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根据普华永道日前发布的预测,2015年全球汽车零部件兼并收购交易额或创下480亿美元新高,几乎是去年同期的3倍以上。普华永道公司表示,2015年全球汽车零部件领域的兼并收购向着大规模方向发展,虽然总交易次数可能从2014年的217起下降为201起,但由于5亿美元  相似文献   

2.
<正>美国碰撞件巨头LKQ于1998年,由位于佛罗里达州、密歇根州、俄亥俄州和威斯康辛州的几家汽车零部件回收企业合并而成,其业务范围涵盖报废汽车回收、拆解、零部件再制造、替代件分销、废旧金属回收及自助服务等。公司通过一系列兼并收购和业务调整,由纯报废车辆回收拆解企业成长为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分销商和全球最大的碰撞件分销商,公司始终坚持四个基本战略:通过提供多元化产品,持续地扩张,适应技术发展,合理化资产配置。2018年公司营收为118.8亿美元,净利润达4.8亿美元。  相似文献   

3.
一、供应链结构重组 1.联合兼并重组供应链 ·兼强售弱 此举可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减少收购负债。1999年在世界汽车供应商前20强中发生多起。如TRW出资70亿美元收购Lucas Varity后重新定位,主营汽车转向、悬架、ABS、乘员保护系统,德尔福以8.7亿美元收购卢卡斯柴油发动机系统。Lear以23亿美元兼并  相似文献   

4.
北美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国际汽车业界掀起一股全球化热潮,为降低成本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各大汽车公司纷纷制订了全球采购策略,提出了以更少的资金采购质量最好、技术最先进、交货期最短的所谓“最佳采购原则”,为此从1996年起北美汽车零部件行业出现了并购风潮,据统计当年共完成212项兼并,涉及金额达150亿美元。 进入1997年,北美汽车零部件产业界中企业间并购风潮仍在继续,但出现了一种新的迹象,各大公司都在加  相似文献   

5.
据汽车工业界专家预测,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将出现新一轮吞并浪潮。面对世界汽车厂商的全球化平台和大型供应商的系统集成化开发战略,一些较小的公司意识到,它们的用户将不再是汽车厂商,而必须在全球市场扮演角色才能生存。 专家预测,未来3年后,世界级零部件供应商将由现在的50家锐减为25家。这些幸存者的1998年销售额至少应不低于30亿美元,到2002年发展至70亿美元以  相似文献   

6.
《专用汽车》2011,(10):59-59
日前,河北邯郸冀东专用车有限公司对拥有汽车产品公告的秦皇岛市京岛汽车改装厂进行兼并重组,两家公司已签订兼并重组协议。冀东专用车公司拟建的年产5000辆半挂车迁址项目总投资2亿元。  相似文献   

7.
《汽车与配件》2005,(23):12-12
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分会”发布的信息:根据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国共有840家企业经营汽车出口,同比增长了110%。出口金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汽车企业只有两家,第一位是第一汽车集团进出口公司,第二位是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出口金额在1000万美元以下的企业有12家,依次是:江铃汽车、中兴汽车、哈飞汽车、江淮汽车、长安汽车、中国重汽山东进出口公司、吉利汽车、奇瑞汽车等。  相似文献   

8.
·汽车生产企业的名次·美国《幸福》杂志今年4月为1986年美国500家最大的企业排了名次。其中进入前20名的汽车生产企业有: 公司名称名次销售额(亿美元) 通用汽车公司 1 1028.13 福特汽车公司 3 698.88 克莱斯勒汽车公司 11 225.13 美国《福布斯》杂志7月底又为美国以外的25家最大的企业排了名次,其中汽车生产企业有: 公司名称名次国别销售额(亿美元) 丰田汽车公司 10 日本 330.77 戴姆勒·奔驰公司 13 西德 301.63 大众汽车公司 17 西德 243.13  相似文献   

9.
爱信集团是全球著名的汽车零部件公司,也是日本著名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2005年全球500强位列第344位,全球汽车零部件公司中排名第六位(仅次于博世、电装、江森自控、德尔福、麦格纳国际),其营业收入187.297亿美元,利润5.396亿美元。爱信集团是丰田集团的一员,下属14家子公司(见表1)。  相似文献   

10.
世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向行业兼并、集成化、模块化、电子化、计算机和全球采购方向发展。世界著名的零部件供应商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正在逐步从汽车制造商企业中剥离并相互兼并。如世界最大零部件制造商——美国德尔福汽车系统从1999年起将正式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剥离出来,正式独立,自立门户。最近美国著名的ITT公司电子/电气部分被法国法雷奥公司兼并收购。汽车零部件集成化、模块化、电子化和计算机已成为汽车零部件发展的世界潮流。  相似文献   

