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大跨可调断面衬砌台车在成渝客专新中梁山隧道施工中的应用情况,介绍了在隧道施工中,遇到衬砌断面变化频繁、断面尺寸变化较大、工期紧张的情况下,进行二次衬砌施工时,如何从衬砌台车的设计与使用上减少洞内施工的干扰,节约成本,缩短工期,确保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2.
高速铁路大断面深埋黄土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依托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大断而深埋黄土隧道洞群,进行现场围岩压力量测试验,得到不同黄土地层的围岩压力,发现围岩压力沿隧道全断面分布相对较为均匀.采用太沙基松散体围岩压力理论、铁路隧道设计规范深埋围岩压力公式、普氏理论、卡柯理论4种方法分别计算围岩压力,并与实测值对比.结果表明,基于太沙皋理论的计算值最接近实测值,且具有一定的安全余量,因此推荐采用太沙基理论计算大断面深埋黄土隧道的围岩压力量值.依据实测围岩压力的垂直与水平分量沿隧道跨度与高度方向的统计规律,确定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围岩压力的计算图式.分析指出,垂直方向围岩压力计算图式可采用均匀分布或"尖峰"形分布,水平方向围岩压力计算图式可采用"鼓肚子"形分布. 相似文献
3.
大断面软岩浅埋偏压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南山寨隧道出口段穿越大断面软岩浅埋偏压地段,在施工中遇到的难点及施工处理技术,着重阐述双侧壁导坑法在该隧道应用中的施工要点及作业程序。 相似文献
4.
不同侧压比下隧道初期支护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董云松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0,(6):87-90
在象山特长隧道深埋段围岩压力实测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对不同侧压比下初期支护未成环前的内力分布、稳定性及变形、破坏特点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表明:地质复杂地区的深埋隧道(或深埋段),围岩压力大小及分布与松散压力差别较大,初期支护的稳定性,变形、破坏特点与受松散压力作用下的也有明显不同;并得出了不同侧压比下初期支护未成环前的稳定性,变形、破坏特点的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5.
青岛海底隧道团岛二路匝道与左线隧道交叉口段为变截面特大断面,隧道埋深8~21 m,隧址处工程地质复杂,地表建筑物密集,确保建筑物和施工安全至关重要。对该段隧道开挖方案的选择和采取的技术措施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6.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7,(3):119-123
随着新奥法施工技术的广泛应用,围岩的动态变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我国主要是通过监测典型节点的位移来判断围岩变形的稳定性。典型节点的变形并不能代表整个围岩断面的变形状况,该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提出采用隧道断面面积变化的方法来评价围岩变形的稳定性。采用突变理论数学方法计算Ⅳ级和Ⅴ级围岩在不同埋深条件下断面面积的变化值,得出面积变化的极限值,最终以此极限值作为判定围岩变形稳定的判据。 相似文献
7.
达成铁路新建200km/h双线段客货共线线路中,隧道穿越水平层状粉质粘土和砂质泥岩地层,其埋深一般为8m~20m。在施工中掌握隧道围岩变形情况,对大跨度隧道在浅埋段施工的安全,保证施工质量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通过运用典型的类比分析法和三维模拟理论计算法对沉降的分析,比较准确地预测了隧道每一步开挖过程中所引起的地表沉降,确保了地面建筑物、地下管线及结构本身的安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针对花甲山隧道浅埋段工程地质条件,采用数值计算和现场测试方法,分析了浅埋段软弱围岩采用CRD法和大拱脚台阶法施工时围岩位移变化规律,并将数值分析结果和现场测试数据进行对比。综合比较两种施工方法的施工工效、经济成本和施工安全等因素,提出花甲山隧道浅埋段建议采用大拱脚台阶法施工的结论,为相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大断面黄土隧道开挖引起的围岩力学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胡麻岭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监测与三维数值模拟结合的方法,分析隧道开挖后黄土围岩应力场、位移场与塑性区的变化规律;同时对台阶法施工中影响围岩力学响应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围岩接触压力分布很不均匀;拱腰、墙角和边墙是施工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应加强支护刚度,设置锁脚锚杆或扩大拱脚;建议取消拱部系统锚杆,既有利于控制围岩变形又可减少工程投资;支护结构调整了围岩应力的分配,改善了应力集中且控制了塑性区的发展,故应坚持“及时支护、及早封闭成环”的原则;上台阶支护对控制拱顶沉降起着关键作用,施工中应引起足够重视;拱顶沉降在变形允许范围内,说明现行支护设计参数满足安全性要求;掌子面空间效应的影响范围约为其前方2~3倍洞径;数值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1.
以贵阳市地铁2号线阳明祠车站为背景,采用室内模型试验模拟大断面地铁车站施工过程中隧道塌方破坏过程,明确施工期间大断面隧道塌方破坏过程机制,对比分析围岩和路面的变形。结果表明:通过围岩重力作用模拟隧道施工过程中塌方过程,与实际塌方过程基本吻合,弥补了常规加载破坏的不足;围岩渐进破坏过程表现为裂隙出现-裂隙发展-裂隙贯通-围岩塌方,支护渐进破坏过程表现为变形缓慢增加-变形快速增加-裂缝快速发展-支护破坏;围岩渐进破坏与支护渐进破坏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当支护变形大幅增加时,应增加支护强度,同时还应及时注浆、打设长锚杆,以减缓围岩裂隙发展,阻断围岩渐进破坏过程。 相似文献
12.
结合湖北省境内某隧道项目,采用三维建模模拟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在不同核心土长度、台阶长度、进尺深度、衬砌施作时间下围岩变形情况,找出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各因素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获得经济合理的开挖参数。总结了施工关键点,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