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内燃机车中修后,必须检测柴油机的压缩压力和爆发压力,使各缸的PC0和Pmax及相互间的差值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传统的检测方法存在许多缺点, 能满足现场要求,为此研制了微机检测系统,较好地解决了机车柴油PC0和P的检测和判断问题,本介绍了用微机系统上述参数时,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线控液压制动系统轮缸压力变化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降低线控液压制动系统轮缸压力波动,采用稳态压力变化值表征轮缸压力变化率,研究了轮缸压力变化率在轮缸工作压力范围内的变化规律,推导了轮缸稳态压力变化值的计算公式,采用试验方法测得了系统稳态压力变化值随占空比与初始压力变化的脉谱图.计算结果表明:在升压过程中,轮缸压力变化率与初始压力的关系存在拐点,在拐点右侧,压力变化率随压力升高而降低,而在拐点左侧,压力变化率随压力升高而升高.不同占空比下轮缸压力变化率曲线的拐点对应的轮缸压力大体相同,此压力是活塞终止行程压力,在本系统中,此压力约为2.9 MPa.在压力变化的全部范围内,压力变化率与占空比之间的关系近似呈线性.  相似文献   

3.
在柴油发动机气缸压力的识别过程中,把缸盖系统看成一个多输入单输出的线性系统,对测试数据进行时域统计平均预处理,提高信噪比,通过时域加窗截取对于气缸压力的那一段振动响应信号,去除邻缸的干扰和其他不相关的激励力的影响.再设计一个有限冲击响应低通滤波器,消除高频噪声,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恢复气缸压力.结果表明,恢复的气缸压力与原始信号吻合很好,特别是低幅值部分的恢复要优于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4.
机车供风能力是机车设计的内容之一,随着客运列车用风装置的增多,供风与用风的矛盾突出,出现空压机频繁启动的现象,影响到空压机寿命和列车供风能力,甚至影响列车运行安全.建立机车供风和列车用风系统模型,首先通过线路试验数据,获得列车用风数据,在实际用风条件下分析主风缸容积、空压机排气量和空压机开启压力对空压机启动次数和工作时间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主风缸容积增加、空压机排气量减小和空压机启动压力降低都可以减小空压机启动次数,并且保证列车用风.在保证空压机启动次数不超过30次/h条件下,给出了某一参数固定时其他两参数选择范围.该研究为认识机车风源系统各参数影响规律,设计机车风源系统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根据内燃机动力学和曲轴的简谐角位移基本关系式,提出了内燃机曲轴角振动振型的停缸识别法.某缸质量某谐次角振动相对振幅正比于各缸正常工作和该缸停缸分别引起的测点该谐次角位移矢量差的幅值.在内燃机各缸正常工作情况下,当测点某谐次角位移幅值约等于零时,某缸质量该谐次角振动相对振幅正比于该缸停缸引起的该谐次角位移幅值.对4—8缸柴油机的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相对振幅识别的最大误差为4.00%.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发动机双缸缸孔镗孔尺寸超差问题,对缸孔精镗后的若干零件进行测量,发现缸孔精镗后出现直径尺寸超差现象.为了分析出现尺寸超差的原因,对双缸进行有限元夹紧变形分析,得到缸孔周向各角度径向变形.对主轴近远端径向跳动进行分度测量,得到主轴近远端周向各角度的径向跳动.对缸孔精镗后周向各角度直径与缸孔夹紧变形及主轴径向跳动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得到:缸孔精镗后周向各角度直径与主轴跳动为极强相关,与双缸夹紧变形无关.根据实际生产情况,采取更换电主轴的方法,并对更换后加工的缸孔进行测量,测量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缸孔镗孔尺寸超差现象.  相似文献   

7.
奥迪六缸发动机电控汽油喷射系统供油部分的检修应从汽油系统压力,汽油泵阻值,继电器控制信号及喷油器阻值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柴油发动机的某一缸工作不正常是常见故障,要查明其原因,可采用观色法,感温法,脉动法,听音法,比较法,断油法等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发动机维修过程中,常会遇到要确定发动机各缸工作情况的问题。按常规的方法进行判断,往往非常繁琐,且只能定性分析出各缸的大概工作情况。如果利用示功图来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能方便地分析出各缸工作情况,而且能够定量、准确地确定各缸的具体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10.
柴油机各缸工作不均匀程度对性能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飞轮处的瞬时转速信号来间接估计柴油机的各缸工作不均匀程度,结合基于电磁阀的时间控制式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实现了柴油机各缸工作不均匀程度的闭环反馈控制。在此基础上,通过台架试验分析了各缸工作不均匀程度和发动机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发动机的大负荷工况下,各缸工作不均匀程度对发动机的经济性和烟度排放影响显著,从而验证了实现柴油机分缸均匀性实时检测和闭环控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讨论AVL Designer软件在发动机曲轴扭振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3个关键问题:载荷数据、曲轴刚度数据和扭振结果分析。缸压传感器测量获取的载荷数据比Boost软件计算更加精确。曲轴刚度数据由试验、有限元计算或AVL Autoshaft计算获取。扭振结果分析包括临界转速、节点位置等。  相似文献   

