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车站是城市地铁网中的重要建筑物,是供旅客乘降,换乘和候车等集散场所。站位选择优劣直接影响车站吸引客流、集散客流等功能的好坏。针对太原地铁1号线太原南站站位设计方案,从不同角度分析比选了各方案的优劣,并给出推荐建议。  相似文献   

2.
2020年12月26日,太原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开通运营,这是山西省太原市建成的首条地铁线路,也是国内首条基于云平台的全自动运行(FAO)地铁线路。2号线一期工程于2016年3月全面开工建设,线路南起西桥站,北至尖草坪站,沿人民路、长治路、解放路地下敷设,全长23.647km,共设车站23座(其中换乘站7座)、车辆段1座、变电站2座、控制中心1座,概算总投资208.64亿元。作为太原市贯通南北的交通主动脉,该线路的建成通车标志着山西省会城市从此进入“地铁时代”,对有效缓解交通压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厦门轨道交通3号线穿越仙岳山方案研究,从客流辐射范围分析、与7号线换乘分析、工程方案比较等方面进行综合比选。结果表明,3号线与7号线间换乘客流量小,换乘必要性不充分,取消3号线与7号线换乘功能后对客流影响较小。华泰路方案在线路长度、车站使用功能、对交通及环境影响、工程实施、土建投资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最终推荐采用华泰路方案。  相似文献   

4.
陈卓 《铁道货运》2012,30(12):19-23,3
根据铁路货运发展和优化运输资源配置需求,以及货运中心选址要求,结合太原铁路枢纽现状和总图规划,以及太原市和晋中市物流规划,提出北格站址、西草寨站址、北六堡站址3个太原铁路货运中心选址方案。通过对各方案优缺点的分析比选,最终推荐在北六堡站建设太原铁路枢纽货运中心方案。  相似文献   

5.
车辆段试车线对保障列车安全和可靠运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在分析南京地铁4号线车辆段试车线功能及要求的基础上,通过综合比较正线高速试车方案与新建地下高速试车线方案的优缺点,并考虑到4号线车辆段为线网性大架修段,提出了围绕4号线车辆段周边用地条件新建地下高速试车线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西南环线是太原铁路枢纽南北车流交换的第二通道,其开通运营对于优化枢纽运输模式、提高枢纽运输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阐述西南环线概况的基础上,从太原铁路枢纽布局主要变化、运输组织主要变化、列车开行对数分析及预测等方面,对西南环线开通后太原枢纽运输组织变化进行分析,提出通道分工调整方案、列车编组计划调整方案、机车交路调整方案、车辆技检调整方案、列尾运用方案、天窗设置方案、货物列车开行方案等西南环线开通后太原铁路枢纽运输组织方案,为既有铁路枢纽改造运输组织模式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城市轨道交通开通初期的行车组织方案主要取决于预测年的客流预测结果及客流出行特征,尤其是预测年高峰单向最大断面客流量和全日断面客流量。本文结合洛阳轨道交通1号线的线路特点,在分析研究客流出行特征的基础上,确定了1号线的车辆选型及列车编组、行车交路计划、全日行车计划及列车停站时间,并提出了应对1号线运营初期早晚高峰客流具有较强潮汐特性的运营组织方案,为洛阳轨道交通1号线的正式运营提供一定的依据及参考。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轨道交通2号线是规划网络中4条市域级快速线之一。通过对该线功能定位、线路走向、所经重要活动中心和对外交通枢纽、线路功能与作用、客流特征以及既有和在建工程技术特征等的分析和认识,提出了系统建设目标要求、技术对策、系统客运模式和系统功能目标特征。该线应分解为两个独立的运营系统:高速铁路客站(虹桥机场)以东区段利用既有2号线及其西延伸段,采用贯通运营方案;青浦段(朱家角至高速铁路客站)独立运营。  相似文献   

9.
晋煤集团西区自营地方铁路是晋煤集团主要的集疏运通道,在山西省铁路网中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该铁路为典型的复杂山区地方铁路,地形条件复杂,控制因素类型众多。通过分析晋煤集团西区自营地方铁路运输需求、技术标准、工程技术、经济条件等因素,研究长子南站东线接轨方案和长子南站西线接轨方案及局部走向方案,比较分析各接入方案的线路布局方式、工程投资及对规划的影响等,最终推荐采用长子南站西线接轨方案,可以更好地带动晋煤集团经济发展,为复杂山区地方铁路相关设计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郑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横穿郑州主城区,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的多条地铁线路相互交叉,与高铁站、火车站、汽车站以及公交车站相关联,如何处理好站点接驳,对于充分发挥郑州地铁1号线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对于实现各种交通形式的最佳融合具有积极意义,同时有利于实现城市交通高效科学体系的形成。本文通过对郑州地铁1号线站点接驳规划方案的分析,对站点接驳的方法、控制因素、方案形成以及类型确定等进行研究。研究结论:(1)地铁站点接驳必须与城市的现状、未来的发展进行统筹协调处理;(2)不同区域应根据实际,合理确定站点接驳类型;(3)以地铁站点接驳开发为契机,打造城市立体交通体系,解决城市核心区域拥堵问题;(4)该研究结论对城市交通规划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平面曲线最小半径标准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以上海市轨道交通7号线常熟路站为例,说明了不同最小曲线半径标准对轨道交通线路的工程费、运营时间、养护维修费等主要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通过研究得出:降低现行地铁设计规范中车站端部的最小曲线半径标准值是经济合理的,在困难条件下地铁线路最小平面曲线半径标准值可由250~300m减小到200~250m。  相似文献   

