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铁路"--21世纪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阮秋琦 《铁道学报》2000,22(3):96-101
“数字铁路”是“数字地球”概念的一个子集,也是“数字地球”这一庞大系统工程的一个缩影。信息技术是现代化铁路的“龙头”技术,是铁路挖潜增效的关键。在现有铁路设施下,向信息技术要效率、要运能、要安全、要服务质量是一项高投入产出比的重要举措。因此,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数字铁路”是21世纪铁路现代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本文提出数字铁路的基本概念,论述了其关键技术、研究的内容、现有基础及实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以蚌埠分局为背景,讨论了构建分局一级“数字铁路”——“数字分局”的关键问题和具体的实施措施,并介绍了蚌埠铁路分局在建设数字分局的实践情况。  相似文献   

3.
中国铁道部在“十五”信息化规划中提出了建设中国“数字铁路”的设想,铁路信息化已经历了初期单机应用、中期网络应用以及目前的控制和决策应用三个关键阶段。数字铁路是建立在铁路信息基础结构上,把铁路车、机、工、辆、行政指挥、运营管理等各部门的海量数据.按统一的地理坐标集成起来,使各级决策层及管理,技术人员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安优先界别得到铁路任何一个地方、任何部门的信息。地理信息系统可使铁路信息有高度临场感、交互方便等优势.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在用户面前,为铁路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信息源,为决策者及生产指挥提供依据。为铁路进行科学化管理、提高运输效率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基于GIS的铁路选线设计,关键的技术实现是空间数据的统一与转换,建立在地理元数据标准之上的统一空间数据架构,是实现从工程数据到地球空间数据转换的依据,通过空间变换机制,实现工程数据与GIS空间数据的统一,并运用GIS的空间数据组织能力、空间分析与三维建模表达技术,为工程设计提供作业数据与直观的分析应用平台。研究结论:基于GIS的铁路选线设计,不仅为基于空间分析的方案策划、工程设计、数据获取、数量统计与三维展示提供了广泛地面向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平台,也为大区域的空间工程建设提供了更为合理的数据组织基础,展现出与传统平面设计的优势,为大区域工程设计提供了一种更科学的设计手段。  相似文献   

5.
11月8日,国内首个关于铁路的数字博物馆在北京交通大学正式开通上线。数字铁路博物馆将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全面介绍中国铁路建设以及铁路知识。  相似文献   

6.
建设中国数字铁路的理论和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数字铁路的概念为指导,以哈尔滨铁路局为试点对象,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数字铁路建设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数字地球的铁路三维空间选线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基于数字地球建立铁路三维空间选线平台.研究结论:系统充分利用了数字地球软件提供的数字地形及高清影像等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立了三维空间选线平台,并在"安康至张家界"、"郑州至万州"等项目中成功应用,应用表明该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 实现了从Google Earth中的实时批量提取数字地形与影像数据;(2) 利用Google Earth的KML技术实现在Google Earth进行铁路平面定线,使Google Earth成为铁路的三维空间选线平台;(3) 建立了一个铁路线路及沿线自然环境的属性信息录入和查询机制;(4) 在传统AutoCAD平台下构建了新建铁路线路平、纵、横设计模块,满足铁路线路精细设计阶段的的各种功能,重点解决了纵断面优化问题;(5)实现了铁路设计成果在Google Earth中的三维可视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铁路综合数字移动通信网络建设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用中国铁路综合业务和信息化的需求,十分有必要建设中国铁路综合数字移动通信网络,为铁路提供综合语音、数据和图像的移动通信,满足各部门对调度通信、公务通信的功能需求。本文从中国铁路无线通信的现状和不足、综合数字移动通信网络的必要性、系统制式选择等几方面,阐述了中国铁路建设综合数字移动通信网络的前提条件和推动力,从总体发展思路和系统模型等方面阐述了建设的总体框架。  相似文献   

9.
李昆 《中国铁路》2002,(4):62-63
回顾铁路数字同步工程建设概况,论述了“定时传送”是铁路数字同步网的核心技术,提出积极采用国产氢钟作为基准定时源设备的网络规划设想。  相似文献   

