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鹤岗至大连段公路K197+606~K197+646段路堑边坡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的边坡破坏形式,开展了深入的工程地质条件调查,通过分析得出其破坏机制与破坏过程;同时对岩性及结构面进行了物理力学试验,对不同破坏类型结合其破坏机制进行了评价,准确的分析了此路段边坡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本路段的治理方法即锚索加固方法,以确保边坡治理达到既保证安全稳定、又经济可靠。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公路K105+445~K105+759段路基实际情况,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成果,对路基边坡地质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危险性控制措施和注意事项,为保证边坡稳定性和安全性提供可靠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红砂岩地质易风化、崩解,遇水软化的特征,结合浦合公路K12+785~K13+300段滑坡处治工程,分析红砂岩路堑边坡滑坡原因,经过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提出红砂岩边坡滑坡处治方案,并提出红砂岩地质条件下路基边坡设计和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4.
针对K54+200~K54+373段路基边坡实际情况,对其治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各项要点进行深入分析,包括波形梁拆除、坡面清理、挂网基本要求、锚杆施工、挂网铺设、施工顺序和方法及路基边沟的还原修复。  相似文献   

5.
以湖南省常德至吉首高速公路K177+040~K177+115段左幅边坡发生山体滑坡为例,分析了该滑坡病害的成因,剖析其滑坡特性,并提出治理措施,目前公路运营状况良好,该滑坡的治理方案可为类似水毁边坡治理提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6.
针对广昆高速公路G80百色至罗村口段(下称百罗高速公路)K822+460~K822+570边坡滑塌工程,介绍了针对高速公路边坡滑塌现象采取的观察措施和处治技术,提出边坡处治可采用锚杆和锚索综合利用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昆明—石林高速公路(简称昆石公路)松茂滑坡位于K22+900~K23+180段。为确保该路段安全,对K22段滑坡进行抗滑桩处治。为了检验处治方案的合理性,利用离散元元模拟了滑坡处治前后的边坡稳定状况。离散元元分析结果表明,处治前的滑坡情况和现场实际情况比较吻合。对K22+900滑坡段施加抗滑桩的处治后的模拟结果表明,处治后的滑坡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8.
工程背景黑山隧道是张家口到涿州高速公路第五合同段的一座分离式隧道,隧道位于涿鹿县黑山寺下井口村,呈西北-东南走向展布。第五合同段里程桩号:左线K24+300~K25+760,长为1460m;右线为Y1K24+323.009~Y1K25+770,长为1446.991m。采用分离式路基,宽14×2=28m。黑山隧道所处地貌为低山丘地貌,自然坡度为15~18°,斜坡自然条件下较稳定,边坡开挖地层主要为黄土状土夹碎石层,地下水影响小。洞口处边坡及仰坡处第四系黄土状土层厚度较大,为26~38m,且浅部具有湿陷性,开挖高  相似文献   

9.
结合霍永高速K18+620~K18+800段路基边坡的塌陷现象,根据综合物探结果对路基下方松散空洞区进行旋喷桩设计。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G30线赛里木湖-果子沟段(K4177-K4197)的水毁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该路段发生路基防护与边坡水毁的主要原因,并通过水文计算,确定路基防护工程的最大冲刷深度,对路基防护水毁类问题提出挡土墙+钢筋笼於坝方案,对路基边坡水毁修复类问题,提出本段范围内水毁提铅丝笼+铅丝笼钢筋丁坝的方案。  相似文献   

11.
结合国道318线川藏公路田妥一怒江段K3668+700~K3668+790滑坡的基本状况,对滑坡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对K3668+715断面建立了有限元分析模型,利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计算分析了该段滑坡在重力场和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计算分析求得该滑坡整治前在重力场和地震作用下的稳定安全系数分别为0.99和0.93,滑坡处于不稳定的滑动状态,应及时对该段滑坡进行整治。提出了合理的整治方案并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整治后滑坡的安全系数大于设计安全系。  相似文献   

