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见闻     
我是一名退休工人,在摩托车行业从事服务工作已有十几年了。或许是"职业病"的缘故,我平时对摩托车尤其关注和喜爱。今年"五一"假期,我和家人去香港和澳门旅游。那里的繁华和文明,着实让我惊叹!走在繁华的街头,我经常可以看到小巧而灵活的摩托车有秩序地穿行在茫茫车流之中。在这里,没有对摩托车上  相似文献   

2.
正摩托车被很多人称作"肉包铁"。这是人们对摩托车安全性能的一种调侃。笑话也罢,流言也罢,但如果我们冷静客观地看待,会发现这个问题确实够严肃,够严峻!与"铁包肉"的小轿车相比,"肉包铁"的摩托车的确安全性能存在明显差距!所幸的是,随着安全至上理念的深入人心,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现代摩托车的安全性能已经大幅度提高,让我们的旅途更安全、更舒心、更惬意!  相似文献   

3.
<正>本着一颗支持国产的有志之心,我决定选择一款中国制造的"有血有肉"的摩托车。在咨询了许多摩友的意见后,我最终选择了建设摩托车,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建设摩托车,我加入了建设摩友群,并结交了许多使用建设摩托车的朋友。通过摩友得知:随着近几年国家环保标准的不断提高和国Ⅲ标准的实施,摩托车行业竞争愈演愈烈,促进了摩托车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建设摩托经过多年的积累、学习,引进并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在摩托车行业稳住了脚跟,从平衡动力到涡燃平衡动力,从四片离合到六片齿合式分离系统,建设摩托车的进步让每一个新老用户充满信心。摩友们对建设摩托车的肯定,让我对选择建设摩托车充满了信心,  相似文献   

4.
《摩托车》2017,(6)
正随着骑行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新人加入了摩托车骑手大军,摩托车安全问题又成为社会新闻中的"热点"。这次大培子给大家整理出若干新手病例,这些误区不但会限制新手驾驶技术的提升,还会给事故埋下隐患。希望新骑手们可以根据本文中的提示"对号入座",解决自身问题,早日跨入"老司机"行列。病例1:骑行速度慢就一定安全,骑行距离短就一定安全。老司机解答:骑行速度快慢和距离长短与"危险与安  相似文献   

5.
激情与梦想     
正永远的葫芦娃摩托车,对我来说不再是单纯的交通工具了,早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我曾问过自己:没有摩托车的日子怎么过?不敢想象!从而立之年起,我和摩托车结缘已经长达24个年头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摩托车就是我的"私家车",孩子成长的"马背摇篮",工作的通勤车,小家出游的观光车,摄影的采风车,追梦的千里马……"葫芦娃、葫芦娃,一条藤上7朵花"。24年间,我先后拥有了七辆摩托车,他们是我最  相似文献   

6.
微娱乐     
@华谊兄弟:一辆有故事的摩托车和两个有故事的男人。3月20日,感动你我。@电影失孤@华谊兄弟电影@一句经典电影台词:王家卫有一次让他的演员翻译"I love you",有的演员翻译成"我爱你"。墨镜王说:"怎么可以讲这样的话,应该是我已经很久没有坐过摩托车了,也很久未试过这么接近—个人了,虽然我知道这条路不是很远,我知道不久我就会下车,可是,这  相似文献   

7.
我的那辆重庆CY80在今年春节后正式宣布退役了。它曾让我风光过几年,然而现在怎么看都像一头"老驴",得加很大油门才能上坡,破哑的发动机声和滚滚黑烟让我恨其老、怜其弱,是该换了! 男人对摩托车或许都有一种"情人"情结:一旦拥有了自己渴求的车后,不用多久便发现别人的摩托车款式比自己的更好。我有过这样的感觉,最初看上了WY125-A的大方  相似文献   

8.
《摩托车》2015,(3)
<正>这一次,我想和大家聊聊有关摩托车停车泊位的问题。汽车停车难是大城市的通病,高峰时段的一位难求,不知道让我们浪费了多少宝贵时间。即便找到一个位置,和收费员"斗智斗勇"倒还在其次,爱车被刮、被贴条甚至被警察叔叔拖走才真让人恼火。相信不少朋友在开汽车找停车位时都有过这样的感受:要是我现在骑的是摩托车,这都不是事儿……可是换作摩托车就一定很简单吗?未必!上期杂志中,本刊与"汽车之家"联合制作了一期"摩托车与城市交通"的选题。在  相似文献   

9.
因为工作原因,半年前,我卖掉了自己心爱的越野摩托车。本以为就此断了与摩托车的情分,哪知道,那种骑车追风,自由奔驰的感觉始终让我难忘。或许在大多数人眼里,摩托车是不安全、稳定性差的代名词,但对于我们这些热爱摩托车的车友来说,摩托车就是我们的情人,它总是能带给我们刺激、放松、自由的感受。所以,我决定再续和摩托车的情缘,这次我想入手一辆大排,趁着年轻尽情张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微读书     
《摩托车信息》2013,(9):10-11
@知日ZHI JAPAN:"摩托车是异次元的交通工具,只有摩托车才拥有能够调动人的五感来操纵的流动性,喜欢摩托车的人是永远年轻的。""骑着摩托车走过很多地方,看到过许多截然不同的风景。""从平日的工作和生活中跳出来,去体会让人脱胎换骨的感觉。""我活在这个世界上,能够有摩托车作伴真是三生有幸。"他是摄影师、摩托车手,还是杂志主编,《知日?暴走》特集之《专访日本越野摩托第一人:打田稔》。V身份:知日ZHUP国内专门关注日本的媒体品牌  相似文献   

