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双连拱隧道施工工序繁多,施工工艺复杂,施工过程中中隔墙的受力体系不断变化,如何确保中隔墙设计的合理性以及施工过程中中隔墙受力的安全性,是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每位工程师都普遍关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为此,结合工程实践从设计施工和监控等方面对双连拱隧道中隔墙的受力演变过程进行了充分论证,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对指导以后类似环境条件下双连拱隧道的设计施工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连拱隧道施工中,中隔墙至关重要。中隔墙上方作用荷载大小,不仅关系着连拱隧道在施工期间结构的安全,还直接影响工程造价以及隧道建成后衬砌结构的长期安全性。文中以十漫高速公路当家湾双连拱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双连拱隧道三导洞法各主要施工阶段中隔墙的应力和变形进行分析,研究中隔墙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联拱隧道施工中中隔墙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隧道专用软件“同济曙光”对某联拱隧道施工中中隔墙应力状态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现场测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步开挖施工所产生的偏压在允许范围内,与现场测试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张妞  刘辉  刘昶  邓小钊 《公路》2022,67(3):343-349
为研究非对称连拱隧道中非对称中隔墙在施工过程中的力学特性,以湖南省塞子界隧道为工程背景,基于普氏平衡理论,分析了中隔墙的受力特点和偏转机制;建立MIDAS/GTS三维数值模型,模拟分析不同形式的中隔墙在施工过程中位移和应力的变化规律,对比分析了隧道施工监测数据与数值模拟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在非对称连拱隧道(左侧大洞径隧道、右侧小洞径隧道)中,中隔墙会向大洞径隧道发生偏移,且发生逆时针偏转;以中导洞中心线对称,减小小洞径隧道侧中隔墙厚度,使小洞径隧道侧中隔墙厚度小于大洞径隧道侧中隔墙厚度时,左右隧道拱顶沉降均减少,中隔墙下墙角处竖向位移、中隔墙中心线顶点和中隔墙墙底中点水平位移均减小,中隔墙上墙角受力情况更良好,整体偏转幅度更小,稳定性更高,但非对称中隔墙整体厚度减小量应适量。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中国连拱隧道,特别是偏压连拱隧道发展的特点;结合实际工程,说明了偏压连拱隧道施工中中隔墙监控量测方法,并对中隔墙计算机模拟结果与监控量测结果进行了对比;阐述了偏压连拱隧道施工中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韦博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4,(5):163-164,175
上海轨道交通十六号线地下区间首次采用了直径11.580m的盾构隧道,形成了单洞双线的结构,如何快速完成隧道中隔墙的施工是工程的重点。详细介绍了中隔墙的拼装机以及施工要点,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王利平 《隧道建设》2010,(Z1):438-441
分析常见的大跨双连拱隧道中隔墙病害及其产生的机理,通过工程类比和结构分析的方法从中隔墙设计优化、开挖方法、支护方案、防排水系统等方面进行研究。总结有效防止中隔墙出现病害的施工技术和方法,并在实践中得以验证,以期对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依托京承高速公路黑古沿隧道工程,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对比分析了中隔墙顶回填区优化前后的结构受力及其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中隔墙顶回填区进行优化,可有效的改善双连拱隧道结构的受力状况,明显降低结构受到的拉应力和压应力,提高结构的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双连拱隧道中隔墙渗漏水治理技术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宏伟 《隧道建设》2002,22(2):17-18
介绍双连拱联拱隧道0中隔墙渗漏水治理,以期对今后类似工程的修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双连拱隧道的中隔墙防排水方法和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双连拱隧道中隔墙漏渗水是常见的问题,本文对中隔墙漏渗水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凸顶式中隔墙提出了防排水的改进结构和施工中可以采取的措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凹顶式中隔墙结构形式,很好地解决了中隔墙漏渗水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公路双连拱隧道施工过程中中隔墙的变形及稳定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线弹性平面应变和空间模型,考虑了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因素,对双连拱隧道三导洞法施工时,中隔墙的变形和稳定性进行了详细的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右洞(先开挖洞)开挖对中隔墙的影响约在开挖面前后1.5B(B为右洞开挖宽度)的范围,左右两洞的开挖面间距以2.5B~3.0B为宜;右洞施工时,中隔墙产生整体向左的偏转,墙身中部向左侧鼓出,基部右趾向上抬起;同时在纵断面方向,产生向左的横向弯曲;随着左洞施工推进,中隔墙的偏转得到纠正,基部右趾回落,横向弯曲逐渐恢复;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中隔墙顶部和左侧的密实回填,对抑制中隔墙的变形和降低中隔墙的内力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12.
