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公路》2021,66(9):273-278
为分析区域公路交通发展差异及其时空演化规律,基于2011年~2017年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公路交通发展数据,利用数理统计分析与ArcGIS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域公路发展水平进行差异测度和时空演化特性分析。从发展水平和发展规模2个方面选取7个指标表征区域公路交通发展水平。利用熵值-加权综合评价模型评估区域公路交通发展水平,利用差异指数模型测度区域公路交通发展差异,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区域公路交通发展的时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区域公路交通发展呈稳步上升趋势,发展水平和发展速率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黑龙江省市域尺度公路交通发展水平绝对差异指数值均不大,且一直呈缩小趋势;相对差异指数变化方向基本一致,相对差异不断缩小;黑龙江省市域尺度公路交通发展水平空间分异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2.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城市物流蔓延与城镇化发展的关系愈加复杂,探索二者的时空耦合关系有利于厘清二者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从而引导城市规划。在解析城市物流蔓延与城镇化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二者时空耦合协调模型,并利用2008—2016年全国土地市场物流用地数据,分析了城市物流蔓延与城镇化的耦合关系及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我国城市物流蔓延与城镇化空间相关程度呈现不相关-负相关-正相关的变化规律,城市物流蔓延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积极作用逐渐凸显;低-低相关为二者局部相关性的主要类型,主要分布在四川东部、重庆、甘肃南部和陕西西部等欠发达地区;2008年我国多数城市耦合协调值在0.6以下,92.1%的城市处于失调状态,至2016年则有67.4%的城市物流蔓延与城镇化间处于濒临失调和初级协调状态,物流用地蔓延逐渐适应城镇化的发展,二者耦合协调水平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3.
杨斌  阳勇 《中国电动车》2008,(11):99-100
创新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是增强区域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西部地区创新能力相对薄弱,制约了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本文通过对知识管理系统及区域能力的分析,探寻它们之间的结合点,并基于知识管理这一系统的方法,研究提升西部地区的区域创新力,推动西部产业结构升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福州市市区以及市辖2市6县为研究单元,以人均GDP等相关数据进行计算,通过1990年来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相对差异指标分析了福州市区域经济差异的动态变化,通过各研究单元人均GDP的对比、相对发展率等指标从经济发展水平、速度,及产业结构方面分析了区域经济的空间差异,并分析了空间特征。从自然地理环境、区位和交通条件、社会文化环境和人才以及政策因素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形成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从优化区域空间结构、产业结构及强化政府职能作用,加强宏观调控方面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我国城市群、都市圈铁路及轨道交通发展在多层次、一体化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与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多层次轨道交通发展基础方面的差异性分析,包括发展路径差异、空间格局差异、客流需求差异和管理模式差异,从功能融合、枢纽融合、站城融合和运管融合等4个方面提出对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工作的理解.最后给出推进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发展的路径,通过分区分级构建网络体系、灵活运营提升服务品质、一票通城实现一站出行等措施,实现区域网络化、都市一体化、一票同城化.  相似文献   

6.
物流业作为经济体系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实现其发展质量提升对物流业自身转型升级及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成本、效率、服务水平、绿色化水平、集中度、标准化水平、区域平衡性7个维度构建了物流业发展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选用2009—2018年我国物流业的面板数据,通过主客观组合赋权与TOPSIS法结合评价了物流业发展质量水平,再从物流业技术创新资本投入、人力投入、创新产出3个维度,采用TOPSIS法测度了物流业技术创新能力,然后用可变系数状态空间模型估计了技术创新能力对我国物流业发展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物流业发展质量指数总体呈递增趋势,先稳定在0.2~0.4之间,后显著提升到0.838;物流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数在小幅波动后稳步递增,由0.072上升到0.79;物流技术创新对物流业发展质量有正向影响,技术创新能力指数每增加1,物流质量发展指数平均增加0.77,尤其对物流业效率及区域平衡性水平的影响最为显著;物流技术创新能力指数每增加1,物流业效率平均增加1.598 8,区域平衡性水平平均增加1.176 7。  相似文献   

