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能见度仪对检测激光测距能力的影响,分析了能见度与测距能力之间关系。用常用的方法计算测距能力与实际检测的测距能力相差较大,原因可能是大气衰减系数造成。大气衰减系数与能见度密切相关,它的确定有多种方法,通过比较得出,用经验值法和能见度仪原理法得到的大气衰减系数偏大,测距能力偏高,与实际检测结果相差较大。用能见度仪检测能见度,用经验公式计算大气衰减系数,得到的测距能力与实际检测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2.
邹晓斌 《中国水运》2004,2(4):60-61
本文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角度,较深入地研究了人才的能力培养问题.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的能力培养特色,较系统地研究能力与知识的关系、关键能力与其他能力的关系和形成能力的主要培养环节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3.
陈进涛 《武汉造船》2009,(3):176-179
阐述了关注航向稳定能力的必要性和航向稳定能力的内涵。以求解船舶操纵运动方程为主线,导出追随性指数T以及T与航向稳定能力的关系,鉴定航向稳定能力优劣的标准及影响航向稳定能力的因素。对航向稳定能力不足的船舶,从造船与航运角度出发提出了弥补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评估舰船工业能力与海军武备需求的适应程度,将舰船工业能力分为环境优势、建造能力、研发能力和国际合作能力4个方面,建立4种能力与海军武备需求之间适应性的关联,运用灰色层次分析法建立适应性评估模型。最后以日本舰船工业为例,评估得出日本舰船工业能力略超前适应其舰艇武备发展需求,与事实相符,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内河航道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引入交通流理论与船舶领域概念,将航道中连续行驶的船舶视为船舶交通流,对航道通过能力进行了研究。分别给出了航道理论通过能力、可能通过能力与设计通过能力的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对影响航道通过能力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航道等级、船舶吨位、畅行速度、船舶领域尺度是决定航道通过能力的关键因素,水文气象条件、夜航条件以及船舶实载系数影响航道可能通过能力。针对船舶到达航道的不平衡性及其日交通量概率分布规律,提出选取设计交通量的原则和方法,论述了根据航道服务水平确定设计通过能力和航道规模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6.
代健 《中国水运》2014,(6):32-33
港口航道通过能力可以从侧面反映一个港口的发展,以及港口航道的疏导能力。文中总结了影响港口航道通航能力的几点因素,基于排队论理论,对港口航道通过能力进行了计算,并介绍了建立仿真模型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陆永明 《水运工程》2016,(11):62-65
港口供应链需要大量专用性物流能力,但又普遍存在着专用性物流能力投资不足的问题。通过港口供应链模型,分析了非合作与集中决策条件下能力投资,设计了最优关系契约,有效解决了港口供应链中专用性物流能力投资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单舰防空作战是编队综合防空作战的基本单元,如何评估实战化条件下单舰的防空作战能力,是进一步掌握编队综合防空作战能力的基础。论文运用OODA理论对单舰防空作战的流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建立单舰防空作战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了单舰实战化防空作战能力的灰色模糊评估模型,并进行了实例评估与检验,验证了方法与模型的有效性与可行性。为进一步展开编队综合防空作战能力评估与实战化作战应用提供支撑与帮助。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教与学、语言与文化、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传统教学法与交际教学法、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及教学与测试的关系,并就如何正确处理这六种关系作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航空兵电子战飞机在造成目标信息损失的实际能力与航空兵战术运用上的分析,建立了其电子战作战能力指标体系,既符合电子战原理同时又体现了航空兵作战特点;通过运用云重心理论,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建立了航空兵电子战作战能力评估模型,并给出了具体算例和步骤。  相似文献   

11.
兵力机动能力是综合作战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机动能力评估是作战问题评估的基础,目前关于兵力机动能力的数学描述还不多见.立足于对抗条件下的兵力损耗,构建了一种表示兵力机动能力动态变化的评估模型,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研究此类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郭际 《船舶工程》2017,39(S1):32-36
针对内河船舶船体梁极限弯曲能力的计算与统计特性问题,将影响船体梁极限弯曲能力的主要因素作为随机变量,分别讨论了材料屈服强度与板厚的概率分布参数选取。采用增量迭代方法与改进Rosenblueth方法,计算得到船体梁极限弯曲能力及其分布参数。研究表明,极限弯曲能力计算时可不考虑板厚变异的影响,内河船舶船体梁极限弯曲能力具有统计上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舰艇综合通信能力评估指标体系,以层次分析法与灰色决策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舰艇综合通信能力的各构成因素,建立了评估模型,并通过该模型对舰艇综合通信能力进行了评估,检验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从装备各自的设计特性角度出发而形成的武器装备发展思路,未能考虑能力需求,也未从能力的角度来评价研制的最终成果,造成装备部署后,形成的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滞缓。提出了保障能力的定义和内涵,并研究提出以能力需求为出发点,以"联合作战方案—使命任务—保障能力—保障性能—关键技术突破—能力设计实现—能力评价—能力发挥和保持"为主线,用形成的能力来评价研制成果的保障能力形成过程,同时提出了保证装备尽快形成保障能力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探讨了船台起重能力与现代造船理论的关系,综合分析了船台起重能力与船体分段划分,分段的重量,船台周期,场地布置等相关因素的关系,提出了优化船台起重能力和选择起重机类型的方法,并对船台起重能力进行了模糊综合评判和对起重机类型的选配作了优化。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上海船舶工业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面临的形势与任务,以及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了新形势下上海船舶工业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主要思路、目标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摆式机动与螺旋机动对反导舰炮的突防能力,建立反舰导弹与反导舰炮对抗仿真模型,计算了多组机动周期、机动幅值、舰炮射速组合下,反舰导弹对反导舰炮的突防概率.结果表明,摆式机动与螺旋机动对反舰导弹突防能力均有大幅提升,且螺旋机动比摆式机动突防能力更强.而舰炮射速是决定反导舰炮反导能力的最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在舰艇的论证过程中,评价论证方案的好与坏或评比不同舰艇作战能力的强与弱,就要研究舰艇的作战能力评估。登陆舰艇与驱逐舰、护卫舰等作战舰艇的使命任务有本质的不同,所以不能完全采用作战舰艇的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对登陆舰艇进行评估。首先根据登陆舰艇的使命任务和特点,建立了登陆舰艇作战能力评估的指标体系,然后,采用作战模拟方法和层次分析方法对指标体系中的各级指标进行了计算,其次对作战模拟方法中的仿真模型和仿真平台设计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论文分析了系统综合测试诊断能力的表征与能力提升重点的对应关系,以避免改动固有测试性设计方案为前提,针对测试方式、维修辅助手段、技术信息、人员技能等组成要素,提出了系统综合测试诊断能力提升方法。  相似文献   

20.
科学地分析与评价炮兵旅作战指挥能力,对于提高炮兵旅建设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文章首先建立了炮兵旅作战指挥能力指标体系,再利用灰色聚类理论构造了评估模型,并结合具体算例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为炮兵旅作战指挥能力的评价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