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专用车辆选型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雪梅 《铁道货运》2005,(3):22-24,27
通过分析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发展现状,提出近期我国应以X6K(X6H)型集装箱专用车、国际标准集装箱运输专用车为主型车辆,与双层集装箱运输车一道形成我国现阶段铁路集装箱运输车辆的完善体系,远期适时推出特种箱运输专用车和轻浮货物箱运输关节车等新产品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美国双层集装箱运输铁路通道的限界高度根据集装箱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现在多数线路都以双层超高箱即箱高2896mm(9英尺6英寸)为不受任何限制的运输通道。一般落下孔车辆装载的底层箱底面距离轨顶大约305mm。尽管美国I级货运铁路都采用内燃牵引,但是美国军事工程部队也制订了铁路设计与改造的电力牵引标准,在电压超过15000V的线路上限界高度要达到10.06m(33英尺)。一般隧道的限界高度在表4中列出。  相似文献   

3.
施攀 《中国铁路》2023,(5):52-58
铁路双层高集装箱运输作为铁路双层集装箱运输的一种形式,在提高运输能力的同时,便于集装箱管理,是未来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的方向。在建金甬铁路为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首次提出开行双层高集装箱运输的试点线路,试点区段为宁波—义乌(苏溪)。通过方案研究将双层高集装箱通道延伸至金华及以远,可以极大提高宁波舟山港的后方集疏运能力。在分析宁波、金华地区主要集装箱流向的基础上,结合区域铁路网现状,提出双层高集装箱西向延伸的运输通道,并深入研究方案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双层集装箱运输--铁路集装箱发展的里程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介绍了世界铁路双层集装箱运输发展情况和我国铁路双层集装箱运输的研究,以及我国对双层集装箱进行线路运行试验和试运营的情况,分析了开行双层集装箱列车带来的效益和影响,并对有关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根据城际铁路及其列车的实际情况,以CRH系列动车组为主要计算车辆,应用ADAMS/Rail软件建立车辆动力学仿真模型,仿真计算CRH系列动车组的车体横向动态偏移量,并结合横向静态偏移量和车体制造公差确定车体动态包络线.与客运专线联调联试和综合试验测得的站台高度位置处车体最大横向偏移量对比,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可靠性.借鉴地铁限界的设置原则,根据仿真计算结果,考虑适当的安全间隙及其他限制因素,确定城际铁路建筑限界轮廓的基本尺寸.其中,最大半宽为2 200 mm,最大高度为7 250 mm;地面侧线站台限界宽度宜维持1 750 mm,地面正线站台限界宽度为1 800 mm,地下站台限界宽度取1 750 mm.该建筑限界轮廓能够适应现行桥梁和隧道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勇 《铁道货运》2005,(4):14-15,18
通过对铁路集装箱运输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合理规划建设集装箱运输网络,开行铁路集装箱班列和双层集装箱列车,实现堆场自动化管理,推动铁路与海运和公路运输闽的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提升服务质量,扩展运输市场等加强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7.
对铁路限界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葆栓 《铁道货运》2010,28(8):13-18
介绍了我国铁路限界标准的发展历程和国外铁路限界的概况,对比分析了我国与国外的铁路限界特点,分析我国铁路双层集装箱、超限列车会车条件等限界问题,提出完善我国铁路车辆限界、加强铁路建筑限界管理、重视对动态限界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集装箱的国际标准化(ISO)对全球贸易货物运输无疑具有革命性的重要意义。但是ISO标准也有其局限性:不兼容托盘的国际标准尺寸,宽度未能充分利用法规所允许的限界等等。为北欧美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各自的国内标准或内陆运输标准(Domestic)。欧洲的汽车交换箱(Swap body)、美国的48、53英尺箱等即属此类。为了适应托盘机化作业,增大集装箱容积,促进集装箱运输的快速发展,我国铁路应不失时机地制定国内箱标准。  相似文献   

