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面临经济全球化的浪潮,高职教育在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如高职教育的性质及地位,办学机制的转轨和办学成份的结构性转变,专业与课程设置的调整,等等。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高职教育改革的宏观思路与操作性对策。  相似文献   

2.
教育就是老师和学生双向参与的活动,教育进程是一个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慕课"达成了教与学的全程参与。在"慕课"背景下,微课程教学单元的设计与创造、教学内容的转换都变得相当容易,同时它优化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利用"课内"和"课外"连接、"线上"与"线下"互联,是目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课针对性和有效性的一条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3.
服务贸易全球化对我国航海教育的影响主要是由高等教育国际化和航运产业全球化引起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将使我国航海教育市场和传统的航海教育方式受到强烈冲击,航海教育人力资源竞争将更加激烈。航运产业的全球化将拓宽航海教育范围,有利于我国航海教育与国际接轨,为我国航海教育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与服务贸易全球化相适应,我国航海教育应积极主动参与航海高等教育国际化,改革传统的教育体制和机制,改变传统专业设置,增设新的学科,调整航海教育层次结构,改革航海教育机构的管理体制,用人机制。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进程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将产生直接或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将涉及学校招生、专业设置、教育内容、人才规格等方面。高等职业学校应正视并分析经济全球化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带来的种种利弊,提出应变策略。  相似文献   

5.
2011年慕课在美国推出,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高质、高效、便利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机会,促使慕课模式迅速风靡全球,这对"两课"的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和启示。对高职院校影响"两课"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剖析,从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学模式的创新及优化教育教学资源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慕课"在开展两课教学中的优势,并进一步提出了慕课背景下"两课"教学在课程载体、技术支持及软件环境等方面的改革对策。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问题的讨论业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引人注目的话题,作为“现代性”的历史展现,全球化在构建高效、便捷、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的同时,在自身的发展进程中也陷入了深重的悖谬。可持续发展战略正是伴随着日趋扩散的社会危机应运而生的。本文以全球性问题作为中介,强调全球化进程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机结合。从某种意义上说,全球化既使可持续发展成为必要,也使它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趁势.未来高校德育将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因此,积极研究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高校德育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是一项非常必要的工作,本文试图从经济全球化对高校德育的挑战主要表现入手,谈谈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如何重新认识高校德育的含义和地位及如何积极面对。  相似文献   

8.
教育现代化离不开教育科研的大力支持,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供给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教育现代化要求,要以智慧服务建设为契机,推动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转型与全面创新。旨在研究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内涵及意义,结合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存在的问题,探究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21世纪全球化时代的大学理念与大学教育: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全球化时代大学面对的新问题——霸权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争衡,以及教育主体性的失落,并提出因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对各国竞争政策和竞争法进行国际协调很有必要,其基本途径包括双边协调、区域协调和多边协调。并且国际社会对此分别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特别是在WTO框架下进行的竞争政策国际协调备受关注,但目前处于停顿状态。我国对此宜持有簪件支持并参与的立场。  相似文献   

11.
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文章结合教学体会,就高职课程教学中贯穿德育教育的意义、原则和基本方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供广大高职教师参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几乎每一个高职学生都与网络保持着亲密接触,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媒工具正在全方位地影响着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它一方面,为高职学生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另一方面,也可能催生许多问题,电子海洛因也可能把学生引向堕落的深渊。网络的双刃剑效应要求高职院校的思想工作者,必须提高对网络思想道德教育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认真研究高职院校网络道德教育的策略,结合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成长特点,通过开展多种教育形式,加强网络道德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道德叙事"作为道德教育的存在方式,古今中外皆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对"道德叙事"的研究与践行,标志着我国德育认识和研究范式的转变。但关于"道德叙事"的研究与实践过多关注了中小学道德教育,高等教育涉及过少,以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特定课程指向的具体研究缺位。将"道德叙事"作为一种主流教育方法引入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价值意义,文中从5个维度进行了阐释,并进一步探讨了关于"道德叙事"的课堂教学方略。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现实可能性,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践基础,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面临的问题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主题进行了宏观解读。  相似文献   

1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高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现状,针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提出构建传统教学模式与多元教学方式兼顾,校内实践与社会实践兼顾,基本素养与职业素质兼顾——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模式,以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高校“两课“教学过程中学生思想的复杂性、多元化以及教师队伍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两课“教学如何与时俱进,改革教学模式,更为有效地发挥“两课“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中对当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校企深度合作培训基地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两课”积极性不高,效果不太理想的现象,本文提出了在“两课”教学中开展社会实践教育的新体系,分析了“两课”教学走社会实践之路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9.
高校德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高校这一目标的定位,反映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以知识创新为重要特征的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高校德育也应跟上时代的步伐,克服传统德育模式的弊端,走出一条二十一世纪高校德育创新之路。本文正是从德育的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教学形式和教学观念的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2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以项目为导向、以团队合作学习为依托,契合"基础"课的性质特点,有利于实现"基础"课的教学目的。项目化教学强调全员参与,做到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贴近大学生实际,做到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突出任务驱动,做到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做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