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文章采用自主研发H-1型高黏改性沥青,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其配制方法,并以动态剪切流变仪和沥青低温弯曲梁流变仪对SBS改性沥青、H-1以及日本TPS高黏改性沥青开展高中低温流变性能试验以及零剪切黏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抗氧化剂、增塑剂、SBS改性剂、稳定剂对高黏改性沥青60℃动力黏度指标有较大影响,对弹性恢复指标影响较小,并通过60℃动力黏度指标确定了高黏改性沥青的最佳配方;所配制的H-1型高黏改性沥青高低温流变性能与TPS高黏改性沥青相当且优于SBS改性沥青,零剪切黏度指标优于TPS高黏改性沥青和SBS改性沥青;根据正交试验所获得最佳配方制得的H-1高黏改性沥青性能优良,成本低于TPS高黏改性沥青。  相似文献   

2.
基于某高速公路橡胶粉改性沥青路面施工实践,文章阐述了ARC-13型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案,介绍了橡胶粉改性沥青路面施工关键技术,并通过压实度、平整度、构造深度、渗水系数和摩擦系数检测结果分析,对该橡胶粉改性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进行评定。  相似文献   

3.
绿色耐久功能性路面对橡胶改性沥青材料提出了新要求,而改性机理关系着改性沥青材料根本品质。文章采用红外光谱法、DSC、荧光显微镜、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方法探究了基质沥青、SBS及废胎胶粉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废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及废胶粉改性沥青的荧光显微图像中,废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中荧光粒径能表征胶粉和SBS颗粒发生溶胀效应后的粒径,且废胶粉和SBS颗粒的比表面积与其成反比,废胶粉和SBS改性剂粒径与沥青的溶胀反应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比表面积越大改性效果越好;废胶粉及SBS改性剂在沥青中主要以物理变化为主,同时伴有少量的化学变化;在三种改性沥青当中废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的热稳定性最好;相较于废胶粉改性沥青与SBS改性沥青,废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中改性剂与基质沥青的相容性更好。  相似文献   

4.
SBS改性沥青在运输过程容易发生相分离,产生离析现象。干法工艺可直接将改性剂、沥青和矿料进行拌和,省略改性沥青的运输环节,从根本上避免改性沥青的离析现象。为此,研究通过室内试验验证了干法改性剂和基质沥青的配伍性。首先,选取普通干法改性剂SBS-T和温拌干法改性剂SBS-W作为研究对象;其次,基于干法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制备工艺参数,设计了室内干法改性沥青的制备工艺;再次,通过评价不同改性剂掺量下改性沥青的软化点和延度,确定了改性剂的最佳掺量;最后,对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和低温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BS-T的最佳掺量为5%,SBS-W的最佳掺量为6%。由此可见SBS-T改性沥青和SBS-W改性沥青均具有良好的高温性能与低温性能。  相似文献   

5.
公路加铺改性沥青路面技术作为应对路面病害的重要措施,逐渐在公路领域内推广普及。针对公路加铺改性沥青路面技术,将加铺胶粉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全面分析公路加铺技术在我国公路领域的发展概况,深入研究胶粉改性沥青生产中的关键问题,从理论配合比设计、目标配合比设计以及生产配合比设计等方面,系统研究胶粉改性沥青的配合比设计要点。在此基础上,从胶粉改性沥青的拌和、运输、摊铺和压实等方面,全面研究胶粉改性沥青的施工要点,为我国公路加铺改性沥青路面施工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实验室试验和工程试验段应用,对沥青路面中面层应用橡胶改性沥青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中面层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原材料控制技术指标和配合比设计要求,并阐述了中面层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技术参数与工艺控制要求。室内试验和工程施工质量检测指标表明,用于沥青路面中面层的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ARAC-20具有良好的体积参数、水稳定性和高温抗车辙性能,可为橡胶改性沥青在沥青路面中面层的技术应用提供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薄膜烘箱老化试验,通过测试再生SBS改性沥青和新SBS改性沥青不同老化时间后的旋转黏度、针入度、软化点和延度,对两种沥青的老化性能进行了评价,并从老化规律、老化速度等方面对比分析了两种沥青不同指标间的老化差异性.结果表明:新SBS改性沥青和再生SBS改性沥青技术指标的差异性随老化时间增加而降低,再生沥青的总体抗...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正交试验分析温拌剂和阻燃剂掺量、制备温度对温拌阻燃SBS复合改性沥青的三大指标、极限氧指数的影响,确定复合改性沥青最优制备方案为A3B3C1,并采用一系列室内试验分别验证了温拌剂和阻燃剂对于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温拌剂、阻燃剂不但能够提高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能力和低温抗裂性,而且可以明显提高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阻燃性能、强度和稳定性,但会降低其水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充分利用轮胎橡胶及塑料改善沥青高温性能的作用,符合绿色能源理念。文章主要探究橡塑复合改性沥青的性能,采用荧光显微、原子力显微及红外光谱等仪器从微观上分析了不同橡塑比例、改性剂种类等对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橡塑复合改性工艺与胶粉改性沥青和SBS改性沥青的宏观、微观性能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直接投入法加工的橡塑复合改性沥青性能优越,可以明显改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并兼顾一定的低温性能。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不同温拌改性沥青材料对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文章对掺加温拌改性沥青材料Sasobit和材料A后的沥青胶结料进行了针入度、软化点、粘度试验,并对分别掺加了这两种材料的改性沥青混合料和基质沥青混合料进行了车辙试验、弯曲蠕变试验及冻融劈裂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基质沥青相比,改性沥青胶结料的针入度、粘度降低,软化点提高,且Sasobit的改性效果更好;与基质沥青混合料相比,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有较大改善,且不降低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及路用水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多聚磷酸(PPA)对生物油改性沥青的性能提升效果,选用玉米秸秆油(CSO)以及70#沥青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三大指标试验确定CSO改性沥青的掺量为10%,在此基础上制备不同PPA掺量的PPA/CSO复合改性沥青,开展流变性能试验和微观试验。结果表明:CSO可有效提升沥青的低温性能,但同时降低高温性能,PPA掺入CSO改性沥青后有效改善了CSO改性沥青高温性能不足的问题,但也引起CSO改性沥青低温性能下降的现象;CSO掺入沥青主要是物理共融,PPA掺入沥青为化学改性;PPA/CSO复合改性沥青的SEM图像介于PPA改性沥青和CSO改性沥青之间,CSO可减少沥青表面褶皱,而PPA增加了沥青表面褶皱。  相似文献   

