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钢壳沉管自密实混凝土技术,从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指标、配合比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等进行探讨,以达到自密实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的目的,确保深中通道钢壳沉管隧道管节预制质量,同时对钢壳沉管脱空检测及缺陷修补进行了探讨,为国内同类工程建设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
姜伟  袁勇 《中国公路学报》2020,33(2):114-124
混凝土沉管隧道在越江和跨海工程中得到了较广的应用,预制方法从传统的干坞法预制发展为工厂法预制。沉管隧道的混凝土管节在工厂化预制阶段容易因温度梯度、收缩以及约束等原因出现危害性裂缝,影响沉管结构的正常使用和长期耐久性。采用数值仿真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基于水化度方法建立了混凝土材料模型,综合考虑混凝土温度变形、自收缩和徐变等时变体积变形以及热-力学边界条件;针对沉管工厂化预制的各个阶段,对配合比、入模温度、养护环境温度、模板、拆模时间、养护时间以及保温养护措施等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温度场和应力场计算结果基础上,以开裂风险指数为主要判断依据,得到了沉管在预制过程中裂缝控制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工厂化预制沉管隧道混凝土管节的入模温度和养护温度是沉管结构预制各阶段的关键裂缝控制影响因素,两者之间的关系对沉管结构的裂缝控制有直接影响,入模温度较高时,可以通过提高养护温度来保证沉管开裂风险指数大于1.4。在冬季时,养护温度的提高使沉管有较好的保温效果,进而降低内外温差和开裂风险;但在夏季还需注意控制其内部最高温度。最后开展足尺节段温控试验,提出入模温度和养护温度的控制措施,并通过温度监测得到较高环境温度下的温度控制指标,以指导工厂化混凝土沉管预制阶段裂缝控制。  相似文献   

3.
依据银川至龙邦高速公路贵州段公路隧道的施工和混凝土技术要求,采用贵州中诚P.O 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当地自产机制砂、碎石,并加入山西黄腾JC-A型速凝剂配置C20喷射混凝土,通过试验总结出喷射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设计及其施工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宋波  郭大进 《公路》2012,(1):49-54
控制图在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过程控制中逐渐得到应用和推广,针对其在施工现场的使用瓶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试验检测指标的抽样检验进行了误差解析,通过控制图的组间变异估计值和组内变异估计值的分析,将测试误差、抽样误差和工序误差由多阶段抽样测试方式逐级估算出来.基于这些理论分析,采用控制图误差估计数理对摊铺碾压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无核密度仪快速测定数据进行分析,揭示了控制图不仅可考察连续生产的工序稳定状态,还可为质量问题的诊断和质量改进提供数学统计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5.
单洞四车道公路隧道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以控制单洞四车道公路隧道断面形状的几何尺寸为变量、以隧道的内净空面积和内轮廓周长为目标函数的双目标优化模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最优断面几何尺寸;进而对断面优化后的单洞四车道隧道的仰拱优化设计、隧道施工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也得出了一些有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运营中的地铁隧道由于周边建设项目的开展,经常受到扰动,引起位移和变形,对隧道结构产生影响。为确保地铁线路的安全运营,对出现较大变形的隧道必须及时进行整治纠偏回调。文中以深圳地铁1号线受前海建设项目影响区段整治工程为依托,阐述了运营盾构隧道注浆纠偏方案及其实施过程;介绍了隧道纠偏阶段自动化实时监测系统及其实施方法、监测控制指标,分析了隧道注浆纠偏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7.
陶坤  李小龙  李泉 《公路》2011,(12):199-204
隧道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目前存在干喷、湿喷两种基本工艺,干喷混凝土由于难以准确控制水灰比和速凝剂掺量,故平均强度较低,且离散性大;湿喷工艺可以通过对混凝土配合比(特别是水灰比)和速凝剂掺量的有效控制来确保喷射混凝土强度及减小强度变异系数.以承朝高速公路长逢沟隧道为工程实例,从湿喷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优化、机械选择组合、施工...  相似文献   

8.
《公路》2017,(9)
为探索长大扁平公路隧道快速湿喷技术应用,以多种混凝土喷射机械手型号在京沪高速济南连接线浆水泉隧道中实践应用为例,从机械手的选型,初期支护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原材料控制、湿喷操作技术、机械手优缺点分析、事故注意事项等方面对喷射机械手应用进行阐述和分析,并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其他同类型公路隧道的初期支护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同时实践证明了大型混凝土机械手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采用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的方法对设置回车道、紧急避车带的隧道内火灾规模及烟气传播速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可使用风机转向及开启台数控制烟气传播速度;火灾工况可按3个阶段(起火阶段、撤离阶段、灭火阶段)进行控制;在起火阶段烟气传播的速度控制应在0.5 m/s左右以抑制火势的蔓延;撤离阶段应控制烟气向距离火灾区近端洞口流动,且隧道内气流速度必须大于烟气传播的速度;在灭火阶段应保证隧道内气流速度大于2 .5 m/s,并应向距离火灾区近端洞口流动.在每一阶段根据火灾发生位置,车辆采用顺序行使、倒退及调头(先倒退至紧急停车带、回车道)行使等措施进行疏解.  相似文献   

