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碱渣制工程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碱渣是氯碱法生产纯碱时产生的工业废料,当碱渣与其它材料(如粉煤灰和水泥等)拌和时可制成工程土,对碱渣制工程土的性能进行研究,可以使这种工程土得以合理利用,从而彻底解决工业废料-碱渣的堆积和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2.
航道整治工程产生大量废弃特细砂,为了研究航道整治特细砂的处理方法,利用其作为原料并掺加矿粉、石膏制备水泥基材料,研究基于航道整治特细砂的水泥基材料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抗收缩性能.结果表明:单掺40%矿粉时流动度最优;单掺矿粉能提高水泥基材料后期强度;双掺40%矿粉和10%石膏后水泥基材料抗压及劈裂抗拉强度达到最大,抗...  相似文献   

3.
王浩斌  白兴兰  周上博 《中国水运》2014,(2):163-165,167
淤泥固化技术可以实现淤泥的资源化利用,可以解决近年来日益严重的疏浚淤泥处置和沿海城市建设用地的紧缺问题。依据管中混合固化处理的施工工艺,设计一套新型管中固化处理试验装置,开展海洋疏浚泥固化处理的试验研究。该装置将模拟现场管中固化处理的施工流程,通过气泵等空气压送装置向疏浚管道内压送空气,应用螺杆泵、粉末泵等泵入由水泥、粉煤灰、生石灰等不同配比组成的粉质稳定剂,利用管道中泵送疏浚泥时产生的紊流效果,在一定输送距离内,疏浚泥、稳定剂充分混合,有效利用空间,方便运输,便于大量快速施工。以图示方式描述了淤泥投放与过滤、固化剂添加、固化出料及养护的处理流程,介绍了固化处理实验系统的主要装置和工作原理。总结了日淤泥固化处理作为填方的工程应用实例,并从经济性角度阐述了淤泥固化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废弃水泥混凝土再生利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红兵 《中国水运》2007,7(2):97-99
阐述了当前欧洲各国、美国、日本及中国等国家对废弃水泥混凝土的再生利用研究现状。分析了废弃水泥混凝土的再生利用的研究发展方向,并简要阐述了再生水泥混凝土的主要特性。  相似文献   

5.
《水运工程》2004,(12):86-86
一种以废旧塑料制造水泥减水剂的技术日前在中国兰州分院开发成功。这一技术能够将俗称白色污染的废旧塑料变保型产品。据介绍,水泥减水剂是用于水泥混凝土拌制的一种添加材料,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又可以使混凝土保持较好的流废旧塑料制水泥减水剂技术利用的原材料是废旧聚苯乙烯  相似文献   

6.
结合温州市苍南县海塘安澜工程(南片海塘)弃土的资源化利用工程,对海塘施工工程产生的淤泥土掺入三澳核电建设工程产生的粗颗粒弃土和P.O42.5级水泥与M32.5水泥进行复合改良,通过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检验淤泥土在复合改良后的效果。结果表明:水泥与粗颗粒弃土复合改良淤泥土强度的效果明显,采用P.O42.5级水泥复合改良时,粗颗粒对强度的影响较小,且UCS值随着粗颗粒掺量的减小而减小;采用M32.5级水泥复合改良时,粗颗粒掺量对UCS值的影响效果显著,两种水泥复合改良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最大值的配比均为掺40%粗颗粒和15%水泥固化剂。  相似文献   

7.
范爽 《港工技术》2023,(3):10-10
全球物流公司Samskip推出了新的碳捕获和利用(CCU)系统,该系统可有效减少船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时可延长船舶的使用寿命。Samskip表示,该系统可实时捕获船舶内燃机产生的30%的二氧化碳。捕获的二氧化碳可以交付给利用二氧化碳的行业,如农业和温室等使用。  相似文献   

