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岩质边坡喷混植生防护技术在铁路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岩质边坡喷混植生是一种适用于岩质边坡坡面植草(灌)的植被护坡技术,结合多年在铁路路基工程中应用岩质边坡喷混植生防护技术及其试验研究成果,主要介绍其设计标准、使用材料、基材配比、施工工序、施工机械设备、验收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2.
铁路的绿色通道可以起到稳固边坡、保持水土、美化路容等作用。采用工点分区和多因素影响分析等方法,对某铁路的绿色通道设计进行研究。根据适用的绿化形式和基本原则,将该新建铁路分为路基、桥梁和站区三类工点,分别采用灌乔结合、灌草结合和以观赏性植物为主的绿化原则;在苗木种类和建植方式选择方面,采用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选取了与既有绿化有机统一的植物种类。研究表明:铁路绿色通道建设应根据工点类型选择相应的绿化形式,路基的绿化设计应根据边坡高度以及是否有排水沟进行有机调整,苗木种类和建植方式应与当地自然环境和既有绿化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3.
绿色生态铁路的设计理念对铁路路堤边坡绿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铁路路堤边坡呈带状分散分布,对于气候条件恶劣或少雨地区,带来了后期的浇灌养护困难问题。渗灌节水技术可以较好解决交通线路沿线的绿化浇灌问题,但淤堵问题是传统渗灌节水技术推广应用中的一个难题。以京张高铁路堤边坡绿化工程为试验段,提出一套基于毛细透排水带为渗灌材料的智能化毛细渗灌节水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以毛细透排水带作为毛细渗灌材料解决了渗灌淤堵问题,具有很好的节水效应;智能化毛细渗灌节水技术实现了自动监测、自动灌溉及远程智能化管理,解决了铁路边坡绿化浇灌养护问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硬质陡坡的防护与绿化一直是工程界的一个难题,本文通过深圳地铁7号线深云车辆段岩质高边坡防护绿化研究,提出一种加固硬质陡峭岩石边坡的复合结构。在该复合结构中,采用锚杆、注浆措施对边坡节理面、裂隙进行加固,提高边坡的整体稳定性;采用植生条与主动防护网来稳固喷混植生基材和局部破碎岩体,提高边坡的局部稳定性,从而减弱地表水对坡面的冲刷,减缓坡面岩石的风化速度,绿化坡面。研究结论:(1)硬质岩石边坡的深层稳定主要受内部结构中的节理、裂隙发育程度控制,采用系统锚杆与随机锚杆结合注浆的方式,对岩质边坡稳定性有较好的加固效果;(2)将植生条在岩质坡面上按照一定间距进行固定,提高了岩质边坡的坡面摩擦系数,使喷混基材能够更好的粘附在岩质坡面上;(3)植生条采用普通的土工布材质,内填充普通种植土,当喷混植生基材稳定在坡面上时,草灌生长后,植生条土工布降解将袋内土壤露出,可作为坡面土壤的补充;(4)本文所研究的岩质陡坡防护与绿化复合结构在深圳地铁工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可为铁路、地铁、公路及建筑工程类似的岩质陡坡防护与绿化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绿化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混凝土材料,将混凝土的防护功能和植物的生态功能完美结合,能够在满足工程防护结构稳固的同时,达到保护自然环境、改善生态条件、美化周围景观的效果,符合国家和地方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政策要求。结合相关文件规定,介绍了绿化混凝土的概念和特点,阐述了绿化混凝土应用于铁路路基边坡防护中的实施要点和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6.
铁路建设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与此同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许多因填方、开挖造成的大面积、不同程度的裸露边坡,这些边坡的生态景观、稳定性等问题备受关注.本文以新建南宁至广州铁路石质路基边坡绿化为例,论述了石质路基边坡绿化方法与应用,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更好地服务于铁路边坡绿化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7.
建筑信息模型(BIM)的研究与应用可有效提升建设项目设计、施工及运营阶段的效率与安全性,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化,具有巨大应用价值和广阔发展前景。充分发挥BIM技术在我国铁路行业中的应用,挖掘路基工程中的BIM应用创新点,对提升设计、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铁路BIM应用现状进行研究,提出众多BIM技术在路基工程专业的应用点,包括结构方案优化、边坡绿化形式比选、挖方算量应用、排水优化设计、接口设计、施工技术交底等内容,将BIM技术应用到实际工程中。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国内外边坡绿色防护技术的发展概况,介绍了国内几种主要的路基边坡绿色防护技术的特点、适用条件和应用情况,并与目前常用的各类传统护坡技术进行了经济比较,结合工程实例,探讨铁路路基边坡绿色防护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速铁路路基绿化工程高要求、少维护等特点,提出纤维团粒喷播技术,并详细阐述了其机理及特点.通过在京雄城际铁路路基边坡工程中的应用,归纳总结了该技术施工工艺流程:平整坡面→坡面覆土→铺设铁丝网→喷播基质→养护管理.喷播基质是利用喷播机械将性能优越的基质材料喷附至铁路路基坡面上的.工程应用表明该技术施工快,质量好,养护维修量小,经济性高.  相似文献   

