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智能汽车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汽车产业增长的新动力,电子电气硬件系统架构的先进性以及数据处理的速度直接影响智能汽车的性能。本文综述了国外智能汽车(以奥迪A8、宝马7系和特斯拉为例)的车载传感器、自动驾驶控制器和车载总线技术等电子电气架构的组成。通过分析认为,基于高速以太网总线技术的多传感器、多控制器相融合的电子电气硬件系统架构将是今后智能汽车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为了促进智能路面的发展,综述了智能路面各项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首先提出了智能路面的定义,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智能路面的体系架构,包括路面信息感知获取层、信息集成处理层、综合服务层和能量供给层;重点介绍了智能路面信息采集技术、信息管理与分析技术、能量收集与利用技术、自我调节技术和基于智能路面的车路协同技术等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讨论了智能路面的设计和建造方法;最后提出了智能路面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其今后的发展做出展望。研究结果表明:智能路面是由特定的结构材料、感知网络、信息中心、通信网络和能源系统组成,具有多种智能,并且能够为人、车、环境提供服务的道路路面;智能路面的发展将有助于充分发挥道路自身潜力和适应未来的交通工具;在路面信息的采集过程中,传感器在耐久性和实用性等方面存在的技术难题仍需进一步解决;智能路面的各种能量收集和自我调节技术应着重解决低成本和高性能的问题;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各种人工智能方法在智能路面的监测和管理过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智能路面作为一种新型的道路路面,其设计和施工可以结合建筑信息模型(BIM)、模块化施工、3D打印和智能压实技术,集合成一套新的建造工艺。  相似文献   

3.
基于微型智能传感器的汽车轮胎压力监控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茂先  殷晨波  涂善东  董云海  杨敏 《汽车工程》2006,28(8):771-773,778
介绍了基于微型智能传感器的直接式轮胎压力监控系统的构成和原理,并讨论了微型传感器数据的读取、微机械加工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桥梁维养系统是实现桥梁高效管养的重要技术手段,智能化运维已成为桥梁管养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孪生技术是实现桥梁数字化、智能化维养的关键技术之一。跨海桥梁由于其工程规模、结构特点及所处区域的特殊性,对桥梁维养工作的要求更高。面向跨海桥梁工程的维养需求,设计了跨海桥梁智能维养系统的总体架构、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以及技术架构。其中,总体架构由基础层、平台层、应用层以及数据标准、数据安全构成;业务架构按照感知、认知、决策、行动的业务运转模式进行设计;应用架构以业务架构为基础,包括资产管理和业务在线两方面;基于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梳理了系统的数据逻辑链路,形成系统数据架构;技术架构是实现应用架构的技术方案,包含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管理、分析处理以及可视化技术5个层级。实践证明,本研究设计的系统架构为港珠澳大桥智能维养系统研发提供了技术支撑,可为其他同类型项目的维养系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名扬 《时代汽车》2023,(9):144-14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逐渐普及,而汽车的安全问题也受到广泛关注。为提升汽车安全性,电子智能传感器技术开始被应用其中,在动力控制、图像采集、安全气囊触发、胎压监测、防抱死制动等应用上都有明显的优势。本文首先对汽车电子智能传感器的重要性进行梳理,分析汽车电子智能传感器的关键技术,探究汽车电子智能传感器技术的具体应用,并结合现存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希望可以对有关人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跨平台实时仿真测试过程中数据通信方式不通用、系统架构多样且难拓展、缺乏跨平台多软件数据同步方式的问题,本文中提出了一种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跨平台实时仿真系统架构。首先借鉴车载以太网传输层通信协议设计多仿真平台间数据通信,构建通用数据通信交互方式;其次,根据智能网联汽车系统测试需求,确定所需的实时测试平台、车辆动力学仿真平台、传感器测试平台及以太网测试平台,参考汽车总线的分布式架构,设计通用且可拓展的跨平台实时仿真系统架构;最后,建立数据中转平台作为系统数据通信中枢,实现多软件、多平台运行同步。以前方侧翻智能避障算法为例进行应用验证,结果表明,基于跨平台实时仿真系统架构所设计的仿真测试系统,可通过数据中转模块调节被测算法及多平台、多软件的仿真速度,低时延的通信方式及实时硬件仿真平台,保证多平台、多软件实时同步运行,数据交互通信方式统一,系统架构具备通用性、拓展性。  相似文献   