浏醴高速公路双井隧道是全线唯一一座双连拱隧道,是全线重点、难点工程,也是控制性工程.中隔墙是双连拱隧道的主要结构体,主要结合双井隧道的特点及现场施工情况,重点通过对隧道的中隔墙设计、施工方案优化及中隔墙施工过程控制,探讨如何有效地提高中隔墙施工质量,加快隧道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13.
中隔墙是双连拱隧道的施工关键,其构造设计及采用成熟工艺是保证中隔墙质量的基础。本文就目前双连拱隧道中隔墙设计及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了应将中隔墙稳定与中隔墙防排水分开处置的构造设计理念,从而使施工可完全采用成熟工艺。  相似文献   

14.
双连拱隧道中隔墙区域渗漏水治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某高速公路新建双连拱隧道中隔墙区域渗漏水治理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该类隧道结构防排水设计存在的问题、渗漏水产生的原因、治理方案、整治技术及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5.
双连拱隧道中隔墙漏渗水是常见的问题,本文对中隔墙漏渗水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凸顶式中隔墙提出了防排水的改进结构和施工中可以采取的措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凹顶式中隔墙结构形式,很好地解决了中隔墙漏渗水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分析连拱隧道的常见病害,指出传统监控量测项目对连拱隧道变形监测的不适用之处,提出连拱隧道中隔墙偏移监控理念,并针对这一理念制定可供现场技术人员具体操作实施的监控量测方法。该方法在博深高速公路杨岗1号、2号隧道中得到实施,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张中杰  叶冠林  汤翔 《隧道建设》2014,34(10):953-958
上海市轨道交通16号线地下区间首次采用内径为10.4 m并设置中隔墙的"单洞双线"大断面盾构隧道。为了避免中隔墙的设置对隧道管片结构产生不利影响,中隔墙顶部与隧道结构之间需预留一定的间隙,即采用分离式设计。针对管片自身重力、地层荷载和地层固结沉降3种不同荷载类型,分别采用弹性铰圆环法、弹性地基梁法和连续介质有限元法计算管片的变形量,讨论隧道管片接头的转动刚度取9 800 kN·m/rad和19 600 kN·m/rad 2种情况。计算结果表明,隧道管片与中隔墙之间的间隙值应取为10~15 cm为宜。  相似文献   

18.
贾英凯  尹建兵  王树英  杨峰 《公路》2020,(12):146-150
浅埋偏压无中隔墙连拱隧道左右洞进洞顺序对围岩和结构的影响不同,通常开挖施工属于不可逆的弹塑性力学响应过程,因此进洞顺序必存在优化方案。以云南华坪至丽江高速公路陆家湾隧道为例,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手段开展浅埋偏压无中隔墙连拱隧道进洞施工顺序优化分析,从围岩稳定和隧道结构安全等角度,探讨了先开挖埋深较浅一侧洞体与先开挖埋深较深一侧洞体两种进洞方案的力学响应特征。研究表明:两种方案对应的衬砌内力、位移等模拟结果的数值差异不大,然而从减少施工对山体扰动和利于围岩稳定方面考虑,先进洞埋深较浅一侧的方案更优。陆家湾隧道现场施工采取了埋深浅一侧先进洞方案,施工过程和监测数据验证了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南峰连拱隧道中隔墙施工控制裂缝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已建成通车的杭州至千岛湖高速公路上两座连拱隧道中隔墙的施工经验,提出了大体积连拱隧道中隔墙混凝土施工中裂缝产生的原因和控制措施,且这些措施的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中隔墙应力-应变监测在双联拱隧道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双联拱隧道结构型式特点和新奥法监控量测原理,利用钢弦式土压力盒与DKY-51-2型振弦式传感器记录仪对襄十高速公路3条双联拱隧道中隔墙顶部围岩和支护层间的压力进行量测,并采用光弹性单向应变计对隧道边墙和中隔墙混凝土的应力与应变进行量测。结果表明:中隔墙顶部的压力随时间增加而增大,最大可达到7MPa,且受施工爆破的影响会产生较大的突变;中隔墙混凝土墙身段的应力值普遍小于3MPa,且不同方向、不同深度处应力值有一定的差异。利用2D-σ有限元软件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受力状态进行模拟,模拟结果与监测结果吻合较好,说明上述监测手段很好地反应了中隔墙的应力-应变状态,为隧道施工及其稳定性评价提供了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