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脾脏错构瘤     
<正> 脾脏错构瘤极少发生,国外迄今只有几十例报道,国内尚未见到,我们近遇一例,报道如下. 患者,男,43岁,工人,主诉为左上腹闷胀3个月.既往史无特殊,查体除脾肋下1cm外,无其它异常.实验室检查均正常.腹部B超示脾区实质性包块,CT示脾内占位疾.术中见脾大约16×12×8cm~3,质地色泽正常,于其上极脏面可及一7×6×6cm~3之包块,光滑,质软,与脾组织似有一界限,无腹水,即行脾切除. 病理肉眼检查:脾大15×10×6cm~3,重485克,包膜完整光滑,切面见脾外侧实质内有一7×7×5cm~3之肿块,  相似文献   

2.
<正> 内翻性Meckel憩室引起的成人慢性肠套叠文献报道少见,作者在外检中见到1例,现报道如下: 患者,男,63岁.以“右下腹痛、稀便两月、发现右下腹包块一周”之主诉诊断为“阑尾周围脓肿”收住入院. 查体:体温37.5℃,发育营养可.心肺无异常.腹软,腹痛发作时可见肠型,右下腹可触及8cm×6cm大的包块,质中、压痛阳性,活动度可,肠鸣音亢进.实验室检查:RBC3.7×10~(12)/L,WBC 14×10~9/L,中性86%.B  相似文献   

3.
<正> 患者男性,52岁。左腰痛36年。加重3个月。拍片发现双侧肾结石6年。曾在外院应用“磁化水”、“排石冲剂”、“消石散”等治疗,但拍片提示结石无改变,于1991年1月8日收住我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好,心肺(一)。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及,未扪及双肾及包块,左侧肾区叩痛(+),右侧肾区叩痛(±)。尿常规:红细胞(++),白细胞(+)。血常规;红细胞3.79×10~(12)/L,血红蛋白105g/L,白细胞10.80×10~9/L.分类中性  相似文献   

4.
<正>病历摘要 患者,男,32岁,在苏丹工作1年余。于1991年11月16日以寒战、高热半天之主诉收住中国驻苏丹医疗队。入院时精神可,体温40.3℃,疟原虫检测阳性,按疟疾常规治疗,3d后体温仍40.3℃,呈间歇性,午后加重,伴寒战,大汗,查血象WBC 30.8×10~9/L,分叶核细胞85%,疟原虫检测仍阳性,X线胸片未见异常。拟诊:①耐氯喹疟原虫感染,②疟疾合并感染待查。改用肌注蒿甲醚,同时静点氨苄青霉素,3d后体温39.8℃左右,查体脾肋下1.5cm,质软,有压痛,疟原虫检测阴性,WBC 28×10~9/L,分叶核97%,骨髓穿刺检查提示“感染骨髓象”,B超提示“脾下端被膜下有一局限的外伤性血肿,脓肿?肝、胆、胰、肾未见异常。”追问病史患者于4月前左上腹被击一拳,当时无任何不适,近2月来左上腹一直不适,胀疼。根据以上情况考虑“脾脓肿”,加用先锋Ⅳ 4g/d,TMP 0.4g/d,体温渐下降,于病程20d体温37.2℃回国诊治。在北京友谊医院行脾B超、CT、同位素检查,均示“脾脓肿”,脾2/3坏死:奇生虫试验均阴性,后行脾切除术。  相似文献   

