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正>2月,北京经历了持续的重度雾霾天气,灰蒙蒙的天气压抑得让人透不过气来。看着大街上带着口罩行色匆匆的路人,想起了音乐人小柯在他创作的《北京爱情》中的一句歌词——"又是个雾霾的北京",以这样一句歌词贯穿首尾,他说这最能体现北京目前的城市元素,也是很多人对这个城市最直观的感受。不成想,"雾霾"这个曾经书写正确率不高的词汇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高频词,甚至要成为北京的城市元素。从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雾霾"这个词的频繁出现,空气污染指数常常爆表,人们对大气环境也越来越重视,人们经常生活在雾霾天气中,对身体健康、交通秩序、工作效率等都有严重的影响。如何有效控制雾霾天气对人们的危害,值得研究。1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分析(1)工业生产及燃烧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燃料,如煤、油、气等,这些物质在燃烧过程会排放出大量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和硫化物等。  相似文献   

3.
燃情天路     
正打开定速巡航,西玛载着我以120km/h的速度极速逃离被雾霾覆盖的北京城。在这个本应神清气爽的金秋时节,我怀揣这一颗激情的心与西玛一起奔向远方金秋十月是北京最美的时节,但今年雾霾的脚步反而来得更快一些。打开PM2.5监测APP,京津冀经济圈貌似全部沦陷。由于地理环境所致,身处中国腹地的这块北京小平原占尽了繁荣,可是环境污染也随之而来。虽然说近两年有所改善,但是受到由西至东的环山地势所影响,北部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的清新空气似乎很难吹进入这座古老的都  相似文献   

4.
<正>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交通工具。几年来,北京、上海等城市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人们对空气污染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中国政府也将环境污染问题列为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绿色环保已经作为国家未来经济改革的主要方向。绿色发展也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基本取向。就在人们对生活大环境空气质量的高度关注的同时,汽车内空气质量问题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注意。  相似文献   

5.
《汽车科技》2014,(2):32-34
<正>3月3日,是两会的第一天,一场持续一周、波及百余万平方公里的大雾霾刚刚被风吹散,北京又现灰色。当天上午,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的金铁霖委员在两会驻地谈到雾霾时表示,希望雾霾问题引起有关各方重视。"雾霾"作为本次两会民生最热词之一,成为了拷问新一届政府工作的双刃剑。随之而来的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关于新一轮新能源车推广和补贴的政策,汽车行业又一次站在了"雾霾"的风口浪尖。政策步步紧逼,消费者对健康环保要求越来越高,汽车行业即将迎来新一轮的优胜劣汰。  相似文献   

6.
向善的心     
《汽车与运动》2014,(1):215-215
<正>2013年12月5日,清晨出门的上海人几平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浓浓的雾霾锁住了整个大上海,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几乎到了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步;而早已成为许多上海人茶余饭后谈资的北京城和那里"恐怖"的PM2.5,在这一天却消失得无影无踪,天空一片湛蓝,甚至有北京的朋友在微信上感叹:"这是北京吗?"看过新闻才知道,原来这一天不仅是上海,整个长江三角洲都被浓霉和灰霾笼罩,而上海的雾霾居然还不是最严重的,因为南京市在白天的能见度竟真的可以用伸手不见五指来形容了。毫无疑问,这一次的霉霾把我和我身边的  相似文献   

7.
<正>入秋时节,雾霾来势汹汹,让华北大部分地区再度遭遇"心肺之患"。春夏季节才下眉头的雾霾,如今重整旗鼓,秋冬季节周而复始,又登上了人们的心头。关于雾霾的成因,一度众说纷纭,目前科学家们较一致的说法是工业排放、汽车(机动车)尾气排放、冬季供暖、秸秆焚烧、建筑粉尘、中国式烹调、空气流动性差、地形条件等。汽车尾气排放毫无悬念地成为雾霾的重要"元凶"之一,那么,在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与行业内大力倡导绿色维修的今天,对尾气排放的有效监控也越来越被重视。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三月,北京的雾霾就像俄罗斯航空的航班一样又一次准时抵达。虽然去年冬天京津冀雾霾的控制得到有效改观,但这一困扰华北乃至中国的环境问题依旧成为了今年"两会"的议题之一。作为一名"汽车人",每当提到雾霾首先想到的便是我们的汽车。的确中国作为汽车保有量接近2亿辆的超级市场,汽车行业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和挑战。在今年的两会上,众多汽车企业大佬们都积极建言献策。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  相似文献   

9.
于潇 《驾驶园》2014,(11):26-27
<正>"十一"长假刚过,人们还来不及回顾那个天朗气清的假期,北方的雾霾就开始大举入侵。今秋第一场"霾伏战"来势汹汹,让华北大部分地区再度遭遇"心肺之患"。北京启动了下半年首个"重污染预警",部分地区能见度不及500米;河南部分地区局部能见度小于1公里;天津21个监测点重度污染。不到一周,雾霾乘着北方冷空气南下,抵达以往在金秋十月罕见雾霾的南  相似文献   

