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刘发前  卢永成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7):117-118,125,12
装配式预应力鱼腹梁内支撑系统是一种新型的基坑支护型式,近年来应用越来越多。该系统是由鱼腹梁、对撑、角撑、三角连接构件和围檩等钢构件拼装构成,因此其钢结构等在支撑拆除后可以完全回收。然而,作为一种先进技术,目前尚未被工程人员所认识、掌握,对其应用过程中所需注意的地方更是不了解,因此限制了该种工法的应用范围,同时也会忽略一些问题而导致工程出现问题。由于国内对该方面内容研究较少,对该种新技术的应用更是少之又少。对此,该文以南京南站绕城公路地道为工程案例,通过对工程施工全过程的分析,总结该支撑系统的优点及不足,旨在抛砖引玉,引起同行专家讨论,供将来类似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
预应力混凝土梁过度上拱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武汉绕城高速公路的桥梁施工工程,通过对梁内应变和梁上拱度测量观测及理论计算研究,探讨混凝土收缩、徐变等因素对预应力混凝土梁上拱度的影响,研究并归纳预应力混凝土梁过度上拱的施工控制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针对南京绕城公路刘村至马群段改扩建工程,对全线可利用的数十座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桥叠合梁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对叠合梁的最大厚度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针对南京绕城公路刘村至马群段改扩建工程,对全线可利用的数十座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桥叠合梁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对叠合梁的最大厚度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以南京绕城公路中L=13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板为例,介绍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构件的受力特征和截面强度、混凝土应力、预应力筋应力计算方法,以及叠合面抗剪强度计算方法,并总结了叠合层的构造要求,可供老桥改造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6.
刘召刚 《隧道建设》2014,34(5):423-427
研究了大基坑采用主体结构环板作为水平支撑的支护方案。建立载荷-结构法三维有限元模型,对采用主体结构环板作为水平支撑的大基坑支护方案进行了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工程实践证明: 对于大基坑采用主体结构环板作为水平支撑可提供较大的支护刚度,基坑施工安全、高效、环保。  相似文献   

7.
以南京绕城公路中L=13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板为例,介绍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构件的受力特征和截面强度、混凝土应力、预应力筋应力计算方法及叠合面抗剪强度计算方法,并总结了叠合层的构造要求。  相似文献   

8.
地道桥工程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选择经济合理的支护方式对于工程的成功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天津市的地质特点,将目前主要的基坑支护形式特点及对天津地质的适应性进行综合分析和论述,着重阐述发展前景广泛的SMW工法及预应力鱼腹梁钢支撑支护体系的设计要点,提出了根据不同的开挖深度优先选择的支护形式。  相似文献   

9.
基坑工程的内支撑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木结构。相比于钢筋混凝土支撑,钢支撑的材料强度高,可循环利用,建筑垃圾少,更加符合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然而,在深、大基坑中,钢支撑的间距需布置较密以满足强度条件和稳定性要求,这给土方开挖(尤其垂直运输)带来了很大困难。将型钢支撑拼接为一格构式整体构件,是一种代表性的处理方式。基于现行《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研究大跨度基坑中装配式型钢内支撑的稳定性设计,给出整体稳定性、单肢稳定性的分析方法,形成供科研、设计参考的计算流程。  相似文献   

10.
采用工业化模式可提高桥梁建造效率,具有经济性及环保性能优势,在我国取得长足发展.以G312(南京绕城高速—仙隐北路段)改扩建工程为背景,开展城市建造背景下的桥梁预制装配式下部结构的选型及设计方法研究.通过对性能需求及运输条件的考量,选取了以大挑臂倒T型半隐式盖梁为代表性的系列装配式下部结构,确定了高度、宽度及牛腿宽度参数的设计方法;考虑运输条件限制、施工便利性需求,提出超宽盖梁及大断面墩柱的划分方法;根据性能需求、施工误差分析以及技术成熟度,选型了盖梁块段之间、盖梁与墩柱之间、墩柱与承台之间的连接方式.  相似文献   

11.
装配式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是一种先简支后连续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其因具有自重小、节约材料、抗扭刚度大、横向分布好、承载能力高及运输和吊装稳定性好等优势,已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工程实例,利用结构力学原理分析了桥梁在体系转换前后桥梁结构力学特征,并绘制出其内力包络图;利用桥梁计算软件对梁桥的关键设计步骤-布置预应力钢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马斌  白皓  周珩  苏谦 《路基工程》2012,(3):168-172
为系统分析深大排桩围护基坑的安全影响因素,结合成绵乐客运专线双流机场段基坑工程,利用结构变形现场监测数据进行了设计参数与施工工序的安全影响分析,并提出了增强基坑工程安全性的技术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排桩围护结构主要呈现桩顶与桩底变形小、中间变形大的“大肚状”形态,其中,围护结构刚度与旁载主要影响围护桩的变形量,支撑类型与放坡平台对变形形态和变形量都有影响,而施工工序主要影响围护结构的变形速率,施工质量则是直接与工程安全相关;根据“长条形基坑分段、大基坑分块”的设计施工原则,加强施工安全监管与信息化技术,可大大降低深大基坑的技术风险。  相似文献   

