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饱和软粘土地基沉桩过程中桩土挤压所引起的桩周土体超孔隙水压力效应是非常显著的 .本文从弹塑性理论出发推导出沉桩过程中桩周土体挤压应力及超孔隙水压力的计算公式 ,给出了考虑挤压应力和超孔隙水压力等影响因素的合理打桩间距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饱和软粘土地基沉桩过程中桩土挤压应力及超孔压计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饱和软粘土地基沉桩过程中桩土挤压所引起的桩周土体超孔隙水压力效应是非常显著的,本文从弹塑性理论出发推导出沉桩过程中桩周土体挤压应力及超孔隙水压力的计算公式,给出了考虑挤压力和超孔隙水压力等影响因素的合理打桩间距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注浆钢管微型桩加固滑坡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注浆钢管微型桩对滑坡的加固机理,通过离心模型试验,分别从坡顶位移、坡面位移及坡内部位移分析了注浆钢管微型桩对滑坡的控制效果,并讨论了钢管微型桩的受力特征.试验结果表明:注浆钢管微型桩能有效地控制边坡土体位移,阻止滑坡的产生,防止圆弧型滑裂带的形成,仅坡体表面局部浅层形成裂纹;前桩所受的最大土压力约为后桩的13.3%,表明后桩承受较大的滑坡推力;加固过程中,前桩的弯矩曲线由反S型逐渐变为S型,而后桩的弯矩曲线一直呈S型.  相似文献   

4.
普通镀锌钢管注浆加固路基边坡是将镀锌管加工成等长(1 m)中空钻杆(注浆管),施工时通过管接头将钻杆接长,用小型钻机钻入土体后进行注浆,钢管保留在土体内,使其与周围胶凝体形成微型桩进行加固,实现注浆加固和微型桩加固的复合体。阐述了其施工工艺原理及工艺要点,分析了施工工艺的关键技术及其优越性,为路基边坡加固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刚柔组合桩复合地基非线性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柔性桩和刚性桩各有优缺点,根据弹塑性力学的增量理论,对CFG桩体、水泥土桩体和土体采用Druker-Prager屈服准则,建立了刚柔组合桩复合地基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基于FEPG有限元自动生成系统,编制了有限元程序,并结合工程实例对刚柔组合桩复合地基的应力场、位移场和破坏规律进行了数值分析.  相似文献   

6.
为保证全套管灌注桩施工期临近高铁的运营安全,文章对桩周径向土体的沉降、水平位移、应力进行了全过程监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土体水平位移与应力的偶联关系。结果表明:全套管施工引起桩周浅层土体应力波动较大,深层土体应力波动相对较小,土体水平位移由浅及深逐渐缩小,其中钢套管上拔过程土体沉降明显。距离桩位8 m处土体水平位移与应力的相关性较强,影响范围由近及远逐渐衰减。监测结果可为临近既有线路的桩基施工安全保证及全套管灌注桩施工对周围土体的影响规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饱和软黏土路基条件下布袋注浆桩的挤土效应,以布袋注浆桩加固某饱和软黏土路基工程为例,通过现场试验对桩体成型过程中的桩周土体位移和超静孔隙水压力进行了分析. 运用测斜管监测了成桩时桩周土体的水平位移,得到了土体位移的分布特征和土体位移随注浆压力与时间的变化规律;运用孔压计监测了成桩时桩周土体中超静孔隙水压力,得到了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分布规律与变化趋势. 试验结果表明:成桩后,桩周土体水平位移呈现“马鞍形”分布,在距离地表0.1~0.3倍和0.8~1.0倍的桩长位置处出现最大位移;桩体成型挤土产生水平位移的范围约为桩径的6倍;桩体养护成型后,标准施工下的注浆压力对挤土效应的影响甚微,同时桩周土体水平位移会出现明显回弹,回弹位移值为注浆当天的40%~60%;超静孔隙水压力在前10 d消散较快,超静孔隙水压比随土体与桩体间距离的增加而呈现近似于线性规律的衰减,其影响范围约为10倍桩径.   相似文献   

8.
夯扩灰土挤密桩是利用锤击成孔的方法,在土中形成桩孔,然后分层回填灰土并夯实而成。在成孔和夯实过程中,原处于桩孔部位的土体挤入周围土体中,使桩周一定范围内的土体被挤密,从而提高了地基承载力,减小了地基沉降。挤密桩地基属于人工复合地基,具有原位处理、深层挤密和就地取材的特点,同时具备投资经济、质量易控而又能满足工  相似文献   

