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六)曲轴箱通风系统(如图31所示)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少量气体会通过活塞环和气门油封漏入曲轴箱内。这些气体(俗称"窜气")会降低发动机油的质量。在窜气中悬浮的发动机油微粒可在被导入进气歧管前使用离心器进行分离,从而可降低发动机油消耗。曲轴箱通风系统可将这些气体从曲轴箱内排除,并在将其带入进气歧管后再回到汽缸重新燃烧。该封闭式系统可防止扫除的气体  相似文献   

2.
一、利用进气歧管和排气歧管处判断故障 如果怀疑柴油机某个汽缸工作失常,不要急于拆卸汽缸盖和分解柴油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检查各排气歧管的温度差.如果柴油机工作粗爆,而且运转声音不均匀,说明各汽缸的燃烧状况不一致,原因之一是各汽缸的喷油量不相等.此时可以用手触摸各缸的排气歧管(最好使用红外线测温仪),如果某歧管的温度特别高,说明对应汽缸的喷油量过大,如果某歧管的温度明显偏低,说明对应汽缸的喷油量偏小,应当对喷油器进行检查和调整.  相似文献   

3.
7.供油提前机构柴油机从喷油到燃烧开始之间的曲轴转角称为“着火延迟角”。随着柴油机转速的增加,着火延迟的时间不变,但着火延迟的曲轴转角则相应增大,汽缸内燃烧压力曲线相对于上止点的相位  相似文献   

4.
汽缸套处于柴油机的心脏部位,如果汽缸套出现破损,柴油机在进气行程时会吸入冷却液,而在压缩行程和做功行程时高压气体又会从破损处进入冷却水道。无论出现哪一种情况,都将妨碍可燃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甚至使柴油机无法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5.
通过柴油机ECU信号和柴油机燃烧输出数据,在Scilab上利用局部线性模型树(LOLIMOT)分析其进气系统物理模型及燃烧放热规律。将转速、扭矩、油耗、进气流量、进气压力、排气温度和排气压力作为输入层,缸内燃烧最大压力、缸内燃烧最高温度、燃烧始点和燃烧终点为输出参数,建立某高压共轨中冷柴油机在线燃烧控制模型。结果表明,当输入参数选为转速、扭矩、油耗时,测试燃烧输出结果与试验值最吻合,相关系数均达到0.95以上,平均误差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6.
黄龙 《汽车运用》2015,(11):45-46
造成发动机机油耗损量过高的原因是机油渗漏或过量机油燃烧,主要情形和解决办法如下。曲轴箱机油过量曲轴箱内油面过高,曲轴的连杆拐臂端将过量的机油激溅到汽缸壁上,这些机油在发动机工作时进入燃烧室燃烧,使机油消耗量增加,且发动机性能会因火花塞积炭而下降。  相似文献   

7.
本文使用仿真手段,针对进气压力、进气温度、进气涡流等不同参数设计计算方案,对输出的热效率、油耗和排放结果进行统计研究,得出进气状态对柴油机油耗和排放影响明显,稀薄燃烧有利于燃烧过程的进行,降低进气温度有利于改善油耗和排放,增压中冷是未来节能减排研究的重点方向.本研究为柴油机未来经济性的研究提供了指导性依据.  相似文献   

8.
进气预热对柴油机起动过程动力性能影响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改善某柴油机的起动特性,自行设计了柴油机进气火焰预热系统。利用基于时间的瞬时数据采集系统,测量了瞬时转速和缸内燃烧压力的变化规律,对不进气预热和进气预热条件下柴油机的起动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进气预热系统后,进气温度升高了18.5℃,柴油机起动过程中转速升高率增大,起动时间明显缩短;输出扭矩增大且波动明显减小;各个循环的最大燃烧压力升高且波动减小,燃油的着火滞燃期明显缩短,其着火过程中发生后燃、循环失火的概率明显减小,燃烧过程进行得更加充分,极大地改善了柴油机的起动性能。  相似文献   

9.
一、小型柴油机的惯性增压 柴油机是通过活塞在气缸内的上下运动,在压缩行程中,将吸入气缸的空气压缩,产生高温、高压,并及时喷入燃油,使之自然着火燃烧,得到爆发力,推动活塞下行,通过连杆的传递,使曲轴旋转,将燃烧爆发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如果提高进气压力,增加进气量,使燃烧更充分,则可提高爆发力。这就是所谓柴油机的“增压”。 我们在190型柴油机上的惯性增压,主要方法是靠加装一根较长的进气管,利用  相似文献   

10.
进气增压是柴油机节能与强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增压后柴油机最大燃烧压力增加使得曲轴等关键受力零件工作条件恶化,必须进行强度校核分析。在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概率统计的方法对不同的曲轴材料工艺等进行分析对比,得到既经济又可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正>一、故障特点及其引起的原因分析1.生成沉积物发动机内的沉积物主要表现形式有:油泥、漆膜和积碳等。研究表明:曲轴箱内的废气循环不畅或不循环,是造成柴油机燃烧室积碳、曲轴箱油泥沉积、零件表面漆膜附着以及活塞环黏环、机油上窜和腐蚀磨损的重要因素。柴油机工作时,曲轴箱通风不畅,在进气行程时,将引起燃烧室负  相似文献   

