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姚兰 《汽车纵横》2022,(10):97-98
<正>8月,购置税优惠等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乘用车市场企稳上升,即使经济运行有波动,但市场消费依然强劲,并已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2022年8月,尽管南方持续高温干旱等因素给汽车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一定影响,但在购置税减半政策和地方促进消费政策联合作用下,加之企业以及经销商均持续加大促销力度,乘用车消费潜力得到释放,市场保持较好活力,产销同比延续了快速增长势头。  相似文献   

2.
姚兰 《汽车纵横》2023,(4):102-103
<正>2月份,随着疫情消散以及春节假期后消费市场回暖,叠加各地方及厂家的促消费政策推出,乘用车市场整体节奏逐步恢复。受传统燃油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和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出的影响,市场消费需求提前透支,给今年车市带来了不确定性因素。进入2月后,由于多款新能源新车上市,同时多地出台新能源汽车补贴和发放汽车消费券等方式提振消费,促进整体乘用车市场产销呈现两位数增长。  相似文献   

3.
2020年一季度乘用车市场面临新冠疫情带来的艰难局面,由于春节相对较早和新冠肺炎病毒的影响,导致1—2月的销量将同比下滑幅度估计在35%左右。在2019年全国狭义乘用车零售同比下降7.4%的持续下滑背景下,如果没有强力的促销费政策支持,则车市增速将从1%增速下调到-5%。疫情带来经济下行压力和居民消费从衣食住行的衣食消费和住房投资更多转向购车消费,推动社会消费的结构性升级。  相似文献   

4.
2009年1-2月,在国家多项经济政策的带动下,乘用车市场开始回暖,销售121.79万辆,同比增长5.81%.其中,受惠于政策利好,占比最大的≤1.6 L乘用车呈快速增长之势(同比增长18.78%),高于乘用车行业13百分点,并带动乘用车整体增速高于汽车行业(销156.36万辆,同比小幅增长2.70%);但车市并未完全复苏,因为各车型销售冷热不均,特别是商用车市场还不景气,2月商用车销售虽好于1月,但1-2月销售不仅低于全行业水平,而且是负增长(同比-6.94%),企业经营更为艰难.  相似文献   

5.
姚兰 《汽车纵横》2023,(10):106-107
<正>8月通常被视为车市传统销售淡季,但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完全未见“淡季”的常态,整体表现强劲,当月市场占有率达到三成以上,连续4个月超过30%。今年8月,在促消费政策、车企终端优惠、新品上市的加持下,叠加暑期出游等因素驱动,消费端购车需求持续释放,不同于往年传统淡季,车市整体企稳走高,促使新能源汽车市场依然呈现出优异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姚兰 《汽车纵横》2023,(4):100-101
<正>伴随稳经济政策措施效应进一步显现,叠加疫情影响消退等有利因素,我国经济景气水平继续回升,市场预期持续改善,2月汽车行业复苏迹象明显。2023年开始,受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以及燃油车购置税优惠政策的退场形成提前消费的影响,对车市产生一定冲击。但在恢复和扩大消费的主基调下,同时叠加促消费政策的激励以及车企降价促销等因素,市场整体需求逐步恢复,汽车行业景气程度持续回暖。  相似文献   

7.
姚兰 《汽车纵横》2022,(11):95-96
<正>自5月下旬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稳增长、促消费政策,其中购置税减半政策更是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有效助力汽车行业走出低谷,总体呈现出恢复增长态势。在经历了前两个季度疫情反复、芯片短缺,第三季度高温天气部分地区限电等困境后,汽车行业发展环境持续向好。而素有“金九”之称的9月份,汽车产销同比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传统消费旺季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8.
图解车市     
2008年4月,随着北京车展的召开,各种新车型纷至沓来,然而中国乘用车市场销售情况仍不容乐观。受国际车市寒流的影响,继3月份乘用车恢复性增长之后,4月份国内车市环比出现大幅回落,但同比继续保持稳定增长。4月中国乘用车共计销售60.5万辆,环比下降13.6%,同比增长10.8%。笔者认为:由于4月北京车展亮相的很多新车型会在随后几个月陆续上市,使部分持币待购的用户增多;4月份的清明假期,很多潜在用户外出以及股市的持续低迷等因素也对消费者的购车计划产生了较大影响。不过,由于原材料上涨对4月乘用车市场销量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5月份乘用车市场销售点评5月份汽车工业运行数据显示,车市延续两个月跌势,市场低迷。不过,低迷之中也有若干个亮点。对目前车市态势,业界和社会有不同的观察点解读。市场低迷的突出表现1.增速滑落加深5月份乘用车产销环比依然双下降,不过轿车下降回落到一位数。月销售同比,乘用车生产微增长0.83%、销售-0.11%,其中轿车和MPV的销售下滑,有所加深,轿车增长3.72%,较上月下降0.44个百分点;MPV从上月的正增长滑入负增长4.06%。  相似文献   