11.
付军 《驾驶园》2004,(10):10-11
我和崔浩是在一个酒店打工时认识的.崔浩有一辆五洋本田125的摩托车,他特别喜欢晚上带着我兜风,他骑摩托车时样子很帅,还敢双手离把向前中好远,常把我吓得大叫而他却得意地哈哈大笑.我坐他摩托车最惊险的一次我到现在都忘不了,那是他朋友买了一台高赛还没上牌照,他借来骑着玩,他带着我在一条新建的马路上狂飙,我只觉得耳边风声呼呼做响,我吓得要死,让他慢点,他却说这么好的摩托车就是为了勇敢的男人设计的,我们正在飞车,身后响起了刺耳的警报声,我回头一看,见两个警察骑着摩托车闪着警灯追了过来,边追边用喇叭喊话:"前面的摩托车停下来!前面的摩托车停下来!"  相似文献   

12.
"我说,我的眼里只有你,只有你让我无法忘记……"我把这首旋律优美的歌,唱给我最好的朋友——《摩托车信息》。《摩托车信  相似文献   

13.
常有人这样问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 我从不这样自问.因为我知道,我是为了摩托车而活着.只有在驾驭摩托车的时候,我才真正的活着.人说"三十而立",我虽未到三十岁,却也"立"了:我要为中国摩托车摇旗呐喊,为中国摩托车的发展尽一份力!因为,我是一个中国的车迷!  相似文献   

14.
正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上午好!今天,在我们摩托车行业"纪念中国摩托车工业40年"之际,我有幸获得"中国摩托车工业40年十大领军人物"的殊荣,心情非常激动,这是摩托车行业对我从业30年来努力工作、诚信务实、发挥引领作用、为行业发展作出成绩的认同和肯定,感谢大家。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摩托车产  相似文献   

15.
《摩托车》2017,(3)
正安全以"视"为先,这一环节在安全驾驶体系中占有绝对主导的地位。合理的视线控制可以让骑手更充分地实施车辆控制技术,也可以让骑手的驾驶环境提升一个安全等级,还可以将事故由大化小甚至化险为夷。摩托车相比其他交通工具更具备速度优势,骑行速度越快,危险系数相对越高,骑手心理压力越大、恐惧心理越大、反应越慢、驾控失误率越高……一名优秀的骑手需要精准的视线控制,所以视线控制是每一个骑手必须学习、精通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百年速度战     
《摩托车》2014,(11)
<正>人们总是希望突破自身的极限。借助摩托车,人们实现了更快捷、更灵活、更方便的移动。作为重要指标之一,速度,总是让人津津乐道。速度令人刺激,又充满危险,就像毒品,让人不自觉地陷入其中。很多骑手都希望突破速度,他们常常相互在问:"你的摩托车最快能跑多少?""你跑过200km/h的速度吗?""从静止加速到100km/h要多少时间?""你能在10秒内加速跑完400米吗?"……100年来,关于摩托车速度的问题从来没有中断过,是让人持续产生兴趣和故事的话题。谁是跑得最快的量产型摩托车?不同时期的车型,有不同的技术特点,把这些处在各自时期的最快摩托车连接起来,你就会发现,这是解读摩托车发展历史的一个有趣角度!  相似文献   

17.
本刊 《摩托车》2004,(5):48-49
摩托车作为交通工具带给人们的是方便和快捷,然而,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驾驶摩托车是一项有些危险的事情,摩托车是一种不太安全的交通工具,人们开摩托车经常会出  相似文献   

18.
请允许我介绍一下自己,我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更确切地说,是一名喜欢摩托车的在校大学生。生平第一次近距离接触的摩托车是我大伯的,当时我跟大伯说我想骑一下他的车,于是他教了我,不知道是不是天资聪颖,半个小时我就完全掌握了要领。自那以后,我天天幻想着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摩托车。大一下学期的时候,我花4000元买了一辆二手的125mL摩托车,我很是兴奋。但我很快发现,这辆车有很多缺点:首先它是125mL的,动力不足,还有就是震动很大,最要命的是,高速行驶时,制动性能很差,安全得不到保障,让我很  相似文献   

19.
挚爱     
我的丈夫对摩托车的钟爱有些年头,而且执着的精神让人感叹。从结婚前至结婚后,每到礼拜天,逛的不是超市、商场,而是摩托车市场,家里书柜每月一期摩托车刊物排列有序,一层又一层。有了女儿后,我想这下可把他拴住了,责任和义务能使他这样"神经质"吗?没想到再大的压力一点也没减轻他的看车欲望,弄得我是叫苦连天,哭笑不得。由于条件限制,买车的愿望没有实现,他还是依旧买书、看车,本市看不够,还要骑单车跑到省城去看。我实在看不下去,就说:"如果摩托车在你的眼里那么重要,就是不骑,也得买一辆放在家里看,省得成天‘犯病’。"也许我的话刺激了  相似文献   

20.
<正>在许多人眼里,摩托车是一种不入流的车,骑摩托车的是不入流的人。被边缘化的摩托车,被边缘化的摩托人,在傲慢与偏见中艰难前行。中国的摩托车行业,中国的摩托车用户群体,背负着太多磨难与不公。至今,一提起"玩摩托车的",一些人眼里仍满是轻蔑……不可否认,摩托车迷的圈子里不乏害群之马,但是,你不能因为几只浮在表面的苍蝇而否认整个车迷群体。做为本刊"在他乡"栏目的执行人,笔者在这几年里也接触了国内各地的车迷,这个记录车迷在他乡生活状态的栏目让我结识了大批高素质的摩托车爱好者,也让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