7.
信息融合中实时数据库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是智能研究领域中的基础之一。近年来,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获得了普遍的关注和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数据融合数据库设计目标,融合中数据库的设计方案,描述了融合中所用到的实时数据库系统特点,信息融合中实时数据库的关键技术,最后对实时数据库系统中数据库的整体设计、实时系统与实时数据库的通信、实时库与历史库的通信、数据采集等问题进行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北京智能交通管理现状的深入分析,提出了构建面向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智能交通管理信息应用及服务体系的设想,主要包括:建设目标、体系架构、建设内容、关键技术与技术路线等。  相似文献   

9.
基于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的企业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捷 《中国电动车》2006,23(7):13-14
本文在论述的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和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其关键技术和系统设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决策支持系统的体系架构,并根据这种体系架构,改进设计了几种在典型企业中应用的决策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0.
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由分离式向集中式演进 现阶段的辅助驾驶功能均采用的是分离式E/E(Electrical/Electronic)架构,每项辅助驾驶功能均需要独立的传感器、计算单元与应用软件.分离式E/E架构的硬件互相独立、资源分散,算力低下且无法共享,不能升级到更高级别的智能驾驶.高级别的智能驾驶,需配备多个激光雷达、毫...  相似文献   

11.
为了改善我国的商用车辆管理问题,使交通更智能化和体系化,更安全和高效,该文章在对智能交通系统的整体框架进行了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借鉴美国商用车辆信息系统和网络(CVISN)的设计思想,采用自顶向下逐层分析的方法,从对商用车辆管理系统的用户服务分析入手,制定系统的逻辑框架,进而设计出了系统的物理框架模型。同时,对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如电子检查、证件管理、信息共享等的应用场景和管理流程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系统的框架设计和关键技术分析结果,表明了商用车辆管理系统的技术可行性,也为日后智能交通管理的相关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2.
The vision of intelligent vehicles traveling in road networks has prompted numerous concepts to control future traffic flow, one of which is the in-vehicle actuation of traffic control commands. The key of this concept is using intelligent vehicles as actuators for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Under this concept, we design and test a control system that connects a traffic controller with in-vehicle controllers via vehicle-to-infrastructure communication. The link-level traffic controller regulates traffic speeds through variable speed limits (VSL) gantries to resolve stop-and-go waves, while intelligent vehicles control accelerations through vehicle propulsion and brake systems to optimize their local situations. It is assumed that each intelligent vehicle receives VSL commands from the traffic controller and uses them as variable parameters for the local vehicle controller.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connected control paradigm are tested with simulation on a two-lane freeway stretch with intelligent vehicles randomly distributed among human-driven vehicles. Simulation shows that the connected VSL and vehicle control system improves traffic efficiency and sustainability; that is, total time spent in the network and average fuel consumption rate are reduced compared to (uncontrolled and controlled) scenarios with 100% human drivers and to uncontrolled scenarios with the same intelligent vehicle penetration rates.  相似文献   

