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厦门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城市广场站—塘边站浅埋暗挖区间采用矿山法施工,由于隧道穿越地质条件复杂的填石区地表沉降难以控制。仅采取喷射混凝土封闭掌子面、注浆加固、加强超前支护措施累计地表沉降接近70 mm;而采取地表高压旋喷桩超前加固,洞内全断面帷幕注浆、双层小导管超前支护等多种措施,能将地表沉降控制在5 mm以内。据此提出了地表高压旋喷桩超前加固、全断面帷幕注浆、双层小导管超前支护、长管棚初期支护和拱脚加固施工方法。经实施效果良好。研究成果能为城市浅埋暗挖隧道穿越填石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赣(州)韶(关)铁路黄金隧道,因地理位置特殊、地质条件复杂,偏压、富水、溶洞发育,施工难度大。针对隧道埋深70 m,却发生了塌方、冒顶,根据工程类比、结构计算及经济比选后,确定对塌方冒顶段的处理措施。通过对塌方邻近段及坍塌体采用围岩注浆加固、超前管棚注浆、超前小导管注浆、双层初期支护、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等支护措施,对地表陷坑进行处理,并结合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等手段,成功通过了塌方冒顶段。  相似文献   

3.
某隧道DK87+443处塌方,主要是由围岩自身承载能力很弱,开挖后没有受到足够支护抗力导致。治理过程中,首先将围岩级别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为V级,并在治理措施中采用预留核心土法施工工艺,拱部采用双层超前注浆小导管加固围岩,初期支护及二次衬砌均适当加强等措施,有效保证了塌方段围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新黄龙隧道塌方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详细介绍新黄龙隧道施工过程中洞内拱顶大面积塌方的处理方案和技术措施,主要有对塌陷范围进行注浆、初期支护采用工字钢架和长管棚、超前小导管注浆、隧道塌方段采用预留核心土环形开挖法掘进等措施,安全顺利地通过塌方段。  相似文献   

5.
吴坤 《铁道建筑技术》2006,(Z1):111-112
通过综合运用"超前管棚帷幕预注浆+小导管径向注浆补强+加强初期支护"技术,对在木冲隧道施工中出现的涌水、突泥、塌方等进行了治理,给出了施工采取的措施以及对策,认为将几种支护技术综合运用,对处理不良地质段有良好的技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现场测试隧道围岩变形分析中老铁路沙嫩山隧道大变形特征及围岩松动圈范围。结果表明:隧道大变形以水平收敛为主,存在拱架弯折、喷射混凝土剥落、掌子面溜塌等变形破坏现象,变形主要位于拱顶及拱腰;单线段、双线段隧道围岩松动圈范围分别在6.0~6.5、8.0~9.0 m,均达到隧道设计跨度的58%以上。根据测试分析结果,从主动控制隧道变形出发,考虑注浆对围岩力学性能的改善作用,提出单线段隧道采用双层小导管或管棚对掌子面进行超前支护,锚杆打设深度不小于6.0 m,注浆范围不小于2.5 m;双线段隧道采取双层纵向连接筋搭接钢拱架、增设4根锁脚锚管、加设临时水平横撑或三角横撑等措施进行支护,锚杆打设深度不小于8 m,注浆范围不小于4 m。采用综合措施后,隧道4个测试断面最大水平收敛和最大拱顶沉降的平均值均减小53%以上。  相似文献   

7.
分析兰渝铁路古子山隧道塌方产生的原因。针对塌方特点,对地表进行应急处理,隧道内抽水清淤,采用水平旋喷桩加固塌方土体及隧道拱部上方塌腔土体、大管棚超前支护和九部双侧壁工法开挖,以及采用双层支护等综合措施,对同类隧道塌方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沙岭特长隧道在掘进中出现大量涌水,致使掌子面一度停止施工;同时涌水对围岩和初期支护冲刷和侵蚀较为严重,加上该段围岩稳定性较差,给施工生产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通过对涌水状况分析,采取了上下断面短台阶开挖,增加超前管棚加固和注水泥浆提前堵水等措施,并在拱脚增设注浆小导管,防排水相结合,从而顺利地完成涌水段施工。  相似文献   

