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讨高填方路堤在自重应力和汽车荷载作用下的工后沉降,在兰永一级公路某高填方路堤进行了工后沉降现场监测,分别在行车道和路肩位置布置单点沉降计,监测了工后沉降变化情况,分析了高填方路堤沉降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以填方路基工后沉降原位监测结果为基础,探讨了高填方路基工后沉降预测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路肩位置沉降大于行车道位置沉降;路基沉降随时间增加而增大,高填方路堤填筑结束1 a后沉降趋于稳定;汽车荷载作用下路堤沉降不会出现较大的增长趋势;对数模型能较真实地反映高填方路基的工后沉降规律。  相似文献   

2.
山区高等级公路建设中,存在大量的高填方路基结构形式。路基的填筑速率对路基的工后沉降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影响。采用岩土工程专用有限元软件PLAXIS,对高填方路基在不同填筑速率的情况下沉降变形规律进行计算分析,探讨了路基填筑速率与沉降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为了加速高填方路基沉降速度,缩短沉降时间,消除高填方路段因工后沉降而引发的路面质量问题,可以采用堆载预压技术对高填方路基进行处理。为了对堆载预压技术处理高填方路基工后沉降的处治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以吴起至定边高速为实际依托,通过现场试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堆载预压法处理高填方路基,路基填料被充分压缩,使得高填方路基工后沉降在预压期内固结完成,在运营期不再出现较大沉降,能满足工程实际要求,对今后的相关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高填方路基沉降变化的分析与研究,总结出其沉降变化的发展规律,建立了基于龚帕斯模型的路基沉降预测方法.结合工程实例,证实了龚帕斯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高填方路基的沉降变化过程,该模型预测结果与实测沉降值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5.
高填方路基沉降的泊松模型预测方法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高填方路基沉降的发展规律,建立了泊松曲线预测模型。结合工程实例,证实了泊松曲线能很好地反映高填方路基的沉降变化过程,该模型预测结果与实测沉降值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6.
岩质斜坡地基上高填方路基变形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斜坡地基上的填方路堤已成斜坡地基上的填方路堤已成为山区高速公路路基的主要结构型式。高填方路基的沉降发展规律较一般路基有其自身的特征,即在高路堤荷载作用下,地基土中的应力状态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地基变形,出现路基沉降。基于此,本文以新建高速公路典型岩质斜坡地基上高填方路基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了填筑过程中路基沉降变形规律,详细分析了其工后沉降特性。结果表明(1)剖面沉降总体变化较小,与路基填筑压实质量较好有关;(2)总体侧向位移量较小,位移变化呈增大→减小→逐渐趋稳的趋势。(3)路基施工阶段累积沉降较大,工后沉降阶段累积沉降局部有较大发展,但路基整体沉降发展较小。  相似文献   

7.
高填方路基的稳定性分析判定是施工中质量控制关键点,可根据其工后沉降预测值达到阈值的时间来合理制订施工组织方案,保证路基施工质量。文中基于某高速公路工程典型断面的实测沉降数据,采用灰色Verhulst模型理论,得到该断面路基工后沉降预测数学表达式,并对该断面在某一时间后的稳定性及沉降速率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8.
李群善 《路基工程》2015,(3):177-180
以西南某工程高填方路基为例,运用FLAC3D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模拟,进而模拟高填方地基变形,再对地基变形给出定量的分析评价。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分析值与实际的观测值吻合良好。其分析值是地基变形的最终值,包括施工瞬时沉降与工后沉降,可为后期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高填方路基不均匀沉降变形是造成道路病害的主要因素。本文依托我国西南部某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工程,对高填方路基的剖面沉降和纵向沉降进行了监测,分析了高填方路基纵向和横向不均匀沉降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填挖交界处以及与挡墙等结构物相邻的位置是路基产生沉降较大部位;在施工过程中,路基横向不均匀沉降规律性较差,但总体上来说,距坡面一定距离后,差异沉降显著增大;且降雨是影响高填方路基沉降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在高填方路基设计、施工以及运营过程中,必须考虑大气降雨对路基沉降的影响,并重点关注填挖交界处、挡墙等结构物附近和路基中部位置。现场试验结果可为高填方路基的设计、施工与维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介绍强夯冲击碾压在高填方路基中的应用,通过试验段对高填方路基冲击后的沉降观测得出冲击碾压对于路基主体提前稳定,加快工后沉降,消除不均匀沉降,节约施工周期和成本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并提高了路基整体质量和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黄土地区高填方路基普遍出现的路基沉陷、路面开裂以及过大的工后沉降等病害,以国道109线十七沟-清水河段一级公路为例,提出了高填方路基的设计与施工方法,为黄土地区高填方路基的填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龚帕斯曲线法的高填方路基工后沉降预测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匡希龙  邹德强 《公路工程》2008,33(1):127-129,134
引进一种新的沉降预测方法——龚帕斯曲线法,并同Duncan-Chang非线性有限元反析法及灰色系统理论并引入遗传算法放在同一工程实例中进行各种沉降预测的比较和分析,发现龚帕斯曲线法的沉降预测值最接近于实测值,其预测曲线与实测曲线吻合最好,且其误差也是最小的,绝大部分在1%以内。从而得出龚帕斯模型有更好的适应性,预测结果的离散性小及准确性高等优点,这对高填方路基的工后沉降预测提供了更可靠的方法,可推广应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13.
