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摩托车》2013,(12):100-103
康斌是咸阳地区较早接触摩托车的那一批人,当然,那时的他们大多数还不知“车迷”为何物,摩托车于他们而言也只是奢侈的交通工具,但康斌与他们最大的不同是喜欢自己动手鼓捣摩托车,对摩托车的机械和电路系统有着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正>在许多人眼里,摩托车是一种不入流的车,骑摩托车的是不入流的人。被边缘化的摩托车,被边缘化的摩托人,在傲慢与偏见中艰难前行。中国的摩托车行业,中国的摩托车用户群体,背负着太多磨难与不公。至今,一提起"玩摩托车的",一些人眼里仍满是轻蔑……不可否认,摩托车迷的圈子里不乏害群之马,但是,你不能因为几只浮在表面的苍蝇而否认整个车迷群体。做为本刊"在他乡"栏目的执行人,笔者在这几年里也接触了国内各地的车迷,这个记录车迷在他乡生活状态的栏目让我结识了大批高素质的摩托车爱好者,也让我  相似文献   

3.
全国车迷俱乐部即将成立的消息发布之后,各地车友积极响应、踊跃报名,一些省市的车迷组织甚至集体入会。 6月中旬,江苏徐州"摩托吧"车迷俱乐部的47名会员在办理了入会手续之后,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向杂志社提出申请,想在徐州地区举办一场庆祝活动。经过研究,《摩托车信息》的有关领导同意了他们的请求。经过一番准备,6月20日下午,全国车迷俱乐部徐州地区的47名会员和周边山东、河南、安徽等地的十余名已入会的会员汇集在徐州泉山脚下的越野车计陈场,  相似文献   

4.
正与我们上期所做的越野运动相比,摩托车特技才是车迷圈中的"小众",从人数到规模都无法与越野运动相提并论。可是,因为不受场地限制和更具观赏性,摩托车特技发展的速度要快于历史悠久的越野运动,在国内车迷群体甚至社会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我的"特技"路本人最早知道摩托车特技的具体时间已经记不清了。那还是上世纪90年代初,在一本国外的杂志上看到一张骑大排量多缸车抬前轮的照片。当时真是惊为天人,怎么也想不到摩托车还能这么骑。那时的我还骑着一辆笨  相似文献   

5.
《摩托车》2020,(5)
正2020年春节期间,编者跟一个河南信阳地区的读者微信聊天,听他说起一件事:他在2019年中秋节走311国道路过徐州西郊的铜山区时,在政府门前的"善行义举"宣传栏里看到一个玩车人的介绍。他说政府宣传部门对这个摩托车迷的介绍充满正能量,肯定是个有故事的人,建议我做一期他的内容。聊过天的第二天下午我就去了城西的那个宣传栏,一看人物照片和内容,乐了。橱窗里的"徐州好人",原来是我认识多年的车迷三哥。三哥,本名周长彬,生于1967年,因排行老三,本地车迷圈的车友们都叫他三哥。因忙于工作,两年没见三哥了,想不到他已成为政府"善行义举"的模范。忍不住替他高兴,也有点埋怨自己失职—身为摩托车媒体从业者,身边有一个这么"正能量"的车迷却毫不知晓,还要外地车友来提醒……于是,立马联系三哥,挤牙膏般,让不善言谈的他一点一滴挤出了自己的摩托故事……  相似文献   

6.
永不放弃     
作为一个狂热的摩托车迷,我接触《摩托车信息》已经三年多了,它不但使我增长了不少摩托车知识,也让我从中了解到不少人和事,使摩托车运动成了我最大爱好。从小到大,我干了不少事,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一路坡坡坎坎,走过了许多年。也许人生就应该充满挫折,社会的锤炼,也使我积累了不少经验,我相信在以后  相似文献   

7.
常有人这样问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 我从不这样自问.因为我知道,我是为了摩托车而活着.只有在驾驭摩托车的时候,我才真正的活着.人说"三十而立",我虽未到三十岁,却也"立"了:我要为中国摩托车摇旗呐喊,为中国摩托车的发展尽一份力!因为,我是一个中国的车迷!  相似文献   

8.
正一个人的所作所为,都要受"动机"的支配,没有动机就没有动力。骑摩托车也是要"动机"的,而且,因为动机不同,在摩托群体中存在着不同的派别。其中,最常见的是实用族和玩车族。现实生活中,许多自诩车迷的玩车人都认为自己要比一般摩托车使用者高一个档次,甚至是不屑与他们为伍。事实上,真正撑起摩托车行业的不是优越感十足的车迷,而是千千万万普通摩托车用户……  相似文献   

9.
倪巍  阿水  卓鹏  王晓静 《摩托车》2012,(3):74-79
男人们喜欢摩托车,喜欢那种自由无束的骑行感受。女人喜欢摩托车,喜欢那种放松心情寻找真我的情怀。于是就有了数目众多的男女车迷驰骋在路上。但是往往出于各种原因,男性车迷和女性车迷似乎都只在各自的车友圈子中打转。直到今天,我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契合点,那就是一个好的摩托车厂家,可以生产出让男女车迷"共同飞翔"的精品摩托,这个厂家就是光阳摩托。  相似文献   