12.
SBS改性沥青是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最重要的改性形式,文章对比讨论了SBS改性剂种类、SBS改性剂结构以及原材料老化对SBS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某省90#进口沥青组分多年变化情况,说明了控制加工改性沥青原材料质量对确保改性沥青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通过多年的工作总结,采用不同油源的改性沥青、面层类型和不同石质的矿料在不同路面结构上的施工情况分析,深入研究了改性沥青路面合理施工温度的影响因素,以提高路面压实度、控制路面空隙率和渗水系数为标准,提出了在各相关因素影响下的合理施工温度范围及确定依据。试验路检测结果表明,依此确定的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温度可较好地满足对沥青路面的设计要求,保证了改性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配合比设计、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等各个施工环节的严格控制,总结出了保障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短期老化、长期老化对不同加工工艺下的橡胶沥青性能的影响,并与SBS改性沥青进行了试验对比,研究了不同老化条件下两种改性沥青的性能变化特点,评价了其抗老化能力。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改性沥青的性能随着温度、时间、压力等老化条件的加剧而降低;针入度、延度是老化对沥青性能影响的敏感指标,老化后沥青表现为针入度、延度减小,柔韧性降低;在相同条件下,橡胶沥青老化敏感性弱于SBS改性沥青、抗老化性能优于SBS改性沥青。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述了改性沥青碎石封层技术在公路路面预防性养护中的应用,分析了其对提高公路的服务性能、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和降低公路的维护成本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对比传统沥青和改性沥青碎石封层的性能特点,探讨了改性沥青碎石封层技术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以及其在不同气候和交通条件下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一种增韧型橡胶复合改性沥青SMA-13的路用性能、抗滑性能、抗裂性能及疲劳性能,分析了纤维添加对其的影响,并与SBS改性沥青SMA-13的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增韧型橡胶复合改性沥青SMA-13可以不添加纤维,满足SMA-13技术性能的要求,且相较于SBS改性沥青,SMA-13具有更好的路面抗滑、抗裂和疲劳性能及优异的路面耐久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以废旧聚烯烃改性沥青混凝土原材料性能测试、矿质混合料级配设计、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和废旧聚烯烃改性沥青混合料成型工艺为研究内容,确定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废旧聚烯烃改性沥青混合料成型工艺设计,以此确定废旧聚烯烃改性沥青混合料最佳拌和时间、拌和温度和击实温度。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系列实验,分析了不同Thiopave改性剂掺量、改性时间、应力作用时间和温度对Thiopave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为Thiopave改性沥青新材料的推广运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速溶型SBS聚合物对橡胶改性沥青黏滞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掺量0%、5%、10%、15%及20%的橡胶改性沥青与掺量8%的速溶型SBS改性剂进行复配,成功制备出不同掺量的RPCSBS改性沥青,进行了不同温度、不同转速及不同橡胶粉掺量下的Brookfield黏度试验,并采用Brookfield黏度、施工温度及黏流活化能作为技术指标对不同掺量下RPCSBS改性沥青的黏滞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一定程度的橡胶粉掺入,会增加RPCSBS改性沥青的黏度、黏流活化能及施工温度。当橡胶粉掺量达到15%时,RPCSBS改性沥青的黏度、黏流活化能及施工温度均达到最大,不利于RPCSBS改性沥青的现场施工,故实际现场复配时,应精确控制橡胶粉和干法SBS改性剂的掺量,避免使用15%CR+8%SBS掺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