9.
浅议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和总结国内外铁路集装箱运输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对我国铁路集装箱发展和建设的思路进行了探讨,并说明了我国应发展集装箱中心站的建设,开行集装箱专列运输,并适时开展双层集装箱运输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我国物流产业调整和振兴的发展要求,响应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的战略决策,调研美国、欧洲、日本及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设备的现状,分析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设备存在着集装箱箱型不足、箱体结构与现行集装器具兼容性不好、内陆集装箱占比不高等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设备的发展趋势,提出实现小型集装箱系列化、增加20 ft 35 t敞顶集装箱保有量、推进45 ft 34 t通用集装箱应用、加大集装箱新箱型的研发力度、加快建立内陆集装箱新箱型技术标准、加强集装箱运输配套设施建设等推动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设备发展的对策,为推动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莉 《铁道货运》2010,28(7):34-36,44
介绍国内外双层集装箱运输发展概况,分析铁路集装箱运输面临的市场需求、竞争与挑战及铁路在集装箱运输中的作用,提出发展铁路双层集装箱运输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有利于提高运能,缓解主要通道能力紧张状况;有利于提升铁路技术装备水平,加快铁路现代化步伐。从铁路集装箱货流特点、铁路货运结构和铁路货运改革发展方向等方面论述我国铁路建设双层集装箱运输通道的必要性,并针对铁路双层集装箱运输通道建设中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由于能大幅提高运量和降低成本,铁路双层集装箱运输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发展十分迅速。我国铁路也从2001年开始对双层集装箱运输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目前京沪间有双层集装箱列车开行。双层集装箱运输作为新型货运产品,如要大规模发展,还存在基础设施不满足要求、管理体制落后、服务水平较低等问题。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开展市场营销等建议,以加快我国铁路双层集装箱又快又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璐 《铁道货运》2013,31(1):51-53
针对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现状,分析集装箱办理站布局和运量发展情况,集装箱班列产品、集装箱箱型、专用平车和设备等情况,以及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优化铁路集装箱办理站格局,提高集装箱场站技术设备水平,开发多样化集装箱班列产品,加强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等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集装箱装卸门吊作业是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基础,为提高铁路集装箱装卸效率,在分析集装箱运输效率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集装箱在箱区位置、集装箱在车上预期位置及门吊作业顺序,以装卸作业过程中门吊总运行距离最小为优化目标,基于遗传算法建立铁路集装箱装卸作业优化模型并求解。根据集装箱装卸线门吊作业实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铁路集装箱装卸门吊作业优化模型能够找到集装箱装卸的最优顺序,可以实现缩短集装箱装卸时间、降低装卸成本的目的,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对开行铁路集装箱中转"五定"班列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钢 《铁道货运》2005,(9):18-21
介绍了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现状,阐述了开行铁路集装箱中转“五定”班列的思路,通过分析集装箱集结时间和在办理站的中转停留时间、箱流量、班列运行径路选择以及班列编组箱数等相关影响因素,对开行集装箱中转“五定”班列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并给出了集装箱中转“五定”班列运输组织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京沪双层集装箱班列运输的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铁路集装箱现代化运输的代表,双层集装箱班列的开行有效缓解了铁路运输能力的紧张,提高了集装箱运输效率。通过对国外双层集装箱班列的研究,对京沪双层集装箱班列运输现状进行分析,从开展全程物流服务、改变定价方式及推广业务网络办理等方面提出京沪双层集装箱班列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刘玲 《铁道建筑》2022,(2):163-166
为提高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运输能力,综合考虑运输能力、陆海运输通道的协调性、节能降效等因素,结合陆海新通道双层集装箱运输不同径路在运行时长、运输能力等方面的对比,分析了黔桂铁路具备双层集装箱运输能力的必要性.针对黔桂铁路隧道地段建筑限界与接触网导高不满足双层集装箱运输要求的问题,通过方案比选,提出了合理的工程改造方案.为降...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国外铁路双层集装箱运输的组织方法,研究了我国铁路双层集装箱列车的种类、编成辆数、开行条件、组织原则和车底需要数量。  相似文献   

19.
随着铁路集装箱运量和保有量的大幅增长,铁路集装箱维修总量随之增加,维修管理任务更加艰巨。为保证铁路集装箱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概述铁路集装箱维修管理现状,结合铁路集装箱维修业务开展的区域化分布特点,阐述铁路集装箱的破损类型及原因,分析新形势下铁路集装箱维修管理所面临的挑战,提出深入推进箱修点标准化建设、实现箱修现场常态化管理、充分发挥信息系统作用、优化调整箱修点布局、加强箱管箱修统计分析、提高箱修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等优化措施,以提升铁路集装箱维修管理水平,为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20.
通过阐述北美铁路集装箱的保有现状、集装箱的自有和共用方式概况,分析集装箱及其载运工具共用池的运营方式,在研究我国铁路集装箱保有及共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和北美铁路集装箱互用在运作模式、赢利方式、管理机构方面的差异,以及中俄、中哈互使箱的发展态势,阐明我国铁路箱的保有策略、经营模式及箱型发展方向。结合我国集装箱运输的市场需求、箱型标准、设备设施、箱管模式等,确定我国铁路箱的保有策略、经营模式及箱型发展,将为我国铁路集装箱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