7.
目前物流管理行业亟需高技能人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应结合物流市场发展的诉求,服务社会经济的需求。探讨物流管理专业实训中心建设,从区域服务需求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设立物流业师徒制培训机制,构建技术信息化下的高职物流管理技能人才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交通基础设施作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在交通基础设施配置对于经济增长率、社会劳动生产率提升的分析上,而较少涉及交通基础设施配置对于收入差异的影响。利用1998—2015年全国27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按东部、中部和西部分组,对于不同类型的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总体Gini系数、城市Gini系数、农村Gini系数分别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东部地区,铁路和高速公路对于缓解东部地区整体、城镇的收入差异具有正向作用,二级公路对于改善东部农村地区收入差异具有正向作用;对于中部地区,高速公路对于缓解区域整体和城镇的收入差异具有正向作用,二级公路通过改善区域可达性,对于中部农村地区收入差异的缓解起到正向的作用;对于西部地区,铁路、公路、一级公路对于缓解区域整体和城镇的收入差异具有正向作用,而二级公路对于改善西部农村地区的收入差异具有正向作用。该研究结果对于政府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协调区域发展不均衡、城乡发展不均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整车物流业,防范可能出现的资源配置失衡、重复投资严重、梯形逻辑混乱和物流运行不畅等多种弊端,从战略上设计和构建我国整车物流运作体系,是一项十分必要的任务,文章分析了中国目前汽车业整车物流的现状以及存在的4方面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发展整车物流市场的相应对策。指出为了促进我国汽车业整车物流的进一步发展,应该从大的方向、服务、设备和技术的角度上,构建中国汽车整车物流企业的运作体系。  相似文献   

10.
西部大开发战略,不仅对我国西部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难得的机遇,而且对我国发展中的摩托车工业也是一个新的商业机会。因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必将为我国西部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条件。同时,必将为我国摩托车工业带来新的市场机会。第一,随着东部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摩托车市场已日趋成熟和相对饱和,市场重点也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中西部地区,经过近几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点发展,多数地区已经脱贫,逐步脱贫致富的中西部农民对摩托车的消费需求正处于旺盛的上升时期。据预测,西部摩托车的需求量在今后15年内,将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  相似文献   

11.
连片特困地区公路运输空间运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片特困地区公路运输的空间运行特征能够有效表征公路运输的发展规律与瓶颈,并为交通扶贫提供理论依据。为有效辨识区域交通发展瓶颈,并进一步获取公路运输发展对连片特困地区脱贫的影响,在解析公路运输空间运行特征基本内涵的基础上,选取运输量、车辆运输趟次等指标,基于空间分析方法构建了连片特困地区公路运输空间运行特征的提取流程。首先,从空间结构和空间联系2个方面,提取连片特困地区公路运输自身所呈现的空间特征;其次,选择与连片特困地区相邻的较发达地区进行对比,从空间集聚和时空演变2个方面分析其公路运输空间运行特征与较发达地区的差异性;最后,以滇西边境山区为实例,利用2013年、2015年2个时间维度的公路运输数据提取其公路运输空间运行特征,并将提取的特征与云南省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滇中地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在地级市或县域尺度下,连片特困地区的公路运输均具有低需求强度特征,空间集聚效应较弱,并且呈现出"内向型"发展规律;相对于旅客运输,货物运输对连片特困地区公路运输交流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并且在运输联系呈现边缘且孤立特征的沿边地区,公路货物对外运输的增长效应更为突显;促进区域内部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能够有效提高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一个地区物流环境的好坏可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其物流发展的整体能力和水平,而区域物流效率和区域物流服务质量是衡量一个地区物流环境好坏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物流效率和物流服务质量对区域物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更具现实性。在方法层面:首先从区域物流环境的角度提出一种基于DEA-熵权法的集物流企业自身能力因素与区域物流环境因素为一体的综合评价模型;然后在评价模型的整体架构下,采用DEA方法,通过选取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从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从业人员数量和网点数量3个指标作为投入指标,年业务总量和年业务总收入两个指标作为产出指标对一个区域内物流效率进行分析评价;采用熵权法,通过选取企业网点个数、运输费用、运输时间和服务满意度4个指标对一个区域内物流服务质量进行分析评价。最后采用熵权法对上述评价结果予以综合,得出该地区物流环境的评价结果。在应用层面:运用软件工具设计实现了上述评价过程,同时收集了我国31个省市的实际相关数据对其综合评价模型应用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物流环境综合评价结果无论是对一个地区政府部门从宏观上了解掌握本地区物流发展水平和能力,制订其相应对策,还是对物流企业发现本企业在不同地区存在的问题、寻求差异化发展战略均具有重要价值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周伟  马召辉 《公路》2004,(8):127-132
公路建设规划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也是衡量交通基础设施是否满足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的直观指标。本文在全面阐述区域公路建设规模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依据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 ,系统归纳了区域公路网建设规模的增长规律 ,分析了公路建设规模经历发生、发展和成熟的三个阶段 ,论述了我国西部大开发对交通建设发展的要求 ,以及在欠发达地区公路建设相对于经济发展的超前性、大趋势下的多阶段性、弹性系数的衰减性等几个典型的变化特征。这些成果 ,对明确西部地区的公路建设发展目标有重要意义 ,可以为继续加快西部地区公路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从而达到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在复杂网络理论的基础上对西部地区公路网的脆弱性进行了分析,进而得出现有公路网的可靠性。为提升西部地区公路网结构的可靠性,采用原始法构建西部地区公路网的拓扑结构图,运用点度与度分布、平均路径长度、网络效率等统计特性指标,对所构建的拓扑结构进行定量分析;找出可靠性较低的城市进行点度的增加,研究增加后的西部地区公路网数据,并与相对应地区的"十三五"规划进行可靠性对比分析;指出脆弱性较高、节点度较低的格尔木、武威、天水、嘉峪关、白银市应进行多边化规划建设,从而对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测度区域物流系统成长水平,在将物流系统分为物流功能系统、物流网络系统、物流需求系统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物流企业竞争力、货物周转量等13项指标构成的测度指标体系,并用熵权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对区域物流成长水平进行评价,构建区域物流成长水平测算模型.通过计算序参量成长指数推算子系统成长指数,测度物流系统成长水平.模型应用于环渤海地区,其中山东的物流系统成长水平最高,成长水平最低的是河北省,原因在于其区域物流需求子系统得分较低.结果表明,模型能较为客观地测度区域物流系统成长水平,识别物流系统薄弱环节,为物流系统完善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6.
积极开展公路桥梁抗震性能评价及抗震加固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 前言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 ,经济发展还相对落后 ,党中央及时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战略。交通部也根据西部大开发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要求 ,提出了西部地区公路交通发展的战略目标。西部大开发是我国实现地区平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开发西部 ,首先必须解决公路交通设施的建设问题。公路桥梁是公路交通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西部多为山岭丘陵区 ,地形、地貌和地质水文条件复杂 ,其桥梁结构的典型特点是 :( 1 )上部结构弯、斜、坡 ;( 2 )下部一般为高墩 ,且墩高相差悬殊 ,属非规则桥梁。西…  相似文献   

