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1月7日,2008中国交通高层论坛在北京交通大学科学会堂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由北京交通大学和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联合主办,以“奥运交通的启示与奥运后交通”为主题,总结奥运交通经验,探索奥运后的交通发展。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干峙,中国工程院院士施仲衡,国务院参事石定  相似文献   

2.
正2021年7月30—31日,北京交通大学国土空间与交通协同发展研究院(简称TOD研究院)成立大会暨TOD学术论坛在北京交通大学顺利召开。北京交通大学校长王稼琼,中国工程院院士、原铁道部副部长孙永福,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原副校长吴志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周晓勤,中国铁路投资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蒋学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院长于松伟,法国AREP设计集团中国区总经理姜兴兴等出席本次活动,北京交通大学副校长闫学东主持成立大会。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新型城镇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为了适应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发展的新形势,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投资协会主办,北京交通大学、CCDI悉地国际承办的"轨道交通沿线土地的综合开发与规划——第二届轨道交通综合开发国际研讨会"于2013年1月11-12日在北京交通大学圆满举行。在研讨会开幕式上北京交通大学校长、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副会长宁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邹德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研究中心主任施仲衡.国家  相似文献   

4.
正建设交通强国聚焦产业前沿2017年11月18日,由傅志寰、刘友梅、丁荣军三位院士共同倡议的首届"中国轨道交通装备技术田心论坛"在株洲田心举行。此次论坛作为中国轨道交通装备技术交流的盛会,有来自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铁道学会、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中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讨论。研讨中,原铁道部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志寰表示,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交通强国"战略,给  相似文献   

5.
正2018年3月9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专家和学术委员会在北京交通大学组织召开了"城市轨道交通自主化全自动运行系统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科学技术成果评价会。中国工程院院士施仲衡,孙永福、柴天佑,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宁滨院士,北京交通大学唐涛教授,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  相似文献   

6.
北京交通大学和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共同主办了第四届中国交通高层论坛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奥运交通的启示与奥运后交通。这届论坛较前三届规模更大,参与人员更多。在会议上,专家们围绕奥运交通的启示,研究了奥运后交通的重大问题,为我国奥运后交通发展的方向、政策和措施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建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2013年5月23日,"2013城市轨道交通国际论坛暨《城市轨道交通研究》理事会年会"在上海富豪东亚酒店召开.在论坛开幕式上,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方守恩教授、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巡视员周淮、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总裁余光耀、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郭小碚等分别致辞.在主席台就座的嘉宾还有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高级顾问、城市轨道交通装备认证技术委员会主任、《城市轨道交通研究》编委会主任周翊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隧道与地下工程研究所孙钧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学王梦恕教授,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院长韩斌教授.开幕式由《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社社长、主编孙章教授主持.  相似文献   

8.
9月9日上午11:00,作为北京交通大学110周年华诞庆典重要活动之一,“2006·中国交通高层论坛”在北京交通大学科学会堂隆重召开。这是继2005年“北京·中国交通论坛”在北京交通大学成功举办后的又一次中国交通运输界的盛会。论坛开幕式由北京交通大学副校长李学伟主持。周干  相似文献   

9.
<正>12月15日,第十届中国交通高层论坛在北京交通大学国际会议中心举办。论坛以"探索新时期交通发展路径、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为主题,来自交通运输部、中国工程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以及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和学者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交流。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为我  相似文献   

10.
《世界轨道交通》2010,(1):20-20
施仲衡,博士,城市轨道交通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地铁工程咨询公司总工程师、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部专家委员会主任,重庆市轨道交通指挥部专家委员会主任,北京交通大学城市轨道交通研究中心主任、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相似文献   

11.
正2017年9月24日,北京电工技术学会组织召开了"新一代智慧型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科技成果评价会。该科技成果由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北京千驷驭电气有限公司、中铁电化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申报。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国彪、中国工程院院士韩英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  相似文献   

