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隧道开挖时地下渗流场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新建隧道工程,用Madis/GTS软件对隧道开挖进行模拟分析,通过比较开挖前后地下渗流场和应力场的变化,分析了隧道开挖对渗流场和应力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V级软弱围岩杏花村偏压隧道工程为背景,应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大断面偏压隧道进行施工动态模拟,研究大断面浅埋偏压隧道开挖过程中力学特点,通过与实际监测结果对比分析,结果基本一致。FLAC3D准确模拟了软弱围岩浅埋偏压隧道开挖情况,结果表明,大断面偏压隧道开挖中,偏压侧位移较大;通过围岩应力状态、衬砌结构内力比较,综合分析了大断面偏压隧道开挖力学特点,结合锚杆支护的数值分析,总结了实际工程中支护方案拟定方法及偏压隧道开挖施工注意部位。  相似文献   

3.
地铁区间隧道在开挖过程中因地质条件复杂、隧道埋深及跨度大、覆土内管线密集等原因造成地表沉降、地层移动等工程事故屡见不鲜。以某地铁区间隧道为工程依托,通过理论分析,借助peck地表沉降理论研究分析区间隧道开挖过程中的沉降规律,得出了地表沉降的函数关系表达式;借助Midas GTS数值模拟软件选取试验段区间隧道,对其开挖过程中的地表沉降规律进行分析计算,将其变形沉降曲线与peck沉降理论进行比较,得到济南地区区间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地表沉降规律,指导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4.
王栋  李永生  苟红松 《隧道建设》2014,34(11):1042-1048
为研究高压水射流技术在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可行性,节省造价和工期,改善作业环境,降低安全风险,阐述了水射流破岩机制的原理,调研了适合隧道水力开挖的关键参数和开挖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单独水射流开挖隧道、水射流配合机械开挖隧道和水射流辅助机械开挖隧道3个方案进行了技术、经济效能的分析。通过计算,验证了采用高压水射流配合机械开挖隧道的可行性,认为水射流配合机械开挖隧道更能体现隧道施工的经济性,并能满足施工进度、作业环境和工程风险等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隧道开挖断面成形及超挖一直是隧道施工中的难题,直接影响工程建设的工期和施工成本。该文以蒙华铁路九岭山隧道工程为例,选取隧道典型开挖断面,从应力角度对隧道开挖围岩稳定性及成形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并基于现场实测开挖断面,应用统计学原理,对高地应力硬岩段不同围岩级别下隧道超挖量进行了统计特征分析。  相似文献   

6.
节理裂隙岩体隧道开挖具有围岩稳定性差、施工风险高、诱发涌水突泥可能性大等特点.基于离散元理论,以青坪隧道为工程背景,针对裂隙围岩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围岩变形机理展开了研究,分析了隧道开挖围岩扰动效应性.为实际工程提供了较好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依托重庆轨道交通10号线南坪站及上部基坑开挖工程,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分析不同隧道埋深以及基坑分层开挖、岛式开挖和盆式开挖过程中地铁车站结构的变形特征;通过数值模拟对试验结果进行验证,以此分析基坑开挖对下部地铁车站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上部基坑深度一定时,隧道埋深越大,则基坑开挖对隧道的影响越小;不同的基坑开挖方式对下方隧道的影响存在差别。推荐此类基坑工程采用岛式开挖方案。  相似文献   

