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用pLXSN反转录病毒载体构建介导β-分泌酶底物肽(BACEsp)基因表达的pLXSN-BACEsp反转录病毒载体,并建立高效、稳定表达BACEsp的包装细胞株。方法根据BACEsp基因序列设计引物,PCR合成的BAC-Esp片段和pLXSN载体用EcoRⅠ、BamHⅠ双酶切后连接,构建成表达BACEsp的pLXSN-BACEsp反转录病毒载体。用脂质体介导转染PT67包装细胞,经抗性筛选后,挑单克隆扩大培养,用NIH3T3细胞测定病毒滴度,筛选出高效产毒细胞株。结果经酶切、连接后构建成的质粒称为pLXSN-BACEsp,经测序证实构建成功,无任何碱基突变。经脂质体介导转染包装细胞、抗性筛选和测定病毒滴度,筛选出具有高病毒滴度的细胞集落,扩大培养后建立BAC-Esp高效表达的包装细胞株。结论成功构建了能表达BACEsp的pLXSN-BACEsp反转录病毒载体,并建立了稳定、高效地产生有活性的BACEsp产毒包装细胞株。  相似文献   

2.
目的 用β 淀粉样蛋白 (Aβ2 5- 35)诱导PC 1 2细胞凋亡以建立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嗜铬细胞瘤PC 1 2细胞 ,以不同浓度Aβ2 5 - 35诱导并于不同时间收获细胞 ,应用MTT法观察细胞活力 ,Fura 2 /AM荧光分析法检测细胞内游离Ca2 +浓度 ,Hoechst332 5 8及碘化丙啶复染分析细胞凋亡。结果 Aβ2 5- 35作用于PC 1 2细胞后 ,细胞活力逐渐下降 ,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同时细胞内Ca2 +浓度显著上升 ;不同浓度Aβ2 5 - 35作用后 ,PC 1 2细胞于不同时间出现凋亡的典型形态学特征 ,该时间比Ca2 +浓度上升约晚 6~ 1 2h。结论 Aβ2 5- 35诱导后PC 1 2细胞活力下降、细胞内Ca2 +浓度上升及细胞凋亡 ,可作为较理想的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非痴呆老人及青年人的α2 巨球蛋白体外抑制β淀粉样肽纤维形成能力的差异,阐明α2巨球蛋白对β淀粉样肽降解代谢变化的影响。方法 使用浊度试验、硫磺素 T试验和电子显微镜负染方法,观察分析了β淀粉样肽的凝聚和纤维形成及26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 27 例非痴呆老人及 24 例青年人的α2 巨球蛋白对β淀粉样肽的凝聚和纤维形成的抑制作用。结果 12.5μmol/L浓度 Aβ1-42 肽在 pH7.4 的 PBS缓冲液中37℃恒温摇床温育72 h后电子显微镜负染可见大量的β淀粉样肽纤维形成。正常青年人的 50μmol/Lα2 巨球蛋白电镜下观察证实完全地抑制了β淀粉样肽纤维形成,浊度试验表明抑制率达(81.2±7.2)%,硫磺素 T试验抑制率达(78.7±7.7)%。非痴呆老年组等量α2巨球蛋白电镜下 2/27 例显示不全抑制,25/27 完全抑制,浊度和硫磺素 T试验抑制率分别为(73.0±8.7)%和(68.3±9.6)%,同青年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等量α2巨球蛋白电镜下 15/26 例显示不全抑制,9/26 完全抑制,浊度和硫磺素 T试验抑制率分别为(50.0±6.87)%和(54.9±7.1)%,同青年组比较明显减低(P<0.01)。结论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α2巨球蛋白体外抑制β淀粉样肽纤维形成能力明显减低,它将促进β淀粉样肽原纤  相似文献   

4.