13.
喻忠权 《公路》2002,(7):64-65
为适应我国加大对中西部经济的开发和重型车辆的迅速增加 ,以及快速发展的交通运输事业的需要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设计和开发了最新的HD2 0 0型装配式公路钢桥 (简称 HD2 0 0型钢桥 ) ,并获得成功 ,目前已在西藏、四川、青海、陕西、新疆、内蒙古等省、自治区的国家重点工程中推广使用。由于它具有拆装方便、互换性强、承载力大等优良性能 ,深受广大用户的欢迎和好评 ,并对我国西部大开发、边界口岸贸易和出口 ,均作出了重大贡献。HD2 0 0型钢桥具有承载力高、刚度大、变形小、稳定性好、抗疲劳寿命长 ,而且适应面广、应变能力强 ,可根…  相似文献   

14.
杨秀仁 《隧道建设》2022,42(3):355-362
通过多年装配式地下结构建造技术的理论和试验研究,结合实际工程应用,对明挖条件下的城市轨道交通等市政工程预制装配式地下结构的设计技术和方法进行系统性总结。1)从全方位体现装配式技术的工业化建造理念的角度,提出装配式地下结构的设计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定,并结合明挖装配式结构的特点提出主要设计内容; 2)针对装配式结构设计的重要环节,包括结构体系的确定、基坑工程和结构防水等方面进行论述,提出接头选型、结构拆分及内部结构的设计方法,以及基于装配式结构的基坑工程设计技术要求和设计方法,涵盖支护选型、基坑宽度的确定、桩墙+内支撑体系技术设计要点、基坑回填技术设计要点等,并总结装配式地下结构的防水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以苏州市轨道交通S1线帆路站深基坑降水施工项目为工程背景,采用MIDAS GTS/NX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基坑降水开挖过程中地下连续墙变形、基坑周围地表沉降、支撑轴力的变化规律,并对基坑降水施工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表明:地下连续墙的变形随深度增加逐渐增大,呈现为中间大、两头小的"勺"曲线型;基坑周围地表沉降分布形...  相似文献   

16.
软土地区基坑开挖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针对软土流变性导致的"时空效应"的特点,以南京青奥轴线地下交通系统J2区明挖区间基坑工程为实例,对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分析探讨,采用等效水平抗力系数计算方法,并与实测数值进行对比分析,证实了在软土地区基坑设计和施工中考虑时空效应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由于其施工速度快、不用布置支架,在中、小跨径的桥梁中具有较大优势,在工程中运用比较广泛。在进行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的设计时,由于桥下净空要求、线路布置等因素的限制,其总体布置往往面临着桥梁变宽、曲线段超高、桥梁轴线与墩台斜交等具体问题。文中结合实桥设计,阐述了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在解决以上问题时的特殊设计。  相似文献   

18.
传统水泥混凝土路面因其抗压强度高、刚度较大、耐久性较强、使用寿命长而被广泛应用。然而,由于硅酸盐水泥混凝土的性质,现浇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时间长,强度增长慢,开放交通晚,无法满足路面快速施工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基于绿色建筑和智能建造技术理论开发了一种新型可循环使用的路面体系,即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路面,通过标准化设计基础板、中央应力板和连接板,进行工厂化预制和现场模块化安装,施工速度快,施工环境不受极端天气的影响,装配式路面使用性能优异,既可广泛应用于公路新建、改扩建和养护工程,也可用于地震、泥石流等极端自然灾害条件下的道路抢修。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早期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箱梁构造尺寸普遍偏小、易出现腹板及底板结构性裂缝的问题,通过采用梁底张拉预应力碳纤维板解决结构强度、刚度问题的加固设计方法,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桥梁加固后承载能力进行验算,同时还对跨中横隔板对结构受力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施加预应力可变被动加固为主动加固,在增加结构强度和刚度的同时,又能减小结构的挠度变形,并减少封闭裂缝。  相似文献   

20.
为保证重型运输车辆的运营安全,满足桥梁结构刚度要求,大、中桥上部结构均按标准化设计,采用20~40 m小跨径装配式预应力混凝箱形连续梁,预应力筋孔道是影响预应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