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针对苏州河沿岸复杂的周边环境,在防汛墙建设中,对沿岸和过河管线、轨道交通、泵站排放口、跨河桥梁和周边邻近建筑物等多类建(构)筑物的特性和防汛墙的相对关系进行分析,分别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通过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对周边环境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苏州河防汛墙建设中对环境保护的经验也为今后同类工程提供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该文采用GIS技术、数据库技术,建立了上海浦西地区基于数字河网的苏州河水系河网水动力模型,通过拓展河网水量模型的模块,提高基础资料处理和汇流模拟的精度,以及细化排水系统排水、圩区与区域河网排涝的模拟计算,提高了模型模拟计算的精度。应用该模型研究了东太湖吴淞江分洪对苏州河及其以北地区嘉宝北片防洪除涝安全的影响及其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应对上海市中心城区排水系统提标、内涝防治及面源污染控制等问题,上海规划建设苏州河段深层排水调蓄管道系统工程(简称苏州河深隧工程)。由于该工程规模较大、影响面广,同时国内尚未有排水深隧工程的建成案例,因此从响应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需要、满足上海市相关规划及政策的要求、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满足国际化大都市水环境治理的需要、满足智慧城市精细化设计和管理的需要、树立深隧技术解决中心城区防洪排涝工程示范等角度出发,系统论述了苏州河深隧工程建设的必要性。研究表明,建设苏州河深隧工程依据充分、效益显著、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为该工程的推进和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国家高度重视水污染工作,面对城市排水泵站的放江水质差的问题,上海规划新建设一批初雨调蓄池。泵站及调蓄池的设计应在进一步削减污染排放、充分对调蓄池内雨水处理和回用、最大程度综合利用土地等方面思考。以上海市中心城区某全地下排水泵站及初雨调蓄池为例,通过泵站海绵化改造、调蓄雨水就地处理、回水全面利用(喷泉景观补水、绿化浇灌、道路清洁)、景观提升开放等全方位改造,探索城市排水系统末端设施提质增效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5.
让苏州河重现昔日的美丽是几代上海人的梦想。从1988年苏州河河道河流污水治理一期工程奠基开始,17a过去了,综合治理从未间断。截至今日,治理苏州河已经投入110亿元,而苏州河也开始变美。作为上海的母亲河,苏州河在三国时称淞江,因处吴地,又称吴淞江。当时,它们下游叫“沪渎”,  相似文献   

6.
以上海市中心城区的4个分流制排水系统为研究对象,以COD、NH3-N及SS为主要指标,研究各排水系统在大雨、中雨及小雨时的泵站放江污染特点及初期效应。结果表明,4个排水系统泵站放江时污染物浓度严重超标。小雨时,放江浓度与旱天生活污水浓度接近,大雨、中雨时受管道中旱天沉积物冲刷效应影响,COD及SS浓度增加,受稀释效应影响,NH3-N浓度降低。通过分析,发现4个排水系统雨天泵站放江初期效应不明显,上述现象与放江时管蓄污水的排放以及管道沉积污染物的冲刷排放两者效应的共同作用有关,小雨时以前者为主,大雨时以后者为主,中雨时则与两种作用均有关系。揭示了市政泵站雨天排放特征及其影响机制,可用以支撑制定上海市分流制排水系统泵站雨天放江污染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7.
李方东 《隧道建设》2015,35(12):1321-1330
常规的隧道反坡排水方案都是基于设计涌水量制定的,往往由于对涌水量判断不准确而导致排水能力不足或过剩,造成涌水灾害或资源配置浪费。为此,在"提前整体配置,过程局部优化"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涌水量预估和动态监测的隧道长距离反坡排水技术。该技术采用瞬变电磁、激发极化超前探测技术,对掌子面前方含水区位置及水量进行较准确的定位和预估;提出成本最小化排水优化公式,优化泵站分级设计及水泵功率选择;同时,动态监测涌水量,根据监测结果进行排水设置,提出了增级截流集水坑技术,有效解决2级泵站之间的排水问题。在宁夏东毛高速公路六盘山隧道中对该技术进行了应用,通过对反坡排水方案的优化,较好地完成了反坡排水任务,节约了排水成本,保证了隧道施工安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解决上海苏州河地区的排水系统提标、内涝灾害防治和初期雨水污染控制等问题,苏州河段深层排水调蓄管道系统工程的建设已提上日程。主要从苏州河深隧的工程概况、功能定位、运行模式和维护管理等方面进行论述,并针对运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维护管理的关键点进行讨论。可参考借鉴国外经验,结合上海排水系统的运行现状,建立科学化、系统化、信息化的运行维护方案。  相似文献   

9.
田爱平  欧洋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1,(11):106-108,129
苏州河作为特大城市宜居生活的典型滨水示范区,随着苏州河中心城区两岸贯通后亲水平台及堤防滨水步道已成为市民亲水休闲的公共空间.苏州河堤防受客观水情工情影响仍然存在部分安全风险.按照上海市城市运行精细化管理"高效处置一件事"的要求,拟以苏州河贯通岸段堤防安全风险智能管控为基础,对堤防网格化管理系统进行全面升级,将人工巡查与智能监测感知充分结合,构建符合"智慧城市"建设需求的"智慧堤防"应用体系.  相似文献   