阿尔茨海默病防治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本研究室十多年来对该病的发病机制,特别是在防治方面进行了一些实验研究工作,并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治疗AD新的理念和策略,为该病未来的临床治疗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β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BACE)特异性小干扰RNA真核表达载体。方法用PCR扩增BACE特异性小干扰RNA,转入带有增强型绿荧光蛋白(EGFP)和启动子U6的pUC19质粒,再将重组基因片段导入逆转录病毒真核表达载体pLXSN中,通过限制性酶切对该重组表达载体进行鉴定。结果成功构建了BACE真核表达载体pLXSN/EGFP-U6-siBACE。结论pLXSN/EGFP-U6-siBACE载体的成功构建对进一步利用基因干扰技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 β 淀粉样肽 ( β amyloidpeptide ,Aβ)与乙肝核心抗原 (HBcAg)融合基因Aβ HBcAg的原核表达载体 pBV2 2 0 /Aβ HBcAg ,为阿尔茨海默病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和制备奠定基础。 方法 采用非对称互补引物 /模板法 ,制备两端含有酶切位点的Aβ1- 42肽的cDNA ,将其连接到删除了Pre C区的HBcAg亚型ayw基因的N端组成融合基因Aβ HBcAg ,再将该融合基因亚克隆于载体 pBV2 2 0 ,构建为原核表达载体pBV2 2 0 /Aβ HBcAg。 结果 经DNA测序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等方法证实已成功地将Aβ1- 42cDNA重组到HBVcore的N端 ,并将融合基因亚克隆于 pBV2 2 0内。 结论 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 pBV2 2 0 /Aβ HBcAg。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运脾中药对小儿厌食症大鼠模型中枢和外周β 内啡肽的调节作用。 方法 用临床有效运脾中药儿宝颗粒灌胃 3周 ,然后用放免法测定大鼠下丘脑、垂体、胃窦部及外周血中β 内啡肽的含量。 结果 模型动物外周 β 内啡肽含量明显减少 (P <0 0 5) ,中枢含量无显著变化 ;大小剂量治疗组血浆β 内啡肽含量恢复正常 ,大剂量组下丘脑、垂体和胃窦部β 内啡肽含量均显著增加 (P <0 0 1 )。结论 运脾中药能促进厌食大鼠中枢和外周 β 内啡肽的合成分泌 ,这一效应可能是运脾中药增加模型大鼠摄食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8.
研究表明 ,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 sdisease,AD)患者脑内生长抑素 (somatostatin ,SS)含量及其神经元数目的减少与其记忆障碍有明显的关系[1,2 ] ,在前期的工作中 ,我们发现续断和维生素E(VitaminE ,VE)可促进AD模型大鼠海马结构内SS神经元的恢复[3 ] ,改善其学习记忆能力[4,5] 。本实验在此基础上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续断和VE治疗能否改善模型鼠顶叶皮层中受损的SS神经元。1 材料和方法1.1 AD模型大鼠的制备 本实验用 4月龄雌性SD大鼠 (体重 2 0 0g± 10 g ,由西安交通大学医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按文献[6] 的方法 ,用…  相似文献   

9.
用链脲佐菌素 (STZ)作用于离体胰岛β细胞 2 4 h,一氧化氮 (NO)、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生成增多 ,胰岛细胞膜流动性下降 ,微粘度增高 ,同时胰岛素分泌功能降低 ,细胞存活率下降。预先给高浓度褪黑素 (10 μmol/ L)处理 2 4 h者 ,可减少 NO、MDA的释放 ,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水平 ,使胰岛细胞的氧化损伤减轻 ,膜微粘度降低 ,膜流动性增加 ,细胞存活率显著提高。但低浓度褪黑素 (10 nmol/ L)无此作用。提示高浓度褪黑素对 STZ所致的胰岛 β细胞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 β 淀粉样肽 (β amyloidpeptide,Aβ)与乙型肝炎核心抗原 (HBcAg)融合基因Aβ HBcAg的原核表达 ,检测融合蛋白的免疫反应性及免疫原性。方法 将重组质粒pBV2 2 0 /Aβ HBcAg转化大肠杆菌DH5α,温控表达 ,超声破碎细菌 ,通过SDS PAGE、考马斯亮蓝染色和ELISA等方法 ,观察Aβ HBcAg的表达及融合蛋白的免疫反应性 ;用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 ,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抗 Aβ抗体和抗 HBc抗体滴度。结果 融合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于沉淀中 ,表达量为菌体沉淀的 5 % ,融合蛋白既有Aβ的免疫反应性 ,又有HBcAg的免疫反应性。Balb/c小鼠经过 3次免疫后 ,血清中的抗体滴度很低 ,继续强化免疫 2次后 ,血清中抗 Aβ抗体滴度、抗 HBc抗体滴度分别上升为 1∶80 0和1∶32 0 0。结论 融合基因Aβ HBcAg可在大肠杆菌DH5α中表达 ,表达蛋白有一定的免疫反应性和免疫原性 ,但表达量较低 ,免疫反应性和免疫原性较弱。