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客运专线路基作为轨道的基础需具有较高要求.随着线路运营,软土路基病害逐步出现,给运输安全带来较大威胁.通过实例分析软土路基病害情况和成因,介绍该段路基的整治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效果,对其他客运专线同类软土路基病害整治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2.
吉(林)—图(们)铁路地处东北高寒山区,其中K65+590-K66+700路堑地段病害严重.通过分析路基下沉、路基翻浆冒泥和路肩侧向挤出等路基病害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指出土质不良是产生病害的关键因素,水的留滞和列车动荷载作用使病害不断发展.研究结果表明,在维持目前列车限速通过、不间断行车施工的前提下,采用改性灰土桩改善基床土质条件,疏干排除地下水、加强地表水的引排等措施进行整治,路基下沉和翻浆冒泥基本得到根治.  相似文献   

3.
株六复线软土路基病害整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株六复线引入线施工 ,分析软土路基地段病害产生的原因 ,介绍其整治方法 ,并提出对软土路基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介绍太原南站大西站场路基沉降范围及病害特征,采用地质雷达和轻型动力触探对病害区段的路基密实状况及承载力特征进行探测,探测结果发现20号股道路肩及道心存在不同程度异常,表现为地层不密实导致下沉;20号股道所在地层基本承载力明显偏低。结合病害发育特征和探测结果,推断路基沉降的主要原因是地表水进入线路内导致路基土层软化,在列车动荷载作用下土体承载能力进一步降低。针对这些问题采用钢花管微型桩结合压注早强抗冻硫铝酸盐水泥浆的方式,在低温环境下对沉降地层进行加固,并对整治前后线路平顺性进行监测。数据表明,施工后路基沉降病害得到有效控制,整治方案可行,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铁路路基翻浆冒泥的原因及整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路路基翻浆冒泥是我国南方铁路中首要的路基病害。通过分析造成路基翻浆冒泥病害的主要因素—路基填料、水、温度和列车荷载对路基的影响,阐述几种常用的病害整治措施,结合工程实际,采取石灰改良土和土工布相结合的方法整治了一段路基翻浆冒泥病害,为铁路路基翻浆冒泥病害的防治和整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商丘站位于冲积平原区,地层为饱和粉土、粉砂,地层松软,地下水发育,振动易液化。站内涵洞顶进施工结束后,在旅客出站地道施工区域陇海普速场的八条股道陆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塌陷病害,塌陷位置基本位于旅客出站地道两侧台背外5-15m范围内。本文介绍了对既有陇海铁路商丘站旅客出站地道两侧路基塌陷病害所采用的阀管注浆整治施工实例,论述了病害情况及对地道两侧路基采用的直斜孔相结合的阀管注浆整治方案,重点分析了病害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病害分区整治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结合具体工程实践,分析注浆法在软土路基加固工程中的应用形式及其作用机理,比选适宜运营高速铁路路基加固的注浆工法,并对注浆材料选择、注浆参数等进行设计。在此基础上开展全地层注浆和部分地层分层注浆2种不同形式的现场试验。通过对试验过程中地表变形、孔隙水压力、土体侧向变形的监测分析,得出注浆施工对地层扰动变形规律,据此给出合理的注浆控制方式,为正式的路基加固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对粉土路基病害情况以及产生的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废弃路基注浆试验以及在既有运营线的试验性施工,提出了粉土路基注浆的工艺和方法;达到了整治粉土路基病害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福州可门港大桥货场扩建工程使铁路桥梁桩基、路基面临大面积侧向堆载问题。采用有限差分软件分析已加固滨海软土地层桩网铁路路基的侧向位移,以及隔离桩对软土侧向位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施作隔离桩时,8 m高侧向堆载引起软土层侧向位移达124 mm;采用单排隔离桩减少软土位移约15%~30%,采用双排隔离桩减少软土位移约60%~80%;当堆载高度增加时,单、双排桩隔离效果均有所降低;双排隔离桩对地层位移量及位移发展速率的控制效果均优于单排隔离桩,同时桩体自身变形量较小,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以滨绥线K322 500~K327 700应用冲击挤密复合桩加固软土路基,整治路基下沉病害的实例,详细阐述了冲击挤密桩加固软土路基的机理、设计、施工质量控制以及应用效果,实践证明冲击挤密复合桩能够有效地提高路基土体强度。  相似文献   