12.
2013年1月18日,《都市快轨交通》杂志第四届编辑委员会会议在北京交通大学召开,在京的编委会主任(主编)、副主任、常务编委、编委委员、副主编及杂志社全体工作人员共31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编委会常务副主任、北京交通大学陈峰副校长主持。在会上,编委会主任、杂志主编、中国工程院施仲衡院士、编委会副主任、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马季华秘书长,以及陈峰副校长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11月17—18日,中国铁道学会高速铁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报告会在北京交通大学隆重召开。中国铁道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卢春房,中国铁道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铁路总公司科信部主任赵国堂,北京交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滨,以及特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政清、王复明,香港理工大学副校长卫炳江等领导专家出席大会。会议由中国铁道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马福海主持。  相似文献   

14.
2018年2月2日上午,由北京交通大学和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共同主办的《都市快轨交通》杂志创刊30周年暨2018年中英文刊编委会会议在北京交通大学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杂志社主编施仲衡,长安大学校长、编委会主任陈峰,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副会长、编委会副主任宋敏华,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专家学术委执行副主任、编委会副主任仲建华,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副总经理、编委会常务副主任于松伟,北京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蓝晓霞,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专家学术委秘书长、杂志社社长韩宝明,以及中英文刊副主编、常务编委、编委、特约专家、理事会领导、审稿专家、轨道交通期刊联盟成员、杂志社工作人员等50余人参加会议.庆祝大会由《都市快轨交通》编委会常务副主任于松伟主持.  相似文献   

15.
《都市快轨交通》2007,20(6):I0008-I0008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中心是北京交通大学和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于2001年1月共同成立的产学研机构,办公地点设在北京交通大学。中心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著名的施仲衡院士为学术带头人.聘请国内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多位院士、知名教授以及我国几大城市地铁公司的总经理任顾问委员。设有经济规划室.土建室、机电设备室、运营控制室四个研究室和《都市快轨交通》杂志社,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一个综合的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6.
郭洁 《都市快轨交通》2007,20(5):I0001-I0001
2007年9月22-23日,由建设部主办,北京交通大学与中国地铁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安全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交通大学成功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建设部副部长黄卫、北京市建委主任隋振江及有关各级领导,周干峙、施仲衡、钱七虎院士,来自德国西门子公  相似文献   

17.
2013年4月1日,西南交通大学迎来了一批包括李仁涵、严陆光、刘友梅、乐嘉陵、顾国彪、钱清泉在内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众多院士齐聚这座中国交通领域内的最富盛名的高等学府内参加“中国工程院中低速磁浮交通技术与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启动会”。与此同行的还有已经实现商业运营的上海磁悬浮运营单位的代表及一直对中低速磁悬浮积极倡导的深圳地铁集团的副总经理简炼。  相似文献   

18.
《都市快轨交通》2007,20(5):73-73
时间:2007年10月27日地点:北京交通大学科学会堂以“交通.能源.环境.经济”为主题的“2007.中国交通高层论坛”是继2005年“北京.中国交通论坛”和“2006.中国交通高层论坛”成功举办后的又一次中国交通运输界的盛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对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  相似文献   

19.
2003年4月4日-4月5日,应北京市人民政府邀请,中国工程院召开了《北京交通发展纲要》咨询会,来自全国的20余位院士和专家组成咨询专家组。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市委书记刘淇等参加了《北京交通发展纲要》“院士行”咨询活动。  相似文献   

20.
<正>5月26日,佳讯飞鸿智能科技研究院揭牌仪式在北京交通大学隆重举行。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铁路总公司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华武,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宁滨,海淀区副区长李长萍等应邀出席活动并致辞;佳讯飞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佳讯飞鸿)董事长林菁、总裁郑贵祥、佳讯飞鸿智能科技研究院院长刘文红、高级副总裁李力以及佳讯飞鸿集团各分子公司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