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航海》2008,(3):F0002-F0002
4月15日,“雪龙”号载着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217名队员凯旋,抵达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这是“雪龙”号历史上航行路线最长、跨越经度最广的远航。科考队共完成46项科学考察和11项后勤保障任务。其中,备受国际瞩目的南极内陆冰盖考察圆满成功,17名队员于1月12日在人类历史上再度登顶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海拔4093米的冰穹A,  相似文献   

2.
船体结构强度是影响冰区船舶航行与作业安全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自主建造的"雪龙2"号船上设计安装1套船体监测及辅助决策系统,利用预埋在船体各部位的光纤传感器测量结构应变、结构温度、加速度等信息,通过相应数据处理实时评估结构强度,给船员提供结构安全警示功能并给出航行作业过程中的辅助决策。该系统有利于提高"雪龙2"号船的结构安全性。文章对"雪龙2"号船上安装的船体监测及辅助决策系统设计进行详细介绍,对其他船舶安装应力监测系统有一定的工程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沈权 《航海》2014,(2):14-18
最近,“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在南极救援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科考船的行动受到从国家领导到普通百姓的极大关注。俄罗斯科考船被困南极、“雪龙”号的救援行动,让不少人对破冰船的工作方式、破冰能力以及南极航行风险产生了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4.
《航海》2023,(1):1-2
<正>黄嵘不愧是“雪龙”的灵魂人物之一,先后担任“雪龙”号、“雪龙2”号政委兼轮机长,参加了17次南、北极科学考察任务,全程参加了中国首制极地考察破冰船的建造,并保障“雪龙2”号进行了首次南、北极科学考察任务,在极地考察破冰船建造和运行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他毕业于大连海事大学,长期工作在极地科考第一线,致力于极地破冰船动力配置研究。他授权《极地船用直升机喷气燃料加油系统》等发明专利7项,多次被评为优秀南、北极考察队员,先进工作者,  相似文献   

5.
上海船厂船舶有限公司对“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进行了改建升级,在改建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创新了单船管理的模式,将单船管理小组负责制的单船生产管理提升为项目管理组形式的管理制度,有效的促进了“雪龙”号的生产管理,使最终改建工程圆满实现。文章就此展开单船管理模式的探讨,以期挖掘单船生产管理的潜力,提升修船管理的实力。  相似文献   

6.
笔者根据第21次南极考察随“雪龙”号船实航状况调研情况,较深入地了解、分析了船舶现状,阐述了“雪龙”号船改造设计基本构想与局部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7.
《航海》2018,(5)
正2018年9月10日,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在上海命名下水。其船长122.5米,宽22.3米,7.85米,排水量约13 990吨,自持力60天,载员90人,能以2~3节的航速在冰厚1.5米+0.2米雪的环境中连续破冰航行,满足无限航区要求,具备全球航行能力。"雪龙2"号采用国际先进的船艏船艉双向破冰船型设计,并具备全回转电力推进功能和冲撞破冰能力,可实现极区原地360°自由转动,并可突破极区20米当年冰冰脊,船舶机动能力比"雪龙"号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8.
3月24日,由江南船厂修船部承修的“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在完成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后安全顺利抵达上海。为保证这次“雪龙”号完成中国新世纪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科学考察活动,2004年6月,圆满完成了“雪龙”号极地科考船巨型轴系的特检任务,并创造了在国内首次不请国外服务商  相似文献   

9.
2007年起,“雪龙”号水下船体选用佐敦Marathonl IQ,该产品为耐磨环氧漆,拥有劳氏船级社(LR)认可的冰区涂层证书,可用于防护处于极度磨损状态下的钢结构,如在冰区航行的破冰船外壳的水下区域。  相似文献   

10.
在贯彻李盛霖部长在2007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强调的努力做好“三个服务”的指示精神中,天津海事局为进一步推进口岸“大通关”建设,在2006年11月14日开通“危险货物异地电子申报系统”的基础上,于2007年4月12日又正式推出了“国际航行船舶出口岸许可证签发办法”、”国际航行船舶进口岸电子申报手续”及“船舶保安信息电子申报手续”三项新的举措。  相似文献   