10.
针对肇阳高速公路阳阳段隧道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快速衰减、影响行车安全的工况,采用UTAC-8超薄沥青混凝土罩面进行2cm厚度的加铺。在明确原材料质量控制指标和目标、生产配合比设计的基础上,对施工工艺、工后质量进行总结和分析。实践表明,UTAC-8超薄罩面对隧道原水泥混凝土路面行驶质量和抗滑性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隧道内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早期裂缝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隧道内CRCP从铺筑至7d龄期的裂缝长度、宽度和间距进行调查,结合早期温度场、应力场的分布,得到了隧道内CRCP早期裂缝的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混凝土铺筑后的前4d,尤其是前2d,内部温度明显高于气温,应力呈显著上升趋势,85%的早期开裂出现在这一阶段;水泥水化、早期干缩是混凝土内部温度、应力上升的主要因素;使用低热水泥、降低单位用水量、提高混凝土的均匀性可以有效地控制裂缝长度、宽度和间距.  相似文献   

12.
大跨径隧道浅埋段施工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跨径隧道浅埋段的围岩变形进行现场监测与分析,获得了各施工阶段隧道围岩的地表沉降、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情况,有效地控制了浅埋段隧道围岩变形,为隧道的支护体系设计优化提供了依据,指导了隧道现场施工.  相似文献   

13.
岩溶隧道排水系统中普遍存在岩溶水碳酸钙结晶堵塞反复出现的问题,从而引发隧道渗漏水加剧,危及隧道运营安全.在依托工程中,对岩溶地区运营公路隧道衬砌施工缝渗漏水进行了引排水处理,并在排水半管的混凝土基面上施作了疏水涂层以减少结晶的附着,针对该疏水涂层的长期工作性能进行了室内试验和现场监测.选取基面接触角作为表征指标,通过室...  相似文献   

14.
对一种新开发的阻燃型隧道沥青混凝土路面专用养护剂进行研究,首先对该养护材料的阻燃性能和在防止或减缓沥青老化方面的功能进行评价,然后着重考察其对隧道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透水性和抗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阻燃型养护剂能有效改善老化后的基质沥青和阻燃改性沥青的三大指标,提高隧道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不透水性,且几乎不降低抗滑性.  相似文献   

15.
为合理评估山岭隧道施工阶段的辐射对施工人员的影响,通过测试隧道内环境的γ辐射剂量率、空气氡浓度、粉尘质量浓度、围岩放射性核素比活度等环境参数,以工人年均个人剂量为主要评估指标,推荐了一套基于新奥法施工的山岭隧道施工阶段辐射对施工人员影响的评估方法。运用该方法对摩岗岭隧道不同施工工序下的各项辐射指标进行测试和评估,研究得出: 摩岗岭隧道施工人员各工序年均个人剂量为0.203~1.13 mSv,隧道内部辐射环境对施工人员的影响处于较低范围。该评估方法不仅考虑了隧道不同工序施工人员接受辐射时间、辐射来源等问题,而且辐射指标的选取符合山岭隧道施工的实际情况,对隧道穿越辐射异常区的施工安全和辐射防治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隧道细部结构渗漏水问题,依托广州市南昆山隧道工程,对止水带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和验算,对现场原设计止水带与优化后止水带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止水带满足安全使用的要求;试验段二衬混凝土表面干燥无渗水发生,外管无水流出,防水效果良好.优化后的止水带提高了细部结构的防排水能力,工程实践中保证了防水效果,具有较好的...  相似文献   

17.
为评价在生产常规作业阶段爆破施工方式对隧道结构的影响,对宋家湾隧道爆破振动进行监测,以获取主振频率,最终以频率和振动速度2个指标评估隧道爆破作业振动效应.本次爆破的最大振动速度为3.1 cm/s,主振频率范围为27.34~70.31 Hz,最大振动速度远小于国家标准.可知对隧道支护结构影响有限频率范围为27.34~70.31 Hz,远高于隧道的自振频率(一般在3~9 Hz范围内),不会出现共振放大现象.  相似文献   

18.
某小净距浅埋偏压隧道优化设计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隧道设计主要采用工程类比法,缺乏定量标准。以改进的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计算的隧道安全系数作为定量指标对某小净距偏压隧道的支护参数进行优化设计,有的放矢地对薄弱部位支护进行加强,对安全部位的支护适当减弱。优化结果表明,在工程造价节省的前提下隧道安全性能还有一定提高。对隧道的定量设计进行探索性尝试,为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基本...  相似文献   

19.
刘英  田波  付智  彭鹏 《公路》2012,(3):108-111
针对路面水泥混凝土进行室内冻融试验研究,混凝土配合比采用0.40、0.44和0.48等3个水灰比,混凝土含气量控制为1.6%、3.0%、5.0%和7.5%,冻融循环后对混凝土的相对动弹性模量、质量变化率、抗压强度、弯拉强度等指标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强度等级和含气量对混凝土冻融损伤的影响.并对现有冻融评价指标进行修改,建议增加弯拉强度损失率作为路面水泥混凝土冻融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0.
围绕公路隧道衬砌混凝土火灾高温下的物理力学损伤特征,通过大量的公路隧道衬砌混凝土试件烧蚀试验,及试件烧蚀后的探伤试验(超声波法、回弹法)、强度试验和刚度试验,系统研究国内公路隧道C20~C35常用混凝土标号区间的混凝土材料火灾损伤,给出各种工况下的损伤规律与表现特征。对公路隧道衬砌结构温度损伤形式进行划分,对混凝土材料的火灾后力学性能进行归纳分析,建立衬砌混凝土外观和力学指标与火灾温度的定性、定量关系,总结提出衬砌混凝土损伤等级,为定量与定性评价公路隧道衬砌混凝土损伤状况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