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深埋软弱围岩隧道支护结构的可靠性。构建了隧道结构的可靠性评价体系,采用蒙特卡罗概率设计以及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深埋软弱围岩隧道支护结构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可靠性分析结果表征,给其他深埋软弱围岩隧道支护结构的可靠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结合绩黄高速佛岭隧道施工,在隧道右线洞口处YK28+216断面进行围岩变形和支护结构受力的监控量测,分析围岩变形引起的洞室稳定特性和支护结构体系工作性状,并总结浅埋段隧道围岩变形和结构受力特点,该分析结果对佛岭隧道施工具有指导意义,对类似隧道的浅埋段设计、施工及研究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结合东马各庄隧道隧道Ⅴ级围岩浅埋段工程实际,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了围岩位移场变化过程及初期支护结构的轴力和弯矩,确定了双侧壁导坑法的合理性,为工程实际提高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施工阶段围岩类别的定量评定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大量的实地观测数据和数量化理论,根据围岩的完整性评价指标,并考虑岩层处的 地下水的状况以及应力场,提出了隧道施工阶段围岩分级的定量评定方法、建立了围岩类别判定系数的确定方法,从而导出了隧道围岩类别的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5.
极限位移是隧道稳定性位移判别体系施工,利用弹塑性有限元法模拟计算了各级围岩下单线铁路隧道毛洞阶段上台阶的极限位移,并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不同控制点处极限位移值规律.探讨不同开挖步骤对应的极限位移之间的关系,对于进一步揭示极限位移在开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从而获得不同开挖步相应的极限位移值.  相似文献   

6.
尽管在传统隧道中循环进尺对技术和经济都有重要影响,但是对于它的确定还没有一个条理清楚的程序。研究了还没有施做支护控制的软弱围岩隧道进深的确定问题。一系列的小规模几何模型相似实验和PFC3D分析对掌子面和无支护段的行为模式进行了检测分析。研究结果在表明安全系数和相关行为模式为圆的长度变化关系的“软弱围岩隧道开挖方案条件图”中有体现。在有详细的结构信息,开挖优化和概率设计阶段可以独立进行。可为基坑的优化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彭振宾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33(7):150-150,152
隧道的防冻研究中,温度是传热学中主要的物理量,也是防冻设计的重要参数。隧道温度场研究影响范围内的围岩及结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和过程,是一相变、边界条件复杂的不稳定热导问题。把握寒区隧道围岩及结构温度场的分布,是做好隧道防冻设计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黄土隧道基底区域围岩压力确定直接关系到隧道基底承载力是否满足结构稳定及运营安全的要求。以客专浅埋黄土双线大断面隧道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普氏理论、太沙基理论、谢家烋理论、比尔鲍曼理论、卡柯公式、全土柱法、岩柱法、规范推荐方法、有限元法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推荐大断面黄土浅埋隧道采用太沙基理论与有限元方法相结合的方法计算确定基底围岩压力。  相似文献   