9.
刘萍 《交通标准化》2008,(21):157-159
土的侧向荷载对桥台桩基的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具有重大影响,往往导致桥台桩身发生挠曲甚至破坏。通过总结侧向变形土体常见的位移模式,分析桥台桩的变形机制,在阐述不同模式下桩侧压力的产生机理及桩的几种破坏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桩土间相互作用力与桩土间相对位移的双曲线关系模型和理想弹塑性关系模型,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土的侧向荷载对桥台桩基的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具有重大影响,往往导致桥台桩身发生挠曲甚至破坏。通过总结侧向变形土体常见的位移模式,分析桥台桩的变形机制,在阐述不同模式下桩侧压力的产生机理及桩的几种破坏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桩土间相互作用力与桩土间相对位移的双曲线关系模型和理想弹塑性关系模型,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钢管混凝土弹塑性本构方程及极限承载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连续介质力学的方法,对钢管混凝土进行弹塑性分析,导出表现弹塑性本构方程及比例极限,极限承载力的计算表达式,经与试验比较,公式足够可靠地描述了钢管混凝土的初始弹塑性行为。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北京某基坑工程,根据拟建建筑物东侧外墙距离既有建筑外墙仅1.5m的现场条件,采用微型钢管桩结合预应力锚杆的支护形式,既解决了通常用的钢筋混凝土护坡桩打桩机械所需施工面大而无法实施的困难问题,又保证了基坑的稳定以及邻近既有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重点对微型钢管桩支护结构的计算分析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钢管桩在施打时,受力非常复杂,由于锤击能量较大或刚度不足,或钢管桩制作过程中产生的形状缺陷,均会使钢管桩的实际截面形状与圆形有一定的差距。通过数值分析,研究形状偏差对钢管桩受力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扁度越大,相同荷载作用下的主应力越大,钢管桩的临界荷载越小,钢管桩的临界荷载受主压应力S3控制。  相似文献   

14.
郝金有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33(8):163-163,165
溶岩桥基稳定性评价在弹塑性力学理论基础上,分析地基中溶洞洞壁周围土体的应力状态,再利用莫尔-库伦强度准则对溶洞地基稳定性计算模型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15.
土的侧向荷载时桥台桩基的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具有重大影响,往往导致桥台桩身发生挠曲甚至破坏。通过总结侧向变形土体常见的位移模式,分析桥台桩的变形机制,在阐述不同模式下桩侧压力的产生机理及桩的几种破坏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桩土间相互作用力与桩土间相时位移的双曲线关系模型和理想弹塑性关系模型,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MJS工法桩在南京建宁西路过江隧道明挖段的试桩应用,介绍了MJS工法桩的施工参数。开展了MJS工法桩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渗透性试验、水平位移试验、孔隙水压力试验。试验结果表明,MJS工法桩成桩较为均匀,其渗透系数ki的数量级能够在全深度范围内有效的降为10-9cm/s,能较好地切断基坑内外的水力联系。其取芯强度大于设计值1.5 MPa,但沿深度方向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均匀性。MJS工法桩施工时将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超静孔压会变大且周围土体距离桩中越近其侧向位移越明显。  相似文献   

17.
考虑扩底桩与周围土体的接触特性,这里采用加载法使桩达到一种极限承载平衡态,从而有效分析桩土的破坏机制。利用有限元软件对桩土本构关系进行模拟,输入桩土参数及建立约束,分析扩底桩在单层土质中的受力机制。通过数值模型分析,探究由不同桩土参数(桩长L、扩径比(D/d)、土体弹性模量Ec、土体有效摩擦角φ等)而改变桩土的破坏模式,及扩大头作用机制的影响。该模拟分析过程能够直观地反映相应的应力、位移等计算结果,对于实际的桩基工程施工可以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桩端压力注浆桩主要是通过向桩底及桩端周围注入浆液,加固桩底及桩端周围的土体,形成一个具有高于原土层承载力的扩大头,从而提高桩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19.
桩端压力注浆桩主要是通过向桩底及桩端周围注入浆液,加固桩底及桩端周围的土体,形成一个具有高于原土层承载力的扩大头,从而提高桩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20.
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桩-土相互工作机理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总结了国内外许多学者多年来对水平循环荷载下桩-土相互工作的机理分析和试验研究成果,及其理论的适用特点与受影响因素。同时给出了土体在动应力应变关系中一些弹塑性理论的新进展,提出了在该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