8.
依托绍兴市镜水路南延工程与杭绍台高速公路坝头山共线叠加段路桥隧工程,针对路基与隧道工程同步建设施工风险高等突出问题,研究并优化两者交互施工工序,通过有限元分析和监控量测,模拟先施工隧道后开挖路堑、先开挖路堑后施工隧道及先开挖部分路堑后施工隧道再开挖剩余路堑的三个方案;对比分析变形、内力、塑性区分布等变化特征,提出合理的施工方案;监控量测很好地吻合仿真计算,成功控制了施工风险,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三维有限元分析的隧道开挖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成兵  刘丰军  王士民 《公路》2007,(2):168-173
隧道的开挖引起围岩应力状态的变化,改变了隧道围岩的力学性能。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计算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隧道开挖全过程中隧道围岩应力、位移变化规律以及开挖结束后隧道周边的应力、位移状态。研究结果表明:隧道的开挖是一个先加载后卸载的过程,隧道开挖卸荷效应在隧道拱底表现最为明显,拱顶次之;在隧道轴线方向上开挖对周边围岩的影响范围约为掌子面前后各1倍的隧道跨度,在隧道横断面方向上约为2倍的隧道跨度,对隧道截面中心岩体的影响范围在隧道轴线方向上约为掌子面到达该断面前1倍的隧道跨度。此外,文中还将计算结果与工程实际进行了定性的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研究分岔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围岩力学性态,以某正在施工的分岔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对隧道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分岔隧道施工过程中连拱段围岩及中隔墙的应力、位移分布和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对隧道施工方案进行了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隧道开挖过程关键工序为上台阶开挖,侧导坑开挖对围岩稳定性有较大影响,隧道采用中导洞台阶法直接开挖仍可以保障围岩稳定性,同类工程采用中导洞台阶法开挖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案例情况简介;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支护结构轴力应力数值分析。本研究参考工程案例实用数据,借助Midas-GTS有限元数理模拟计算的方式,对隧道开挖支护结构轴力应力开展专题分析,探究上下长台阶法隧道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轴力应力演变规律,以为同类隧道开挖工程应用提供研究和技术参考,助力建设安全牢固的公路隧道工程。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讨论了隧道工程开挖过程模拟的计算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结合天坪岭隧道工程,对隧道偏压地段的开挖过程用有限元软件对围岩的稳定性和支护结构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曹雷 《路基工程》2022,(1):156-159
以某邻近隧道的基坑开挖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分析基坑开挖对隧道结构的影响,并对注浆加固隧道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基坑开挖对邻近隧道弯矩影响明显,开挖后隧道结构内侧最大应力明显增大,最大应力均超过了混凝土的最大抗拉强度,存在开裂的风险;采用注浆加固后,最大正、负弯矩分别减小了28.7%和30.2%,隧道...  相似文献   

14.
某地铁盾构隧道贯通后,在其正上方进行房建基坑开挖过程中,突然出现了盾构管片上隆现象。为了查明盾构隧道管片上隆是否是受基坑开挖卸载影响所致,进行了数值模拟和现场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隧道覆土超过一定深度时,基坑开挖卸载对隧道变形影响较小;盾构隧道注浆不密实可能引起轨道上浮。为此,针对性地提出了该工程的处治对策,可为类似工程的处治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讨论了隧道工程开挖过程模拟的计算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结合天坪岭隧道工程,对隧道偏压地段的开挖过程用有限元软件对围岩的稳定性和支护结构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大跨度公路隧道分层法开挖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旭东  郝哲 《公路》2011,(5):228-231
综合大跨度隧道特点和工程地质条件,对现场隧道的开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不同开挖阶段的应力和位移分布情况,探讨了大跨度隧道施工过程控制的关键环节.结果表明,分层法在该级围岩条件下是合理的,而开挖支护方法的选择保证了隧道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7.
小净距偏压公路隧道开挖顺序优化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小净距偏压隧道合理开挖顺序对隧道围岩稳定和支护措施优化有很大的影响。结合净距4.0m、偏压25°公路隧道工程实践,通过二维、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数值仿真模拟,分析了隧道开挖顺序对围岩破坏接近度、围岩变形位移以及对空间围岩体塑性破坏和位移的影响,得到了先开挖浅埋侧隧道优于先开挖深埋侧隧道的结论,为小净距偏压隧道优化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温州绕城高速公路永嘉段后岗隧道的工程概况及隧道和车行横洞的开挖方法与支护措施;结合该隧道数值模拟结果,阐述并分析了Ⅲ级围岩情况下大跨度三车道隧道车行横洞的开挖对主洞的力学影响。  相似文献   

19.
公路隧道施工时,常规的隧道围岩位移监测一般在隧道开挖后进行,不能对隧道完整开挖过程中的内部位移变化进行监测和评价,其数据完整性不足,无法为隧道信息化施工和稳定性分析及时提供依据。针对此类问题,对烧锅隧道开挖全过程进行了围岩内部位移监测。通过监测数据对施工区域内的岩体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评价,为后期施工提供了依据;对类似工程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分析隧道工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提出采用随机有限元法研究隧道开挖后的应力位移特征。以某深埋隧道为对象,分别采用确定性有限元和随机有限元法,对隧道开挖后的应力和位移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随机有限元法后,隧道周边第一主应力和隧道周边围岩位移不再是确定值,而是随机变量,具有统计特性。由于工程中荷载及参数的不确定性,随机有限元相比确定性有限元,更加符合实际,为类似工程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