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鉴于客票系统在客运组织中的重要性,保证客票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高客票系统的连续可用性已经成为共识,建立客票容灾备份系统势在必行。因此,就建立客票系统容灾数据复制技术提出四种方案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2.
国铁与市郊共线铁路兼具国铁和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特点,传统的客票系统方案通常采用国铁或轨道交通客票系统二者选其一,不能同时支持国铁客票和城市公交一卡通两种票制的自动售检。以上海金山铁路为例,针对国铁及上海市对金山铁路客票系统运营管理的需求,从票制及清分方式、售检票方式、组网方式3个方面进行了技术方案的比选,确定国铁客票系统与公交一卡通系统分别独立构建,单程票采用国铁车票、储值卡票采用城市公交一卡通,均采用自动售检票方式,闸机合设的方案。定制的国铁客票与公交一卡通二合一闸机为本方案的主要创新点。该方案在上海金山铁路已成功得到验证,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沪宁杭CRH动车组自动售检票系统的建设目标、原则和任务;自动售检票系统的组成括:磁性客票、磁质客票窗口制票系统、自动售票系统和自动检票系统;各系统的技术方案,重点介绍磁质客票窗口制票系统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4.
根据铁路客票系统当前售票应急情况,提出基于虚拟化对铁路局售票应急方案优化的研究,解决当前应急方式存在的降级响应问题。研究虚拟化技术、云计算技术、双中心双活应急互备技术在铁路局客票系统中的应用。为铁路局客票系统设计的两个双活生产中心可以同时工作,达到互为应急备份且提供正常开展业务的效果,提高客票系统的处理能力、可靠性与稳定性,从而整体提高业务的应急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5.
客票预售系统和联机事务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军  秦作睿 《铁道学报》1996,18(3):7-12
探讨客票预售系统和联机事务处理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在我国建立基于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的计算机售票系统必须采取联机事务处理,阐述联机事务处理结构下客票预售系统的叵干方案的特点,并提出这些方案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6.
针对中国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简称:客票系统)子系统众多、技术复杂、培训成本高、环境要求严格、服务用户数量受限等问题,提出客票系统云培训平台方案。该方案具有互联网方便安全接入、生产环境与模拟环境实时联动、平台智能管理、多场景学习环境和多中心在线考试等功能。实践证明,所提方案技术具有智能、高效、便捷等特点,对现有系统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大幅度提高了跨网数据的同步效率和异地互动的协调能力,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印尼雅万铁路的特点及其与中国铁路在语言环境、铁路规模、运营管理模式、服务模式和业务复杂度等方面的差异,提出构建印尼雅万铁路客票销售系统的技术方向,为既有的中国铁路客票系统进行架构上的改造和功能上的裁剪提供了理论依据,并研究解决了印尼雅万铁路客票销售系统的关键问题,形成适应性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8.
系统地分析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技术支持工作的现状和特点,提出建立客票技术支持系统的方案,对系统设计、技术难点进行详细讨论,目前该系统已经投入使用.它的应用可以逐步建立技术支持知识库,实现信息共享,提高技术支持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简称客票系统)是覆盖全国铁路的大型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由铁道部客票中心、铁路局客票中心、车站售票系统三级联网构成。客票系统规模大、子系统多,计划管理系统在铁路客票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计划管理系统在客票基础数据正确维护完成的基础上,具有实现列车计划编制、列车席位生成、列车席位调整、售票组织策略制定、售票控制策略制定等一系列功能。列车席位的正确生成和灵活调整保证  相似文献   

10.
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简称客票系统)是覆盖全国铁路的大规模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客票系统日常维护任务多、覆盖范围广、密集度高,尤其在春运这个特殊时期中,这些压力就更显突出。客票系统春运维护机制旨在提高春运客票系统的工作效率和用户服务质量。该机制以ITIL/ISO20000为基础,涵盖了客票系统运维服务的体系  相似文献   

