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兰家龙 《汽车技术》1993,(5):55-58,45
用经济车速行驶,是汽车节油途径之一。但目前存在着经济车速偏低、驾驶员对用经济车速操作的意义认识不够的问题。从试验对比可知,用经济车速驾驶汽车可节油5.7%~10%;正确使用节气门、合理选用变速档位器及在经济车速范围内的加速滑行等驾驶操作都可节油。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普通公路驾驶员的车速选择机理,对驾驶员进行了期望车速问卷调查,对驾驶员的个人信息、车辆特征、以及驾驶员对超速10%的认可态度等可能影响期望车速的因素进行了重点调查。根据限速值的不同,分80、60和40 km/h 3个等级进行了调查,并为各等级公路选取了代表路段,由具有类似驾驶经历的驾驶员认真填写。对435份有效问卷进行了分析,发现期望车速广泛存在于驾驶员心中,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会使车速尽量维持在期望车速附近。期望车速主要受限速值、驾驶员的驾龄、对超速10%的态度以及车辆性能等因素的影响,驾驶员的性别和年龄对期望车速的影响不显著。采用逐步回归法,得到了期望车速的计算方法。对期望车速的特点、交通安全措施以及调查方案中可供改进的地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刘婷  裴霏  王倩 《公路交通技术》2022,38(2):146-150
为了解曲线路段驾驶员车速感知变化规律,采用UC-win/Road驾驶模拟仿真系统设计了半径从400 m~1000 m的路线场景进行驾驶模拟试验.用软件内置的ECO驾驶插件采集车辆全路段的实时车速,采用"询问法"获取驾驶员在特征点的感知车速,对比分析特征点的感知车速与实际车速,并选取与模拟场景基本一致的路段进行实地验证....  相似文献   

4.
不良天气会对城市交通的运行和安全造成较大影响.事实上,不良天气条件下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变化是造成交通拥堵和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针对不良天气下的驾驶行为进行综述,对研究不良天气条件下的交通拥堵及事故具有积极意义.面向国内外不良天气条件下驾驶行为研究的进展,从雨、雪、雾3种常见的不良天气出发,对不良天气条件下环境变化及其对驾驶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不良天气条件下驾驶行为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相关研究发现,不同等级的雨、雪、雾天气下驾驶员选择的车速、车头时距等驾驶行为参数以及反应时间、车辆启动延迟均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车速限制技术及其在法国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车辆限速行驶,将显地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量和危害性。“车速限制系统”是一种车载辅助驾驶设备,能帮助驾驶员更好地遵守道路车速限制,保障行车安全。本主要探讨“车速限制”技术的发展,并详细介绍了法国在“智能速度限制”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试验计划——LAVIA。  相似文献   

6.
许多司机在转弯时,因缺乏弯道驾驶经验,很容易发生危险。受地形、交通情况及行驶阻力的影响,驾驶员必须根据动力和转弯时车速的需要,结合路况选择适当的挡位进行转弯。下面给大家分析一下不同路况的特点及转弯技巧。  相似文献   

7.
指路标志的信息量过多,使驾驶员在安全时间内识别有效信息难度增加.通过室内仿真实验和室外车载实验数据对比,研究标志信息量大小、驾驶员的驾驶经验和车速对驾驶员识别城市道路指路标志时间综合性影响.提出了城市道路指路标志信息量限值意见.   相似文献   

8.
视觉信息对驾驶员采取正确的驾驶行为至关重要,是高速公路安全行车的基础.从驾驶行为理论和驾驶员的视觉特性出发.提出了预览视距的概念,用于量化驾驶员的视觉信息,构建了预览视距计算模型.以预览视距为切入点.根据多条既有山区高速公路的设计资料、实际运营数据和事故资料,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探讨了驾驶行为中的预览视距与高速公路线形安全性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基于预览视距变化率的山区高速公路线形安全性评价指标,并通过运行车速修正,建立了山区高速公路线形安全性评价模型与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商用车巡航系统的经济性与安全性,设计了考虑节油安全驾驶的商用车预见性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predic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 system,PACC),基于前方道路坡度规划了预见性巡航经济车速,针对巡航过程中受前车影响产生制动干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前车信息进行优化的预见性自适应巡航控制策略。基于前方道路坡度设计了自适应车间距,规划主车行驶车速,实现了预见性自适应巡航行驶。基于一汽解放JH6重型商用车进行了实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降低燃油消耗量并缓解驾驶员驾驶疲劳,为商用车辅助驾驶系统的开发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理论及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0.
高速公路雾天不同能见度条件下,驾驶员对道路线形走向的敏感性有所变化,驾驶员需要不断调整方向盘,以不同的车速行驶在线形不断变化的高速公路上.为了探寻在雾天不同能见度条件下,驾驶员以不同车速通过不同曲率道路时的驾驶行为安全特性,利用UC-win/Road建立道路驾驶模拟环境,采集驾驶员在单因素和正交多因素实验方案条件下的车辆运行轨迹数据,结合驾驶行为特点提出了新的评价指标(车辆横向偏移系数)对驾驶员的驾驶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能见度、圆曲线半径和车速对车辆横向偏移均具有显著性影响;并且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各因素对车辆横向偏移影响由强到弱依次为:能见度(F=531.643)>圆曲线半径(F=256.599)>车速(F=45.986).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有车速引导模型在通过交叉路口时,没有考虑到驾驶员需要频繁制动或车辆速度突变带来影响的情况,本文基于车路协同环境研究考虑基于S函数的交叉口平滑车速引导算法,根据车辆与路侧设施之间的通信,搭建相关算法模型并进行分析,与不采用车速引导模型相比,采用基于S函数的交叉口平滑车速引导算法模型可以降低通过交叉路口时间,提高通行效率,同时使建议速度变化平滑,提高驾驶平稳性。  相似文献   

