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杰 《山东交通科技》2015,(2):105-108,110
通过对某建筑基坑工程中相关监测数据的收集及实时监控变形量测,分析基坑支撑桩沉降和压顶梁水平位移以及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验证了该基坑工程符合施工标准。  相似文献   

2.
以上海市轨道交通4号线董家渡修复段基坑工程为例,重点介绍了地下墙围护、混凝土支撑体系的设计;简述扰动地层中围护结构设计需引起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介绍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一期工程外环路站~合川路站区间,深31.9m、坑底位于⑦1承压含水层的虹莘路风井基坑工程设计以及开挖过程中一些关键问题的处理方法,提出关于钢筋混凝土支撑和坑底位于承压水层中基坑降水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于盖挖逆作法地铁车站,其施工期间的竖向支撑系统由周边的基坑支护结构和中间立柱及柱下桩基础共同组成,竖向支撑系统的稳定性是工程成败的关键.中间桩基础承载着顶板覆土、顶板及中楼板结构自重、道路车辆荷载及施工荷载等,应结合工程地质情况、柱网布局、中间立柱型式、施工要求等条件进行中间桩基础的选型、承载力和沉降计算.文章以武汉...  相似文献   

5.
地下连续墙作为地下基坑围护加上钢支撑的围护体系已被广泛用于建造地铁车站,在考虑支撑布置设计中,本文就外部条件和基坑宽度、深度等参相同的情况下,对三道支撑和四道支撑二个方案在计算地下连续墙弯矩、位移和支撑轴力等方面进行对比,其结构配筋基本接近。,  相似文献   

6.
轨交区间隧道中隔墙采用预制与现浇结合的方式进行施工,在国内尚属首例。以上海轨交16号线南段工程为实例,阐述了在施工过程中如何在小空间范围内进行拼装中隔墙、临时支撑的安装及浇筑等工艺,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结合宁波轨交1号线一期工程TJ-Ⅷ标东环南路站工程,参建单位对基坑结构风险进行了静态分析与评估,并对基坑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通过"三图四表"管理制度对基坑开挖过程进行动态实时的控制,采取了一系列针对基坑变形的控制措施,顺利完成了该站主体基坑的开挖作业。可供欠固结土地区深基坑的设计和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轨交车站基坑施工对临近运营轨交结构的保护为工程背景,从新建车站与既有运营高架区间的相对关系以及场地地质水文情况着手,通过对新建车站基坑开挖过程中各施工工况与既有运营区间影响的三维数值模拟分析,详细阐述了工程设计与施工中应采取的加强保护措施,为今后类似的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广州地铁海珠广场车站基坑深达24.5 m,是目前广州地区最深的基坑.基坑所处地层十分复杂,有较厚的淤泥层和细砂层,基坑支护要求高,施工难度大.文章介绍了该地铁车站深基坑支护的选择原则以及地下连续墙和钢管支撑的设计要点,对半土半岩地层地下连续墙插入深度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钢管支撑杆件标准化和制作、安装、维修一体化的构想.  相似文献   

10.
地下工程设计中,基坑变形控制是预防工程环境风险的关键,也是基坑设计分析的重点。结合上海轨交12号线汉中路站深基坑工程的实践,介绍了对工程周边地面建筑实施的保护措施和监测的过程,分析了对不同基础形式建筑物保护的效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分析支撑轴力与墙体变形的实测数据,认为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随开挖深度的增加,临近开挖面的两道撑的轴力值也随之增加,其余支撑轴力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此外,支撑轴力的变化反映了地下连续墙体的位移变化。  相似文献   

12.
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基坑开挖时立柱可能发生隆起过大现象,严重时可导致支撑失稳,危及基坑安全。结合软土地区轨道交通某地下车站基坑工程,依据立柱隆起量,通过对支撑、格构柱、立柱桩的承载力计算及稳定性分析,复核其破坏极限状态,并在此基础上,对设计和施工提出合理对策及建议,以保证基坑安全。  相似文献   

13.
宁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柳汀街站附属结构紧邻历史建筑老城隍庙施工,最小间距仅4.3m,基坑内存在着大量的障碍物。施工时遵循"化整为零"的原则,将原定的地连墙围护改为咬合桩围护,将大基坑分成4个小基坑分阶段施工,并针对性地优化了支撑体系以及坑底加固方案。施工过程中,老城隍庙的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确保了工程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滨州徒骇河大桥上部连续箱梁滑移模架施工,结合工程实际阐述了移动支撑系统的功能、原理、工艺流程及施工过程中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5.
在适合上海软土特性的弹塑性本构模型的基础上,以三轴试验数据为基础,对双屈服面模型的参数进行了研究,并应用改进后的有限元计算程序对上海轨交车站基坑工程进行计算,重点关注了基坑底部隆起以及地下连续墙的水平变形。对比数值模拟结果和监测数据,反映出本计算方法的有效性,对同类工程的设计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某地铁车站异形断面基坑工程为例,采用二维有限元法对其异形断面基坑的施工进行了模拟,重点分析了异形基坑的变形特性,以及围护桩刚度、支撑形式、土层加固、土台宽度对基坑围护桩侧向变形的影响,分析结果可为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深基坑施工会对周围土体、围护结构及周围环境的安全造成极其不利影响。文章依托佛莞城际铁路长大深基坑工程,针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地表沉降、建筑物沉降、墙体深层水平位移、墙顶水平位移及竖向位移和支撑轴力实施监控量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基坑开挖初期,墙体侧移表现出悬臂弯曲状,水平位移最大值点在墙顶附近处。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大,其最大值点位置逐渐向下移动,最终出现在坑底处;基坑开挖60~120 d内,墙顶竖向位移发展非常迅速,墙顶水平位移达到位移总量的65%左右。基坑开挖120 d后,其位移量变化越来越慢;随着基坑开挖深度增大,支撑轴力越来越大,基坑开挖完成后各道支撑轴力均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8.
地下空间开发中基坑群的施工面临着施工筹划和相互保护的技术难题,尤其是共用围护墙.“先浅后深”施工风险更大。通过轨交、隧道工程和房地产开发相结合的地下综合体的施工数值模拟和实施数据分析,总结出基坑群施工的关键技术和相互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上海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发展很快,而中心城区的地下空间开发又具有其独有的特点,这一切对基坑工程的施工风险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坑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控制施工风险是工程各参与方都十分关心的问题,特别是工程施工方的风险控制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风险控制的结果。本文结合在建的上海轨交13号线淮海中路站工程实例,分析、探讨了工程建设中施工方风险控制的策略及手段,望能对上海地区类似的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针对周边环境和水文地质情况复杂的天津轨交某车站基坑进行了降水方案的比较和探讨,采用有限差分法分析了分仓降水方案的效果和优势,对该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