数,重点分析铁路和公路货物运输2种方式的优势运距。以20 ft通用集装箱运输为例,得出铁路、公路的优势运距范围,为货物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提供依据,以充分发挥铁路中长距离运输优势,强化综合运输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9.
货物运输通道内运输方式分担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影响货主选择货物运输方式各类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改进的Logit模型(评定模型)。并以锡盟地区白音华—赤峰通道为例,研究了通道内公路和铁路运输竞争力情况,并用该模型对未来新增铁路货运通道后,运输方式分担率的变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山西焦煤汾西荣欣矿区铁路专用线自瓦日铁路接轨,是该地区煤炭外运的重要运输通道。结合装车站沿线地形地质条件及装车作业特点,对胡家峁装车站布置形式、装车工艺等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对煤炭装载中采用直线布置轨道式移动装车系统和环线布置快速定量漏斗仓装车系统进行综合比选;从工程经济角度、工程风险、运输组织、环保与土地利用等多方面,对各种装车站布置形式、装车系统进行比选。研究表明,站场设计应在遵循因地制宜和工程经济的原则上,尽量选用降低工程风险,运输效率高,利于环保,节约土地资源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