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芯径渐缩、指数型连续渐缩或阶梯型离散渐缩的方法,可获得色散随距离下降的光纤,能补偿光纤损耗对孤子传输的影响,但芯径的连续变化,将导致模耦合。分析发现,在连续缩光纤中,即使V〈2.4048始终满足,仍可存在两种模式:其一是Z→∞的稳态模,另一为兼有导模和辐射模部分性质的一种特殊模式,称为“过渡模”,该模式的模式场是一系列LP的模式场的迭加,它包括导模LP01的模场式和辐射模LP的模式场,随着r→  相似文献   

2.
目前,光纤通信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新技术也不断涌现,进而大幅度提高了通信能力,并且在不断扩大光纤通信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轨头内弹塑性接触应力场与工况参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高速、重载铁路的发展,钢轨的承载能力以及工况参数对它的影响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的关注。本文着重讨论摩擦系数、轴重对轨头内弹塑性接触应力场的影响,横移量与摇头角的影响将不作详细讨论。研究得到,横移量是影响轨头内弹塑性接触应力场的最关键的工况参数,轴重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次之是摩擦系数,影响最小的是摇头角。  相似文献   

4.
在轮轨关系研究中,横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况参数,横移量的变化将极大地影响资助主上的几何参数和力学参数,本文的研究将着重讨论移量的轨头内弹塑性接触应力场的影响,研究得到,横移量对轨头内塑性区,应力状态的分布都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考虑起始水力坡降时粘性土渗透系数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粘性土的达西定律和水流连续性原则,建立了考虑起始水力坡降时粘性土的渗透系数公式和起始水头计算公式,并通过渗透系数的极差、反算水头和实测水头的最大偏差和均方差来评价所提出的公式和规程公式的误差。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考虑起始水力坡降后,采用所提出的公式得到的渗透系数大于采用规程公式得到的渗透系数值;所得到的渗透系数本身的极差、反算水头与实测水头的最大偏差以及均方差均小于规程中不考虑起始水力坡降时得到的相应值;考虑起始水力坡降后的粘性土的渗透系数更能反映粘性土的实际渗透情况。  相似文献   

6.
轮对自由横动量对2C_0机车轮缘磨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轮对自由横动量的大小关系到机车曲线通过时的轮缘磨耗情况,同时对钢轨的磨损也有很大的影响。文章对机车运用中轮对自由横动量对轮缘磨耗的影响作简要论述,并在建立了两种2C0径向转向架机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在小半径曲线上的仿真计算,分析了轮对自由横动量的变化对机车曲线通过时与轮缘磨耗有关的指标值(主要包括外轮导向力、摇头角以及轮缘磨耗)的影响。得出合理的轮对自由横动量的设置可以延长轮对的使用寿命的结论,为轮对自由横动量的设置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机车焊接构架模拟梁焊缝三个区沿深度方向的应力测试,得到了大量的测试数据,基本摸清了焊缝区不同处理状态的纵,横两向应力分布情况,为工厂制定工艺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填初了我厂对大型焊接件压力分布测试技术的空白。  相似文献   

8.
中,高速铁路车辆端部悬挂系统优化及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钢 《铁道学报》1997,19(3):19-24
通过建立一个5节车编组的车级的垂向振动仿真计算数学模型的仿真计算,获得并分析了分别由粘性的库仑摩擦两种阻尼及线性弹簧构成的车间垂向悬挂系统以及车间纵向阻尼对垂向振动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主要特性参数的优选范围,适用于中、高速车辆的车间悬挂系统的设计和改进。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轴类零件渗碳淬火后零件弯曲跳动变形、磨削留量与硬化层深度的综合分析,得出了轴类零件渗碳淬火工艺硬化层深度的计算公式。利用该公式的计算结果对轴类零件渗碳淬火工艺硬化层深度进行控制,可避免轴类渗碳零件实际硬化层深度不均的质量隐患。  相似文献   

10.
单边扩帮特大跨公路隧道开挖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现场试验、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计算,对深圳横龙山北隧道右线喇叭口扩帮段的围岩力学参数和动态施工力学进行研究,对扩挖修帮段进行深部位移监测得到反挖修帮造成的拱顶下沉和洞周水平收敛的实测数据,并基于神经网络BP模型反演隧道围岩力学参数.采用有限元软件对横龙山北隧道右线喇叭口扩帮段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隧道各开挖阶段对地表沉降的影响以及研究隧道各开挖阶段对隧道拱顶、拱脚和竖墙脚各点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机油对活塞环的摩擦和擦伤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以专用测试装置研究了不同粘度的机油和在机油中加入添加剂对活塞环摩擦与擦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活塞行程的中央、其摩擦方式以粘性摩擦为主,在止点附近则产生边界摩擦。针对这一特点,采用了在低粘度机油中加入摩擦调节剂的润滑方式,既降低了粘性摩擦时的摩擦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粘性土河床桥墩局部冲刷是水流冲刷能力与粘性土抗冲刷能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对现有几个粘性土桥墩局部冲刷计算公式进行了简评。根据调查实测资料分析研究得到了粘性土桥墩局部冲刷计算公式,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3.
横通道对缓解隧道瞬变压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维、可压缩、非定常的N-S方程和k-ε双方程湍流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对两单线隧道之间的横通道缓解隧道内瞬变压力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当高速列车通过有无横通道的隧道时隧道壁面及车体表面测点的瞬变压力时间历程及其变化幅值。计算结果表明:(1)设置横通道可以有效缓解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引起的瞬变压力;对于靠近横通道位置处的隧道壁面测点,横通道的设置可以使其压力变化幅值降低37%左右,同时可使车体表面测点的瞬变压力幅值降低30%多;(2)相同截面面积、不同截面形状的横通道,缓解效果基本相同;(3)针对参数确定的隧道,存在最佳横通道截面积值,使其缓解隧道内瞬变压力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铁路第五次提速津浦线曹老集疏解工程中曹老集立交桥共51个墩台,基础设计除一孔64m钢桁梁的两个主墩和部分少量墩台为钻孔桩外,大部分为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HC桩),共564根。该工程位于淮河北岸一级阶地,地处淮北平原,地貌为淮河冲洪积平原。本桥址在勘探深度内分布的地基土为第四纪沉积之粘性土、粉性土及砂性土。按物理力学特征的差异自上而下分为八层,其中③、⑤层中有夹层分布,详见表1。  相似文献   