提示融合基因Aβ HBcAg的表达量和融合蛋白免疫原性的提高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β-榄香烯(β-elemene)对白血病细胞的耐药逆转及其对聚腺苷二磷酸聚合酶(PARP)和P-糖蛋白(P-gp)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人类髓系白血病K562细胞的柔红霉素(DNR)耐药株K562/DNR及其敏感株K562细胞,采用台盼蓝拒染法测定其对β-榄香烯的药物敏感性及耐药逆转,采用流式细胞术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药物累积,Western blot检测蛋白PARP和P-gp的表达,应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β-榄香烯明显抑制K562和K562/DNR细胞的生长,呈剂量依赖关系。低毒剂量(5μg/mL)β-榄香烯作用K562/DNR细胞,显著提高了柔红霉素的细胞毒作用,IC50降低至(0.68±0.43,P<0.05),逆转倍数为1.91倍。与柔红霉素单药组相比,加入低毒剂量β-榄香烯后,细胞药物蓄积明显增加(P<0.05)。β-榄香烯作用后诱导PARP裂解,同时下调了P-gp蛋白表达。结论β-榄香烯部分逆转K562/DNR细胞对柔红霉素的耐药性,其逆转机制与增加细胞内药物的蓄积、诱导PARP裂解及降低P-gp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大豆多肽对四氧嘧啶(AXN)糖尿病(DM)模型大鼠的降血糖作用及对AXN损伤大鼠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用AXN建立大鼠DM模型,分别用500、250mg/kg体质量大豆多肽连续灌胃2周后,观察其对空腹血糖、糖耐量的影响。观察胰腺超微结构变化,分离并培养大鼠胰岛细胞并观察大豆多肽对AXN损伤的大鼠胰岛细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结果大豆多肽高、低剂量均能降低DM模型大鼠血糖,其血糖绝对降低值(mmol/L)分别为10.65±5.33、8.84±4.66,显著高于DM模型组的4.16±4.48(P<0.05);改善DM大鼠的糖耐量,降低餐后血糖水平,与DM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餐后血糖的控制能力低于膳食纤维(P<0.05)。胰腺超微结构观察显示,大豆多肽组胰岛β细胞分泌颗粒内电子密度较高,颗粒外有较大的空隙,细胞质内线粒体、高尔基体水肿明显缓解。在培养的AXN损伤大鼠胰岛细胞中,大豆多肽的SOD水平(U/mL)较对照组显著升高(7.44±3.59、29.48±2.40),MDA和NO水平(μmol/L)降低,分别为5.59±0.88、2.39±0.15和81.38±3.79、61.85±1.84(P<0.05);且随着大豆多肽浓度的增加,其对AXN损伤的大鼠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明显增强(P<0.05)。结论大豆多肽可明显降低AXN DM大鼠血糖,改善糖耐量,并对AXN损伤的大鼠胰岛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研究CaMKⅡ反义寡核苷酸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样大鼠海马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Aβ1-40和AlCl3双干预法建立AD样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AD模型组(AD)、溶剂对照组(TE)、反义寡核苷酸组(AS)和错义寡核苷酸组(MS);以Morris水迷宫观察大鼠逃避潜伏期,用TUNEL染色检测大鼠海马细胞损伤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CaMKⅡ、NR1和NR2B在大鼠海马的表达变化。结果 AS组大鼠Morris水迷宫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海马细胞损伤明显减轻,海马CaMKⅡ、NR1和NR2B的表达显著减少;与AD组、TE组或MS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MKⅡ反义寡核苷酸能够通过改善AD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减轻AD样大鼠海马细胞损伤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且这种神经保护作用与其降低CaMKⅡ、NR1和NR2B的病理性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丁基苯酞对Aβ25-35致痴呆大鼠学习记忆的改善情况,并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设立正常组、模型组和丁基苯酞组(10、30、100mg/kg),模型组和丁基苯酞组均采用侧脑室注射Aβ25-35,干预组造模后给予丁基苯酞灌胃(灌胃剂量为2.5mL/kg)。利用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ATP检测观察脑组织内线粒体功能的变化,并用试剂盒检测线粒体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丁基苯酞10mg/kg组、30mg/kg组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均有明显改善(P<0.05),100mg/kg组改变不明显;线粒体相关检测发现,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ATP水平明显下降(P<0.05),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Ⅳ(P<0.05)、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α-酮戊二酸脱氢酶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丁基苯酞能明显提高线粒体相关酶的活性从而改善线粒体功能。结论丁基苯酞可以通过改善线粒体功能,提高Aβ25-35致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6.
