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浅埋隧道地表锚杆预加固的作用机理与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场量测与室内模型试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用砂浆锚杆对浅埋隧道地表进行预加固的作用效果以及锚杆与地层共同作用的力学机理,由此提出了分析锚杆预加固作用效应的计算方法.计算值与试验结果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2.
通过运用典型的类比分析法和三维模拟理论计算法对沉降的分析,比较准确地预测了隧道每一步开挖过程中所引起的地表沉降,确保了地面建筑物、地下管线及结构本身的安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软土浅埋暗挖隧道开挖面扰动特性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浅埋暗挖地铁软土隧道开挖后围岩扰动带应力、变形特性、表征方法。利用特征曲线法分析了地层预加固机理。以国内常用的管棚预加固技术为例,提出了利用混合物理论中体积分数概念来分析加固效果的方法,并给出了应用实例。实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管棚预加固技术加固隧道拱部可降低地表沉降,但对降低开挖面挤出效应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4.
新建隧道与既有隧道小间距平行、交叉时,必须考虑新建隧道对既有隧道的影响,结合南山下引水隧洞下穿温福客运专线钱仓山隧道工程,说明采用免仪器高与棱镜高的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法进行地表沉降监测的方法,并对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某新建立交桥跨越地铁盾构隧道,受跨度影响需架设临时支墩。由于下伏盾构隧道埋深较浅,桥墩的设置及其所施加的荷载将导致赋存于土层中的盾构隧道结构产生附加应力和变形。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临时钢便桥支墩集中荷载对隧道结构的内力及位移所产生的影响,以进一步指导施工,规避风险。研究结果表明:所得集中荷载作用下盾构隧道拱顶最大沉降变形与径向收敛变形、隧道衬砌所受内力均未超过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浅埋软岩隧道不同支护方式对地表沉降的影响,以硅藻土地层飞凤山隧道斜井试验段为依托,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手段,研究超前加固和初期支护对浅埋硅藻土隧道地表沉降控制的贡献率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初期支护与无支护工况相比,地表测点位移变化为:掌子面前方测点减少31.7%,后方测点减少77.2%,可见初期支护对地表沉降控制...  相似文献   

7.
浅埋暗挖地铁车站洞桩支承法施工技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主要介绍北京地铁东单车站采用洞桩支承法进行车站主体工程施工的方法。对车站主体各主要施工工序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分析了该施工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8.
隧道开挖与支护有限差分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隧道现场的工程地质条件和隧道设计参数,采用FLAC软件对厚50cm衬砌支护和喷射厚20cm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支护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喷射厚20cm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支护能达到稳定效果。  相似文献   

9.
结合正在修建的太原至静游段向阳村浅埋偏压软岩隧道,对不同支挡方案进行隧道稳定性数值模拟。通过分析不同支挡方案开挖过程中围岩变形特性、塑性区分布和支护结构力学响应,总结了偏压隧道和支护结构的力学响应、变形特性、破坏区分布特征以及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挡墙+管棚+灰土挤密桩支护方案可以有效改善偏压状态,支护结构满足规范安全度要求,有效控制挡墙基础沉降,而且使洞壁关键点变形减小且更加均匀,加强隧道左边水平约束,使得边坡整体安全度增大。因此,挡墙+管棚+灰土挤密桩为合理支护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盾构隧道纵向抗震分析反应位移法基于地震剪切波的简谐波假定,通过在盾构隧道轴向和横向平衡微分方程中施加强制地震变位项,并以等效抗拉压刚度和等效抗弯刚度模拟盾构隧道的接头效应,进而求出盾构隧道的最大轴力和最大弯矩.为推动反应位移法在盾构隧道纵向抗震分析中的应用,在系统论述盾构隧道纵向反应位移法的基本理论、计算流程之后,并用实例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1.
通过透视变换和四边形八节点形函数变换2种平面变换方法即可建立影像像素与展平坐标系之间的关系,生成基于影像的展开图,提出一种基于形函数的隧道衬砌影像展平变换方法。通过数值模拟测试,得出展平照片的误差分布以及不同拍摄位置对误差的影响。最后通过案例给出方法实际应用的效果。结果表明:基于形函数变换的展平方法反需要衬砌表面照片及照片中8个控制点的展平坐标即能建立隧道影像与展开平面之间的坐标关系。该方法所产生的误差很小,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以杭州紫之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对初期支护钢拱架应力分布规律及现阶段围岩成拱能力进行分析,探讨在本工程特有地质情况下进行工法转换的可行性;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分别对掌子面不同入岩深度的11种工况进行二维开挖支护数值模拟,得到不同入岩深度对围岩及支护结构变形影响规律,确定合理的工法转换时机;并针对杭州紫之隧道埋深浅、周边环境复杂、不宜进行爆破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三台阶法非爆破快速施工机械选型研究,经过论证采用260型挖掘机搭载RW120型液压卧式岩土铣挖机进行铣挖施工。由于工法转换的成功实施,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对今后上软下硬地层中的隧道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地面堆载作用下盾构隧道管片开裂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盾构隧道管片的非线性响应提出一种基于地层结构法的数值模拟手段,考虑土体、混凝土、钢筋和接触的非线性力学行为,将能够准确描述混凝土受拉压与剪切行为的总应变开裂模型赋予衬砌管片。针对实际工程的数值计算结果能够与隧道沉降及实际裂纹开展特征吻合,验证了该数值分析模型的有效性。引入最大裂缝宽度、开裂因子和开裂率等指标评价及预测衬砌开裂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堆载作用下管环的主要损伤区扩展,深度增加,并萌生出宏观裂纹。基于对上、下行线开裂行为的对比分析可知堆载高度和堆载偏移距离对管片开裂行为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基于有限元响应面法的隧道衬砌可靠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有限元响应面法的基本原理。结合具体的隧道工程,在考虑隧道长期安全性条件下,运用有限元响应面法对确定的最危险截面进行了数值分析,拟合出荷载效应的响应面方程,而后运用概率论的知识由响应面方程求出响应面函数的统计特征。采用推荐的分位值法并结合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给定的极限状态方程,计算出隧道衬砌可靠度指标。计算结果对确定公路隧道长期安全性的可靠度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系统介绍反应位移法原理和计算流程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工程进行了匀质圆环和接头圆环两种盾构隧道模型的反应位移法抗震分析,以期推动反应位移法的应用和揭示基于衬砌接头效应的盾构隧道动力反应。  相似文献   

