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研究在多样化气候特点、地理环境、资源条件下,各节能措施对铁路绿色施工过程中节能效果的贡献率,提出一种基于G1法和改进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的节能措施效果分析方法。引入主观偏好系数,并采用线性加权的方法,将G1法所确定的主观权重和改进DEA法所确定的公共权重相结合,实现对评价指标综合权重的确定。以此为基准,通过计算其效率指数的大小对施工项目节能措施综合效果进行排序。以某地区大型铁路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节能措施综合效果评价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具有良好的吻合性,验证了所设计的评价指标及方法的科学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新建川藏铁路隧道占比大、特长隧道及隧道群密集,高海拔隧道占比大,只有采用大型机械化配套技术,才能达到快速施工,以机代人,满足建设的要求。本文通过对现有隧道机械化施工为依据,分析当前隧道机械化配套施工存在的问题,研究并提出川藏铁路一次建成长大隧道集群应满足的机械化配套方案、解决影响施工进度的措施、施工进度指标、高原长距离施工供氧方案、通风方式以及智能建造装备配套管理等,为高起点、高质量建好川藏铁路高原隧道提供了参考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指导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艰险山区铁路--川藏铁路的重大桥梁工程桥位选择,针对川藏铁路沿线特征,以减灾为核心,以工程技术、工程经济、施工条件、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生态影响6个方面17个指标建立指标体系,基于CRITIC(Criteria Importance Though Intercrieria Correlation, CRITIC)-G1(Order Relation Analysis Method, G1)法组合赋权和Vague集-TOPSIS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 TOPSIS)多属性模糊决策建立川藏铁路重大桥梁桥位评价模型。应用模型对川藏铁路怒江大桥桥位进行评价,得到丢攻高桥方案为最优桥位方案。结果表明:指标体系对川藏铁路桥位方案评价具全面性和针对性;CRITIC修正G1法组合赋权能提高指标赋权合理性;Vague集-TOPSIS法模糊决策能提高川藏铁路重大桥梁桥位模糊评价的准确性,模型评价结果合理可靠,可为铁路重大桥梁桥位选择提供合理可行的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4.
基于我国西北寒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且铁路工程施工阶段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首先,从"四节一环保"5个方面建立了西北寒旱地区铁路绿色施工等级评价的指标体系。其次,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分别计算了各个评价指标的主、客观权重,并对其进行加权平均,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最终权重。运用灰色聚类法评定其绿色施工等级,运用雷达图分析法实现各评价指标的相对优劣分析。最后,选取兰新高速铁路施工项目为例对其绿色施工效果进行了评价。通过与工程项目实际施工中所采取的绿色施工措施进行对比分析,对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5.
为全面掌握铁路施工企业在经济、管理、发展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更好地展示和激发其自身优势和能力,适应新时代铁路工程建设,文章基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以资信能力、施工能力、履约能力、创新能力、发展潜力指标为准则层,构建能够反映铁路施工企业综合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铁路施工企业综合能力评价指标权重进行计算分析,确定各层次指标的重要性排序。最后通过对各指标的权重结果进行分析,验证所构建的铁路施工企业综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科学性、适用性。研究成果可为国铁集团精准施策提供依据,促进铁路施工企业自身优化改进,助力铁路工程建设行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长大铁路干线,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考虑的比选方案往往数量庞大,单靠传统人工作业模式,难以完成对所有方案的分析,必须发展相应的自动化方法。以图论为基础,采用"图"来描述复杂工程系统的网络结构,提出弧权指标评价体系,建立网络搜索模型。以川藏铁路前期规划研究为例,通过变化评价体系中指标权重的方式,开展确定推荐方案在可行方案集中的排序、分析存在较大优化空间的区段、甄别对铁路线路方案起控制作用的影响因素等研究。研究表明,网络搜索模型可以快速计算不同权重的方案网络权值和排序,有利于分析比选方案在不同权重下可能的后果和影响,在提供铁路选线方案优化辅助决策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针对地处高海拔偏僻山区,生态环境脆弱、配套设施覆盖不足的西藏地区铁路中小站区能源需求问题,提出一种基于G1法和改进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的清洁能源供给方式评价方法.综合考虑西藏地区特殊的生态环境及可利用的清洁能源种类,构建清洁能源供给方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引入主观偏好系数,并采用线性加权的方法,将G1法与改进DEA模型相结合,形成评价指标综合权重.