11.
整治软土(裂土)路基病害的有效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亚非 《铁道建筑》2000,(12):24-26
以整治湘黔K121+145.68处软土(裂土)路基病害为例,证明铺设氯丁橡胶封闭地表水和增设支撑盲沟疏导地下水是整治软土路基病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铁路路基作为铁路的基础,对行车安全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铁路路基翻浆冒泥、下沉外挤等病害日趋严重,直接影响了铁路的正常运营。目前我局铁路路基病害整治基本依靠人力,并受施工天窗等限制,作业难度越来越大,且质量较难保证。通过对路基处理车作业原理和施工过程的研究,探索引入路基处理机械化作业车,改善既有铁路路基病害整治困难的现状,提高路基病害整治的施工能力,达到预期的整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高速铁路路基病害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速铁路路基受列车荷载及自然条件的影响,易产生病害。根据我国已建高速铁路路基病害情况,分析了路基基床病害中翻浆冒泥、基床下沉、外挤等现象的形成机理;指出了目前高速铁路路堤边坡及路堑边坡在施工方法、防灾措施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剖析了造成路基过渡段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因素,包括刚度差异、地基基础不良、压实质量不足、施工计划安排等方面,并提出预防及治理路基基床病害、边坡冲刷溜塌、过渡段不均匀沉降的基本原则及主要措施,这些对我国高速铁路路基病害原因分析及整治措施的制定具有一定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微型桩处理滑坡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微型桩在既有铁路路基滑坡病害整治工程中的应用情况,通过对设计和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整治工程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结合沪宁城际铁路K300+208~K300+283段软土路基运营沉降病害处治的实践,在确定采用"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袖阀管注浆技术"作为整治方案的基础上,详细阐述其工艺原理、施工效率及加固效果等关键内容,这是此项技术在高铁软土路基运营沉降病害处治中的首次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6.
软土地区的高速铁路受施工、堆载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路基和桥墩可能发生位移,这不仅威胁高速铁路行车安全,而且要纠正这种位移(纠偏)十分困难。现以某高速铁路K45路基发生横向位移整治工程为例,分析产生路基偏移的原因,研究探索影响纠偏的各个因素,通过6次整治方案的调整,实现了路基的纠偏。最后提出高压旋喷桩进行纠偏整治的关键要点,为软土地区桥梁桩基纠偏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7.
采用路基整治车进行施工能快捷地完成线路基床病害整治.本文介绍了路基整治车的组成、施工作业准备、施工流程及注意事项.实践证明,采用机械化施工模式,提高了线路基床病害的施工效率和质量,有效保证了施工及运输安全.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在我国高速铁路大量投入运营的今天,由岩土构成的高速铁路路基在运营过程中,受不同自然环境的影响,难免会发生变形病害。当路基填筑本体发生变形病害危及线路运营安全时,如何在不慢行、保证线路正常安全运营的条件下对已发生的高速铁路路基病害进行整治,这是目前世界各国面临的难题。研究结论:(1)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病害整治,应贯彻采用微变形扰动的整治方案;(2)微变形扰动的施工工艺与工法,速凝早强的加固材料,实时的、高精度的、可校核的变形监测方案,科学合理的施工工序与施工管理等一体的微变形扰动整治技术符合运营高速铁路路基本体变形病害微变形扰动的治理要求;(3)该技术已在某高速铁路路基本体变形病害整治中成功应用,对运营高速铁路路基变形病害的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路基病害成因分析,比较了基床换填、粉喷桩和土工防水膜3种路基病害整治技术措施,认为采用土工防水膜整治路基病害可行,适合工务段铺设,并具有质量轻、整体性好、便于运输等特点。针对现场铺设土工防水膜,制定了技术质量标准、施工工艺流程,以及施工步骤和方法。实践证明,采用土工防水膜整治路基病害,能使线路高程达到设计要求,路肩达到标准宽度。  相似文献   

20.
对朔黄铁路K470+760—K470+980路基病害原因予以分析,通过模型分析和工程类比法进行方案比选,确定采用双排咬合旋喷桩止水帷幕+抗滑桩病害整治方案。阐述了病害整治方案的主要工程措施及其施工工艺、施工技术要求。实践证明,所采取的整治方案占地面积小,不需额外征地,施工方便,在该砂黏土路基渗流及管涌治理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