12.
主要原因①汽缸磨损过度或拉伤,活塞环磨损过度、失圆或折断,汽缸密封不严。②气环卡死在环槽中,汽缸内高温气体下窜至曲轴箱烧机油;油环卡死在环槽中,不能刮去缸壁上多余的机油,致使机油燃烧。③机油加注过多,导致飞溅到汽缸壁上的机油不能完全被刮去而燃烧;曲轴箱通风阀或管路堵塞,使曲轴箱内压力升高,机油乱窜形成异常燃烧。④活塞环安装不当,端口没有错开适当的角度而漏气;扭曲环或锥形环装反,不但起不到刮  相似文献   

13.
1曲轴箱上的通气孔。发动机工作时,总会有一部分可燃气体和废气经活塞环和气缸壁的间隙进入曲轴箱内。进入曲轴箱内的燃油蒸气凝结后将稀释机油,废气中的酸性物质和水蒸气将侵蚀零件并使机油性能变坏(稀释、老化和结焦)。另外,进入曲轴箱内的气体将使箱内温度的压力均升高,造成机油从油封、衬垫等处渗出;由于活塞的往复运动,曲轴箱内的气体压力周期性地变化,  相似文献   

14.
进气温度对乙醇燃料均质压燃燃烧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自行设计的进气温度控制系统,在一台由CA6110柴油机改造而成的均质压燃(HCCI)单缸机上进行了进气温度对乙醇HCCI燃烧影响的试验研究。研究发现,在每个工况下都存在一个对应于最大热效率的进气温度,称之为最佳进气温度(PIT),得到了发动机转速、过量空气系数和最佳进气温度间的MAP图。当实际进气温度低于最佳进气温度时,混合气燃烧不及时,指示效率下降;实际进气温度高于最佳进气温度时,混合气燃烧提前,压缩负功增大,指示效率下降;只有当进气温度处在最佳进气温度时,才有最大的指示效率。  相似文献   

15.
大气压力和冷却液温度对柴油机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内燃机高海拔(低气压)模拟试验系统,研究了大气压力和冷却液温度对柴油机性能与燃烧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进气压力降低,柴油机最高燃烧压力下降,缸内平均温度大幅升高,燃烧始点推迟且持续期延长,后燃严重,燃烧过程未能及时释放热量,动力性能和燃料经济性下降明显;随着冷却液温度的升高,最高燃烧压力增大,燃烧始点提前且持续期略有延长,燃烧重心略微前移,燃烧放热率减小,且大气压力越低冷却液温度对柴油机燃烧过程的影响越明显。在高海拔(低气压)条件下,提高柴油机冷却液工作温度,可以明显减少冷却液散热量,提高柴油机的热-功转换效率,显著改善柴油机的高原动力性和经济性,同时柴油机热负荷升高幅度并不大。  相似文献   

16.
黎明 《摩托车》2013,(6):82-85
(一)摩托车发动机工作原理概述1.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1)第一行程——进气行程活塞在上止点前某一规定曲柄转角时,进气门开启,可燃混合气被吸入汽缸。当活塞由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排气阀则在上止点某一规定的曲轴转角时关闭,同时活塞上方的汽缸容积增大,使汽缸形成真空度,可燃混合气继续通过进气门吸入。当活塞行至下止点后某一规定曲柄转角时  相似文献   

17.
《重发科技》2006,(4):13-15
该新型发动机依然遵循奥托循环的过程,但是却通过两个独立的汽缸,将传统发动机的4个工作冲程独立开来,把传统发动机在同一汽缸中完成的4个工作冲程分布到两个独立的汽缸中,在这种发动机中,有分别位于2个汽缸内的一对活塞,一个用于进气及压缩冲程,另一个用于做功及排气过程,每4个冲程循环在曲轴的一个整周转中完成。这种设计能够进一步提高内燃机的燃烧效率,节省燃油,同时降低尾气中有害物质的排放。  相似文献   

18.
正发动机运转时,泄漏的气体会由气缸进入曲轴箱内。随着发动机负荷增大,泄漏气体也会增加,压力随之上升。正常工作时发动机必须排出这些气体,以免压力将机油挤向密封位置处。为避免发生这种情况,发动机上基本上安装了封闭式曲轴箱通风装置,以将不含发动机油的绝大部分泄漏气体送入进气系统内并确保曲轴箱内不会产生正压力。在当代发动机上,一个可以产生较小压力的进气装置  相似文献   

19.
进、排气背压对涡轮增压柴油机工作过程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研究在不同进、排气背压下,测定了柴油机示功图,进、排气管温度及压力,柴油机输出功率和排气烟度等参数,在此基础上计算了柴油机放热率,分析了进、排气背压变化对柴油机放热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气背压变小后,柴油机燃烧持续期变长,热量利用率低;排气背压增大后,柴油机燃烧不充分,排气烟度大;排气背压变大后,涡轮增压器工作环境差,柴油机进气压力也相应降低。  相似文献   

20.
在一台高压共轨增压中冷柴油机上,分析了负荷加载时间、冷却系统温度等边界条件对典型恒转速增转矩瞬变过程能量流及?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柴油机负荷加载过程热效率和?效率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加载时间越短,进气迟滞引起的能量劣变会导致更低的能量利用率;改变中冷器冷却特性,提高加载过程进气温度将导致缸内扩散燃烧份额增加、传热时间更长,而冷却液温度降低则不利于改善瞬态工况缸内等效绝热特征,导致传热和排气过程能量损失及其中的可用能份额增大;调制负荷加载时间和冷却系统温度有助于改善柴油机加载过程进气响应特性、缸内热氛围状态和绝热特征,提升柴油机瞬态工况能量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