10.
难舍难分     
宋发远 《摩托车》2005,(2):30-30
笔者酷爱摩托车,从孩提时代就开始接触摩托车,尽管那时所见的摩托车都是一跑一"留"烟(就是现在的二冲程摩托车),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我就暗下决心,长大后我也要拥有一辆人见人爱的摩托车。正是这份决心,注定了我将与摩托车结下不解的情缘。从小学到中专毕业,从课堂到社会,从工作到生活,摩托车已成为我魂牵梦萦的两轮"情人"。 参加工作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一个朋友家里第一次看到了《摩托车》杂志。我为书中精彩的内容所深深吸引,深入浅出、实用通  相似文献   

11.
当听到全国车迷俱乐部招收会员的通知后,备感兴奋,马上就想报名。我想通过入会更深地了解摩托车,熟悉摩托车,更多地接触爱好摩托车的人。但有时候往往都是事与愿违,自己想要做  相似文献   

12.
SH-AWD     
各位车神,你们好! 我是一个车迷,不管摩托车还是汽车统统都喜欢。最近我才接触到《汽车杂志)).觉得非常精彩,真后悔没有早发现它,这里面的内容真是太棒了!价格也超级实惠,在这也祝愿贵刊越办越好啊!  相似文献   

13.
尊敬的读者和车迷朋友们: 你们好!很荣幸能在"博士信箱"栏目里与大家相识,在此,我谨向<摩托车信息>杂志社和车迷朋友们表示深深的敬意! 通过近几年的交流,我深深地被你们的求知欲望所感动.我也是一名摩托车驾驶者,这辆坐骑也会出故障,因此,你们的急迫之情我深有感触.  相似文献   

14.
我从小就很喜欢摩托车,尽管到现在还没有属于自己的。当久居小镇的我在1993年第一次见到×××名车时就被她那优雅的造型吸引了,但当我知道它是本田CB125T的翻版时,我感到很难过,我想不通为什么一个号称“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国家却造不出一辆完全属于自己的摩托车!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接触到了更多被中国车迷奉为经典的国产车,仔细想想,这些车真的是  相似文献   

15.
当车迷的要求愈来愈高,制造商就会设法满足他们。用不同的车种型式来应对市场需要。只不过人总是贪婪的,特别是车迷,他们希望最好是有一辆集运动、巡航、市区、越野特性的摩托车,一车走偏天下。既方便又省钱。  相似文献   

16.
马振在路上     
《摩托车》2017,(1)
正"每当跨上我的摩托车,就会有一种莫名的归属感,驰骋在路上,就感觉我拥有了全世界……"—马振马振,70年代末出生于苏鲁交界处的小镇里,在童年时代里,和其他男孩子一样,对各类有关车的玩具都不排斥,但是唯独对摩托车情有独钟。现在想想,也许就是冥冥中注定的缘分。初入社会所接触的工作也都和车有关,从四轮到两轮,从维修到保养……不甘束缚、个性洒脱、崇尚自由的性格,对于摩托车的热爱更是由内而外,这种情节慢慢地深入骨髓成为了一种信仰。从1998年来到徐州开始,就开始有  相似文献   

17.
《摩托车》2014,(5)
<正>兰州西部摩托旅游运动车友会以其简称"西旅会"(亦谐称"西驴会"),而为甘肃兰州地区摩友所熟知,该组织于2003年由七位俱乐部创始人发起组建,成立至今已达十年,是伴随着西部摩旅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个大型综合性车迷组织。兰州西部摩托旅游运动车友会是以兰州市地区为主的摩托车爱好者的群众性组织。车友会以组织开展摩托车运动、骑游,促进摩托车爱好者的交流,以摩托车自驾为出行方式的非盈利性民间组织。开展各种形式活动,累计参加活动人数近千人,为兰州地区摩托车运动旅游开展,普及推广摩托车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江苏徐州地区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论经济实力和人们的生活水平,徐州地区在全国的排名只能算中等,但若论摩托车的人均保有量,该地区在国内却是稳居前列。因为徐州人性格豪爽奔放,又爱追赶新潮,为了精神上的满足和交通上的便利,他们不在乎往外掏钱。所以,徐州的摩市一直都很红火,各个经销处门庭若市。然而,1999年7月,徐州摩托商人的好日子到头了,因为,禁牌了……时至今日,徐州禁牌已近三年。一直关注徐州摩市的我在目前用了一天的时间,在徐州城里转了一圈。我首先来到徐州东部一家摩托商店门前。一个中年人扶着摩托车,满面愁容地站在冷冷清清的店堂里。直觉告诉我:  相似文献   

19.
来铁骥雄风网站的朋友都是迷车之人,然而我们这些车迷在一些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不太好,他们认为我们车迷就是一群穿着奇装异服、大呼小叫开着震天响的摩托车横冲直撞的年轻人!那么成熟的车迷是什么样子的呢?我想作为一个成熟的车迷应该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20.
《摩托车》2003,(4)
我是一个十足的摩托车迷,虽然买不起车,可几元钱一本的《摩托车》杂志还是消费得起的。说起我和《摩托车》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心存歉意,真有点不好意思讲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