12.
基于振动分析的曲轴疲劳仿真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路全面提速对机车柴油机曲轴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可靠性研究中最关键的疲劳仿真技术人手,运用有限元法,以模态和动力响应仿真为研究基础,从曲轴的振动特性到疲劳寿命预测进行了较深入的方法研究.提出了一些此类问题的关键技术,最后又以机车新产品开发中常用的单缸试验机曲轴作为应用对象,对所提出的技术路线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内燃机轴系扭振理论分析中阻尼系数难以选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轴系角振动模态阻尼比识别轴系各主要部件扭振阻尼系数的方法.该方法将轴系多质量系统简化成当量扭摆系统,利用扭振能量理论推导了轴系角振动模态阻尼比与轴系各部件扭振阻尼系数的关系式.如果已知轴系角振动模态阻尼比,通过分析轴系扭振阻尼特性,并选择合适的轴系角振动模态,即可识别出对轴系扭振起主要作用的阻尼系数.对某6缸和4缸柴油机的仿真和试验研究表明,所识别的轴系部件扭振阻尼系数的最大误差为4.89%,也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EXCITE-designer的车用柴油机轴系扭振与减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AVL公司开发的发动机模拟软件EXCITE-designer的功能和特点,针对某车用柴油机飞轮螺栓断裂问题,基于该软件对轴系进行了扭振与减振分析,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发动机曲轴多级混联式扭振减振器的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汽车发动机曲轴多级混联式扭振减振器的设计构想,设计了2种三级混联式扭振减振器的结构,建立了评价多级混联式扭振减振器减振特性的计算模型,提出了选取各级扭振减振器设计参数的优化方法,通过计算对比分析了多级混联式扭振减振器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柴油机气缸盖系统激励和响应信号的非线性特性,阐述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柴油机气缸压力识别方法.对测试的振动响应信号进行时域统计平均和低通滤波后,训练BP神经网络,利用自适应梯度下降算法,自适应调节学习速率,提高网络精度,识别柴油机气缸压力.结果表明,恢复出来的缸内压力信号和实测信号十分接近,该方法对柴油机的实时在线控制、监测和故障诊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柴油机曲轴整体应力分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曲轴整体计算巾的两个难点分别提出了新的解决办法.对确定曲柄臂刚度问题,先用有限元法计算单拐,再把求出的节点位移作为已知数,反求曲柄臂当量梁的等效刚度;对确定支承刚度则采用曲轴—机体的计算模型.文章以16V24DZJ 柴油机曲轴为例进行了计算,给出了主要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相比,平均误差16.8%.  相似文献   

18.
曲轴是各种内燃机中不可缺少的关键部件,它的寿命常常代表该内燃机的使用寿命。单纯从成形的角度考虑,用铸造的方法生产曲轴毛坯是最容易不过的事情。但由于铸造是一个金属冶炼且在砂型中凝固的过程,难以避免会出现夹渣、气空、白点等铸造缺陷而无法满足性能要求。工业上多采用各种压力加工方法来生产曲轴毛坯。小型内燃机上使用的尺寸和重量不大的曲轴一般采用模锻来大批量生产,尺寸较大特别是很大尺寸的曲轴就必需用其它的压力加工方法了。这里仅对特大尺寸的曲轴的自由锻成形工艺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机车打滑时传动系统的自激扭转振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机车发生打滑时传动系统扭转振动,针对机车单轮对传动系统,考虑轮对以及电机与轮对间的扭转刚度,建立了简化的机车传动系统扭转振动方程.当轮轨间的平均蠕滑率超过临界蠕滑率时,产生了传动系统扭转振动极限环,表明传动系统产生了自激振动.对不同工况下传动系统扭转振动频率的计算结果表明,当自激振动发生时,系统的扭转振动频率与其扭转固有频率一致.因此,检测轮对的扭转振动频率可以判断车轮是否打滑.  相似文献   

20.
IntroductionThe design of modern diesel engine is requiredto make noise and vibration as light as possible.Inorder to successfully control the noise and vibra-tion,the vibrations of engine crankshaft must beestimated and analyzed.Dynamic simulation is avery powerful tool for ranking different design al-ternatives,so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an analyti-cal model for the accurate prediction of dynamicbehavior of engine crankshaft.In earlier research,the equivalent model and the continuous bea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