10.
预应力锚索施工技术及单价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预应力锚索技术是一种新加固土体技术,在铁路的高路堑边坡加固工程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笔结合现场施工的实际经验,简要介绍了预应力锚索技术施工工序及单价分析。  相似文献   

11.
绿色通道的设计与主体工程的设计同样重要,对平原河网地区普速铁路绿色通道的设计,从总体设计原则,绿化植物的选择,路基边坡的合理防护与绿化,路基坡脚至防护栅栏间的绿化,站区绿化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以期对铁路绿色通道的设计能起到借鉴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型铁路工程BIM设计的探索及实现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BIM技术的应用能够提升铁路工程建设技术水平及信息管理能力,也是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的核心和方向。BIM信息模型是BIM技术应用的基础文件,设计单位在BIM技术的应用中起牵头及主导作用。在现阶段,铁路工程BIM设计多停留在单体设计的水平上,BIM技术在铁路工程中的探索及应用也停留在较为初级的阶段;针对此情况,我院在迁建西安客车段、机务段这一大型铁路工程设计过程中进行了积极探索,采用BIM技术对两段进行了全专业、全内容BIM设计,取得一定成果,为BIM技术在铁路工程中的应用积累了宝贵经验,也是我院利用BIM设计手段开展大型铁路工程设计的良好开端。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技术已经被各行各业广泛成功运用,并取得显著成绩,而铁路旅客运输(简称:客运)的大数据应用才刚刚起步,通过对铁路客运管理效率、客运营销和服务质量的深入分析,得出大数据在铁路客运营销、作业管理和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应用场景,并给出铁路客运大数据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利用北斗授时技术实现高速铁路信号系统时钟自动同步,有利于提高系统信息安全和维护水平,但目前北斗授时技术在铁路信号系统中尚无应用先例。结合高速铁路信号系统地面设备时钟同步应用现状,分析信号地面设备时钟同步需求;通过分析世界上主流卫星导航系统优缺点,结合中国铁路信号系统需求,选择北斗授时技术作为高速铁路信号系统地面设备的时钟同步技术;构建基于北斗授时技术的总体方案和具体应用方案;最后对时钟同步设备功能、系统接口和测试方案进行说明。研究成果已在中国铁路广州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广深线实施,实现了信号系统地面设备的时钟自动同步。  相似文献   

15.
以青连铁路四电工程为试点,对铁路四电BIM技术进行应用。开展基于达索平台的铁路四电过程BIM技术的应用研究,通过青连铁路四电工程BIM技术的应用与实施,具体分析BIM技术在铁路建设协同设计、施工过程以及项目管理中的方法与应用。探索出一种适用于铁路四电工程BIM应用的技术路线,从协同设计到施工管理,基于BIM模型完成铁路四电工程拓展应用,提供了系统的BIM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16.
介绍区块链的主要特点、演进历程和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形式,探讨区块链技术在铁路系统的应用方向,提出了区块链技术在铁路建设、运营养护、机车检修、货运物流、权益证明方面的应用主张,分析了区块链技术所能带来经济和管理效益。结果表明,采用区块链技术能减少铁路建设、运营和养护成本,有利于铁路系统的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铁路建造技术日益先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铁路建造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BIM技术促进了中国铁路建造模式的革新和转变。在对国内外智能建造发展背景分析的基础上,深化铁路工程智能建造的内涵和特征,结合工程实践形成铁路工程智能建造7大技术支撑体系,有机融合信息技术与建造技术,介绍工程设计及仿真、工厂化加工、精密测控、自动化安装、动态监测和信息化管理等应用实践,提出BIM技术在智能铁路建设过程中的发展方向,为BIM技术在铁路智能建造过程中的深化应用,推进铁路建造过程的精益、智慧、高效、绿色协同发展,进而提升铁路建造技术,提高铁路建造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无线以太网(IEEE 802.11b)技术在铁路列车编组场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通过分析铁路列车编组场的业务需求和无线以太网技术的技术特点,论证了无线以太网技术应用于铁路站场通信的可能性及必要性。结合铁路列车编组站的具体应用背景提出了无线以太网技术在列车编组站中应用的实现方式及网络结构。依据铁路列车编组场的实际情况和对无线以太网设备进行的实验结果,分析了在工程应用中应考虑的主要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软交换技术在铁通城域网建设中的必要性、对城域数据承载网的技术要求、在铁通城域网的基本应用模型以及对软交换技术相关设备的基本要求等几个方面对软交换技术在铁通城域网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