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白藜芦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炎症介质的作用。方法 应用逆行胰胆管穿刺注射牛黄胆酸钠制备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90 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组(SAP)、白藜芦醇治疗组I(RES1,5mg/kg)、白藜芦醇治疗组II(RES2,10mg/kg)、白藜芦醇治疗组III(RES3,20mg/kg)等5 组,每组18 只。术后3、6、12h各剖杀6只,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腹水的性质、量,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 的水平,观察治疗组和模型组生存率的变化。结果 白藜芦醇治疗组与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组相比,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明显下降,死亡率降低,腹水量减少(P<0.05)。结论 白藜芦醇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死亡率,减少腹水量可能与抑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及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一种临床比较常见疾病,特别是急性坏死胰腺炎(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ANP)并发症多,死亡率高(17%~20%),引起临床工作者的极大关注。近年来,比较一致认为,急性重症胰腺炎是在一定的启动因素下,机体受到一定的物理、化学、微生物等损害性因素侵袭时,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各种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大量释放及激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手术时机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提高大面积脑梗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至2016年收治的164例大面积脑梗去骨瓣减压患者的资料,对比不同手术时间段患者的生存率及预后。结果患者Spitzer指数提示发病48h内手术患者的预后高于发病48h后的手术患者。当梗死体积大于250cm3时,患者48h内手术的生存率高于发病48h后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脑疝早期患者48h内手术后生存率同48h后手术比较显著提高,生存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5)。结论发病48h内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早期接受手术治疗,可以显著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行同期手术与分期手术切除转移灶的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文献检索ISI Web of Knowledge、Pubmed及中国期刊网,检索国内外自1990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公开发表的有关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的文章。通过Meta分析对比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期、分期术后围手术期并发症、死亡率、5年生存率。结果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期手术切除组与分期手术切除组比较,同期手术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36.4%与分期手术组35.6%(P=0.957)相似,在围手术期死亡率(OR=1.91,95%CI:0.90~4.08,P=0.09)及5年生存率(OR=1.08,CI:0.73~1.61,P=0.69)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分期切除相比,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行同期切除同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临床经过险恶、多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目前对重症胰腺炎的手术方法尚存在分岐,能否掌握手术时机,建立一种损伤小、疗效可靠、并发症少的手术方式,尚处于临床研究阶段[1]。我们从1990年5月至1997年9月对符合重症胰腺炎诊断标准的56例患者在传统的清除坏死组织、胰被膜切开和充分引流的基础上,附加切除全部大网膜,并把1990年以前收治的52例重症胰腺炎病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研究中按传统手术方式治疗者52例为Ⅰ组,改良手术方式治疗者56例为Ⅱ组。Ⅰ组:男38例,女14例,年龄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引起急性肺损伤(ALI)的机制。方法48只实验组大鼠注射40g/L(4%)牛磺胆酸钠制作SAP模型。实验组及对照组(48只)大鼠分别在1、3、5、7、9、12h点剖杀,取胰腺及肺组织行病理观察、微血管通透性及MPO活性测定;RT-PCR法检测胰腺及肺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因表达。结果制模后胰腺及肺损伤逐渐加重,胰腺及肺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微血管通透性逐渐升高;胰腺TNF-α、ICAM-1基因表达均在1h明显升高,至7h达到峰值;肺组织TNF-α、ICAM-1基因表达则在1h后逐渐上升,至9~12h达到峰值。结论SAP引起ALI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时间窗口,该窗口内的早期预防性保护可能利于防止ALI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地塞米松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胰腺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胰腺细胞凋亡及凋亡调控基因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3 2只SD大鼠以 40g·L-1牛磺胆酸钠诱导建立急性胰腺炎模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非治疗组各 16只 ,对照组 6只。各组术后 6h、12h分别行TUNEL法染色检测胰腺细胞凋亡 ,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胰腺组织中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治疗组大鼠 12h生存率明显高于非治疗组。HE染色显示治疗组胰腺组织炎症较非治疗组明显减轻。TUNEL染色显示治疗组 6h、12h胰腺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非治疗组 (P <0 .0 1)。免疫组化显示bax基因蛋白表达治疗组 6h、12h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非治疗组 (P <0 .0 1) ,正常胰腺组织未见bax基因蛋白表达。结论 地塞米松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机制可能与通过诱导胰腺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了我院近8年收治的胆石性胰腺炎64例,其中36例进行了近期手术治疗,效果良好;胆石性胰腺炎之临床表现,除具有急性胰腺炎特点外,还具有胆石症和一过性肝损害。本文就其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和讨论。指出B型超声检查和肝功化验在鉴别诊断中的重要性和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及应在胰腺炎症有效地控制后早期行胆道手术。  相似文献   

9.
白藜芦醇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黏膜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试验性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黏膜细胞凋亡及凋亡调控基因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5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operation group,SO)、模型组(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治疗组(resveratrol-treated group,RES)。假手术组于开腹翻动十二指肠后关腹,模型组以40 g/L牛磺胆酸钠1 mL/kg胰胆管逆行注射制造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治疗组制模后立即于阴茎背静脉注射等剂量白藜芦醇(5 mg/mL1、0 mg/kg)。于3、61、2 h 3个时间点各剖杀6只大鼠。TUNEL法检测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小肠组织中Bax蛋白的表达。结果治疗组3、6、12 h肠黏膜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治疗组各时间点Bax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白藜芦醇可通过抑制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维持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从而防止了急性重症胰腺炎细菌和毒素的移居。  相似文献   