5.
<正> 患者女性,19岁,农民,以发烧、发冷、头痛、腰痛、少尿4天之主诉于1984年11月24日入院。以往无癫痫及眼病史。查体:体温39℃,脉搏128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8/5.3kpa,神志清楚,颜面潮红,胸前皮肤可见散在淤点,球结膜明显充血、水肿,心肺未见异常,肝脾未触及,两肾区有叩痛,病理反射(-)。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51g/L,白细胞16×10~9/L,中性78%,淋巴22%,血小板90×10~9/L。尿常规:蛋白(++),红细胞(+)。入院诊断:流行性出血热(发热、低血压、少尿三期重叠)。患者入院后经迅速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强心等治疗后,于次日体温降至正常,血压稳定于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合并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索导致肝硬化食道静脉出血的各种危险因素。病例来源于我院1983~1985年收治的部分门脉性肝硬化合并食道静脉曲张患者共100例,按其是否伴有食道静脉曲张出血分为出血组和非出血组各50例,对导致出血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了回顾性调查。最后本文提出了引起静脉曲张出血的始发危险因素是门脉高压的程度;门静脉游离压>3.49Kpo,或B超探测门静脉(总干)直径>1.9cm,脾静脉(脾门处)>1.3cm。促发因素;男性,年龄>40岁,合并肺部感染,脾功能亢进(血色素<70g/L,白细胞计数<5×10~9/L,血小板<60×10~9/L)。具备上述始发危险因素二项和促发危险因素二项以上的食道静脉曲张患者,提示出血高度可能性。建议用B型超声探测门静脉、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直径作为判断门静脉压的一种手段,可使肝硬化患者避免导管检测或食道镜检查带来的危险和不便。  相似文献   

7.
<正> 杨某,女,43岁,医生,住院号236525,以左锁骨部肿大隐痛7年。明显增大1年入院。患者7年前发现左锁骨靠近胸骨处较右侧肿大隐痛,后肿块渐增大如鸡蛋大小。检查:左锁骨近胸骨段有4×6×2cm~3突起,有轻压痛,血象:白细胞:5×10~9/L,中性:0.7,淋巴细胞:0.28,单核细胞:0.01。嗜酸细胞:0.01.ESR:11mm/h.AKP:2.0μmol·s~(-1)/L.x—Ray示:左锁骨近胸骨段膨大,皮质增厚,无骨膜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诱生白细胞介素2(IL-2)及用ConA 激活的小鼠脾细胞检测IL-2活性过程中的几个实验条件进行了摸索,发现1×10~6 PBMC/ml 经10ug ConA/ml 刺激48h 为诱生IL-2的最佳条件,检测IL-2活性的最佳条件是:2.5×10~4每孔检测细胞/0.1ml/与等量样品共同培养24h.作者认为,小鼠脾细胞经10ug ConA/ml 剌激48h 后.大部分转化为淋巴母细胞,适用于IL-2活性的检测,并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9.
<正> 例1、2患儿为双胎足月儿。大男婴(例1 为受血儿),头先露急产,出生体重2600 g,因生后全身皮肤紫红,呼吸困难2h入院,体检:多血貌,四周发绀,呼吸急促,双肺呼吸音粗,心脏无杂音,肝脾不大,外周血红蛋白240 g/L,红细胞8.0×10~(12)/L,红细胞压积74%,全血粘滞度12mPa.s,经综合治疗及部分换血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尾加压素Ⅱ(UⅡ)促进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Fs)分泌胶原及增殖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方法体外培养CFs,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羟脯氨酸测定法分别观察不同浓度UⅡ作用下,CFs中磷酸化ERK1/2细胞灰度和CFs培养上清中胶原含量的变化;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chelerythrine chloride(Che)、ERK1/2抑制剂PD98059和钙调神经磷酸酶(CaN)抑制剂cyclosporin A(CsA)各自对UⅡ诱导的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在1×10-10、1×10-9、1×10-8mol/L UⅡ作用下,CFs培养上清中胶原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而CFs中磷酸化ERK1/2细胞灰度均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P<0.01);在1×10-7mol/L UⅡ作用下,上述各参数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1×10-6mol/L Che+1×10-8mol/L UⅡ组、1×10-5mol/L PD98059+1×10-8mol/L UⅡ组和5μg/mLCsA+1×10-8mol/L UⅡ组的胶原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而低于1×10-8mol/L UⅡ组(P<0.05)。1×10-6mol/L Che+1×10-8mol/L UⅡ组、1×10-5mol/L PD98059+1×10-8mol/L UⅡ组和5μg/mL CsA+1×10-8mol/L UⅡ组的p-ERK1/2的灰度低于对照组(P<0.01);1×10-6mol/L Che+1×10-8mol/L UⅡ组和5μg/mL CsA+1×10-8mol/LUⅡ组的p-ERK1/2的灰度高于1×10-8mol/L UⅡ组(P<0.01),而1×10-5mol/L PD98059+1×10-8mol/L UⅡ组与之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Ⅱ具有促进CFs分泌胶原及增殖的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PKC/MAPK/CaN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正>患者李某,女,58岁,以间断性黑便1年于1993年5月10日诊断为消化道出血,第3次住我院内科治疗。23年前因假性胰腺囊肿行内引流术。查体:T36.7℃,P 82次/min,BP15/10kPa,皮肤粘膜苍白,心肺正常,上腹轻压痛,但未扪及肿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腹水征(一),血色素3.2g,红细胞1.1×10~(12)/L,白细胞3.7×10~9/L,出血时间3min,血小板70×10~9/L,大便潜血(++++)。经输血止血等处理,时轻时重。纤维内窥镜检查结果为“萎缩性胃炎”,全消化道钡透提示“小肠远段有狭窄”。内科治疗无效于6月28日在硬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手术见距回盲部80cm处,小肠狭窄,肠壁苍白增厚。该狭窄以上30cm及以下肠腔内有大量积血,近段小肠空虚,原小肠胰腺囊肿吻合口通畅。因此,以狭窄为中心上下各切除25cm,小肠行端端吻合。剖示切除段小肠见腔内陈旧性积血,粘膜有3处0.5cm浅表溃疡,病理报告“小肠组织慢性炎症”。术后第2天又开始便血每日500~1000ml,经再次输血,止血无效。7月10日再次手术,见全部小肠及结肠内积有大量鲜红色血液,于原胰腺囊肿内引流吻合口下20cm切开小肠置纤维内窥镜检查,见小肠与胰腺囊肿吻合口以上有鲜血流出。因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不允许再作复杂手术,镜检后原口放置一造瘘管于囊腔并注入止血药。术后4h病人呼吸衰竭死。  相似文献   