17.
为提取大宗货物公路运输网络结构特征,选择网络总体特征、空间组织、运输联系以及货物种类生成等指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构建了考虑实际运量的区域大宗货物公路运输网络结构特征提取方法;基于云南物流大数据平台的实际运单提取7 291条大宗货物公路运输数据,分析了云南省大宗货物公路运输网络的组织结构和货运节点运输联系的空间分异特征,验证了特征提取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云南省大宗货物公路运输网络密度为0.023,平均度1.759,特征途径长度2.494,平均聚类系数0.162,为典型的小世界和无标度网络;运输网络整体结构较为疏松,但运行效率较高,呈现"多中心"空间格局;滇中城市经济圈存在小范围的联系强度集聚区,而滇西边境地区之间的点联系强度差异显著。同时,运输网络空间组织呈"散点"布局,受行政区划影响较小。整体上,云南省大宗货物公路运输网络存在5条货运量较大的关键运输通道,并呈现以腾冲、昆明市辖区为主的"双供给中心"发展格局,供给节点货运量整体上处于较高水平,但仍呈"供少需多"的特征;从大宗货物种类的生成特征来看,钢材货物运输的轴辐式指向显著,金属矿石、能源类运输的向心性指向明显,机械设备运输主要集中于滇东地区。  相似文献   

18.
探析国土空间管控体制下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综合优化路径,推动交通基础设施空间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集约发展。采用文献资源法、指标体系评价法、综合分析法,以“双评价”理论为支撑,构建了以“建设规模-建设布局-建设时序-建设形式”为主线的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国土空间综合优化路径。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规划尤其是“三区三线”对公路交通网规划形成了新的引导与约束,需提出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综合优化路径;(2)通过突出对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的避让和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适应,提出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国土空间优化技术,提升规划实施落地性;(3)以西部某地区普通公路网为例开展实证研究,进行公路网规模、布局、时序、形式优化。研究有利于推动公路与国土空间保护的融合协调发展,加快推动交通强国战略落地实施。  相似文献   

19.
我国西南地区地形地貌差异大,致使山区公路区域差异明显。通过所参与国道318线、317线、213线等多条山区道路改建设计,分析总结西部山区等级公路改建具有的区域特点,针对其特殊性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提高设计质量、降低工程造。  相似文献   

20.
王刚 《公路交通科技》2013,(10):355-359
本文依据产出函数方程,构建了交通设施投资和空间溢出效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利用1997-2011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方法,分析了交通设施投资和空间溢出效应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研究结果表明:(1)就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最为显著,其产出弹性高达0.54,由于经济发达程度不同,东、中、西部地区就业对产出的弹性逐渐增长,这与就业的边际产出递减规律有关。(2)交通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表现出很强的拉动作用,其产出弹性为0.18,就区域而言,中、东、西部地区交通设施投资对产出的弹性逐步增长,这部分与边际产出递减规则有关,部分与投资结构不合理有关,导致超前或是无效的交通设施投资没有对经济增长起到实质性的作用。(3)空间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产出弹性为0.13,而中、东、西部地区其弹性逐步增长。为稳定区域经济平稳发展,应调整就业政策,合理分配交通实施投资,充分考虑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