马亮  常晶 《公路》2012,(8):62-64
为了控制软土地基的工后沉降,对软土地基处治提供合理依据,采用沉降预测理论双曲线法、神经网络法与软土地基沉降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式对软土地基的工后沉降进行预估,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神经网络法沉降规律更符合工程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4.
引进一种新的沉降预测方法--龚帕斯曲线法,并同Duncan-Chang非线性有限元反析法及灰色系统理论并引入遗传算法放在同一工程实例中进行各种沉降预测的比较和分析,发现龚帕斯曲线法的沉降预测值最接近于实测值,其预测曲线与实测曲线吻合最好,且其误差也是最小的,绝大部分在1%以内.从而得出龚帕斯模型有更好的适应性,预测结果的离散性小及准确性高等优点,这对高填方路基的工后沉降预测提供了更可靠的方法,可推广应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15.
《公路》2015,(1)
在高填方路基后处理复合地基中,软弱土层的初始固结度对工后复合路基工作性能的影响显著。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高填方路基后处理复合地基的数值分析模型,分析了软弱地基条件下分层碾压填方路基采用后处理技术形成的复合地基初始固结度对工后复合路基中刚性小桩桩侧摩阻力、桩身轴力的分布和发展变化规律的影响,研究总结了复合地基初始固结度对工后复合路基工作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填方路基后处理技术能够通过小桩成孔和注浆施工来快速消散高填方路基施工过程中下部软弱土层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提高土体有效应力;增大初始固结度能够减小路基工后沉降,有效改善路基工作性能。研究成果对高填方路基后处理技术的优化设计和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填方路基的沉降变化规律及其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高填方路基沉降变化的分析与研究,总结出其沉降变化的发展规律,建立了泊松曲线和龚帕斯曲线组合而成的模糊自适应变权重组合预测模型。通过运用该组合预测模型预测实体工程的沉降变化,证实了该方法比单一预测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与更佳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高填方路基沉降变形有限元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俊  陈开圣  龙万学 《公路工程》2009,34(2):27-29,33
根据山区高等级公路建设中常见的高填方路基形式,将地基与路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采用ANSYS有限元程序,分析路基中线沉降、路肩不同深度处水平位移、边坡坡度、宽度和材料参数对路基沉降变形规律,研究结果对于指导高填方路基设计,减缓其路基路面的早期破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真空预压法是处理软土地基行之有效的处置方法之一。为了更好地研究软土路基沉降规律及工后沉降控制,针对南京河西恒河路软土路基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目标工程软土路基进行的沉降监测数据表明监测段日均沉降小于0.5~1 mm/d,软土路基沉降趋于稳定。介绍两种不同的工后沉降预测方法,并运用该两种预测方法对目标路段进行工后沉降预测计算。两种预测方法计算结果相差很小,均能较为准确地对实际工程中的工后沉降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9.
任仁 《公路》2011,(5):41-43
高填方路基的沉降是山区高速公路的主要病害之一,对于高速公路的安全与使用寿命起着重要的作用.以贵州省某强风化填料高填方路基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了填筑过程中路基沉降变形规律,结果表明路基填筑逐渐完成过程中,路基沉降变形有一加速发展过程;路基填筑高度越高,沉降量越大;降雨加速沉降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速公路拓宽工程变形性状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对于高速公路拓宽工程,建立有限元分析计算模型,分析了地基及填方路基的变形性状,以及模量变化对地基及填方路基沉降的影响,对高速公路拓宽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