12.
<正>患者,女,70岁,美国籍。以“腹部剧痛伴恶心、呕吐2h”之主诉于1993年元月5日下午8时急诊收入西安某医院。入院查体:体温35℃,脉搏70次/min,血压13/8kPa,呼吸20次/min,急性痛苦病容,呻吟不止,神志尚清,唇无紫绀,四肢温,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胸廓对称,双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界不大,心率70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收缩期和舒张期杂音。腹部平坦、软,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腹壁静脉无曲张。肝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肝肋缘下未及,剑下2cm,质软;脾未及。全腹呈弥漫性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清楚。生理反射存在,病理性反射未引出。实验室检查:血象:白细胞总数1.56×10~(12)/L,中性77%,淋巴细胞23%。入院诊断:①腹痛待查:急性胰腺炎(出血坏死型)?②急性胃肠炎?③急性阑尾炎?④肠系膜动脉栓塞?⑤肾动脉栓塞?入院后查心电图为窦性心律,Ⅰ、Ⅲ、aVL V_1-V_3 T波低平,S-T段无异常偏移,腹部B超检查为左中上腹部囊性包块,考虑胰体尾部占位性病变(胰腺囊肿);肝、胆、脾、双肾、阑尾区均为正常声像图。化验血淀粉酶不高,k~+3.9mmol/L,Na~+ 136mmol/L,Cl~- 107mmol/L,CO_2CP 23mmol/L,血糖9.0mmol/L,入院后曾请普外科、肝胆外科专家会诊,给于抗感染、解痉止痛治疗。入院后5h,患者腹?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库水位升降对滑坡地下水的动态作用机理,以三峡库区石榴树包滑坡为例,采用有限元法,模拟了5种工况下库水位升降速率及不同渗透系数下滑坡体内地下水的暂态渗流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滑坡体内地下水渗流浸润线受水位升降速率与坡体渗透系数的共同影响;库水位上升条件下,当滑体渗透系数大于1×10-4 m/s,且水位上升速率小于渗透系数时,滑坡体表现为蓄水同步型.库水位下降条件下,当滑体渗透系数小于1×10-6 m/s时,库水位发生骤降;渗透系数介于1×10-4~1×10-5 m/s之间时,库水位表现为缓降;渗透系数大于1×10-4 m/s时,渗流浸润线与库水位保持同步下降.   相似文献   