16.
水下浅埋小间距暗挖隧道灌浆技术与效果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浆工程为浅埋、小间距水下隧道,针对研究区隧道围岩为强风化砾岩、泥质胶结、物理力学性质较差,砾岩裂隙不发育且宽度小,且要求灌浆后隧道围岩有较高强度(大于3 MPa)和不发生有害的渗水,选择能灌入较小裂隙和强度高的超细水泥。灌浆时掺加0.5%左右的减水剂,降低黏度,提高浆材的流动性,便于灌入细微裂隙中,提高其可灌性。加入10%左右膨胀剂,利于防渗补强。根据被灌入的岩土层特性和加固要求,合理选择灌浆浆液性能参数和灌浆参数,并在现场灌浆试验验证。通过浆液配比试验、现场与室内检测,认为该隧道灌浆效果较好。灌浆后围岩物理力学性质有较大改善,强度有较大提高,围岩渗透性很弱。研究成果可供类似工程的研究、设计和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7.
超前支护在浅埋及软弱围岩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沈阳地铁2#线文体路—五里河区间,地质情况复杂,施工难度很大。应用了超前支护方法,介绍超前支护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和安全施工措施,保证了施工安全和进度。  相似文献   

18.
浅埋偏压段隧道塌方综合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某隧道浅埋偏压段塌方冒顶处理为例,分析了塌方冒顶原因,系统地介绍了地表排水、洞内塌方体、小导管注浆、地表陷坑、监控量测等一系列综合处理措施。处治后的监测结果表明,采用以上综合处治措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通过解析方法研究爆炸荷载下动力响应问题.模型假定在半空间弹性土体中衬砌隧道中心处发生爆炸,荷载简化为双向聚能的非均布瞬态周期荷载并作用在隧道边界上,根据弹性动力学理论和Hamilton壳体理论得到围岩运动方程和衬砌运动方程,通过Laplace变换、波函数展开法和Graf坐标变换法,得到频域下爆炸荷载作用下隧道衬砌及围岩位移和应力响应表达式.利用Laplace数值逆变换得到时域响应半解析解,分析隧道在不同位置、埋深、衬砌厚度和荷载集度的波动特性.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隧道顶部和底部响应的方向相反,不同位置处响应趋势都趋于一致,随时间推移,响应逐渐衰弱;随着隧道埋深的增加位移场响应幅值先增强后减弱,在应力场中,隧道侧向响应幅值变化较小,而在隧道顶部和底部产生的幅值变化较大;衬砌厚度增加,隧道周身响应随之减小,并且厚度增加对隧道顶部和底部响应幅值影响较大;当荷载集度增加隧道顶部和底部附近出现较大的环向位移,顶部径向位移增大底部减小,应力响应在隧道顶部衰减,环向应力响应在底部增强.  相似文献   

20.
依托浏阳河水下浅埋小间距软岩隧道工程,通过埋设孔隙水压力计,分析了不同施工阶段水压力。结果表明:隧道在施工期间孔隙水压力呈有规律变化。在测试初期均随时间增长,距相邻隧道较近一侧的孔隙水压随时间变化起伏大,距相邻隧道较远一侧孔隙水压变化较平缓,相邻隧道施工会影响孔隙水压力变化,施工完二衬混凝土后孔隙水压基本稳定。隧道不同部位孔隙水压力不一样,隧道仰拱部位的孔隙水压力最大。其成果可供同类工程设计和施工时参考,也可为完善水下隧道围岩中水压力的计算方法和抗水压衬砌结构的力学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