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泥混凝土路面填缝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国内水泥混凝土路面填缝材料的现状做了详细的阐述,对相继出现的焦油型聚氨酯、聚氨酯、有机硅、有机硅改性聚氨酯等填缝胶的各种性能做了系统的比较。通过综合比较,确认有机硅改性聚氨酯是比较适合中国公路情况的填缝材料。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聚氨酯自结皮重卡扶手总成的结构和所用材料,扶手总成的生产设备、模具和工艺等;通过分析影响发泡质量的关键因素,选择出优化的聚氯酯自结皮重卡扶手的发泡工艺条件;介绍了聚氨酯自结皮重卡扶手物理性能和机械性能的典型指标;为扩大聚氨酯自结皮材料在汽车饰件领域的应用范围,研制和开发环境友好型聚氨酯自结皮制品是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目前普遍使用的焦油型聚氨酯和本实验室研制的新型有机硅改性聚氨酯进行对比研究,得出两种材料的性能差异,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填缝材料的更新换代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聚氨酯是人们熟悉的一种材料,应用较为广泛;但作为密封元件,在汽车上应用得还少。我们在1976年开始试验,选择了天津塑料化工二厂试产的热塑性聚醚型聚氨酯,在材料性能及应用方面进行了一些试验研究工作,现已在生产上应用。热塑性聚醚型聚氨酯是聚醚的预聚体与二元异氰酸酯缩合得到的高分子聚合物,是线型分子结构的单一组分的材料。它具有很高的强度、良好的弹性、以及很好的耐磨性。这些优  相似文献   

5.
《中外公路》2021,41(3):304-309
随着车流量与车辆荷载的不断增大,道路工程建设中对道路材料的要求也逐步提高。除了普通改性沥青外,人们开始关注非沥青材料在路面材料中的应用。其中,聚氨酯材料受到广泛关注。该文通过肯塔堡飞散试验、冻融劈裂试验、低温小梁弯曲试验、车辙试验、抗滑试验与四点小梁弯曲试验对比了基质沥青、SBS改性沥青与5种不同配比的聚氨酯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含有合适比例异氰酸酯的聚氨酯混合料的抗松散、低温抗裂、抗水损、抗车辙及抗滑性能均优于传统沥青混合料,更适合于高温重载交通路面。异氰酸酯比例较高的聚氨酯混合料的抗剥落性能、强度与抗滑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6.
该文针对目前高速公路桥面渗水现象严重及其对桥梁的危害,对目前我国应用的聚氨酯防水涂料、乳化沥青、渗透结晶型DPS材料和渗透非结晶凝胶型SF材料等四种材料进行材料性能测试比较,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得出选用渗透非结晶凝胶型SF材料作为沥青混凝土防水层是一种理想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填缝材料拉伸变形的力学分析模型和分析方法,并以有机硅改性聚氨酯填缝材料为例,分析了其拉伸变形性能。计算分析表明,有机硅改性聚氨酯从内聚强度、水平粘结力、竖直剪切应力三项分析均能满足水泥路面的使用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填缝材料拉伸变形的力学分析模型和分析方法,并以有机硅改性聚氨酯填缝材料为例,分析了其拉伸变形性能。计算分析表明,有机硅改性聚氨酯从内聚强度、水平粘结力、竖直剪切应力三项分析均能满足水泥路面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9.
汽车上除了使用常见的发泡聚氨酯材料制作零件外,还大量使用非发泡聚氨酯材料,如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聚氨酯灌封材料、聚氨酯涂料和聚氨酯胶粘剂等。这些新型材料的应用,使汽车的行驶安全性和乘坐舒适性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选择多孔聚氨酯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层间粘结材料和用量,对双组份聚氨酯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的复合试件进行斜剪试验,在高温、低温、冻融循环下,比较聚氨酯、SBS改性沥青、环氧树脂作为层间粘结材料时层间抗剪强度。结果表明:聚氨酯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的层间抗剪强度,小于双层沥青混凝土之间的抗剪强度,在沥青混凝土上铺筑多孔聚氨酯混凝土时必须选择合适的层间粘结材料;中温条件下,环氧树脂的层间粘结效果较好,但高温和低温时,聚氨酯更适合作为聚氨酯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的粘结材料;冻融循环降低了聚氨酯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的粘结性能,在冻融显著地区,应优先选择SBS改性沥青或聚氨酯结合料作为聚氨酯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的层间粘结材料。  相似文献   

