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交通流理论,以随机过程分析为手段,从车辆和道路使用者对各种服务的需求周期性出发,讨论了不同类型服务高峰小时的成因,从机制上解释了服务区高峰小时停留率的形成模式,得出了服务区停车位数与服务区路网布局之间的定量关系,提供了实际路网的服务区停车位数计算方法,并通过算例与日本规范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提出的计算方法体现了服务设施间距等因素对服务区停车位数的影响,对服务区高峰小时停留率以及停车位规模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计算结果与日本规范中的计算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
陈兴文  庹永丽  袁帅  王少飞  陈芳 《公路》2021,(2):219-224
高速公路服务区是对外服务的重要窗口,服务区转型发展得到社会各界日益关注。以问题为导向,阐述了我国省域高速公路服务区改扩建思路和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3类升级对策:原地改造、原址扩建和新建工程。对服务区整体规模符合预测交通需求的服务区,采用原地改造方案,分局部调整、部分改建和重新布局三个层次;对原有用地规模无法满足需求且具备扩建条件的服务区,根据用地需求在原服务区用地基础上新增用地;在原地改造不能满足需求且不具备在原址扩建的情况下,结合相邻服务区功能、运行情况的调查,适当新增服务区。  相似文献   

3.
高速公路沿线服务区布局规划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中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布局现状和服务区设置的规模标准进行了探讨,并在布局原则下用经验比选法确定备选站址,以获得最大综合经济效益为目标,建立了服务区分布的数学模型,可用于服务区布局方案的确定和优化.  相似文献   

4.
本对高速公路服务设施的概念,作用、选址和间隔控制,建设规模、总平面布局规划以及建筑单体的设计要求等进行了必要的论述,并针对甘肃省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设置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公路》2018,(11)
高速公路服务区是高速公路沿线的重要节点,对展示所在城市的城市形象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高速公路服务区可挖掘的城市形象元素入手,分析了我国当前服务区建设中存在的建筑环境雷同,服务种类单一,缺乏特色认知等形象缺失的问题,并以驾乘人员在服务区的行为特征为基础,在停车引导、建筑环境营造、功能布局方面提出了服务区在展示沿途城市形象方面应该注重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6.
本文重点分析了城市新区引发停车问题的主要原因,针对新城自身特点与不同用地类型提出计算停车缺口的精细化预测方法。进一步提出应以服务对象为前提,以推动落实为目的的公共停车场选址与规模测算的具体原则与优化思路,最后以上海南汇新城为案例,提出新城区公共停车场规划的优化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服务区合理规模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合理规模,根据服务区的功能构成,通过对若干服务区平面图设计案例及服务区使用情况的调研,分析了影响服务区规模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停车场面积是影响服务区总面积的关键;经过现场调查与统计分析,得到了驶入率、高峰率、周转率等主要设计参数值,建立了停车场面积的计算模型,进而计算出各种交通量及车型比例状态下的停车场面积和服务区总面积。  相似文献   