14.
<正> 患者高××,女、25岁,腹部发现包块20余日入院。查体:T36.3℃、P88次/min、Bp17/12kPa头颈胸部(一),左上腹可触及10cm×8cm包块,表面不平,有压痛,质较硬,脊柱四肢神经系统(一)。诊断胰尾部包块。肝功、肾功、血糖、血常规均正常。入院后5日硬膜外麻醉下剖腹探查,见胰脾正常。肿瘤约20cm×16cm  相似文献   

15.
利用具有高灵敏度的胶束荧光法,对胺碘酮的血药浓度进行了监测;使用SLS为胶束试剂,以国产930型荧光光度计为主要分析仪器,得到系列药代动力学参数:t_(1/2)(α)为1.18h,t_(1/2)(β)为40.75h,K_(21)为0.278h~(-1),K_(10)为0.036h~(-1),K_(12)为0.291h~(-1)。该法的线性范围为2×10~(-9)~8×10~(-6)mol/L,检测限为1.3×10~(-9)mol/L,平均回收率为99.93%。  相似文献   

16.
环境水样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监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验发现,硝酸根在海绵锌镉还原剂的存在下被还原为亚硝酸根.基于这一试验结果,采用H2O2 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对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进行在线分析,建立了同时测定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新方法.用此法测定亚硝酸根的线性范围为3×10-3 ~3mg/L,检出限为1. 5×10-3 mg/L;测定硝酸根的线性范围为1~100mg/L,检出限为0. 33mg/L.此法已用于天然水样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同时监测,结果表明,最大相对标准偏差不超过4%.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用间接荧光抗体法检测了30名正常人淋巴细胞膜上白细胞间介素2受体(IL-2R)的表达情况,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随PHA 刺激量增大,IL-2R 表达量也增加;用同一PHA 刺激量时,IL-2R 表达与细胞浓度有关,在细胞浓度为1×10~9细胞/L 时,受体表达最为充分。1×10~9细胞/L 的淋巴细胞悬液经100mg/L PHA 刺激培养24、48和72小时后,IL-2R 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2.92±9.11%,72.80±8.12%和87.26±6.09%。本法操作较为简便,适用于临床免疫学检查。  相似文献   

18.
<正> 双白蛋白血症是一种家族性血清蛋白异常,与遗传有关,极少见。1991年3月我们发现一例慢泳型双白蛋白,现报告如下: 患者张某,女,21岁,陕西凤翔县人。因贫血来我院门诊就诊。血象Hb 70g/L、RBC 2.2×10~(12)/L,  相似文献   

19.
用HA方案(H:三尖杉酯碱,A:阿糖胞苷)治疗2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10例,与马利兰治疗组相比,白细胞开始下降及降至<10.0×10~9/L(马利兰组降至<20.0×10~9/L)所需时间,脾脏开始回缩及缩至最小所需时间,自觉症状的改善均较优。对缓解后再复发及缓解后的维持治疗也敏感有效。维持治疗的时间选择及间隔时间应个体化。  相似文献   

20.
<正> 病历摘要:刘某,男,28岁,住院号86038。1984年6月某日午夜小便时,突然头晕,眼花,下肢发软,随即晕倒在厕所,持续约1分钟。检查无异常发现。1986年3月8日晨起小便时又发作一次。6小时后头痛剧烈、恶心、呕吐、有谵妄、嗜睡,来院就诊。查体:面额皮肤损伤,前额部有5×5cm的血肿,左颞部有4×6cm大小的血肿,颈强直,眼底检查视网膜有片状出血,头颅正侧位片正常,心电图正常,脑电图双额、左顶导联慢波增多,腰穿为均匀血性脑脊液,红细胞100万/mm~3,压力侧卧位150mmH_2O,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处理:止血敏4.0+10%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ml静脉快速滴注,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