11.
王林秋  胡广宇 《造船技术》1993,(11):20-22,30
“乾隆”号旅游船是一艘大型机动仿古龙舟,其总体设计采用了“工业设计”的方法和思想,将古建筑结构的特征、意境、宗教色彩和船舶航行的各种功能一一渗透到设计方案中,使该船在建筑风格上体现出清王朝盛世的社会风尚和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12.
《水上消防》2012,(5):43-43
8月17日,中国北极科考队乘坐的“雪龙”号极地破冰船停靠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港。法新社说,这是“雪龙”号执行的第五次中国国家北极科考任务,却是它首次停靠、也是中国科考队首次正式访问北极国家。  相似文献   

13.
1941年11月14日,英国皇家海车“巴哈姆”号(H.M.S Barham)战列舰、“伊丽莎白女王”号战列舰和“勇士”号战列舰在8艘驱逐舰的掩护下离开亚历山大港。这支由英国皇家海军东地中海舰队中的部分舰只组成的舰队此次的任务是为攻击两支前往本哈兹的护航船队的作战行动提供支援。在向西航行以求寻歼敌护航船队的海上航行中,对于大部分舰队官兵而言这只是一次典型的地中海之旅,几乎没有人意识到这将是他们的最后一次任务。  相似文献   

14.
“雪龙”号于1994年10月26日至1995年3月6日,首次赴南极执行考察任务,历时133天,航行17186海里。这是我国第11次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此航次任务新、要求高、海区生、风险大,在国家海洋局的精心组织、正确指挥下,全体船员和考察队员团结拼搏,经受了艰苦环境和复杂任务的考验,圆满完成了任务。 穿越西风带 西风带位于南纬45~60度,常  相似文献   

15.
2020年12月27日,第六届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提名奖企业和项目名单正式发布。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江南造船的“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项目获得项目类中国工业大奖。这也是继“蚊龙”号载人潜水器、航母工程、“蓝鲸一号”新一代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新一代核潜艇研制之后,造船业第五个获得中国工业大奖殊荣的项目。  相似文献   

16.
"雪龙"号是我国唯一一艘极地科学考察船,国家海洋局和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决定2013年4月起对"雪龙"号进行恢复性维修改造。该船轴系经过20年的使用磨损,已达到设计临界状态,此次轴系修理作为维修改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对整个工程质量和船舶航运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文章对"雪龙"号基本性能、轴系技术参数等方面做了介绍,并着重对"雪龙"号艉轴拆卸过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海洋在召唤由上海海运学院师生组成的帆艇远航队,驾驶着远洋训练帆艇“天鹰”、“天琴”号,在今年6月27日,从上海港顺利开航,横跨东海,驶向日本神户港……帆艇训练是航海专业的必修课。象这样的远航训练,还是第一次。六十年代,只能在江湖上航行;八十年代中期,才开始沿着海岸线航行。1985年7月,上海海运学院帆艇远航普陀山成功。1986年夏天,帆艇在厦申、申青线上远航又获成功。这一次,在今年三月份,经交通部批准,接受日本神户商船大学的邀请,决定组织帆艇队出访远航训练,并访问日本神户  相似文献   

18.
国际海事组织(IMO)在1997年20届大会上形成了A861(20)号决议,决议提出了要在船舶上安装使用“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VDR)”,也就是俗称的船用“黑匣子”。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内,在我国沿海航行的船舶,曾遭遇到几次强烈的风暴,其中最著名的是1977年9月10日“战斗46”号等轮在东海北部遇到的第8号台风,1974年8月29日“战斗53”号、“真理”号和“长征”号等轮在黄海上遭遇的一次强风暴。这两次风暴都比较特殊。本文首先分析了船舶所以会与这两次风暴遭遇的原因,指出主要是由于7708号台风路径曲折多变,后期移向突然西折,完全出乎气象预报所料;黄海风暴是一个东风扰动移到我国沿海深厚西风槽前急流下面迅速发展的天气系统,因此也使航行中的船舶避让不及。通过这两次风暴的结构、要素分布特征和发生突变的天气学过程的分析,使人们对这类特殊的风暴有了进一步认识,无论对丰富天气学的内容,提高预报的准确性,以及保障船舶航行的安全都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20.
一艘外轮进港,围绕吃喝拉撒,许多做服务(供应回收)生意的“货郎船”、“货郎担”蜂拥而上。8月15日,笔者从港务部门获悉,自南通下发《规范船舶港口服务行为的意见》以来,这种现象不见了,港口经营生产秩序和船舶安全得到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