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年4月,744页)林肯·佩恩(Lincoln Paine)是当代美国知名的海洋史、文明史学者。2006年起,他开始担任莱顿大学国际欧洲扩张与全球关系史研究杂志《行程》(Itinerario)编辑,后又兼任美国缅因州海事博物馆馆员。他著述颇丰,曾在各类期刊上发表过有关海洋史的论文  相似文献   

2.
正(赵秀敏译,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年8月,296页)文物贸易是中外交流史上不可忽略的一环。近年历史学家也开始关注海外中国文物的溯源和流转,日本学者富田升即是其中之一。富田教授一直关注清宫旧藏,此书是他进一步探索的成果。本书在利用大量一手原始资料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考察中国文物各种流出形态,阐明其复杂的时势背景,特别围绕其与日本的关系加以探讨,结合日本古董商  相似文献   

3.
正(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5年12月,396页)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中华文明不仅包含农耕文明、游牧文明,亦包含海洋文明,是三者的"多元一体"。理解传统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应忽略隐含其中的海洋文化动力。循此思路,王日根教授的新著《海润华夏:中国经济发展的海洋文化动力》(以下简称《海润华夏》)提供了这方面翔实且颇具解释力的论说。《海润华夏》分"海洋政策""海防与海洋经略""海洋经济文化开发"三部分,汇  相似文献   

4.
正(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9年9月,1330页)以整理研究台海文献和琉球、日本文献史料著称的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近来又推出力作,由该中心谢必震教授主编、吴巍巍研究员副主编的六卷本《图说福建海上丝绸之路》,于2019年9月在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面世。该书系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图像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研究成果之一,经谢必震教授团队夙兴夜寐的不懈努力,方始铸成六卷本煌煌巨著。全书各卷分册如下:《闽在海中——图说福建海上丝绸之路》(陈硕炫  相似文献   

5.
福建位于我国东南,负山面海,港湾众多,人民精于造船之术,习于航海,海外交通素称发达,对于中外交流和我国海洋经济文化的形成发展都发挥过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福建在我国海外交通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长期以来,国内外尚无一部全面系统地介绍福建海外交通史的专著,这对于曾经有过辉煌的海洋时代,对中外交流做出巨大贡献,又是全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福建来说,不能不说是个遗憾.令人欣慰的是,最近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廖大珂副教授的新作<福建海外交通史>一书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弥补了这一空缺.  相似文献   

6.
以整理研究台海文献和琉球、日本文献史料著称的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近来又推出力作,由该中心谢必震教授主编、吴巍巍研究员副主编的六卷本《图说福建海上丝绸之路》,于2019年9月在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面世。该书系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图像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研究”成果之一,经谢必震教授团队夙兴夜寐的不懈努力,方始铸成六卷本煌煌巨著。  相似文献   

7.
正(胡文亮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6月,218页)牛津大学历史系教授穆盛博(Micah S.Muscolino)著《近代中国的渔业战争和环境变化》(Fishing Wars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in Late Imperial and Modern China),探索了舟山海洋区域内社会与环境间的互动。书中讲述从19世纪舟山岛屿出现移民潮开始,到20世纪70年代这一区域中商业价值最高的鱼类濒临灭绝为止,人类活动给舟山海洋生态系统造  相似文献   

8.
<正>山东半岛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顾维钧曾将山东比作中国的耶路撒冷,作为儒家思想起源地,山东较早地进入了文明阶段,农业发达,人口稠密,从春秋战国以来直到隋唐,都是经济核心区。两宋以后,经济重心南移,山东在历史舞台上逐渐失去过往的光彩。正如许檀所论:“12—14世纪的数百年间,山东几经战乱兵资,经济发展受到很大破坏,经济地位严重逆转……从明中叶开始,山东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1))然而,作为沿海省份,  相似文献   

9.
<正>(台北:时报文化出版社,2021年8月,258页)近年来,在欧美学界“新清史”研究的影响下,清朝国家治理的“多元性”和“帝国性”已经日益引起研究者的注意。然而,不管对“新清史”持有什么样的评价意见,相关研究所投注的地理空间,更多地放在内亚大陆而非海疆世界,相对忽视皇朝的海洋政策、关怀和意识,应是全面理解清帝国统治体系的一大缺失。这也就不难理解,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青年学者布琮任(Ronald C. Po)的新著《海不扬波:清代中国与亚洲海洋》(以下简称《海不扬波》)开宗明义提出“海上新清史”的必要性,认为“与其不断强调清皇朝是一个内亚皇朝,倒不如把它理解成一个执意平衡中亚边陲和海域疆界的大帝国”(第37页)。  相似文献   