β-榄香烯对肾癌细胞的体外放射增敏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 β 榄香烯对肾癌细胞GRC 1的体外放射增敏作用及机理。 方法 将GRC 1细胞分为空白组 (加培养液 2mL)、空白乳组 (加空白乳培养液 2mL)和加药组 (加 5 0mg·L -1榄香烯乳培养液 2mL) ,培养 2 4h后 ,3组细胞悬液在剂量率 4 0 0cGy·min-1时 ,分别接受来自 6MeV直线加速器不同剂量的x线照射。计数被照细胞克隆群数 ,绘制细胞放射 存活曲线图。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周期变化与凋亡。对 3组爬片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成像系统灰度分析bcl 2与PCNA基因表达。结果 流式细胞术显示 ,5 0mg·L -1榄香烯乳对肾癌细胞的G2 M阻滞作用随时间增加而增强 ,2 4h时作用达高峰 ;随时间和照射剂量的增加细胞凋亡水平增高。细胞爬片的成像系统灰度分析显示加药组与空白组相比 ,bcl 2基因表达降低 2 0 % ,而两组PCNA无表达。结论 β 榄香烯乳对肾癌细胞GRC 1有放射增敏作用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bcl 2基因表达 ,诱导GRC 1细胞凋亡和对细胞G2 M期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哮喘小鼠气道变态反应性炎症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小鼠骨髓细胞诱导分化建立树突状细胞(DCs)体系,并用氯化锂(LiCl)和PKF118-310干预细胞,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s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方法检测DCs中GSK-3β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水平。选用BALB/c雌性小鼠为研究对象,使用OVA联合氢氧化铝构建哮喘模型,并用LiCl和PKF干预小鼠,干预结束后收集标本,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HE染色观察小鼠肺部变态反应性炎症情况;ELISA检测BALF、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4(IL-4)的含量及血清总IgE抗体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肺脏组织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重要组分GSK-3β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1)LiCl组DCs对同种异体T细胞的刺激和促增殖能力明显弱于PKF组DCs(P<0.05);(2)LiCl组DCs中GSK-3β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PKF组,而其β-catenin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后者(P<0.05);(3)动物实验中,与哮喘组相比,LiCl组BALF中白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均较低,而PKF组与此相反(P<0.05);(4)肺组织病理表明,LiCl组肺部炎症程度最轻,PKF组最重(P<0.05);(5)LiCl组小鼠BALF及脾脏中IL-4水平最低,IFN-γ水平最高;PKF组与此相反,哮喘组介于两者之间(P<0.05);(6)各组小鼠血清中总IgE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实验组IgE显著升高(P<0.05);LiCl组总IgE水平明显低于哮喘组和PKF组(P<0.05);(7)LiCl组肺组织中GSK-3β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各组(P<0.05),而其β-catenin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各组(P<0.05),PKF组β-catenin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各组(P<0.05),哮喘组和PKF组之间GSK-3β的蛋白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LiCl和PKF118-310可通过调控哮喘小鼠肺组织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重要组分GSK-3β和β-catenin的蛋白表达而改变哮喘严重程度,为哮喘的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JC003)对实验性糖尿病血糖和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84只Wistar大鼠,采用高脂饮食和注射40 mg/kg链脲佐菌素(STZ)方法建立实验性糖尿病动物模型。JC003治疗14 d后,采用酶化学方法检测空腹血糖;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清胰岛素和C肽。胰腺组织切片HE染色和链霉菌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SABC)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胰岛结构和胰岛素表达情况进行观察。结果JC003中剂量组(10μg/kg)、高剂量组(100μg/kg)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血糖明显降低(P<0.01);中剂量组(10μg/kg)、高剂量组(100μg/kg)的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明显高于糖尿病模型组(P<0.05);JC003各剂量组对糖尿病大鼠的胰岛组织结构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并且可以增加胰岛素表达阳性的β细胞(P<0.01)。结论JC003可以通过保护大鼠胰岛细胞免受STZ的伤害和增加胰岛β细胞数量来增加胰岛素的表达和分泌,从而降低糖尿病动物血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β-榄香烯对裸鼠直肠癌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细胞悬液接种法建立人直肠癌Colo320细胞株的裸鼠移植瘤模型,荷瘤后将裸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药物组(40mg/kgβ-榄香烯),单纯放疗组(4Gy),放疗+药物联合治疗组(40mg/kgβ-榄香烯+4Gy放射)4组,每组45只。观察肿瘤生长情况以及肿瘤组织病理形态,并利用Tunel法检测各组肿瘤细胞凋亡情况,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肿瘤细胞Fas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β-榄香烯联合放射组肿瘤重量显著下降,显示出明显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P<0.05)。从病理形态上看,β-榄香烯联合放射组肿瘤组织出现大片坏死,坏死细胞的比例进一步增加。此外,在相同照射剂量下,与空白对照组和单纯放射组相比,β-榄香烯联合放射组裸鼠肿瘤体积明显变小,肿瘤细胞凋亡率和Fas基因阳性表达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β-榄香烯对人直肠癌Colo320细胞株的裸鼠移植瘤有放射增敏作用,此作用可能与Fas基因介导的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18β-甘草次酸哌嗪衍生物D34、D35对SMMC-7721细胞增殖的的抑制作用及对凋亡的影响。方法用18β-甘草次酸哌嗪衍生物D34、D35以不同浓度、不同时间段处理SMMC-7721细胞,显微镜下观察其对肝癌SMMC-7721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MTT法检测18β-甘草次酸哌嗪衍生物D34、D35对SMMC-772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Hoechst-33258细胞凋亡染色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情况;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MTT检测结果表明,18β-甘草次酸哌嗪衍生物D34、D35能够抑制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D35为26.71%、D34为36.95%。结论 18β-甘草次酸哌嗪衍生物D34、D35对SMMC-7721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和促凋亡作用,且优于18β-甘草次酸(G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