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智能测控系统发展历程和典型应用角度出发,提出了通用智能测控系统的概念.结合拟人控制理论,对其基本体系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一般智能测控系统的基本结构:由分布在物理层、处理层、知识层等三个层次的多模块构成,并简要探讨各模块的功能和实现的要点.该系统结构构成的研究有助于具体智能测控系统的设计、实施、性能分析、系统评价、智能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基金会现场总线的温度测控器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基于FF总线的温度测控器的设计方法,给出了硬件电路和软件流程,以及物理层及数据链路层部分的设计.文中包括系统结构、通讯控制器使用和单片机选型的问题.采用FB3050通讯控制芯片和AT89S53CPU配合,测控器完成现场信号采集、控制.利用FB3050芯片的强大功能,可在低功耗条件下处理实时复杂通讯协议.这种温控器的研发和应用,可提高现场测控精度和可靠性,同时有助于促进现场技术推广。  相似文献   

3.
自动交换光网络连接管理系统的研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自动交换光网络连接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设计了连接管理系统的主类,并将主类划分成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的多层结构.设计了端到端连接的创建流程,并通过时序图说明了对象之间的交互过程,以及对象协作图说明了对象之间的协作关系以及数据流向.最后,通过试验网对实现的连接管理系统进行了测试验证.  相似文献   

4.
为了丰富ADINA、ABAQUS和ANSYS等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中岩土类材料本构模型,增强软件对某些土工结构的精细模拟计算能力,以土石料沈珠江双屈服面弹塑性模型为例,详细介绍了模型在商用有限元软件中的二次开发流程,对应力更新算法进行了改进,通过文献中粗粒土三轴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改进算法的优越性.同时,采用模型面板坝资料进一步验证二次开发流程和算法的准确性,最后进行了某面板堆石坝工程的应用例证.本文所述应力积分算法和开发流程具有通用性,可供大型通用商业有限元软件开发双屈服面和多屈服面弹塑性本构模型时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5.
汽车制动检测台测控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一种基于VC++6.0的软件平台来实现汽车制动检测台测控系统的设计。根据GB7258-2004要求设计了测控系统总体方案,主要采用了工控机结合数据采集卡来实现数据采集和处理,并根据检测实际环境和技术要求具体设计了系统软件。  相似文献   

6.
根据类菱形车的特殊布局,设计并确定前悬架扭杆弹簧的结构和几何尺寸,并根据其等效模型利用ANSYS软件对类菱形车前悬架扭杆弹簧进行强度分析,由仿真结果对其进行强度校核,从而可验证前悬架扭杆弹簧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小型集散测控系统中多机通信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工业测控领域中,采用PC机与多台单片机构成主从式结构的小型集散测控系统越来越多,系统中PC机和多台单片机之间的数据交流是确保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基于主从式控制结构的小型集散测控系统的实际工作情况,结合工程设计经验,介绍了一种有效的多机通信方法的硬件和软件的设计与实现.经运行检验,其稳定性、可靠性、以及通信的实时性均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前测控系统中的信号处理算法大多数采用MATLAB,LabVIEW等第三方软件实现,普遍存在占用磁盘空间大、可移植性差、价格高等缺陷。针对以上问题,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设计了一种基于C++的测控系统信号处理软件包,它既可以产生虚拟信号对系统软件进行测试,还可以对系统采集的数据进行频谱分析、数字滤波、参数计算等处理。该软件包以API方式向测控软件提供接口和测试样例,便于软件开发。初步应用表明,此软件包可缩短测控软件开发周期,保证测控软件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可移植性,便于日后的升级和跨平台使用。  相似文献   

9.
一种结构安全监测及远程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基于TMS320LF2407和以太网的结构安全监测及远程数据采集系统,分析了系统的整体方案,对系统硬件设计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并就A/D转换及网络通信软件设计时应注意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本系统解决了数据采集卡与以太网接口并进行远程数据传送问题,通过在Labview平台下对数据进行实时显示、查询、分析等功能,有利于寻找大型结构振动-安全规律,为测控系统向网络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可用于桥梁、大坝等大型结构的健康监测.  相似文献   

10.
组合导航定位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综合运用微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等,通过最优滤波和数据融合得到连续可靠的定位数据.因为需要采集多个传感器的数据对时序控制要求严格,因此系统采用具有反馈设计的时间Petri网方法对软件流程进行动态监测和实时分析,大大提高了软件运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