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解决路表积水对交通的影响,缓解强降雨时排水管网的压力,通过室内试验及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透水路面。首先进行了沥青混凝土透水面层和沥青稳定碎石透水基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得到了目标空隙率下的渗水系数,验证了目标空隙率下的路用性能。然后通过数值方法计算了7.5m道路宽度下透水路面结构所具有的极限排水能力,以及所能承担的最大降雨量。研究结果表明:透水沥青路面结构可作为海绵城市的排水工程设施。  相似文献   

2.
刘智勇  黄炜 《公路》2012,(7):280-284
通过对空隙率分别为4%和20%的骨架-密实型和骨架-空隙型两种沥青混合料高温状态下的洒水试验,分析了10 mm厚的方盘试件不同深度处的温度变化规律,从而明确了洒水方式对不同空隙结构沥青混凝土路面在高温状态下的降温效果,并推荐出不同结构类型沥青混合料在高温天气里的最佳洒水方式,以降低沥青混凝土路面温度,从而缓解沥青混凝土路面高温车辙损坏.  相似文献   

3.
为完善透水慢行系统结构生态效果评价体系,通过渗透系数试验、现场渗透试验、吸声系数试验及路面温度调查,研究透水慢行系统的排水效果、降噪效果和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并提出相应分级标准.结果表明:透水慢行系统生态效果明显,沥青混合料的渗透系数随空隙率和连续空隙率的增大而增大;无砂混凝土与级配碎石叠合基层的渗透速率最快,级配碎石基层次之,水泥稳定碎石和级配碎石叠合基层最慢;沥青混凝土吸声系数峰值与均值总体随空隙率增大而提高,相同连续空隙率下,小粒径吸声优于大粒径,相同空隙率下小粒径性能反而下降,透水性混凝土的吸声系数随空隙率增大而增大;透水路面路袁与中面层温度差值远远大于其他几种路面结构.  相似文献   

4.
王庆祝 《中外公路》2005,25(6):27-29
在渗水性良好的土壤上构筑大面积透水沥青路面可大幅度降低排水系统建构成本,解决我国城市道路行车安全,广场、居民区、城市道路排水难,城市自来水紧张,江河污染等技术难题。开展透水沥青路面的研究,解决湿热多雨地区的集料与沥青的匹配性、土壤渗水性与透水基层和透水面层的相匹配空隙率的设计和实施以及路面的吸音和高温稳定性等问题,以保证路面的耐久性和长期路用性能,对我国制定透水路面设计和施工规范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夏平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11):172-176,34
该文以上海市奉贤区环城东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为透水沥青路面的工程实例,从选材与配合比,路面与排水管施工,以及橡胶沥青封层的特点与作用,介绍了透水沥青路面及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技术的应用,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常用沥青混合料进行对比,发现在压实后其空隙率远高于设计值,使刚建成的沥青路面存在透水的风险,从而引起路面水损坏的发生.提出了沥青混合料空隙层次模型,并通过不同空气压力下沥青混合料的透水性能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上述模型是合理的,常压下沥青混凝土的吸水率要小于其空隙率,而正压下的吸水率与常压吸水率基本相同;交替压力下的吸水率与真空吸水率相似,均高于常压吸水率,说明真空压力是促使沥青混凝土吸水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正>0引言沥青路面以其平整度高、噪音小、行车舒适性好等优点,在道路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沥青混凝土是温度敏感性材料,且沥青是一种吸热材料,它的太阳热吸收率很高。夏季,在太阳持续热辐射作用下,大量热量被沥青路面吸收并蓄积在沥青面层中,这些热量难以从沥青面层结构中释放出来,使得路面温度远远高于大气温度。高温的沥青路面极易产生车辙等一系列路面病害(图1),并加剧城市的热岛效应([1-2])。为减少夏季高温对沥青路面的影响,道路工作者相继开始对路面降温材料与技术进行研究~([3-8])。其中,降温涂层因具有成型好、抗  相似文献   