11.
和谐号动车组是我国高速铁路装备制造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其系统内部结构颇为复杂,各组成部分关系紧密、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接口关系。以CRH3型高速动车组列车为例,介绍了制动系统与列控系统、牵引系统、TD-HMI(列车—司机人机接口)、门控系统和开关及环路等列车控制子系统之间的接口方式、方法与关系。分析了制动系统如何与列车其他子系统密切配合、协调控制,实现制动系统特定功能的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12.
以郑州某换乘车站为例,阐述风系统设计中的公共区负荷计算、空气处理焓湿图、设备选型及系统运行模式,水系统设计的原理等。对空气-水系统和全空气系统的能耗进行对比和分析,得出公共区通风空调系统无论采用空气-水系统,还是全空气系统,冷冻水系统都没有受到影响,但空气-水系统的总耗电量约为全空气系统的89%,大大减少了输送能耗,节能效果显著。对空气-水系统和全空气系统的技术经济进行对比,得出空气-水系统能有效减少地下车站机房和风道面积,压缩土建规模,并能降低运行能耗,从而大幅度降低车站规模和造价;但空气-水系统对于运行时间较长的地下车站来说,其末端设备多且分散,运行维护工作量大,检修较为困难,因此对于土建规模受限的车站来说,空气-水系统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禹建伟  师帅 《铁道车辆》2021,(1):38-41,77
为了提高地铁车辆制动系统的运维效率,避免制动系统过度维修造成资源浪费,设计了地铁车辆制动系统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系统,研究了电空制动系统典型部件的故障诊断与故障预测方法,详细叙述了制动系统健康管理系统的功能,提出了制动系统健康管理系统车载PHM单元以及地面PHM平台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4.
城市轨道交通CBTC系统是一个安全苛求系统,为了更好地分析CBTC系统的安全性,首先通过对整个系统自顶向下分析,对各子系统和单元模块的功能进行划分,建立CBTC系统的贝叶斯网络,然后再自下向上由子系统级别到整个CBTC系统级别逐步计算出CBTC系统的平均故障率,最后从系统失效的角度验证系统的安全完整性等级(Safety Integrity Level,SIL)。结果表明,在系统硬件设备的故障率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整子系统的冗余结构,增加整个CBTC系统的容错能力来提高其随机故障的完整性,使得系统符合安全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上海地铁二号线车载ATC系统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TC(Automatic Train Control,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广泛地应用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它通常构成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主体。列车车载ATC系统,是一套完整的控制、监督系统,确保列车的运行安全,完成列车速度和间隔控制,进行速度自动调整控制和车站定位停车控制。  相似文献   

16.
高速铁路综合调度系统体系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利用计算机最新发展技术,结合高速铁路运输特点,从系统的角度提出基于三层C S体系结构的高速铁路综合调度系统结构模型和体系结构,采用消息中间件技术,构成高速铁路综合调度系统的关键业务平台,实现系统各主要业务的集成,充分利用既有信息系统的成功经验及软件复用技术,构成一个完整、统一、标准的高速铁路综合调度系统。依据本研究结果所设计的高速铁路综合调度系统仿真试验系统已经建成。  相似文献   

17.
扣件系统组合失效对钢轨参数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应用于高速铁路的Vossloh300-1型扣件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扣件系统组合失效对轨道系统钢轨参数的影响。首先建立轨道系统的分析模型,并利用扣件系统失效与3个刚度的关系,建立扣件系统不同失效工况模型;其次分析扣件系统完全失效、扣件弹条完全失效及扣件系统部分失效3种组合失效的极端工况下,扣件失效的数量与钢轨变形和钢轨转角的关系。最后的结论为轨道系统安全检测参数的提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成都地铁环控设计中系统模式比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成都地区的气象条件、地铁列车运行模式、客流量等因素,重点研究开式、屏蔽门式、开/闭式和开闭混合式系统模式的可行性。采用简化的半经验法,对开式系统和屏蔽门系统中车站和隧道内的温度变化进行计算。引入活塞风通风模型,对开/闭式系统中闭式运行时的活塞风影响进行分析,并建立相应的负荷及温度分析模型。将开闭混合式系统中非空调车站内空气作为一个控制体,用能量守恒原理,分析与空调车站相邻的非空调车站内空气的温度变化。根据热力过程分析比较结果,提出适合成都地铁环控系统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南洋之星"动车组空调通风系统的设计计算,对系统布置、空调机组、风道系统及空调控制系统等进行全面阐述,并分析了空调通风系统的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20.
无线CBTC信号系统作为一种实时安全列车自动控制系统,时间同步机制为列车运行记录、系统报警、故障日志提供统一的时间基准。系统地描述了信号系统时间同步机制,不仅包括信号系统的外部时钟源和内部时钟源,也包括信号系统内部各子系统的时间同步机制,同时分析了信号系统作为时钟源对外部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