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原位捣固试验研究了捣固次数对道砟破碎的影响规律,并对道砟颗粒的典型破碎形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捣固作业会引起道砟颗粒发生明显的破碎伤损,进而导致道砟整体级配发生显著变化,应在有砟道床的养护维修中予以重点关注.捣固作业最容易引起56~63 mm粒径的道砟颗粒发生破碎.对于运营期道床,捣固作业导致的道砟颗粒破碎会使2...  相似文献   

2.
中美两国规范将道砟分为面砟和底砟,其中中国面砟需检测7项性能16个物理参数,底砟需检测4项性能6个参数;美国面砟需检测5项性能7个参数,底砟需检测5项性能8个参数。通过比较两国铁路道砟的试验规范,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规范对于底砟给出了固定的颗粒级配范围,方便了施工选材;美国规范中底砟的颗粒级配与面砟及路基填料的颗粒级配有关,更合理地体现了底砟的过渡作用;(2)中国规范固定了试样的颗粒范围及数量,简化了试验操作但使得结果不能反映全部道砟的性能;美国规范中道砟的性能参数多通过试样的颗粒级配百分率计权求得,结果能全面反映道砟性能且适应于任何粒径的道砟;(3)中国规范缺少试验数据偏差的内容;美国规范对试验的重复性偏差及复现性偏差均有详细要求。  相似文献   

3.
刘洋  李旭  吴琼  郑双飞 《铁道学报》2023,(2):100-107
道砟颗粒破碎会影响路基的力学行为和服役性能。为定量分析颗粒形状、粒径、冲击荷载三者对碎石颗粒破碎的影响,选用单一粒径组安山岩碎石道砟颗粒,进行颗粒破碎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颗粒破碎比Bg可用于定量分析道砟的颗粒破碎规律;道砟形状是控制其破碎的主要因素,片状颗粒和针状颗粒在试验中的平均质量损失率高达40%;而块状颗粒的破碎主要以磨损为主,质量损失率低于4%;颗粒破碎指标Bg和冲击荷载能量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颗粒破碎过程可以划分为空间调整、接触破碎及平衡稳定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以高速铁路基床表层级配碎石为研究对象,基于X-CT扫描成像技术进行级配碎石冻结状态细观研究。利用X-CT扫描技术结合图像处理技术重构冻结状态下的三维级配碎石试样模型。通过断层扫描图像的灰度识别技术,辨识出级配碎石中不同组分的灰度范围,进而获取级配碎石颗粒、冰晶和孔隙的分布特征。不同饱水度和细颗粒含量级配碎石冻结状态的X-CT扫描分析结果表明:冰晶主要聚集在试样的孔隙和粗、细颗粒交界处;冰晶含量随饱水度增加而增加,孔隙率随细颗粒含量的增加而减少;级配碎石冻胀有别于传统细粒土冻胀,主要在细颗粒聚集区发生水分微迁移,推动粗颗粒旋转、错动,使其偏离原来的位置,引发冻胀。  相似文献   

5.
大机非稳态捣固作业是新建铁路开通运营前的必备工序,目前尚无研究涉及三枕捣固装置激扰下有砟轨道的振动传递特性。针对此不足,选取某典型新建铁路,开展捣固作业过程中有砟轨道动力响应的现场大型原位试验,并在散体道床内部不同位置埋设自制的双轴振动加速度传感器,实现道床内部振动水平演变的实时监测。采用小波分析和快速傅里叶变换方法,从时域-频域角度探究了捣固作业过程中轨枕和道床的振动传递及衰减特征,对比分析不同捣固作业次数影响下有砟轨道的吸振能力和耗能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捣固作业过程中存在典型的振动逆向传递现象,会降低道床的承载能力及稳定性;夹持阶段轨枕的主要响应频率为68.7 Hz,约为35 Hz捣镐固定振动频率的2倍;捣固作业过程中轨枕对不同方向振动的敏感程度存在显著差异,捣镐的横向振动分量会激发道床内部更加丰富的振动响应;第三次捣固作业过程中道床的振动水平较低,道砟颗粒破碎概率最小。因此建议在不改变捣固作业时间和其他捣固作业参数的条件下现场进行多次连续捣固作业时,作业次数不宜超过3次,以保证最佳捣固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确保客运专线铁路路基B组填料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结合工程实际,对武汉至广州铁路客运专线试验段B组填料的生产、填料级配试验、现场填筑工艺试验做了综合研究,对路基填筑压实检测指标K30、Evd、Ev2、n做了统计分析,并对B组填料的生产流程、工艺参数、填料的颗粒级配控制、现场填筑施工工艺及检测等方面作出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掺和废旧轮胎橡胶颗粒(TDA)改良道砟具有降低道砟磨耗、缓解废料处置压力、便于施工等诸多优点,是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道床改良措施。采用动三轴试验和激光扫描方法,进行循环荷载作用下TDA掺量(体积比)对TDA一级道砟混合集料动力性能的影响及道砟颗粒几何形状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TDA掺量的增加,混合料试样轴向应变增加、动弹性模量降低、阻尼比增加,且道砟破碎率降低;TDA掺量为10%时,可在保证混合料动弹性模量和阻尼比满足要求的前提下,有效降低道砟颗粒破碎率;循环荷载作用下道砟主要在尖角、棱边及表面发生局部破坏,颗粒整体形状特征变化较小;与不含TDA试样相比,TDA掺量为10%试样的道砟颗粒局部特征综合系数减小16%,TDA可有效降低道砟颗粒局部破坏程度。  相似文献   