9.
选取针对软弱隧道围岩的4个指标——单轴抗压强度Rc、完整性系数Kv、黏聚力c及软化系数Kf,构建了基于正态云理论的软弱隧道围岩分级体系;用隧道工程实例对软弱隧道围岩分级体系进行了验证计算,并以实际开挖围岩等级作为参照标准,对比分析了分别用正态云法与BQ法得到的围岩分级结果.结果 表明:与BQ法相比,正态云法得到的围岩等级与实际开挖围岩等级的一致性更高;验证了基于正态云理论的软弱隧道围岩分级体系的可行性;正态云法围岩分级体系可作为一种新的软弱围岩分级判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北京至承德高速公路某隧道工程实践为研究背景,在隧道围岩动态地质跟踪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常规的围岩位移监测、应力监测,以及现场点荷载试验,及时的得到了施工过程中的围岩变化综合信息。围岩位移与应力等监测信息为隧道信息化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是隧道信息化施工、设计的重要手段,对山区高速公路隧道的施工与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选取针对软弱隧道围岩的4个指标——单轴抗压强度Rc、完整性系数Kv、黏聚力c及软化系数Kf,构建了基于正态云理论的软弱隧道围岩分级体系;用隧道工程实例对软弱隧道围岩分级体系进行了验证计算,并以实际开挖围岩等级作为参照标准,对比分析了分别用正态云法与BQ法得到的围岩分级结果.结果 表明:与BQ法相比,正态云法得到的围岩等级与实际开挖围岩等级的一致性更高;验证了基于正态云理论的软弱隧道围岩分级体系的可行性;正态云法围岩分级体系可作为一种新的软弱围岩分级判定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以某一高速公路隧道段工程为例,通过对隧道结构面的主要类型和强度以及围岩关键块体稳定性的定性分析,来对高速公路隧道围岩的稳定性进行探究。最后还介绍了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李刚  沙延飞  曹志 《北方交通》2007,(6):163-163,22
新奥法的主导思想,是把隧道的围岩和初期支护结构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受力体糸,承受压力。这种受力体系,主要是通过锚杆把坑道周围的岩体(简称围岩)拉住,与初期支护一起受力。根据新奥法的原理,浅谈我们在日常的监理检查工作中,应该抓住的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14.
近景摄影在隧道新奥法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近景摄影的方法,以获得取隧道开挖的实态轮廓线,从断面的超挖的实态欠挖数据,另外,通过前后两次的测摄获围岩的变形数据,利用以上数据对对隧道围岩结构进行受力分析,计算,也可确定最佳二次衬砌时间。  相似文献   

15.
不同围岩和埋深条件下隧道围岩位移和应力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FLAC3D计算了II~V级围岩在30 m、100 m、200 m、300 m、400 m和500 m埋深下的拱顶沉降和塑性压力,II和III级围岩拱顶沉降(包括开挖面拱顶沉降和最终拱顶沉降)随埋深呈线性增大,IV和V级围岩拱顶沉降随埋深呈非线性快速增大;开挖面拱顶沉降收敛比(开挖面拱顶沉降占最终拱顶沉降的百分比)随埋深增大而减小,随围岩等级降低而减小,表明深埋弱围岩中隧道要趁早支护。围岩塑性压力随埋深增加而增加、随围岩等级降低而增加,表明深埋弱围岩隧道支护结构受到的围岩压力大。最后对围岩应力集中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龙井隧道是忠万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地质复杂,围岩变形速度快、持续时间长,最终变形量大。通过对龙井隧道围岩变形量测资料和掌子面地质素描的比较分析后发现,掌子面有软弱夹层分布时,其变形破坏程度较严重。文章根据龙井隧道开挖以来变形破坏程度最严重的泥灰岩段软弱夹层和围岩的典型组合结构,利用岩石三轴试验仪,进行了单轴压缩试验,设计了包含软弱夹层的层状岩体试样,根据试样变形破坏特征来解释大变形段围岩变形破坏发展演化过程,根据夹层与围岩的组合结构,建立夹层-围岩的受力模型,借此解释夹层引发围岩大变形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根据樟树岭隧道穿过地层的地质特征及围岩物理力学参数,采用弹性支承法和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对隧道支护结构进行计算分析,对围岩衬砌结构进行安全性验算和偏心距验算,计算结果对我省连拱隧道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关于隧道抗减震模型试验围岩相似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型试验是对隧道工程在地震动荷载作用下破坏机理进行研究的重要手段,而围岩相似材料是隧道模型试验的结果是否准确、符合实际的关键之一。隧道抗减震模型试验围岩相似材料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相似比的确定、配制适宜的相似材料和模拟结果及其评价等几个问题。试验结果表明,隧道抗减震的重点在洞口段,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抗减震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9.
连拱隧道结构复杂,施工工序繁琐,施工期围岩稳定是关系到隧道安全施工的关键问题。结合下杨干双连拱隧道施工期围岩变形与结构受力监测,分析下杨干连拱隧道施工期结构受力与围岩稳定性情况,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黄土隧道力学计算时未考虑围岩特性影响的现状,以乔原隧道工程为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通过fish编程将围岩特性引入到隧道开挖中,分析围岩结构对隧道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围岩特性影响后隧道变形值较大;考虑围岩特性影响后隧道变形值更接近实测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