11.
聚氨酯材料在隔振领域广泛应用,为了设计出满足刚度要求的聚氨酯隔振件,文章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和分析,首先对聚氨酯材料进行单轴拉伸试验;然后利用实验数据对常见的经典超弹性本构模型进行拟合,得出相应的本构模型参数,并选择Mooney-Rivlin模型作为聚氨酯的本构模型;再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计算聚氨酯隔振件的刚度,通过改变其结构尺寸,使其满足设计刚度要求;最后试验测试隔振件的刚度,有限元仿真结果与产品试验结果误差为6.25%,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明确不同类型聚氨酯预聚体对水性环氧树脂相关性能的改善效果,优选NCO-含量分别为2.0%、4.0%和5.0%的丙烷型端羟基聚醚型聚氨酯(TDI-PPG)对E-51和E-44型环氧树脂进行复合改性,制备水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系统研究了两种水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工作性能,为水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在道路领域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根据水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强度形成时间,建议采用15 d强度和伸长率对其性能进行评价;NCO-含量越高,水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工作性能越好;聚氨酯掺量过高,拉伸强度、弯曲强度、拉拔强度均会下降,建议聚氨酯掺量不超过20%。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明确不同类型聚氨酯预聚体对水性环氧树脂相关性能的改善效果,优选NCO-含量分别为2.0%、4.0%和5.0%的丙烷型端羟基聚醚型聚氨酯(TDI-PPG)对E-51和E-44型环氧树脂进行复合改性,制备水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系统研究了两种水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工作性能,为水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在道路领域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根据水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强度形成时间,建议采用15 d强度和伸长率对其性能进行评价;NCO-含量越高,水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工作性能越好;聚氨酯掺量过高,拉伸强度、弯曲强度、拉拔强度均会下降,建议聚氨酯掺量不超过20%。  相似文献   

14.
聚氨酯泡沫塑料已成为汽车轻量化采用的重点用材。该材料具有耐磨、耐低温、耐油、减振性能好和质量轻等优点。汽车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种类分为软质、半硬质、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以及聚氨酯自结皮泡沫塑料及增强反应成型聚氨酯等。另外,介绍了该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环氧树脂由于其脆性大,导致变形能力不足,聚氨酯的加入可以与环氧树脂形成互穿网络结构,提高环氧树脂变形协调性。为对比研究聚氨酯增韧环氧树脂(PUEP)的黏结性能,同时分析路面不同因素对材料黏结性能的影响,借助界面剪切试验分析不同裂缝宽度、路面服役环境及界面状态对材料黏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UEP具有良好的黏结性能,黏结强度明显高于其他修补材料且材料稳定性较好,抗污耐腐蚀性能较优,PUEP材料能满足各种条件下裂缝修补的黏结性能要求,有效提高了路面裂缝处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推广高性能的绿色环保材料——聚氨酯混合料,在前期调研、室内试验的基础上,探讨了聚氨酯胶黏剂的贮存方式,并对石料、纤维等进行了质量控制;确定了聚氨酯混合料的配合比、最佳用量并测定了黏层油的技术指标;对于黏层油的撒布施工及聚氨酯混合料的拌和运输、摊铺压实、养护等工序进行了分析研究,依托建德至江山公路工程项目,完成了聚氨酯混合料试验路段的铺筑。对养生结束后的试验路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聚氨酯路面的压实度、平整度、构造深度、摩擦系数及渗水系数分别为98%、1.1 mm、1.34 mm、68 BPN及185 ml/min,均能满足设计要求,证明聚氨酯路面的铺筑及所采用的施工工艺合理可行。试验路段的成功铺筑可为聚氨酯路面推广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徐源庆  张旭  俎林  刘海亮  何云伟 《公路》2023,(12):100-106
无缝伸缩缝因其无缝化、行车舒适性好、噪音小等特点常应用于市政中小跨径桥梁。针对160 mm大位移型聚氨酯无缝伸缩缝,从材料选型、结构试制以及型式试验3个方面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60 mm大位移聚氨酯无缝伸缩缝可以满足正常使用要求,目前《公路桥梁聚氨酯填充式伸缩装置》(JT/T 1039—2016)相关条款已经不适应大位移聚氨酯无缝伸缩缝的要求,需以试验为准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8.
聚氨酯(PU)材料是汽车上应用最多、最广泛的化工材料之一。据有关资料介绍,在美国,聚氨酯在汽车上的应用超过其他车用塑料材料;在德国,聚氨酯的用量仅次于PVC,在日本和中国,聚氨酯在汽车用塑料的品种中排列第  相似文献   

19.
水泥混凝土路面填缝材料的抗疲劳老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热压冷拉循环试验模拟填缝材料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上的应用状况,以测试填缝材料的抗疲劳老化性能。通过对比试验研究,得出以硅氧键为主链的有机硅填缝材料的抗疲劳老化性能优异,经热压冷拉后,粘结强度保持在95%以上,远高于国内目前普遍使用的聚氨酯、焦油型和芳油型填缝胶。此外还得到了一个最佳填缝工艺条件:深-宽比为2∶1。  相似文献   

20.
在研究水泥混凝土脱空板的压浆处治原理及压浆材料要求的基础上,对两种改良乳化沥青材料:超细粉煤灰、膨润土和缓裂剂改良乳化沥青压浆材料和水泥改良乳化沥青压浆材料的作用基理和配合比进行了分析;同时还探讨了高聚物聚氨酯材料处治脱空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