10.
针对蕰藻浜泵站出现的非紧急状况下的放江现象开展研究。基于泵站及调蓄处理池现有设施设备、运行模式、运行记录的分析,发现调蓄池重力放空模式下,无法完全排空、放空速度缓慢是重要原因;并提出增设放空泵的工程性措施及相应的管理性措施,为保护受纳水体蕰藻浜水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上海—昆山—苏州—无锡"有望依靠地铁连接起来。随着苏南硕放机场开始运营,无锡将向东建设轨交3号线,苏州则向西建设机场轨道专线。此前,苏州已规划市区轻轨3号线和昆山轻轨S1线,与上海11号、20号线连接。最快"十二五"期内,无锡、苏州、上海有望地铁连通。  相似文献   

12.
隧道地区地下水监测信息对于隧道工程防排水设计、涌突水来源识别与治理以及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都具有重要作用,文章构建了岩溶隧道地下水动态监测体系,并对监测范围、监测布点原则、监测体系设置、监测时段及频率进行了分析;以叙岭关隧道为例,通过对施工期间隧址区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络反馈的水质、水量信息的分析判断出:表明隧道施工未对该区域地下水系统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新城区河道综合治理需从防洪排涝安全、水生态修复、水质保障、水资源利用及水景观等多方面综合考虑。以海南岛澄迈美伦河治理为例,分析识别城市化新城区河道存在的问题及建设需要,综合运用河道拓浚、河滩生态保护、沿河截污等对策,同时注重与河岸绿化带景观设计协调融合,因地制宜地采用生态驳岸、水岸湿地、氮磷生态拦截、初期雨水调蓄处理等措施,满足防洪及水生态要求,恢复河流自净能力,构建美伦河生态廊道,打造"水量可调、水质可控、水清岸绿"的水岸公园,充分发挥河道的防洪、生态、供水及景观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14.
开展即将开发的城镇区内城镇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分析污水处理厂建设对片区现状及未来水环境的影响,能够给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水资源、维护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以南京龙袍新城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为实例,选取COD和NH3-N做为评价因子,采用二维水量水质模型进行河段水质预测,分析污染物排放对相关水域水质及水生态的影响,论证排污口选址合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正> 杨浦大桥是上海市区跨越黄浦江、连接浦西老市区与浦东开发区的重要桥梁,与其姐妹桥——南浦大桥一起成为正在建设中的上海市区内环线的两个过江枢纽(图1)。大桥位于苏州河以北的宁国路地区,离苏州河口5.3km,离吴淞口20.5km,与南浦大桥相距11km。大桥桥梁部分总长7553m,引道全长约600m。主桥轴线与河道夹角为8°30′。浦西段主桥在第  相似文献   

16.
上海北横通道工程由于工程总体线位及周边环境条件制约,需要在长寿路苏州河桥南侧采用地下隧道形式穿越苏州河。苏州河作为上海市非常重要的防汛排水通道,还具有一定的航道功能,如何保证在满足苏州河防汛安全的前提下实施地下通道是工程可行的前提。受到穿越节点总体布置、周边环境的制约,采用明挖法穿越苏州时成为唯一可选用的工艺,从而使北横通道成为上海首次采用明挖法穿越苏州河的工程。在明挖方案深化过程中,围堰方案的确定、防汛影响、航道影响是方案研究过程中必须要研究解决的问题,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最终确定了北横通道明挖穿越苏州河的总体方案。  相似文献   

17.
该文首先论述了污水泵站各种除臭方法的原理及其特点。接着介绍了采用离子净化系统解决排水泵房除臭的方法,并以上海文庙泵站为例,说明其除臭系统的布置,可供有关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上海市竹园片区污水处理系统为例,利用Prophet模型和皮尔逊相关系数法分析竹园片区2019年、2020年污水处理系统关键节点泵站水量的变化情况及互动关系。结果发现:竹园系统服务片区干线末端流量峰值与降雨量峰值存在滞后的相关性,溢流量与降雨量总体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性;末端泵站水量对污水处理厂进口水量影响较大,下游支线水量的增加导致污水处理厂进水量增加;选取的4个关键节点泵站水量均存在明显的周期和季节效应,周期效应体现为下半周水量持续上升,周末达到高峰,然后逐步下降,季节效应表现为7月到10月水量处于高位且有明显波动,1月、2月为低位。此次针对超大型城市合流制污水处理系统水量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的成果,可为大型排水系统的联控联调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9.
该文通过分析两个台风影响上海时的风力、雨量、水位及灾情特点,针对在防御两个台风中上海暴露出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排水系统的建设和维护管理,加大河道治理的力度,加快市区内河二级排水泵站的建设等四条进一步做好上海防汛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苏州河是上海通往江苏南部主要水上交通线和上海市区重要航道,又是上海人的母亲河,上海人与苏州河有着不解的缘分,而苏州河上的桥梁又与马当路上海市市政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员工有着千丝万缕的情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