8.
基于三维离散元颗粒流理论,综合考虑颗粒间黏结力,确定颗粒接触本构关系,建立有黏结材料工程性质的数值仿真模型,实现对粗粒土工程力学特性的模拟。根据某粗粒土室内三轴试验结果和大量数值试验,对颗粒流数值模型进行标定,精确再现室内试验的加载曲线。基于标定后的颗粒流模型,针对不同的试样加载过程,分析不同应力路径下的力学响应。通过对颗粒流试样细观参数的进一步分析,研究试样的颗粒间的摩擦系数、细观连接强度以及孔隙率对宏观力学特性的影响。揭示模型细观参数对宏观力学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细观参数可实现对宏观力学响应的调整,并据此给出细观参数选取的若干建议,为今后的颗粒流模拟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煤矸石作为高速公路路基填料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对煤矸石的研究远落后于工程实践.根据Talbot推广的级配控制方程,采用人工级配的方法,通过大型三轴试验研究煤矸石路基填料在不同围压、不同级配和不同压实度下的强度及变形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煤矸石路基填料的轴向应变均随轴向应力的增加而增加,应力-应变曲线无明显峰值,属于应变硬化型;当围压不变时,随着A值即粗颗粒含量的增加,相同轴向应变下的轴向应力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变化;压实度达93%以后,继续提高压实度对试样强度增长作用效果不明显;煤矸石应力-应变曲线可以用邓肯-张双曲线本构模型拟合,并获得了双曲线本构模型的具体参数.  相似文献   

10.
大空隙级配碎石填料因其较好的渗透性能广泛应用于透(排)水性基床,然而级配对细观三维空隙特征的影响尚不明确。针对此不足,对3种代表性级配的透水性基床填料试样开展室内新型平板振动压实试验,并对压实后的试样进行高精度工业XCT扫描,重构其三维模型并获取其内部空隙,计算面空隙率、等效体积和三维形态等空隙结构特征指标,分析不同级配(颗粒堆积结构)对其三维形态及分布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级配的试样其内部面空隙率沿高度方向总体呈对称分布,即两端大中部小,骨架密实型颗粒堆积结构试样其面空隙率处于最低水平且沿高度方向的差异性最小,骨架空隙型颗粒堆积结构试样其面空隙率最大且不均匀性也最大;随着颗粒堆积结构从悬浮密实型过渡至骨架密实型再至骨架空隙型,试样内部空隙总数量大幅减小,孤立微空隙和小空隙数量减小,连通性较好的中空隙与大空隙增多;空隙形态逐渐演化为不规则型和长条型,并从较为圆润丰满型过渡至边缘残缺型,具有更好的连通性,可提供水气运移的通道。优化颗粒堆积结构有利于形成连通空隙并提供渗流通道,进而提升基床填料的水-力特性。研究结果可为透水性级配碎石基床填料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LKJ车载设备作业质量卡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了LKJ车载设备出入库检测作业及芯片换装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旨在实现对车载设备检测作业质量、数据换装版本号确认、换装完成情况自动统计等关键环节的卡控,实现由"人控"向"机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回顾了近年来我所承担的机车车辆试验,并从试验内容、试验性质加以分析总结,论述试验和产品开发的关系,指出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从今年起,我段执行的内燃机车小修周期为7~7.5万km,辅修周期为3.5~4万km,也就是说,机车走行7~7.5万km除了小、辅修时扣修几天外,其它时间都是处于机车运用整备状态,如何抓好运用机车日常检查和保养工作,是确保机车质量稳定提高的重要关键.……  相似文献   

14.
回顾施工组织在桥梁、隧道、路基等工程项目中的发展历程,论述施工组织与科技进步相互推动、共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机车厂修时,需要拆卸多种型号的轮对、齿轮,各企业普遍存在对标厂修标准及厂修工艺质量下降,生产能力明显不足的问题。文中对这些不足之处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内燃机车轮对、齿轮通用拆卸装置方案,设计的装置能满足多种型号机车大修标准及大修工艺要求,解决了生产能力问题,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针对铁路信息网络化发展方向,提出一套以LonWorks网络为载体,实现联网控制各车厢在线数据的采集、存储、故障诊断、控制等功能的系统。阐述了车载网络的架构、网络热备及其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7.
铁路勘测设计一体化和智能化的研究与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铁路勘测设计一体化、智能化是系统地研究和建立以数字化信息为基础,以计算机应用技术拉通勘测设计全过程为主要特征的新的生产作业模式,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技术,推进勘测设计现代化的重大成果.阐述了系统主要研究成果与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铁路磁票信息格式、编码和安全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铁路自动售检票系统的多票种、分车次,多模式、跨区段和常调整的客运管理模式要求.分析研究磁性车票的信息记录内容,格式、编码和安全等相关技术,提出内容记录完备、升级扩展灵活、高低磁密度搭配、信息编码优化、数据安全可靠的磁票信息记录设计方案,并在沪宁杭自动售检票项目中实现.分析试验和实际使用的数据结果,此方案基本满足铁路部门的客运管理要求,达到了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主要介绍播客的开发原理以及实现方法,讨论了如何从技术上更进一步优化播客系统的方法.着重阐述如何使用各种解码器对视频文件进行转换,以开源的解码器ffmpeg和mencoder为开发工具,它们可根据用户的特殊需求修改解码器源码,提高了播客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总结多年的实践经验,介绍了一种门(桥)式起重机在测量拱度、翘度、挠度时简便易行的测量与计算方法,便于提高检测的准确度及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