8.
针对上海及江浙地区的降雨情况,选取典型沥青路面结构进行了透水沥青路面的排水能力验算,发现设计空隙率达到18%以上,有效空隙率达到80%的透水沥青路面一般均能满足非冰冻地区路面大雨时不积水的要求,因此不需要设置另外的排水沟管等设施。从维护透水沥青路面的长期性能出发,应注意结构上的防水和排水。城市道路中铺设透水沥青表面层时,建议采用特制的透水平石,加快水流的排放。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生态化路面和大孔隙透水性沥青混合料的特点,探讨了大孔隙透水性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将强度理论运用于透水沥青混合料铺装结构设计中,通过对设计区域汇水量的计算,确定沥青混合料的目标空隙率;利用主骨架空隙体积填充法进行集料级配设计;再通过混合料析漏试验和马歇尔试件肯塔堡飞散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并进行相关的强度检测.试验表明:混合料在确保空隙率的同时满足路面的强度要求,具有较好的使用性能,对研究应用大孔隙透水沥青路面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浅析沥青混凝土路面热反射涂层施工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沥青混凝土路面上涂布太阳热反射涂层可有效降低路面温度,减少高温车辙病害,并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结合重庆交通大学太阳热反射涂层试验路段的铺筑,对其材料特性、施工要求和施工工艺等进行了分析,并对试验路段热反射涂层的降温效果和抗滑性能进行了评价,为热反射涂层在沥青混凝土路面中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为降低炎热季节沥青路面温度,提高沥青路面的高温稳定性,减少沥青路面高温车辙病害的产生,同时减少有毒的有机沥青改性剂或路面涂料的使用,采用无机矿质粉末负离子粉作为新型环保沥青改性剂,制备了具有主动降温功能的沥青混凝土(active pavement cooling asphalt concrete,APC-AC)。通过室内车辙板温差试验与室外光照试验,研究了不同负离子粉掺量对APC-AC路面降温性能的影响,并以降温性能为参考指标推荐了负离子粉最佳掺量;借助Hot Disk 2500S导热系数仪对APC-AC及普通沥青混凝土的导热系数、比热容及导温系数进行测试,研究了负离子粉对APC-AC的热学参数影响规律;对APC-AC及普通沥青混凝土进行路用性能试验,研究了负离子粉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低温性能、水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沥青混合料相比,APC-AC具有较明显的路面降温效果,当负离子粉掺量为沥青质量的16%时,APC-AC车辙板室内温差试验表面降温幅度为5.9℃,室外光照试验表面温度可降低7.4℃;APC-AC的导热系数、导温系数相较于普通沥青混凝土分别降低9%和20%,比热容则提升14%;与普通沥青混凝土相比,APC-AC的动稳定度提高16%~42%,负离子粉对沥青混凝土的水稳定性与抗裂性能基本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特稿     
在我国大规模建设高速公路的同时,部分高速公路的沥青路面在通车后不久就出现了早期损坏,尤其是重载和恶劣气候的双重作用,加剧了高温车辙变形和水损害。为了有效减缓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的发生,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使用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可以明显改善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并延长使用寿命。在国外,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已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其原理是通过提高沥青混凝土的模量,减少在车辆荷载作用下沥青混凝土产生的变形,提高路面抗高温变形能力,改善路面的疲劳性能,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目前,国际上主要通过降低沥青混凝土中沥青标掺加复合聚合物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技术性能研究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在国内外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太阳热反射涂层在沥青路面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沥青路面中采用太阳热反射涂层可有效降低路面温度,减少高温车辙病害,并有助于缓解热岛效应。通过介绍热反射涂层材料的发展历史、热反射涂层材料在沥青路面中的应用以及热反射材料的工作原理和组成,提出热反射材料在路面使用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由沥青路面老化与温度引起的模量梯度是造成路面Top-Down裂缝的主要原因,为对Top-Down裂缝进行开裂预估,本文通过计算路面不同深度的平均温度得出路面的温度场分布,研究沥青路面老化随龄期、温度、空隙率和深度的发展变化规律,建立老化预估模型。根据老化预估模型中沥青粘度与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的关系,得到沥青混合料随老化时间、温度、深度、空隙率变化的梯度模量。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全寿命沥青路面结构的老化预测模型、沥青粘度与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的关系式,可建立不同老化程度和动态模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采用旋转压实法(SGC)设计Superpave沥青混合料,关键在于严格控制设计空隙率,对矿料级配进行优化,利用沥青混合料的体积指标确保沥青混凝土的性能满足使用要求。由于Superpave高性能沥青混凝土路面在路面服务性和耐久性等方面的优越性,已得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将旋转压实法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用于实体工程的建设中,用以解决高温多雨的自然环境对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0引言水损害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一种主要病害形式,易导致沥青路面出现松散、坑洞、拥包、纵横向裂缝,以及雨水沿缝下渗形成的啃边、局部沉陷、翻浆等病害现象,是目前公路行业关注的重要问题。一般来说,沥青结构层之间的接触面空隙率较大,一旦沥青路面结构上面层发生透水,水很容易在沥青结构层之间的接触面上积聚,使之成为最易发生沥青脱落的地方。这是因为沥青结构层之间的接触面在加铺下一层之前经常有施工车辆通过,产生尘土污染,并出现沥  相似文献   