10.
<正>(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12月,275页)2016年,福州大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研究院编写的"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丛书"出版了首批成果,该套丛书旨"在全球化的视野下,通过挖掘本民族海洋文化基因,探索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历史、经济、文化的关联,建设  相似文献   

11.
正至迟从汉代开始,潮汕地区已经纳入中原王朝国家的统治架构之中。与其他省尾国角(潮州话)的沿海边区一样,本地区北枕群山、南濒大海,发展既深受中原王朝国家的影响,也离不开海洋世界的激荡。俗语"海内一个潮汕,海外一个潮汕",恰好直观表达出这种区域历史文化的特质。如何从大陆中国和海洋世界多重叠合的视角重新认识"潮汕史",把共时态的区域文化转变为历时性的过程,潮汕史名家黄挺先生新著《中国与重  相似文献   

12.
13.
朝鲜人鲁认在《锦溪日记》和《锦溪集》中记载了其被俘日本两年,及从日本逃亡到中国福建后近半年期间的见闻,涉及中日政治、军事、文化等诸多方面,对研究明代中朝两国官员学人交往及福建人文等具有不可忽视的史料价值。本文即以鲁认所著《锦溪日记》、《锦溪集》之记述,结合中方文献,以企还原当时之史事一二。  相似文献   

14.
15.
以往研究中国近代海关史大多从制度沿革及政治经济层面进行考察,较少从文化维度进行分析.本文用全球化视野首次考察中国海关洋员在中西文化交流进程中的桥梁特征和作用,论述中突破了传统学界所持的"文化侵略"、"文化殖民"等传统单向话语,建构再现了早期全球化进程中跨文化双向传播这一鲜为人知的历史,不仅对深化中国近代海关史研究,而且对中国近代史和当今文化全球化理论研究都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6.
正(北京:三联书店,2017年1月,407页)全球史是二战后兴起于美国的新兴学科,自1963年威廉·麦克尼尔(William Mc Neill)在《西方的兴起》中提出全球史的观念后,逐渐得到了国际史学界的认可与重视。随着90年代以来全球化的全面发展,全球化全球史等问题更成了国际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最重要的议题之一。可以说,全球史既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史学自我反思与发展的结果。它在吸收传统史学研  相似文献   

17.
孙岩 《海交史研究》2020,(1):119-122
全球史是二战后兴起于美国的新兴学科,自1963年威廉·麦克尼尔(William McNeill)在《西方的兴起》中提出全球史的观念后,逐渐得到了国际史学界的认可与重视。随着90年代以来“全球化”的全面发展,“全球化”“全球史”等问题更成了国际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最重要的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1941年曹禺的剧本《北京人》问世,该作虽未直涉抗战这一时代主潮,但其潜在层面仍包含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力量源泉的思考,从这一点来说其是指向抗战的。该作亦展示了传统文化的多维性,并作出具现代意味的审视与批判,但作者对中国传统诗学文化的潜在认同使这一批判力度减弱,亦使该作的解读形成多重复义。该剧也对普通人及其悲剧性生存状态作出了观照,可以说其见证着1940年代存在主义思潮的人文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19.
黄挺 《海交史研究》2006,(2):123-134
本文使用明清潮州地方志书作为基本材料,以明代后期闽粤之交海域的海上活动为研究对象,从联系纽带和观念、行为规范方面,讨论了海洋社会群体的分类、地缘关系和社群组织原理.认为,这一时期的海洋社会组织和陆上社会组织之间,确实存在很大区别.但同时指出,不能在两者之间划分出一道绝对的界线,必须清醒意识到作这样的二元划分,可能存在严重的缺陷.  相似文献   

20.
《1800年以来的中英碰撞:战争、贸易、科学及治理》一书整理自王赓武教授2000年10月在剑桥大学的演讲(下文简称《碰撞》).本书名为"中英碰撞",但其内容并不局限于中英两国的交往,而是着眼于汉语世界和英语民族关系史.除了中国历史之外,海外华人、民族主义、移民研究同样是王赓武教授的研究方向.据作者对前英属殖民地和现英联邦国家的了解,在征引大量文献后,本书的核心观点呈现为:在关乎深层价值观的最重大问题上,中英两国人民存在巨大分歧,因而中国和英语民族的交往必然存在一个不对称的碰撞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