以效率指数的大小衡量能源供给方式对站区的适用程度.以那曲站区为实例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具有良好的吻合性,验证了所设计的评价指标及方法的科学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对川藏铁路特殊环境下桥梁施工风险的动态评估,提出一种基于动态权重-二维云模型的桥梁施工风险评估模型.基于一般环境下桥梁施工的风险影响因素,考虑青藏高原复杂的地质环境和气候特征,构建川藏铁路桥梁施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以桥梁施工实时反馈的动态风险信息为基准,利用动态权重模型为指标赋权.以风险概率和风险后果为基础变量构建风险评估的二维云模型,以藏木雅鲁藏布江特大桥为例,利用该模型评估其施工的风险情况,同时借助MATLAB软件绘制风险云图直观地反映风险程度,最后通过计算贴近度确定风险等级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通过本文的研究为青藏高原地区桥梁施工风险评估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也为川藏铁路雅林段桥梁施工风险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根据川藏铁路康定至林芝段穿越区域滑坡灾害的孕灾环境、诱发条件耦合铁路线路承灾体的暴露性、属性特征和成灾恢复力等5个方面选取地层岩性、铁道类型等14个风险评价指标,构建基于贡献率法的的风险评价模型,并开展川藏铁路沿线滑坡风险定量分析评价及制图,在此基础上对拟建铁路沿线的滑坡灾害可接受风险水平开展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处于高和较高风险度区的铁路线路为131.13km(10.7%),处于可容忍风险水平线上的线路长度为85.14km(8.47%),因此规划线路总体上较好地规避了滑坡灾害风险,但线路局部高风险线路的选线尚有调整空间,在工程建设和运营维护时应采取相应的滑坡灾害防控措施以规避、转移和降低风险,提升其抗灾性能。本方法可为川藏铁路及类似拟建重大线性工程的选线设计和沿线滑坡灾害的风险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拟建川藏铁路沿线地形复杂多变、不良地质发育、生态环境脆弱且高寒缺氧。为落实川藏铁路"以人为本、保护生态"的目标,针对营地规划面临与常规营地存在巨大差异的难题,以川藏特殊的地形、地理环境、生态环境及生活环境为研究方向,明确营地选址的基本原则,提出了不同地形条件、不良地质下选址的基本要求,并归纳建筑功能区布置组合形式。同时,对建筑布局原则及房屋结构类型进行探讨分析,系统提炼川藏铁路建设营地规划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1.
TBM由PLC系统集中控制,对液压系统的温度、液位、压力、转速及机械机构的动作进行检测,使之按照设定的程序运行.从而完成各种工作状态。对PLC控制系统各种干扰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抗干扰设计中采取多种抗干扰措施,从而有效地抑制干扰,使PLC控制系统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2.
13.
14.
铁路工程建设实行监理,对于提高铁路工程建设管理水平,控制质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此对铁道行业的监理情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重点分析了施工监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监理工作的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房间式铁路客车空调机组性能检测装置,经实际使用,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从铁路信息系统的实际情况出发,阐述了时钟同步的意义,时间基准的选取以及时间信息的传播,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精度高、可靠性好、成本较低并满足铁路信息系统对时钟精度的要求的时间同步方案.  相似文献   

17.
以京沪高速铁路接触网设计中的防雷措施为例,针对该线情况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模拟计算,通过对避雷器分布方式与雷击跳闸概率关系的分析,提出了依据不同雷区等级差异设置避雷器,最后对避雷器的设置分布和安装方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
负弯矩作用下结合梁挠度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砼结合梁在负弯矩作用下,随着荷载逐渐增加,混凝土板中的裂缝不断产生和发展,梁的刚度也随之逐渐下降,荷载-挠度关系趋于非线性,因而材料力学中求挠曲线的二次积分法对负弯矩作用下的砼-钢结合梁无法获得解析解。本文提出了求钢-砼结合梁负弯矩作用下挠度的数值积分法,把非线性问题转化为短区间的线性问题,推导了计算公式,建立了计算模型,编写了电算程序,通过反复迭代计算先获得结合梁截面的弯矩-曲率(M-φ)关系,再根据这一关系进一步求得结合梁各截面的给定荷载下的挠度,从而可绘出梁的某一级荷载下的挠曲线或某一截面的荷载-挠度(P-Δ)曲线,本文利用编写的电算程序对芜湖桥的两根大型试验结合梁T1,T2梁进行了试算,并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0.
对哈大线接触网锚段关节的设计特点进行简要分析,提出了我国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锚段关节设计存在的问题和改造方案。通过论证后指出,我国既有线已采用的3跨、4跨锚段关节稍加改造,即可满足列车2 0 0km/h运行速度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