12.
《公路》2017,(5)
文章旨在研究昼夜对驾驶员在弯道处对车辆控制能力的影响,以此完善道路风险评估理论。借助模拟驾驶仪,选取14名驾驶员在昼夜条件下进行弯道驾驶试验。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昼夜对弯道驾驶的影响程度,以此建立评价驾驶员紧张程度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对于驾驶员车辆控制能力,白天普遍要好于夜间,且与弯道半径呈正相关。另外,驾驶员夜间紧张程度也随半径变化而变化。基于此,可以针对昼夜、不同弯道半径分别实施车速限制标准,从而提高道路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13.
针对汽车驾驶机器人采用常规PID控制时车速波动大、调节器参数调整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自适应PID的汽车驾驶机器人车速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汽车驾驶机器人多机械手协调控制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驾驶机器人模糊自适应PID车速控制器,实现了驾驶机器人对给定循环行驶工况的车速跟踪.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PID控制方法相比,采用所提出的方法车速跟踪精度明显改善,车速跟踪误差在±2km/h范围内,满足国家汽车试验标准的要求,保证汽车试验数据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14.
湿滑路面是一种常见的行车环境,由于这种行车环境的特殊性,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大为提高。针对湿滑路面轮胎临界滑水车速的研究,是一种帮助驾驶员降低发生交通事故的有效行径。影响湿滑路面临界滑水车速的条件有水膜厚度、行驶车速、轮胎状况等。为了更好保证驾驶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通过对车辆进行防滑预警研究可以更为高效明了的为驾驶员安全驾驶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各种交通工具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同时,由于环境的逐渐恶化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人在出行时选择公交或者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因此,公交车驾驶的安全问题受到大家广泛关注。相关数据表明,驾驶员的违规驾驶是引起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应从驾驶员的角度出发,分析公交车驾驶员安全与驾驶视觉特性的关系,有效保障公交车行驶的安全性。公交车驾驶员是驾驶行为的参与者,行驶过程中结合视觉信息操作驾驶行为。本文简要概述了驾驶员的视觉基本特性与疲劳驾驶、分心驾驶及驾驶经验对视觉特性的影响等方面,基于驾驶员的视觉特性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和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驾驶员素质驾驶员对突发事件反应时间的快慢,直接影响车辆制动距离,而反应时间的长短,又取决于驾驶员的驾驶技术、身体素质、精神状态等。驾驶员素质差,会使反应时间延长。但驾驶员的素质又受车辆行驶速度的影响。车速过高,驾驶员精神紧张,时间稍长即处于疲劳状态,其应变能力就  相似文献   

17.
张伯瑜 《驾驶园》2011,(7):71-71
我们在日常驾驶中,常常不自觉地养成了一些驾驶习惯。其中有的操作方法不仅损耗汽车部件,也造成油耗增加。下面举几个例子:车速与转速不匹配不少手动挡车型的驾驶员或是图省事或是因为新手上路不习惯换挡,即便当车速提升到较高水平,车辆出现车速与转速不匹配的抖动时,还是维持原挡位不变。事实上这种低挡高速的做法让发动机负荷增大,对发动机的损害是极大的。开车不能懒,要根据车速勤换挡。长时间处于半离合状态一些驾驶员在开车中习惯于左脚  相似文献   

18.
利用驾驶机器人替代人类驾驶员在危险条件和恶劣环境下进行汽车试验已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趋势。分析汽车驾驶机器人系统的研究难点,介绍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和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对东南大学自主研发的汽车驾驶机器人与国外驾驶机器人进行了对比分析,给出驾驶机器人用于排放耐久性试验的实车试验结果,验证了驾驶机器人控制性能的有效性,最后对汽车驾驶机器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高速公路平曲线半径对行车心生理反应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动态心电仪(ECG)和GPS等仪器,在一段60km长的高速公路路段上,于正常交通流条件下,对10名驾驶员进行行车试验,并从大量试验数据中提取出试验车不受超车、被超车和跟车行驶影响的数据。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试验数据深入的分析,建立自由流下在高速公路平曲线上行车时,车速、半径和心率增量之间的回归模型。在对模型的分析讨论中,确定符合驾驶员行车时心理舒适要求的、设计车速为80km h的高速公路平曲线半径的最小值。这为高速公路在对应设计车速下最小平曲线半径的控制找到了以人为本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驾驶绩效是衡量驾驶员维持正常驾驶能力的重要指标。为研究高速公路平、纵线形指标对驾驶员行车过程中纵向和横向驾驶绩效的影响,利用模拟驾驶实验平台开展了模拟驾驶实验。按照几何线形对实验场景进行路段划分,统计分析了不同线形指标路段单元上车辆速度、车道偏移量等驾驶绩效指标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车辆运行速度随着平曲线半径增大而上升;下坡路段车速随着纵坡坡度的增大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小幅度变化;车辆横向偏移量随道路线形指标无明显变化规律,其变化受驾驶经验、车速、线形指标等多因素影响。这一研究可为高速公路人性化道路线形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