11.
1998年5月7日,德国的戴姆勒一奔驰汽车公司与美国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宣布合并,新公司称为戴姆勒一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合并后,戴姆勒一奔驰公司的股东占有新公司股份的57%,克莱斯勒公司的股东则占有43%。这件合并案被认为是汽车史上最大的合并案。两家公司合并所牵动的市场资本高达920亿美元。但是合并7年以后的今天,分析家警告称合并预期的回报至今仍是遥遥无期。  相似文献   

12.
美国《汽车工程国际》2000年第一期“100年俱乐部”专栏按”年龄”排列出79家对百年汽车工业有过不朽贡献的健在百年老公司,大多为零部件供应商。其中150岁以上15家,200岁以上2家。百年沧桑、沉浮升降、兼并联合、进出消长,它们何以能生存至今?在新百年中怎样定位继续领先?本文从其中30多位老总自述中提取它们的历史闪光点,以其对我国相关企业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3.
正据外媒报道,铃木汽车公司、东芝株式会社及电装株式会社将于年内创建一家合资公司,在印度制造电动车用锂电池。铃木在2017年4月14日的一份声明中称,三家公司"签署协议",该合资公司的初始投资约为200亿日元(约合1.84亿美元)。铃木汽车在声明中表  相似文献   

14.
程振彪 《时代汽车》2004,(11):98-98
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以下简称PSA)是欧洲第二大汽车制造商,在全球汽车制造厂家的排名,按2003年的汽车产销量来统计,如果雷诺、日产两家公司不是以一个联盟(集团)而排序,那么PSA就名列第六位,而若雷诺、日产作为个企业(集团)看待,则PSA就是世界第七大汽车企业。在世界汽车业近年来此起彼伏的联合兼并浪潮中.该企业基本上坚持相对独立自主的发展战略,是世界汽车工业“6 3”格局中三个以“单干”为基调的公司之一(这里所说的“单干”是指其不刻意追求资本上的结盟)。  相似文献   

15.
《汽车情报》2008,(8):46
据报道,华晨中国已经与美资的火箭资本投资集团以及Red Mc Combs汽车集团签订合作备忘录,两家外资将共向华晨投资约1亿美元,认购其10%~15%扩大后已发行股本,三家公司将随后合组公司,华晨旗下“中华”轿车将在2009年进入美国市场,同时,合资公司还将拓展中国的汽车后市场。  相似文献   

16.
美国汽车业危机对中国汽车业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政府决定于2008年12月和2009年1月分批向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提供134亿美元贷款,2009年2月份从TARP中划拨40亿美元资金用于救助这两家公司。从短期看,这次美国汽车业危机将对中国汽车业带来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从长期看,又为中国汽车工业崛起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17.
(续上期) 海外风云厶北美最大150家零部件配套企业(三)厶北美最大150家零部件配套企业(四) 福特公司将建立全球最大汽车回收中心6北美最大150家零部件配套企业(五)^北美最大150家零部件配套企业(六) 昔日冤家对头今日意欲连枝 政府挥手指路企业催马扬鞭 ——l髑成为日本汽车工业又一个增长点 现代信息系统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 兼并使汽车生产能力更加过剩 政府调控——韩国汽车工业成功的保障 通用汽车公司请求法院撤销陪审团的裁定 认为49亿美元赔偿金的裁定不受证据和法律支持 龙永图谈加入WTO 大宇汽车公司将进行改组韩银行低价出售海外…  相似文献   

18.
11月11日,美国第一大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公司的股价再次暴跌至每股3美元以下,创出1943年4月以来的最低纪录。与此同时,美国第二大汽车制造商福特汽车公司的股价跌至每股1.8美元。以当日收盘价计算,两家汽车巨头的总市值之和仅剩下6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9.
30年前以小型、廉价、省油汽车打入美国市场的日本汽车,现在已开始向豪华汽车市场进军。去年本田汽车公司推出的ACURA 型豪华轿车,市场反映良好。紧接着,丰田和日产两家日本大公司,也开始进入美国豪华汽车市场。在今后两年中,它们将推出售价在3万美元左右的高级轿车。对日本这三大汽车公司来说,不仅使日本汽车厂家自相竞争,而且将和制造“凯特拉克”和“林肯”牌高级轿车的美国汽车厂家以及声誉很高的欧洲进口车发生剧烈的市场争夺。专家们认为,这是1957年第一辆丰田牌汽车登陆美国以来,  相似文献   

20.
莫托罗拉(MOTOROLA)公司创建于1920年,从1930年开始生产汽车收音机,成为汽车电子生产方面最古老的公司之一。70年来已发展成为一个电子方面的超级跨国公司。至1989年时总销售额达96.2亿美元,为美国500家大公司中排第56名。但在世界范围的半导体器件厂商中在1987年和1988年均名列第4。该公司下设六个部:半导体产品部、通讯部、资讯系统部、政府电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