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AutoCAD图形上拾取点的坐标文件建立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以AutoCAD为平台的测图软件用于内业航测数字化测图和外业全站仪数字化成图时 ,其质量控制的方法之一是在AutoCAD打开的图上拾取一定数量的地物点坐标与外业实测的相应点坐标进行比较。对于DWG格式的地形图 ,在图上拾取若干地物点 ,并把这些点的地面坐标自动形成一个坐标文件 ,将大大提高质量检测的效率。介绍建立坐标文件的基本思想和程序的具体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2.
在铁路勘测设计的线路调查作业中,线路人员须完成大量的野外调查和资料搜集工作。传统的调查方法须借助纸质图纸在野外实地调查、记录数据,然后进行内业数据处理。为提升线调的整体作业效率,将线路计算融入"铁路线路外业调查系统",利用移动GIS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嵌入式空间数据库技术和语音识别等技术,研发基于Android智能移动终端的集数据采集、分析与存储、线路计算、定位导航和影像资料记录等功能为一体的铁路勘测外业线路调查系统,使其不仅具有一般线调作业的可视化记录功能,而且还使系统具有线路计算和线路导航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何广钧 《铁路航测》1996,(1):22-23,30
航测内业测图的透明正片,在摄影处理及使用过程中产生变形。它们有均匀变形、不均匀变形和偶然变形,这些变形都影响测图的高程精度。  相似文献   

4.
合宁铁路已于2008年上半年正式通车,最高时速达到284km/h,其中精密测量成果对保持线路的平顺起着关键作用。从项目概况、技术准备、外业测量作业、内业解算及成果整理等各个方面对此精测项目的平面和高程两方面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旨在使各位精测同仁对合宁铁路的整个精测过程有个直观了解,以期对此后类似项目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AutoCAD2004 VBA编程方法的剖析,探讨了利用AutoCAD2004 VBA编程绘制无缝线路单元轨节布置图的过程,为直接在AutoCAD2004图形环境下实现无缝线路单元轨节布置图制图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拆迁建筑物数量是评价线路方案的重要指标。对于尚未开展现场调查、但却有大比例尺电子地形图的线路方案,通常利用电子地形图估算拆迁量。设计人员传统的统计方法低效且不准确。本文基于AutoCAD二次开发,实现了电子地形图上线路方案拆迁建筑物数量统计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7.
基于精测网测量数据平差模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秋波 《铁道勘察》2011,37(5):16-19
随着铁路时速的不断提高,作为高速铁路的勘测、施工、运营维护的基础设施之一的铁路精测网显得越发重要。用TGO+COSA的处理模式,不仅利用了TGO处理基线的稳定性和COSA平差的高效性,保证了精测网的精度,而且减少了精测网数据处理的内业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经过对多个工程项目精测网数据的实践,本文所采用的方法可以作为一种固定的作业模式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相似文献   

8.
鉴于卫星影像分辨率和商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LIDAR设备及技术在铁路勘测设计中得到大量应用,首次提出了“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与LIDAR数据在铁路勘测设计中的深度应用”这一全新的勘测设计理念,其最终目的为:以卫星影像完成大范围选线设计(以卫星影像数据完成预可研、并以目前可以得到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测绘1:5000比例尺地形图完成初测及方案可行性研究);对定测方案实施超低空飞行,以高密度、高精度的LIDAR激光点云数据、高分辨率数码影像数据,完成线路1:2000数字地图、线路纵横断面、工点图内业测量(完成定测、初步设计、补充定测、施工图设计)。并从技术、经济、时间三个方面,论证了该理念的合理性、可行性、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Object ARX的铁路纵断面自动出图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铁路纵断面绘图要素的分类、数据结构的组织、线路里程点的定位,纵断面要素的具体绘制等进行了研究,在AutoCAD图形数据库结构的基础上,以AutoCAD 2002为绘图平台,运用Visual C++编译环境结合objectARX库函数,实现线路纵断面的自动出图,提高绘图速度和绘图精度.  相似文献   

10.
微分法和全能法的多倍投影仪成图是20世纪50-60年代航测内业成图的重要技术.半个世纪以来,经历了精密立体测图仪测图发展到现代的数字测图.铁路航测内业成图技术是随着科技发展,随着我国铁路事业高速发展的需要不断改进,不断更新,为铁路勘察设计提供更好,更新的产品.目前,国际上先进的航测数字测图已成为我国铁路测量的重要技术.  相似文献   