9.
穿越富水、卵石等地层的地铁隧道地质水文情况复杂,施工难度大,易造成隧道拱顶塌方。这已成为地铁建设中的一大难题。以乌鲁木齐地铁4号线某区间暗挖隧道拱顶塌方事故为案例,提出了事故的综合治理措施。当隧道拱顶出现局部塌方时,可采取加固掌子面、增设拱顶超前小导管及径向锚管加固拱顶围岩等处置方案,达到塌方涌水处置目的。  相似文献   

10.
以铜陵市五松隧道在施工中遇到的采空区回填体塌方处理为例,针对采空区回填体导致冒顶塌方的特点,从安全顺利的角度,通过临时环向竖向钢支撑加固未塌方段、套管法超前管棚超前预支护、水泥水玻璃注浆加固、预留核心土法开挖支护、回填轻质混凝土、换拱等技术,安全顺利地处理完该塌方,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龙(岩)长(汀)高速公路十二排右线隧道在开挖、初期支护后发生52m长大塌方事故及其处理为例。介绍了隧道产生塌方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处理方法的要点是在塌方体两端设型钢拱架支撑加固,穿越塌方区时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塌方体、三台阶分部开挖的施工方法。该方法为隧道工程施工中防止和处理塌方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介绍王家山隧道穿过断层破碎采矿段采取的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地层、短进尺控制爆破、格栅支护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于清浩 《铁道建筑技术》2012,(Z2):122-125,133
赣(州)韶(关)铁路黄金隧道,因地理位置特殊、地质条件复杂,偏压、富水、溶洞发育,施工难度大。针对隧道埋深70 m却发生了塌方、冒顶情况,根据工程类比并借助结构计算,对塌方冒顶进行特殊设计。通过对塌方邻近段及坍塌体进行注浆、超前管棚、超前注浆、双层初期支护、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和地表塌陷处理技术,结合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等手段,成功通过塌方冒顶段。  相似文献   

14.
针对李塘隧道塌方、围岩松散的情况,介绍采用超前锚杆,小导管预注浆加固的施工技术通过塌方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郑西高速铁路观音堂隧道下穿连(云港)霍(尔果斯)高速公路。从隧道开挖破坏原有应力平衡状态、浅埋软弱破碎围岩无法形成平衡拱、初期支护不密实等方面对隧道和地表沉降进行分析,提出设置双层超前大管棚、加密超前小导管、喷射混凝土封闭开挖面、增设双层支护、增大拱架受力面积、采用湿喷混凝土、增设锁脚锚管及设置钢架拱脚槽钢、初期支护快速封闭、高速公路交通渠化等措施,控制隧道和地表沉降。  相似文献   

16.
介绍南京地铁汉~上区间隧道穿越浅埋暗挖富水软弱地层段的施工方法及采取的施工控制措施。施工中采取的超前全断面注浆,配合管棚、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措施,有效地封闭了掌子面开挖过程中的地下水,超前加固了开挖面土体,并解决了地下水对隧道开挖施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隧道塌方造成一段坑道内积满塌体,一段已建成的拱圈产生裂缝。文章介绍用小导管注浆法穿越塌体,用套拱加固开裂拱圈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某高地应力炭质泥岩隧道初支变形大大超过预留变形量,为应对异常变形,先后采取了加大拱脚、增加锁脚导管数量、缩小拱架间距、增加临时支撑、调整预留变形量等措施,效果不佳;最后采取89长锁脚钢管、双层初支拱架、拱架纵向型钢连接等技术,使隧道的异常变形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石马寨隧道进口浅埋段穿越岩溶发育地带,地层强风化遇水易崩解且伴有大量孤石,提出多种加固方案并进行比选。综合环保、经济等因素,最终采取隧道洞内掌子面长管劈裂注浆对围岩拱部进行加固,结合超前锚杆及超前排水孔等措施防止掌子面失稳。通过注浆量控制、检查孔试验、现场监控量测综合判断围岩加固效果,围岩达到稳定状态,效果良好。现场施工工艺、控制措施以及加固效果评估方法可为类似地质情况下工程施工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谷竹高速公路青峰隧道为膨胀性构造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中多次出现险情,后经实践验证及多方论证,采用"刚柔结合、加强支护整体性、加强超前支护、加强锁脚支护、控制性注浆加固"的控制理念,结集"跳跃式"刚柔结合拱架支护技术、"整体式"刚性锁脚支护技术、无损伤"密棚式"超前预支护技术、控制注浆技术于一体,成功地突破了大变形段的施工,化解了施工风险,保证了工程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