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月3日,中美双方代表将就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在美国举行首次听证会,6月21日。美国商务部长埃文斯访华,与中方讨论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所必须具备的条件”。6月底或者更早一些,欧盟对于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将出炉一个初评结果报告。市场经济地位是一个中国入世谈判的遗留问题。其目的是促使其他WTO成员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2.
在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签订双边协议之际,全国各大媒体都以显著的位置和引人注目的标题刊登了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为此,我们记者采访了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总裁魏家福。作为中国最大的跨国航运企业集团的老总,他站得更高,想得更远。魏家福总裁就中国加入WTO后,对中国经济的影  相似文献   

3.
陈德龙 《船艇》2000,(11):8-10
随着我国与美国、欧盟等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之间双边协议的签订,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日期日趋临近。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下简称:入世),是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事件,它将对我国的经济、社会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发生直接的和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我国对外贸易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仅就“入世”后  相似文献   

4.
形势 市场经济地位谈判,中国经济新长征 评述:6月3日,中美双方代表将就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在美国举行首次听证会.6月21日,美国商务部长埃文斯访华,与中方讨论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所必须具备的条件".6月底或者更早一些,欧盟对于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将出炉一个初评结果报告.市场经济地位是一个中国入世谈判的遗留问题,其目的是促使其他WTO成员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如果得不到市场经济地位认可,中国企业首当其中,需要面对没完没了的反倾销.这将对国家的对外贸易、技术引进、经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十年前的12月11日,中国政府经过艰苦漫长的谈判终于签署了协议,成为了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入世十年来我们承诺按国际规则办事,大大的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中国入世的十年,是对中国和世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巨大、深远影响的十年,是和世界实现共赢、分享繁荣的十年.  相似文献   

6.
浅谈加入WTO对我国修船行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中关就加入WTO谈判达成协议,我国“入世”的步伐正在加快。“入世”后中国经济将更加紧密地融入世界经济中,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修船行业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面临着发展的机遇。文章分析了修船行业的具体现状,突出体现了我国修船业和国际发达水平之间的差距。论证了中国“入世”后,融入国际竞争的大舞台,WTO对修船业的冲击及深远影响。中国修船行业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趋利避害,使修船行业在竞争中增强实力,实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员。十几年风雨兼程的路途,数百场唇枪舌剑的谈判——中国入世的历程漫长曲折。然而,加入WTO并不是一个结束,而仅仅是一个开始。加入WTO有利于促进我国的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但也会在短时期内不可避免地给我国各方面带来某些负面影响,尤其是我国尚不成熟的市场和企业。加入WTO后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企业基础管理组成部分的档案工作必须有所应对。  相似文献   

8.
袁群 《天津航海》2000,(1):33-35
中美达成双边贸易协定后,中国加入WTO的步伐明显加快,那么"入世”对中国航运业意味着什么呢?本文就倘若加入WTO,我国航运业将面临的良机、挑战及对策作若干探讨.  相似文献   

9.
航务信息     
中国与美国就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将加温,并可望在朱镕基总理春天访问美国之前,达成一些协议。据称,美国行政部门将在未来数月内,强力推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协议事项。有关人士指出,如果在1999年春天之前,美国与中国无法就加入世贸组织之事达成任何协议,可能就要等到2001年之后了。目前中美间日益扩大的贸易顺差等问题,都是很难处理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我国航运企业如何应对WTO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志荣 《世界海运》2000,23(1):39-40,45
1999年11月15日下午,中美之间就中国加入WTO终于达成双边协议,本文在充分研究各位航运专家学者观点基础上,就中国加入WTO对中国航运企业的影响以及采取何种对策做一综合分析,并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经历了15年的艰苦谈判,我国终于成功地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它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实现了又一次重大跨越.迈出这一步,意味着我国将更紧密、更深入地融入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贸大市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2.
曹惠芬  郭锡文 《船艇》1999,(6):8-13
自从1986年我国政府向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全体大会正式递交了恢复我国在总协定中缔约国地位的申请以后,我国要求“复关”和加入世贸组织的立场、观点和态度始终没有改变。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形势和进出口贸易快速发展,我国一直在为加入世贸组织积极创造条件,并与有关方进行认真谈判。今年5月,美国、日本、加拿大和欧盟贸易部长在东京发表了支持中国在1999年内加入世贸组织的声明。可以说,中国近期加入世贸组织的可能性很大。本文在简要介绍世贸组织与关贸总协定的基本内容和关系之后,重点分折关贸总协定与国际造船协定的一致点和差别及其对我国船舶工业的影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经过十四年的艰苦谈判,中国加入WTO已为时不远了。现在是“几家欢笑几家愁”。有人认为只要加入WTO就能使中国经济突飞猛进;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洋货会冲跨国货。其实这些都有偏颇之外。WTO只是一套完整的贸易规则体系,它可以为中国经济提供一个稳定的法律环境,使中国与其他国家有了平等竞争的机会。中国的企业只要真正了解WTO规则,真正融入世界经济之中就能够作到“知己知彼,而战不殆”。  相似文献   