8.
水泥土搅拌桩是一种利用水泥和基础土石强制搅拌后制成的具有良好连续性和整体性的桩体结构。在施工过程中使用水泥搅拌进行防渗施工具有工程造价低、施工难度小等优点,不仅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渗效果,而且可以作为承载桩使用。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首先对水泥搅拌桩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土石坝防渗工程中水泥土搅拌桩的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吴姝  万佳鑫  田仲  屈挺 《水运工程》2022,(12):210-214
以A港区某散装水泥码头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理论,建立实现散装水泥码头物流功能的逻辑模型。针对码头最大装船能力与水平运输能力不匹配的问题,通过对码头筒仓数量和容量、船舶等待时间、泊位利用率、码头通过能力等的分析,给出不同策略组合的水泥筒仓选型方案。梳理码头装卸系统中各子系统的逻辑关系,采用仿真分析技术,确定建设投资合理的筒仓配置,从而提高水泥码头的出运能力和水泥厂总体效益。研究成果可为散装水泥码头出运能力优化提供重要依据,亦可为此类散货码头装卸系统筒仓数量和容量的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水工建筑物施工中,水泥施工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施工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在本次研究中,将会结合水工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对水泥灌浆施工作业的质量控制手段进行了研究,达到了提高灌浆作业水平的目的,具有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1.
作为公路路面结构的重要类型,水泥混凝土路面也是公路建设极易产生质量问题的结构。共振破碎技术作为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的主要技术之一,因其具有施工便捷、不影响交通、强度高等特点,在公路水泥路面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与推广。本文从水泥路面改造要求入手,阐述了共振破碎技术的原理及特点,并探索了传统水泥路面改造工程的不足,研究了水泥路面改造工程中的共振破碎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以浙北某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采用振动成型法为例,合理确定混合料级配、水泥掺量、最大干密度及最佳含水量,并利用振动成型仪较好地模拟了现场振动压路机的压实机理,从而提高了混合料的强度、密实度,在不增加工程造价的前提下,有效地减少了基层裂缝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船艇》1989,(5):37-38,29
WPX型微机集中控制配料系统是为水泥行业生料配比和定量控制而专门设计的高级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该产品以十六位微机系统为核心,可以同时配用多至六台的国产喂料、送料装置,对生产过程实行集中控  相似文献   

14.
以马来西亚东海岸某码头内堆场水泥搅拌桩处理泥炭土工程为研究背景,开展水泥桩室内配合比试验、试桩终孔参数分析、试桩工效分析等工作,系统研究多种配合比条件下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强度变化和处置效果。结果表明:由于两试桩点土层分布及工程性质不同,试桩点1采用16%、18%、20% 3种配合比时,28 d芯样无侧限抗压强度(UCS)普遍高,强度富余度较大;试桩点2采用18%、20%、22% 3种配合比时,7~9 m处强度低于其他深度,建议采用18%的水泥掺量;表层腐植土地段采用其他加固措施或挖除换填的工艺来保证施工质量。最终,使用水泥搅拌桩加固泥炭土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钢渣固化疏浚土水化速率慢、早期强度低的问题,将水泥与钢渣复合,以提高固化土早期强度。通过应力-应变曲线、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研究了含水率对水泥-钢渣复合固化疏浚土性能的影响,并分析水泥-钢渣复合固化机理。研究发现:复合固化土强度随疏浚土含水率的降低而增加;1.25倍液限固化土性能更接近1.5倍液限固化土性质。以疏浚土强度100 kPa为标准,试验研究了满足该强度标准的不同含水率水泥-钢渣复合配合比,对水泥-钢渣复合固化剂的实际应用有重要借鉴意义。微观分析表明,水泥钢渣复合作用机理主要是水泥水化和钢渣火山灰反应产生的水化硅酸钙和斜方钙沸石,能填充孔隙、黏结土颗粒、增强土骨架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发展我国散装水泥水系统的可行性及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认为加快发展散装水泥水运系统强化整个系统枢纽部分,一舷装水泥水运装备技术的研制进程已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因为开发散装水泥水运系统一可分减铁路压力,二可促进水泥出口。三可降低水泥运输成本,四中节约宝贵的木材资源,五可减少运输损耗,所以,散装水泥水运方式是一种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型运输方式。  相似文献   

17.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加铺改造研究一直是各国道路工作者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难点之一。文中主要针对于沥青加铺层进行研究。在系统研究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材料设计、结构设计以及施工工艺的基础上,通过试验得到加铺层结构的合理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18.
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对水泥基复合材料的调控与增强效应成为了研究的热点问题.文中系统研究了GO对水泥胶砂的流动性和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借助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等手段进行微观表证.结果表明,水泥胶砂的流动性随GO掺量的增加而降低,GO对水泥水化行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水泥水化产物有调控作用,能够使水泥水化产物有序规整发展,减少微观缺陷,实验证明GO掺量为0.1%时可大幅提高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折强度与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19.
振动压路机的振幅是影响道路压实效果的重要因素,为研究室内路用材料振动压实试验方法,利用自行研制的振动压实仪,对在不同振幅振动压实条件下。粉土和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的压实效果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粉土和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等不同路用材料有不同适用的振幅范围,粉土合适的振幅比水泥稳定碎石的振幅要大。  相似文献   

20.
结合广西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分析了农村公路水泥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施工中对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补救办法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