12.
望安高速公路K57+860~K58+100段为一软质岩逆向边坡,边坡在施工结束两年后发生滑坡。经计算分析,提出在原削坡基础上,增加框架锚索和防水补充治理措施,该措施有效地阻止了滑坡的进一步下滑,滑坡处于长期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3.
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对国道205线上板桥K2732 335~K2732 385段路基的稳定性的分析,对具体项目的路基失稳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内交通网越来越密集,高速公路的建设正在向山区丘陵地带转移,而在这些区域修筑高速公路时,势必会遇到高填深挖的边坡稳定性问题。针对广佛肇高速公路肇庆大旺至封开江口K171+990~K172+210段路堤边坡,提出了合理的边坡监测方案,运用FLAC3D软件针对该边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验证了该边坡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张一飞 《广西交通科技》2003,28(5):46-47,59
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北段地处粤北韶关地区,路线全长109.292 km,沿线地形复杂,大部分位于强风化泥岩、泥质砂岩等软弱岩层中,而且>30 m的高边坡约80余处,最高达90余米,边坡常常出现滑塌现象.针对K98+400~ K98+900段存在滑坡并受乳源河冲刷,路堑高边坡工程地质的特点,介绍了对这种复杂环境和特殊地层(高液限土,富水煤系地层)高路堑边坡病害的综合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某一级公路K46+613~K46+720段位于路基填挖交界路段,路基最大填高10m,道路运营通车2年后路面出现沉陷、滑移、裂缝等病害,并存在路基继续滑移的危险。根据现场钻探取芯和变形观测相结合的手段,确认了路基发生滑移是由于填挖交界处治薄弱、暴雨后路基坡脚浸水、路面裂缝进水、填筑施工不规范等原因造成,针对这些原因制定了相应的整治措施,路面变形观测结果表明整治之后的路基路面处于稳定状态。本次研究的经验可为治理易涝区路基滑移病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文中以广州北二环高速公路K25+245~K26+620段及火村互通立交F匝道扩建工程为例,阐述了公路扩建段的路基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甘肃南部宕昌-迭部二级公路, 选取了2个典型寒区沟谷软土路基试验段, 监测了2个冻融期内路基温度、含水量、变形以及地下水位, 分析了弃渣换填深度与降排水措施对路基冻结特征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 在监测的2个冻结期内, 换填深度为2.0m的试验段K18+180的冻结深度比换填深度为1.0m的试验段K18+330的冻结深度大0.12~0.16m, 说明换填深度越大, 冻结深度越大; K18+330段初始地下水位为3.4m, 仅设置地表排水沟时, 冻结期间地下水位稳定在3.4m左右, 距冻结面的最小距离为1.7m, 说明设置排水沟时地下水位在冻结期间基本没有变化; K18+180段初始地下水位是1.3m, 在设置了渗沟降水措施后, 冻结期间地下水位稳定在2.0m左右, 距冻结面的最小距离为0.2m, 地下水位降低了约0.7m, 因此, 渗沟降水可以降低地下水位, 防止路基冻胀; K18+180段路基中心2个周期监测的最大冻胀分别为3.4、4.2mm, 而K18+330段相应位置的最大冻胀分别为10.7、14.0mm, 后者均是前者的3倍多, 说明换填深度越大路基冻胀越小;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30—2015) 规定的二级公路容许冻胀为50mm, 软土路基容许工后沉降为500mm, K18+180、K18+330段路基的最大沉降分别为1.5、1.8mm, 最大冻胀分别为4.2、14.0mm, 远远小于规范值, 表明试验段路基的稳定性良好, 采用换填与降排水措施能有效控制路基冻胀。   相似文献   

19.
临长高速公路路基处理及防护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励 《湖南交通科技》2001,27(2):10-11,51
针对临长路沿线软土等特殊路基分布广的特点,介绍了临长高速公路路堤、路堑边坡防护设计,地基处理原则,以及全风化花岗岩路基处理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20.
金东 《北方交通》2024,(1):55-57
以沈海高速宁波姜山至西坞段K0+700~K1+800软土路基为例,通过钻探、静力触探、十字板剪切、波速测试等勘察技术方法,综合分析评价软土路基的工程地质特性,给出相应的处置措施,为后续的路基设计提供了岩土参数和相关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