1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是一项具有多学科、综合性、接口复杂的工程,其线路设计具有牵涉面广、考虑因素多、专业接口复杂等特点,结合贵阳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情况及地形地貌,以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为依托,对长大陡坡地段线路展线设计方案比选进行总结,为城市轨道交通长大坡道及展线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数据是城市轨道交通设计与运营的重要依据与基础,在总结分析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经验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城市土地利用法的站点数据链客流预测方法,系统介绍该预测方法的理论体系,并以杭州地铁4号线为例,验证站点数据链客流预测方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以期使该预测方法在客流预测与校核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城市区域规划建设、道路修建、轨道交通线网的合理性、客流流向等方面论述与分析地铁1号线南延伸的必要性,对延伸线路的接轨点、线路走向进行方案比选。推荐天津地铁1号线南延伸项目自双林站站前约500 m区间接轨引出,基本沿海河中游规划路由、敷设,终点站设在靠近汉港快速附近,与C1、C2、C4、Z1、Z3轨道交通线沟通与换乘。  相似文献   

15.
针对北京市中心城区重点功能区范围内轨道交通线网密度、站点覆盖率不足等问题,以北京CBD重点功能区为研究对象,应用空间句法理论及空间分割方法,建立CBD地区道路网空间句法模型,量化分析该区域内可达性与交通流量的关系,结合既有轨道交通网络,对CBD地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设计、路由选择提出指导性建议.结果表明,将可达性评价指标与交通流量相结合,能够定量描述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可达性及结构绩效,并选择可达性较高轨道交通线路路由.该方法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以及不同规划方案的比选和评价,可以作为方案评价方法之一,同时应该结合其他线网规划要素,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作为重要考虑因素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6.
研究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车站实施方案,梳理近年来欧洲联盟及国内一些单位关于智慧车站的研究动向,介绍轨道交通智慧车站需求与内涵.以南昌地铁4号线智慧车站建设为例,设计智慧车站总体架构,分析智慧车站建设的技术难点,提出智慧车站实施方案.该方案已应用于南昌地铁4号线智慧车站的建设中,可为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智慧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呼和浩特市轨道交通1号线是内蒙古自治区规划建设的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由于该线敷设方式、客流特征、后续项目建设时序等均存在不确定因素,因而其配线设置存在诸多难点。以1号线为例,对轨道交通项目配线设置需统筹考虑的重点问题和设置原则进行了探讨,对影响1号线配线设置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选择出了运营效果好、工程实施条件良好、经济合理的配线设置方案,并对配线设置的合理性及运营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根据厦门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厦门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由6、9号线组合而成,计划远期两线拆分后各自延伸。考虑到拆分时机的不确定性,研究确定了较为合理的车站配线方案,以满足远期6、9号线不同的拆解需求,并就拆分范围内西柯站、同安新城站的配线适应性进行分析说明。对拆分期间的临时运营组织方案进行了比选,并对拆分前的准备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以尽可能缩短拆分工程对运营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类似的轨道交通线路拆分方案设计和运营单位新线筹备工作等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乌鲁木齐地铁1号线开通运营以来客运量严重不足,调查分析发现,主要是1号线各站点与其它交通方式的接驳存在问题。调查分析了二道桥地铁站及其周边地区的交通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根据发展“集约型”城市和交通一体化的理论,对地铁与道路公交、私家车、出租车、步行等多种交通方式的接驳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打造立体交通接驳方案,以期通过优化地铁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接驳模式提高地铁的客运量。研究成果可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门与列车之间的间隙中存在滞留乘客、造成乘客人身伤亡的危险性,由于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无人驾驶过程中,没有值乘人员对列车运行装置进行直接监控,必须由系统替代司机自动判断该间隙中是否有乘客滞留。简要叙述站台门间隙探测装置的现状,对站台门间隙探测和列车运行互锁方案进行分析,并对无人驾驶地铁线路的应用解决方案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