10.
每周新闻     
但愿雾霾早点结束别再扩散最近华北地区的连续大雾和灰霾的天气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CCTV新闻1+1节目中,主持人甚至用当年号称雾都的伦敦来与北京的天气作比较。1952年伦敦煤烟造成的二氧化硫(SO_2)污染曾致使约4000人死亡。当然,北京的雾霾天气与当年伦敦,甚至上世纪60年代的洛  相似文献   

11.
暴雨中的城     
这几天,持续高温天气下的西安燠热难当。相信很多市民都和我一样,一方面极度渴望下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雨,浇灌着干巴巴的身体和地面;另一方面,数日前北京的一场大暴雨却又让人心有余悸。回想去年的雨季,北京几成泽国,但所幸没有造成太大的人员伤亡。于是,网上开始流行"城市看海"之类的调侃、戏谑之语。我们去年在  相似文献   

12.
<正>在北京,除了雾霾,上班路上也是让很多北漂感到痛苦的事情。北京拥堵的交通加上更加拥挤的公交和地铁,让每日经历此景的上班一族深恶痛绝。"城镇化"中的中国,城市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集中。限行、限号、交通拥堵的现象正在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蔓延至其他省会城市和二三线城市。漫长的回家路成为很多大都市上班一族的噩梦。  相似文献   

13.
拓拓 《车时代》2010,(9):204-209
2010年7月中旬的那段时间,北京整个城市每天都是湿乎乎的,异常闷热。比广州的桑拿天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情形让人恨不得立刻逃离出去,找个清爽、凉快的地方待着。  相似文献   

14.
<正>近期,全国各地城市都出现了持续加重的雾霾天气,再次引发人们对环境的关注。2014年2月23日,汽车业相关专家在北京研讨如何进一步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一方面,发展新能源汽车有助于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另一方面,各级政府也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政策和力度。然而,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却"叫好不叫座"。在当日举行的"中国低碳万里行·共筑新能  相似文献   

15.
闲聊治霾     
正每年的这些时候都是雾霾肆虐的时间,人们茶余饭后闲暇时间讨论的话题也都汇聚到了雾霾身上,从对健康的种种担忧,转而产生无限抱怨,于是相关部门也会拿出应急预案,拉出机动车这个常年为雾霾背黑锅的东西挡驾。翻译成普通话就是列出一道单选题,在出行便利性和抱怨空气污染之间做出选择。因此每当这道单选题产生的时候,网上就不乏对应性的反问"开着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车,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与物质水平的不断提升,汽车随处可见,不论是家庭出行使,还是生产运输,使用的汽车都越来越多,这使得行车安全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尤其是在雾霾恶劣天气下,行车安全更应被重视.在各种因素影响下,雾霾天气频率越来越高,对行车安全造成巨大的影响,本文作者基于工作经验,对雾霾天气情况下,如何通过运用正确驾驶技巧,实现安全驾驶提出部分探讨性意见,以期对驾驶员的安全出行起到进一步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7.
包崇美 《世界汽车》2010,(9):96-103
炎炎酷暑,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北京、上海和广州显得越发拥挤和燥热。从繁华璀璨却拥挤嘈杂的城市中穿行而过,熙熙攘攘的人流如蚁群般在眼前晃动,神色匆忙,每一张脸上仿佛都写着"时间宝贵"。很多时候,我们的心都在挣扎、抱怨、压抑,但又必须承受。我们渴望"逃离",渴望找个广阔的空间,暂时安放一下自己疲惫的心灵。为迎接"十一"长假,我们精心挑选了几条从这三个城市出发的自驾游路线,供你"逃离"时参考。让你远离都市的喧嚣,融入大自然中,释放自我。  相似文献   

18.
从笔者位于北京城中心区的办公室向外望去,马路对面不远处的建筑物好像披上了一层薄纱,500米开外的建筑物若隐若现,仿佛置身于海市蜃楼中。这不是夸张的描写,也不是偶尔出现的奇异景象,而是今年1月以来,北京雾霾天气的真实写照。更令人不安的是,这种天气有发展成为常态的趋势。也是在雾霾笼罩下的北京,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美丽中国"成为各界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正>近几年,全国多个城市都在饱受雾霾的摧残,居住在这些城市的人们被迫要时刻准备好来一场雾霾大战!事实上,从本地烟雾污染,到地区性酸雨,甚至全球大气污染,都与城市交通不无关系。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大城市空气污染中,有相当高的比重都是来自机动车尾气排放。这些污染物更接近地面,处于人群呼吸带,相对于其他污染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更大。因此,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节能减排与低碳环保生活的重要性。再者,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愈来愈快,在工作之余,人们更向  相似文献   

20.
刘勇 《驾驶园》2014,(12):22-23
<正>当"雾霾"成为每一个中国人都熟知的词汇,当许多人把其形成的"罪魁祸首"归结为汽车尾气;当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对汽车限购并推行尾号限行、征收拥堵费等多项举措;当推广纯电动汽车成为国家重点扶持项目;当众车企行动起来,通过技术升级来逐步降低燃油消耗??这些均可归结为四个字——"节能减排"。令人欣喜的是,在此方面,政府采取了既堵又疏的方式,一方面通过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