15.
强夯及强夯置换技术在客运专线复合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宝和 《铁道工程学报》2007,24(7):33-37,66
研究目的:强夯及强夯置换技术在客运专线复合地基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通过武广客运专线武汉工程试验段强夯及强夯置换技术应用于松软土复合地基处理的工程实践,结合工程地质条件,从施工方法选择,工艺流程设计,质量控制等几个方面对强夯及强夯置换施工技术在客运专线铁路中的应用进行系统性应用研究。研究结果:综合考虑施工机械的性能及适宜地质条件,在新建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武汉工程试验段内选择典型区段分别进行强夯、强夯置换工艺试验以及夯前夯后检测结果对比分析,确定强夯与强夯置换工艺在新建武广客运专线近似地质条件下的适用性,总结完善近似地质条件下施工工艺和经验,确定了相关工艺参数及检测方法,能够较好地满足承载力和设计变形值要求,能较好地控制工后沉降,加固效果明显,经济可行。研究结论:夯击能是强夯及强夯置换工艺中决定加固深度的重要指标,强夯及强夯置换加固处理粘性土特别是饱和粘性土均需要合理的间歇时间,强夯及强夯置换适用于客运专线复合地基加固处理。  相似文献   

16.
简单介绍了三种干法脱硫技术,喷雾干燥法,炉内喷钙法,循环流化床脱硫法的工艺流程。分析了三种脱硫系统运行后除尘器入口处烟气温度、湿度及粉尘的比电阻、粒径、粘性等性质改变,分析了粉尘性质改变后,对电除尘器和布袋除尘器过滤效率等性能的影响,以及减小不利影响的一些措施和办法,并提出了布袋除尘器更适合脱硫后烟气的除尘。  相似文献   

17.
青藏铁路清水河段细粒土用作路基填料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作冻土区的路基填料,在冻胀敏感性方面有其特殊的要求,为了分析青藏铁路清水河段细粒土是否可用作冻土区路基填料,收集了该区粘性、粘砂土和细粒含量较多的砾砂,分别用两种密实度进行了土的室内物理、力学实验、冻胀实验以及毛细管上升高度和含盐量实验。从变形、稳定和冻胀敏感性方面综合分析实验结果后,提出了该区使用粘性土的局限性及其改良途径。根据试验得出:增加土的压实密度,控制施工中的含水量,采取严格的隔热、隔水措施,对防治或减少路基冻胀可起到较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波流作用下悬浮隧道的涡激动力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单跨悬浮隧道简化成简支梁,利用梁的弯曲振动方程,在考虑结构粘性阻尼和非线性流体阻尼的条件下,采用伽辽金法和数值积分法,对悬浮隧道在波流作用下的涡激动力响应进行了计算,分析了隧道断面形式、尺寸及放置深度对悬浮隧道涡激谐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岩质地层不同开挖步长下隧道风井变形规律,基于变形控制角度,探讨隧道风井合理开挖步长。结果表明:(1)不同开挖步长下风井总位移均表现为竖井底部变形大、距离底部越远变形越小、开挖步越长变形值与影响范围均越大。(2)开挖竖井阶段,竖井开挖面隆起呈线性增长,随后由于衬砌施作隆起值降低,且在横通道开挖阶段再次缓慢线性增长,开挖步越长风井变形越大。(3)沿竖井深度方向,侧移量基本呈线性增大,横通道拱底隆起和拱腰收敛值均呈现距既有隧道越远变形越大;随开挖步长增大,竖井井壁侧移量与横通道断面变形均逐渐增大。(4)可考虑竖井开挖步长1.5 m、横通道开挖步长1.0 m方案。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青藏铁路拉日线盆因拉隧道为高原、高寒地区内燃牵引特长隧道,共设1个斜井、3个横洞。拉日线隧址区特殊的气候条件及横洞的开通对隧道运营通风的影响亟待研究。本文基于拉日线NJ2型内燃机车排放指标检测值以及拉日线隧址区自然风现场观测结果,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模拟分析横洞对盆因拉隧道自然通风效果的影响,并确定不同横洞开通时,隧道内外自然风的关系,热位压作用对隧道内自然风的影响。研究结论:(1)运营通风建议方案为2#、4#横洞排风,拉萨端、日喀则端、3#横洞进风;(2)结合防灾,选用射流风机,正洞内安装风机,开启后风向应与车行方向一致;(3)该研究结果对推进我国高原地区长大隧道运营通风技术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