11.
介绍桥上无缝道岔轨下基础“门”形筋混凝土道床、带限凸台道床板、底座纵连式道岔板5种无砟轨道结构。建立桥上3种无砟轨道结构的无缝道岔模型,提出计算参数,分析3种无砟轨道结构对桥上无缝道岔受力和变形影响,并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桥上底座纵连式无砟轨道结构无缝道岔与桥梁的纵向相互作用力较小,是一种受力较为合理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2.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驼峰超速连挂事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驼峰超速连挂事故进行分析。分析对事故有重要影响的线路、调速设备和车辆等因素,考虑到贝叶斯网络能较好解决不确定性问题以及可以双向推理的特点,建立驼峰超速连挂事故树,并将其转化成贝叶斯网络,计算顶上事件的发生概率以及基本事件的后验概率。结果表明,超速连挂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线路纵断面、调速设备制动能力以及新型重载车辆三方面。进一步考虑新型重载车辆的共因失效问题,建立贝叶斯共因失效混合网络,计算并分析新型重载车辆对超速连挂事故的影响程度以及对既有驼峰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遮挡是智能交通系统中车辆检测、跟踪和识别时较难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主要针对智能交通系统中车辆之间的遮挡,以车辆常用的矩形模板为先验知识,首先对存在车辆遮挡的连通区域提取边缘轮廓,然后获取轮廓上的4类特征拐点,最后采用本文提出的基于轮廓特征拐点的车辆分离算法,将相互遮挡的车辆分离开来,便于后续对车辆的跟踪、匹配等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具有有效性、可行性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我国铁路客车空调存在的问题和人工神经网络(ANN)在系统仿真、负荷预测、能量管理、故障诊断、系统辨识控制等方面的优势,综述了ANN在暖通空调(HVAC)中的应用及发展状况,阐述了我国铁路客车空调研究领域引入ANN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5.
分析我国高寒地区机车的运用状况,指出电力机车在低温环境下所面临的问题,并从机车的低温试验、关键部件、相关材料以及防寒加热等方面,提出电力机车防寒设计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日本上越新干线列车脱轨事故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新县中越地区于2004年10月23日发生里氏6.8级浅层直下型地震,地震引起线路剧烈横向晃动和上下起伏震动,导致列车脱轨。在新干线沿线加大地震早期检测预报系统布设密度,研究新的地震波检测方法以及地震预报技术和装置。研究和试验L型防脱轨护轮轨,并对鱼尾板进行加厚改造。在转向架上安装振动加速度检测仪,提高制动反应速度。在转向架轴箱下面安装反L型车辆导向装置,车辆脱轨后,导向装置会钩住钢轨,防止车辆过远偏离轨道溜逸。用厚钢板包覆桥墩、向桥裂缝灌注树脂和用碳纤维布等方法对桥梁进行加固。通过对列车脱轨事故分析和采取的对策,为我国铁路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方法的探讨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目的:通过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掌握掌子面前方地质信息,为施工单位优化施工方案、安全科学施工、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等提供依据,为预防隧道塌方、突水、突泥、突气等可能形成的灾害性等事故及时提供信息,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研究方法:本文以作者在八盘岭隧道和长梁山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的亲身经历为背景,着重介绍了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在我国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工程的长大隧道施工中的重要作用和研究的重大意义。研究结果:本文系统地分析和归纳总结了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的前期准备工作、地质超前预报目的及内容、预报的各种方法、预报成果的输出形式和方式、预报时间安排和过程、探讨和研究的结论等,侧重介绍了地质超前预报的各种方法。研究结论:地质超前预报是隧道施工的一个重要环节,应纳入施工工序,可以指导施工,为隧道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马缤辉  赵明华  张玲  雷勇 《铁道学报》2012,34(4):94-100
针对Winkler地基模型不能考虑梁与地基底面摩阻效应的不足,在地基与梁底接触面上引入一系列各自独立的水平弹簧,假定弹簧反力即切向摩阻力与梁底和地基间的切向相对位移成正比,从能量角度出发,基于最小势能原理,建立考虑底面摩阻效应的弹性地基梁能量方程,并引入位移形函数进行求解,导出对称载荷条件下考虑切向摩阻力作用时地基梁位移及内力解答。最后通过地基梁计算实例分析,验证该解答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并对相关计算参数进行深入探讨。计算结果表明:切向摩阻力沿梁长呈非线性分布,其对地基梁挠度及弯矩计算的影响较大,而对剪力的影响并不强烈。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浙赣线CTC系统的建设实际,提出了在繁忙干线中列车运行控制和调车运行控制的冲突问题,CTC区段与非CTC区段的衔接问题,阐述了解决并进一步改进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为了满足城域网环境中高速增长的互联网流量,必须利用DWDM提供的空前带宽资源,同时必须使DWDM网络优化以至于提供IP QoS能力。传统的SDH/SONET光网络是具有高速容量和低时延,微小错误率的传输管道,在现有传送网QoS方面作出了贡献。但单个分组或汇聚的流量在光域上Gbit速率下不能被跟踪和控制。当IP成为具有支配数据传输的选择时,就必须设计QoS模型来处理某些实时业务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