8.
根据重庆市已建成渝、渝邻、渝合等几条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建设规模及运营状况,分析服务区建设规模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指出按照现行规范确定高速公路服务区用地及建设规模已不适宜,提出确定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规模的新思路和方法,并以渝遂高速公路服务区规划设计及实际运营为例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9.
首先,明确老城区的交通整治应该重点关注道路网系统、停车系统、公交系统、慢行系统4个方面的交通需求和县城居民的出行特征,探讨了老城区交通整治规划的思路和方法;随后,结合山东省郓城县实例,提出在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应当采用机动车和公交并举的交通策略,在道路网规划时充分考虑对非机动车及公交路权的保护,以及交叉口的整治,并建立连续的慢行系统,同时指出县城老城区的停车规划宜采用公共停车场补充、停车需求管理、停车位共享等方式来综合解决;最后指出,老城区公交及对外交通枢纽设置需要结合城乡两层需求来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市中心路边停车和路外停车场停车存在相互竞争的区域内的路边停车价格,提高城市停车系统的综合效益,考虑停车收费价格、停放时间、路边停车位搜索成本、路外停车场至停车者目的地的步行距离等影响因素,建立了停车用户均衡模型来研究停车者路边停车和路外停车场停车的方式选择问题,并对大量存在的路边停车巡游车辆和因此而造成的通过性车辆的延误成本进行了深入分析。以综合效益最优为目标,建立了基于停车方式选择的路边停车收费定价模型,运用MATLAB软件结合Frank-Wolfe算法进行了模型求解。算例结果显示:与不考虑综合效益时的路边停车收费定价相比,系统总花费减少18.8%,通过性车辆的延误成本减少37.4%,路边停车位停车需求分担率减少55.2%,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驾驶园》2018,(11)
基于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的高速公路服务区精细化管理方式是现代化服务区自动管理的发展趋势,通过智能视频分析的结果可实现行高速公路服务区停车诱导、危化品车辆监控、防逃费、流量预警、云监控、紧急调度等功能,进一步促进服务区停车场车位及道路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提高服务区的接待能力,提高服务区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2.
针对高速公路服务区与地方经济发展融合的需求,结合江西省上饶至浦城高速公路信州服务区设计实例,提出了开放式服务区的设计理念,对开放式服务区的设计方案、参数取值进行分析和论述;同时结合服务区地质条件、工程规模、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等因素,在控制服务区工程投资的基础上,确定了最优的开放式服务区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3.
在参考山东省内外有关高速公路服务区运营经验的基础上,对济菏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规划布局、建设规模及标准和服务区功能布局等的设计理念进行了阐述,较好地指导了济菏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14.
城市中心区路内停车调查分析——以南京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路内停车调查的基础上,对比路外停车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路内停车特征和停放行为特性,得到路内停车时间短、对步行距离要求高、路内停车场利用率较高且与周边用地属性有很大关系;简单分析了当前城市路内停车存在的问题以及利用停车收费调整停车需求的有效性。最后,指出路内停车场的设置除了考虑其对道路交通流的影响,还要考虑区域路外停车的供应量、服务的土地利用类型以及停车者对步行距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高速公路服务区驶入率的交通势测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高速公路服务区网络特点的基础上,构造了高速公路服务区网络的交通势,根据交通势理论推导出网络状态下的高速公路服务区交通势测度模型;在分析高速公路服务区需求主体行为特征的基础上,说明了驶入率产生的内在机理,揭示了不同驶入率类型的服务区在高速公路网上的分布规律;最后根据2006年河北省高速公路服务区驶入率数据的分析结果,对该交通势测度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高速公路服务区网络具有场系统特征;交通势测度模型可较为准确地给出高速公路服务区驶入率,为高速公路服务区规模的设置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停车诱导系统的规划设计方法初探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本文从停车诱导系统总体规划设计的角度,结合智能交通系统,讨论停车诱导系统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提出停车诱导的策略。就停车诱导系统规划时将遇到的对象区域分区的必要性、分区的基本原则、停车诱导系统服务停车场规模和停车诱导信息的设置标准等基本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然后,讨论诱导信息分层以及诱导信息板设计的有关问题。结合国内外调查,提出停车诱导系统的评价指标。最后提出了停车诱导系统有待于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为让服务区的功能设施配置和布局型式更加合理,以提高服务区的使用效率,调研了国内多省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划分了高速公路服务区的类型,分析了各类服务区配置的功能设施,总结了服务区的布局型式及优缺点,并统计分析出了我国常用的布局形式。调研分析结果发现:1)服务区根据区域定位和功能配置可分为中心服务区、普通服务区和停车区,中心服务区可配置拓展功能设施,并根据服务业态和功能属性,对服务区拓展功能设施从旅游休闲、人文体验和商贸物流3方面进行归纳分类; 2)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93. 05%采用分离式布局,79. 49%采用外向型布局,78. 12%加油站布设在出口处。  相似文献   

18.
吴涛 《华东公路》2011,(2):39-41
通过对东坪互通式立交与服务区合并设置的方案探讨,提出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山区高速公路设计中应灵活采用互通式立交与服务区合并设置方案,并通过工程设计实例,总结互通式立交与服务区合并设置时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高寒区复杂条件山区路段的行车安全性,依托新疆果子沟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开展了高寒区复杂条件山区高速公路运营安全控制技术研究。结合高寒区气候特征和交通组成特点,通过对公路冰雪气候条件下的路线平曲线设计优化、连续纵坡安全分析、视距保证、合成坡度等方面综合分析和评价,提出了调整设计超高、优化避险车道设置、增设停车服务区、设置限速及警告标志、加强桥梁护栏防护等级等行之有效的安保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科学合理地确定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规模,本文就适站作业量预测根据实际调查分析提出了几点建议,并针对高峰小时、周转率两个关键性参数展开了深入分析,提出基于车位当量换算的高峰小时确定思想,以及按照停车时长的特点区分开跨时段滞留车辆参与停车位数的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