10.
<正>1总体情况2019年全国乘用车市场延续2018年以来的持续低迷走势,前三季度零售下滑8. 6%。由于受到7月东部地区国VI标准实施对车市带来的影响,今年第三季度的恢复走势也持续低于预期。展望第四季度,外部市场环境压力持续加大。但由于2018年第四季度低基数效应很强,从目前来看,低基数效应应该能抵御下行压力,再叠加上渠道的增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中国车市以负增长收尾,但新能源车表现良好。新能源乘用车在双积分政策以及补贴政策的推进下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全年累计零售95.2万辆,同比增加70.7%。从全年销量来看,纯电动仍占市场销量主导,插电式增速较快。中国历来是政策车市,政策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2019年继续实施和完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发展等方面的相关政策,预计新能源车将持续有良好的市场表现。  相似文献   

12.
正本文回顾2020上半年车市销量表现,豪华品牌领跑市场,SUV弯道超车,逐一剖析各细分市场销售潜力。看看销量按下"快进键"的区域、省份、城市有哪些以及聚焦近月来洪涝重灾区的销量变化。整体市场销售表现受疫情影响汽车市场零售量和批发量均受到重创2020年上半年整体乘用车市场并未摆脱2019年的低迷态势,忽如其来新冠疫情更是让汽车市场雪上加霜,2月全国多地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需求的收入弹性这一经济学理论出发,构建了乘用车需求的收入弹性模型,分阶段测算了2003-2019年间中国乘用车市场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发现随收入提升、乘用车普及,中国乘用车市场需求的收入弹性逐步下降,收入对乘用车消费的促进作用在逐步减弱。但是,在2018-2019年乘用车销售负增长的形势下,总体收入水平对乘用车销售的解释能力被削弱,收入的结构性差异对乘用车消费的影响更大,为市场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孙红 《商用汽车》2022,(8):94-95+98
<正>2022年8月11日,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信息发布会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发布了7月汽车工业产销数据。数据显示,7月,汽车产销同比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达到历年同期最高值。其中,购置税优惠等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乘用车消费需求继续恢复;本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延续了快速增长势头,汽车出口再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商用车产销降幅虽有所收窄,但仍呈下滑态势,产销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5.
图解车市     
霍庆泽 《世界汽车》2009,(7):130-131
5月份中国乘用车市场再次延续了热销的火爆局面,淡季不淡,中国乘用车市场演绎了“金4红5”的好戏。可以预见的是中国车市今年上半年将交出一张非常漂亮的成绩单——力压美国成为世界头号汽车销售大国。  相似文献   

16.
中国乘用车市场是具有明显季节性消费特征的市场,且这些特征不是一成不变的。本文对这些特征和车市发展中它的变化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以帮助人们正确看待车市的销量波动,并对乘用车消费群体的购买习惯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快速增长,传统燃油车市场持续较快下滑,这样的分化走势不利于车市平稳持续增长.尤其是传统燃油车也是民生指标,体现入门级百姓消费的增长,对自主品牌的平稳发展有较大意义.因此稳定燃油车消费也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正>8月份乘用车市场销售点评销售再超百万辆8月份乘用车市场数据显示,车市结束淡季行情,进入反弹回升期。其突出标志:一是乘用车市场月销售再超百万辆,又上一个"百万辆"台阶;二是乘用车产销率达到104.47%,其中轿车产销率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已进入后半程,中国车市持续了预期的微增长。但"微增长"背后发生了诸多错综复杂的变化,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考量中国汽车产业。问题集中爆发首先,车市的增长目前已处于低位,今年前7月乘用车产销仅同比增长2.6%和3.4%,7月更是出现同比和环比双降;从全年来看,增速较去年同期维持在3%左右。从市场消费需求来看,刚性需求转弱,车市增长由增量转入存量,消费市场已进入理性消费阶段,消费需求更加偏于实用消费,整体车市"量"的变化趋缓,进入零和博弈时期。其次,今年以来,以SUV驱动市场高  相似文献   

20.
编者的话     
<正>2012年开局两个月的车市数据最新出炉,整个汽车市场产销同比下降4.93%和5.96%。其中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4.37%,这一数据显然与国内汽车市场连续多年快速增长的大局相悖。整车市场的表现直接影响着与之配套的零部件供应商。但对售后市场则影响甚微,这是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