13.
张迪 《隧道建设》2014,34(11):1062-1070
为了规范与提高盾构法道路隧道通风运营关键技术,基于既有盾构法道路隧道的设计实践,采用调查、归纳、总结及技术验证的方法,提出盾构法道路隧道运营通风设计的主要依据和适用标准,总结出常用运营通风方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并结合典型工程的通风设计阐述了正常运营通风和火灾通风设计的主要原则与关键流程,以及逃生通道和设备廊道的通风设计要点。得出通风设计应结合监控、消防等系统协调设计来保证盾构法道路隧道的整体功能,同时,指明了盾构法道路隧道运营通风实施过程中进一步降低通风机能耗及废气处理设备占地面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城市快速路智能交通通信系统是城市快速路智能交通系统的基础支撑平台,负责智能交通系统的信息传输和交换,是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根据以往的工程经验,从设计及施工角度,介绍我国当前城市快速路智能交通通信系统的通信管道及通信系统,可为城市快速路智能交通通信系统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给出了多Agent智能系统的协作工作框架模型,设计了基于多Agent的分层递阶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模型。实现了以多Agent计算为框架的仿真系统。通过实例仿真和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可有效提高城市现代化交通的有效利用率和交通流量,减少道路的交通拥挤程度、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以及由于交通拥挤、事故等造成的出行延误。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正是通过对高科技、高水平技术的应用,来提高交通管理系统的工作效率,达到改变城市交通混乱局面的目的。针对重庆市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道路交通信息采集子系统及相关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在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研究基础上,结合重庆市交通现状和交通智能化水平,提出重庆市道路交通信息采集与交通信息数据处理的原则和方案。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介绍了一种"无干扰城市道路交通设计"。它是一种没有红绿灯的、全过程无干扰的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方案或方法,它包括无干扰干道网络设计和无干扰区域网络设计。该方案通过采用熊氏无灯交叉通行法的关键技术、单向通行技术、环形道路设计,创新网格区域车流和干道网车流的无干扰交互模式,规避了各种道路交通干扰因素,实现了道路交通全过程无干扰运行模式,避免了道路交通的梗塞效应,从而大幅提高城市道路交通通行能力,彻底避免目前的高峰时段恶性塞车情况,大幅提升汽车通行速度,减少汽车燃料消耗和尾气排放。该设计同时提供了两种方案,能够同时满足新城规划和老城改造的需要。同时,该方案的实施成本非常低廉,是解决当代城市交通难题的绝佳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了给智能网联试验场设计与建设提供参考,分析了智能网联交通系统中测试技术的研究现状;结合长安大学车联网与智能汽车试验场的测试和研究经验,提出了一种面向智能网联交通系统的模块化柔性试验场,该试验场包括应用场景、感知发布、网络链路和管理服务4个层次。应用场景层通过模拟真实场景中的天气、道路和交通条件,验证智能网联交通设备和服务在不同环境、不同场景的适应性;感知发布层通过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传感设备以及可变情报板等信息发布设备,实现环境数据及交通信息的采集,并下发相应的控制信息和服务信息;网络链路层由车载异构网络构成,通过网络间的协同工作,为应用场景层和感知发布层的设备提供网络信息服务;管理服务层负责下层数据的存储、备份、处理和可视化,并实现下层测试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在上述模块化平台的基础上,开发智能网联汽车室内测试台架,配合试验场进行交通场景构建、测试场景复现和单一要素分析,实现智能网联交通的柔性场景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试验场具有标准化的测试条件,可控可追踪的测试流程和科学的测试评价体系,能够模拟真实的道路交通场景,提高智能网联相关技术的开发和测试效率。该试验场的建设、推广与应用,能够推进智能网联和无人驾驶技术从理论研究到实际应用的转化,为实现未来交通信息服务和交通系统的创新与变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速公路改扩建过程中施工交通组织设计关系到施工安全和社会影响。以高速公路改扩建为例,采用区域路网协调的方法研究了交通组织设计路阻特性及起点-终点矩阵,利用分析软件Trans CAD对交通组织设计中的关键参数进行了模拟分析,以服务水平、环境影响、经济效益和安全性为评级指标建立了综合评级体系,最后结合安徽省区域内3条高速公路的扩建实例分析交通组织设计关键参数,以计算参数为依据对其交通组织设计进行了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20.
根据当前智慧高速公路系统的发展历程,总结一些典型的车路协同系统逻辑与物理模型。在总结国内外智慧高速公路系统的整体架构之后,提出新一代智慧高速系统的总体架构-IntelliWay,包括智慧高速公路系统分层模块化架构、基于变耦合程度的智能分级和基于事件驱动的数据分发机制。同时,根据当前智慧高速公路系统的主流应用技术,总结车载高精度定位、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 ADAS)与车载总线、路侧设备优化、异构网络融合、网络负载均衡、网络信息安全、多传感器融合与协同感知、以用户为中心的场景自适应信息发布、车辆群体协同自动驾驶、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交通态势预测、车道级主动交通管理、组件式应用服务开发等驱动智慧高速公路系统快速发展的新兴技术研究现状,然后基于以上关键技术的特点提出未来智慧高速公路系统应用的实施建议;分析广播式交通信息服务、主动交通管理、伴随式信息服务、自动驾驶专用道、车辆队列协同驾驶等智慧高速公路系统的典型应用场景,进行智慧高速系统的测评方法分析和相关案例分析。最后,系统性地分析和预测智慧高速系统存在的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