14.
“人欢马啸,春和景明”。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们谨向海内外所有关心和关注中远发展的合作伙伴、朋友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和衷心的祝福! 刚刚过去的2001年对中国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长达15年之久的入世“长征”随着WTO第四次部长会议大会主席的一记槌声宣告结束,中国终于在新世纪第一  相似文献   

15.
秦萍 《中国船检》2001,(12):7-9
2001年11月10日,新千年的第一个深秋,中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第143个成员国终于以自信和稳健的步伐跨入了WTO的大门.这历时15年的一跨,预示着中国从此走向了与世界经济强国平等竞争的漫漫长路,开始了一场永无止境的激烈竞争.入世后,中国首先开放的是包括航运业在内的服务业.中国承诺在3~5年时间,至多5年必须全面开放服务领域.中国加入WTO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曾经感叹,中国最困难的决定就是从现在开始,有步骤有条件地开放服务贸易产业,这是谈判的核心.  相似文献   

16.
入世,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政府入世”。因为WTO就是以带有强制性的规则为基础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参加这个组织,意味着政府行为要受WTO规则的规范和约束。加入WTO,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我们将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海事行政执法部门……  相似文献   

17.
浅论“复关”后我国航运政策制定的原则邹俊善一、引言今年5月7日,应关贸总协定秘书处代表、中国工作组主席吉拉德大使的邀请,外经贸部部长助理龙永图率领中国代表团飞抵日内瓦,就中国复关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问题与有关缔约方进行了非正式磋商。虽然可以预料到我国...  相似文献   

18.
潘锡芒 《集装箱化》2001,(10):17-18,23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中国改革开放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分水岭.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的改革开放是自主、自觉地摸索前进的改革开放,也是中国人民自觉自愿地逐步向国际规则靠拢,不断融入国际经济潮流的行动;加入WTO以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将在更大程度上是遵循国际规则、融入国际法制同时取得国际认可的改革和开放;中国经济(特别是涉外经济)的发展,将进入遵循和适应国际市场经济规律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经过历时13年漫长而又一波三折的复关谈判,我们到达了WTO的门口。进入不进入的选择已成过去,当前面临的只是何时进入和如何进入的问题。非常明显,加入WTO进一步开放市场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势所趋,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和中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必由之路。 加入WTO,对于我国最大的内河航运企业中国长江航集团来说,是欣喜与危机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认真周密地探讨和分析加入WTO后对我国航运业,尤其是对长江航运和长航集团的种种利弊得失和相关影响,从而冷静沉着地制定对策,未雨绸缪,有备而战,作为不能回避的课题已经摆在我们面前。 一、面遇与希望 毫无疑问,加入WTO对于推进国内改革,加速实现与国际经济的接轨是十分有利的。具体到长江航运,也将直接间接带来一些我们久久期盼的机遇。 1、货源将显著增加。 目前,WTO成员的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90%以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中国加入WTO时所签订的各项协议逐渐实行,中国经济市场总体向世界打开了大门,这也包括了庞大的水运业,从海运、内河运输、港务、物流等,全方位面临外来资本的冲击。根据WTO协定以及世界各国的惯例,从国防安全等方面考虑,内河运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