17.
针对沥青老化对路面结构的影响,通过短期RTFOT试验,对使用年限、路面深度及空隙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沥青路面在使用初期的老化最为严重,随后老化速率逐渐降低;路面深度增加时,沥青老化程度降低,面层底部沥青的软化点有所增加;空隙率增加时,沥青老化程度逐渐增加;上面层模量增加时,路面表层的开裂概率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8.
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气候因素及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英豪  王秉纲 《公路》2007,(3):36-40
为了评价气候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影响,开展了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气候因素及评价指标研究,发现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影响显著的气候过程和气候条件,主要有太阳辐射、高温过程、高低温循环变化过程、降水与高温组合过程、降水与冻融循环组合过程以及极端低温条件。通过分析这些气候过程和气候条件的特点,提出采用累年年平均太阳辐射日总量、累年年≥20℃积温、累年累计降水温度指数、累年降水冰冻组合指数、最大累年月平均气温日较差以及累年极端最低气温等指标作为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相应气候过程和气候条件的评价指标,为了解和评价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气候条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透水路面能有效延迟地表径流的出现时间并降低径流总量,起到缓解城市洪涝灾害的作用。为了研究透水混凝土路面对雨水径流的影响,从透水混凝土路面渗水能力的理论研究入手,首先对透水路面的渗透系数进行了分析,然后以某新建道路为例,就透水混凝土路面对地表雨水径流的延迟时间和径流量削减情况进行试验研究。研究成果表明:第一,透水路面的渗透系数与混凝土有效空隙率(ne)的5. 3961次方呈正比;第二,当降雨总量小于路面渗透能力时,雨量越大,路面对地表径流的延迟时间越长,削减效果也越好;当降雨量超过其渗透能力时,雨水只能以地表径流的形式排出道路系统;第三,降雨持续时间为30、60和120 min时,透水混凝土路面对地表径流总量的削减率分别超过60%、55%和40%,可见,透水混凝土对降低路面地表雨水径流总量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粗骨架结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波 《公路》2004,(9):145-148
通过试验研究.系统分析了粗骨架结构沥青混合料和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包括马歇尔稳定度、水稳定性、低温抗裂性、高温稳定度、疲劳耐久性和抗滑性能.并对集料级配骨架形成与空隙率的关系做了分析。结果表明,粗骨架结构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密级配沥青混合料更好的路用性能,可以改善沥青路面使用品质,延长使用寿命,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一种优良的路面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