10.
铁路信息共享平台体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分析国内外铁路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并从交换时间、系统数量、共享粒度等角度对信息系统间的共享需求进行分类,提出满足需求的铁路信息共享平台功能框架。结合目前信息集成技术的最新发展,分析信息共享平台的技术实现,提出一种可行的、便于从数据库和应用系统两个层次进行集成的信息共享平台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1.
铁路车轮外形曲线数字测量仪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采用二连杆串联机构的便携式车轮外形数字测量仪的研究,发现该测量仪的2个零位角度安装误差将分别导致测量结果的方位和形状误差。为此,笔者提出了一种借助2种姿态测量同一段曲线,使2个结果重合,以辨识2个活动杆夹角零位误差的标定方法,试验结果证明了其有效性。以二连杆机构外形测量仪研究为基础,笔者进一步提出了基于平面五连杆并联机构的测量仪新方案,并建立了测量模型;对角度分辨率导致的测量误差的对比仿真表明,新方案有较高的精度,同时讨论了用偏置角度和增加采样率提高测量准确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数字铁路基础空间数据框架工程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分析了建设数字铁路的需求.提出了建立数字铁路的建议:给出了数字铁路的技术体系、数字铁路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四个组成部分、数字铁路基础空间数据框架的主要内容和生产技术.最后简要阐述了实施数字铁路战略对铁路信息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结合内蒙古阿荣旗的地方铁路项目,分析该地方铁路建设的地域及资源优势。通过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说明该项目具有较好的收益率及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14.
《铁路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文件示范文本》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铁路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文件示范文本》的出台不仅可以实现招标投标活动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而且可以切实保护发包、承包双方的合法权益,进一步降低招标成本。因此,在招标投标过程中,如何理解和贯彻该示范文本成为当前铁路建设领域的一件大事。 研究方法:从《铁路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文件示范文本》出台的背景出发,分析该示范文本的特点,按照承包方式对铁路建设单位如何选择和使用该示范文本进行了阐述。 研究结论:对于投标者,应注意:(1)3种范本最大的不同在于招标文件第四章“专用合同条款”和第五章“工程量清单”;(2)投标人阅读招标文件最重要的地方在于各章的前附表;(3)资格预审文件第三章“资格审查办法”和招标文件第三章“评标办法”中的很多附件和附表是招标人和评审委员会工作用表,投标人不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袁犁 《铁道勘察》2007,33(6):55-58
数字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各部门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在其建设过程中,需要通讯网络基础设施、计算机硬件基础设施、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共享环境、安全保障措施、软件系统等一系列物理实体和逻辑实体的支撑来实现。概括地讲,数字城市信息共享服务体系大致可以从“软”和“硬”两个角度来进行研究和建设。“软”是指信息共享服务相关的标准、政策、安全保障、软件功能等的研究和建设;“硬”是指信息共享服务体系实现所需要的计算机硬件、存储设备、网络基础设施、基础数据、专业数据等的研究和建设。  相似文献   

16.
通过传输损耗、上行噪声叠加、传输时延和组网等方面来比较模拟光纤直放站和数字光纤直放站的优缺点,试验利用数字光纤直放站在既有包西线GSM-R系统中替代模拟光纤直放站进行弱场覆盖,发现数字光纤直放站近、远端机之间的光纤传输链路不受光功率衰减的影响,并能通过调整远端机时延可以良好解决实际应用中多个远端单元RRU之间重叠覆盖区域的时延色散问题,对数字光纤直放站今后在铁路推广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运用基于人口重心曲线的人口密度图和分形思想,划定我国三大人口密度等级体系.通过将现有铁路网线与人口集聚地图叠加,发现现有铁路在连接各人口集聚地上存在明显不足,而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将弥补现有铁路网的不足,使得我国各地区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18.
对新建哈佳铁路功能定位进行分析,结合路网、工程实际情况,确定线路宏观走向方案,重点从速度目标值、限制坡度、牵引质量、到发线有效长等方面对哈佳铁路的建设方案进行研究。经过综合分析,推荐满足运输组织要求、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13‰限制坡度,到发线有效长1 080 m,货物列车双机牵引质量5 000 t的200 km/h客货共线方案。  相似文献   

19.
高速铁路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速铁路建设成就举世瞩目,对拉动内需、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用重大,与此同时,高铁的安全性、经济性、综合社会效益等也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新热点。随着多条高速铁路的建成运营,加强项目后评价工作,系统总结项目的前期研究、建设和运营情况,有利于今后高铁项目建设及国际技术交流。由于项目后评价工作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此文对后评价涉及的主要工作进行论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