10.
探讨老年人结的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60岁以上老年人结直肠癌病人的合并症及围手术期处理情况。结果有合并症者87例;术后发并发症38例;除了7例死亡外,其余31例并发症均得到控制。结论老年人各主要脏器的储备功能退,合并症多,恰当的围手术期处理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一种稳定的胰腺炎并脑损伤模型,以进一步探讨胰腺炎脑损伤的机制.方法 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 operation, SO)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和胰蛋白酶制模组(trypsin),每组8只大鼠.各组大鼠均于制模后12h采集脑组织和胰腺组织标本.比较各组大鼠的死亡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测定血清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Zo-1)含量;透射电镜观察脑组织超微结构变化;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SAP组大鼠死亡率较trypsin组明显升高,SO组无大鼠死亡;SAP组Zo-1水平均明显高于SO组(P<0.05),trypsin组Zo-1水平与SAP组呈现一致性变化(P>0.05).SAP组和trypsin组均出现明显神经元细胞肿胀、毛细血管淤血、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栓形成、线粒体肿胀和细胞凋亡等超微结构的变化.结论 胰蛋白酶可能为SAP脑损伤的元凶;用胰蛋白酶制备SAP模型大鼠死亡率低,为进一步研究脑损伤的机制和进行相关治疗研究提供了稳定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间我院254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分析生活方式、术前及术中因素等对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肥胖、根治度、麻醉方式和术前吸烟、饮酒史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而术前合并症(P=0.001)、肿瘤分期(P=0.021)和手术时间(P=0.025)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合并症是术后产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01,OR=5.871,(95% CI 2.958~11.651)].结论高龄并非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术前合并症、手术时间和肿瘤分期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而术前合并症是术后并发症产生的危险因素.因此,治疗术前合并症、缩短手术时间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细胞内钙超载在急性胰腺炎中发挥关键性作用,而白藜芦醇可以减轻胰腺炎的严重程度。有关白藜芦醇治疗胰腺炎的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旨在阐明细胞内钙离子调节失衡和白藜芦醇对大鼠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应间的关系。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OS)、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和白藜芦醇治疗组(RES)。通过胰胆管逆行注射牛磺胆酸钠建立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而白藜芦醇通过静脉给药。  相似文献   

14.
急性重症胰腺炎(acute severity pancreatitis,SAP)手术种类繁多,术式各异,麻醉比较复杂,故应依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但麻醉方式的选择仍有较多争议。现就我院1990-1997年连续手术治疗的41例的SAP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探讨较为理想的醉方法,以利于麻醉方式的选择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 RES)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大鼠胰腺微循环的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ham operation, SO)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模型组、白藜芦醇治疗(RES)组.以40g/L牛黄胆酸钠0.1mL/100g胆胰管逆行注射建立SAP模型.RES组术后立即经阴茎背静脉注射RES(20mg/kg).分别于术后3、6、12h取材,进行胰腺组织学评分;检测胰腺组织环氧化酶2(cyclcoxygenase-2, COX-2)、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的表达和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e, NO)含量.结果 RES组胰腺损伤较SAP组明显减轻(P<0.05).SAP组COX-2、iNOS的表达和NO含量在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RES组COX-2的表达在6、12h较SAP组明显下降,iNOS和NO在各时间点均较SAP组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藜芦醇可能通过下调COX-2和iNOS的表达改善胰腺微循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门奇断流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1980年6月-1997年12月所施行的门奇断流术200例。结果 急诊手术止血率为92.22%,手术死亡率为12.5%,48h内急诊手术死亡率明显低于48h以上手术者,存活175例随访147例(84%),术后远出血率为21.09%,死亡率为19.7%。术后5年生存率为80.5%,10年为64.5%。预防性手术近期无出血,其术后5年出血率为3.25%,10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胰腺微循环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ham operation,SO)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模型组、白藜芦醇治疗(RES)组。以40g/L牛黄胆酸钠0.1mL/100g胆胰管逆行注射建立SAP模型。RES组术后立即经阴茎背静脉注射RES(20mg/kg)。分别于术后3、6、12h取材,进行胰腺组织学评分;检测胰腺组织环氧化酶2(cyclcoxygenase-2,COX-2)、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的表达和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e,NO)含量。结果RES组胰腺损伤较SAP组明显减轻(P〈0.05)。SAP组COX-2、iNOS的表达和NO含量在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RES组COX-2的表达在6、12h较SAP组明显下降,iNOS和NO在各时间点均较SAP组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能通过下调COX-2和iNOS的表达改善胰腺微循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早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器官组织SOD、MDA的影响,进一步研究白藜芦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4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急性胰腺炎组、白藜芦醇治疗组各18只)。应用逆行胰胆管穿刺注射牛黄胆酸钠制备SAP大鼠模型,白藜芦醇溶液通过阴茎背静脉注射,术后4 h剖杀,观察腹水量及胰、肝、肺、肾和肠壁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组织学变化及白藜芦醇对其影响。结果模型组的胰、肺、肝、肾、小肠组织SOD活性降低、而MDA水平增加;白藜芦醇可明显升高胰、肺、肝、肠、肾组织的SOD活性,降低各组织的MDA水平,同时白藜芦醇可减轻大鼠各器官组织病理损害,以胰腺组织为主。结论氧自由基参与了SAP的病理生理过程。白藜芦醇可提高SAP大鼠多器官组织SOD活性、降低MDA水平而减轻组织脂质过氧化和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9.
对妊娠30周~40周的单胎臀位孕妇157例施改良倒转术。手术成功率为92.99%;单胎臀位发生率、剖宫产率、因臀位脂征剖宫产率等质量指标,经统计学验证,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围产儿死亡率亦有所下降。尚未发生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1989年2月至1994年11月我们完成135例双瓣叶型人造机械瓣膜(简称双叶瓣)替换术,术后早期死亡10例(死亡率7.41%),晚期死亡4例。平均随访34个月,生存者绝大多数均胜任轻、中度体力活动,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者119例(>98%),未发现血栓形成和栓塞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